1 / 28

第二讲 教育技术学理论基础

第二讲 教育技术学理论基础. 华东师范大学 —— 教育信息技术系. 本讲内容目录. 第一节 教育技术学的信息论基础 一、教育传播模式 二、教育传播系统组成 三、教育传播理论在教学中的应用 1 、说明了教学过程所涉及的要素 2 、指出了教学过程的双向性 3 、确定了教学传播过程的基本阶段 4 、确定了教学传播过程的基本阶段. 本讲内容目录. 第二节 教育技术学的学习理论基础 一、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二、认知主义学习理论 三、客观主义学习理论 四、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五、各种学习理论对教育技术领域的影响. 本讲内容目录. 第三节 教育技术学的技术哲学基础

lela
Download Presentation

第二讲 教育技术学理论基础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第二讲 教育技术学理论基础 华东师范大学 ——教育信息技术系 http://www.e2lab.cn

  2. 本讲内容目录 • 第一节 教育技术学的信息论基础 • 一、教育传播模式 • 二、教育传播系统组成 • 三、教育传播理论在教学中的应用 • 1、说明了教学过程所涉及的要素 • 2、指出了教学过程的双向性 • 3、确定了教学传播过程的基本阶段 • 4、确定了教学传播过程的基本阶段 http://www.e2lab.cn

  3. 本讲内容目录 • 第二节 教育技术学的学习理论基础 • 一、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 二、认知主义学习理论 • 三、客观主义学习理论 • 四、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 五、各种学习理论对教育技术领域的影响 http://www.e2lab.cn

  4. 本讲内容目录 • 第三节 教育技术学的技术哲学基础 • 一、技术主义 • 二、人本主义 • 三、技术主义与人本主义之协调 • 第四节 教育技术的后现代观 • 一、后现代主义 • 二、后现代主义教育技术的特点 http://www.e2lab.cn

  5. 第一节 教育技术学的信息论基础 • 一、教育传播模式 • 传播一词译自英语communication,也有人把它译成交流、沟通、传通、传意等,它来源于拉丁文communicure,意思是共用或共享。现在一般将传播看作是特定的个体或群体即传播者运用一定的媒体和形式向受传者进行信息传递和交流的一种社会活动。 http://www.e2lab.cn

  6. 信息 信号 信号 信息 信道 信源 编码 解码 信宿 (接收) 干拢 反馈 香农-韦弗模式 http://www.e2lab.cn

  7. 刺激信息 译码器 接受者 发送者 编码器 信源/教师 噪声 解释器 解释器 编码器 发送者 接受者 译码器 响应信息 信宿/学习 罗密佐斯基的双向传播模式 http://www.e2lab.cn

  8. 二、教育传播系统的组成 • 当媒体应用于传递以教学为目的的信息时,称之为教育传播媒体,它成为连接传者与受者之间的中介物。人们把它当成传递和取得信息的工具。 • 在一般的教学理论研究中,将教育者、学习者、学习材料三者作为教学系统的构成要素,它们在教学环境中,带有一定的目标性,经过适当的相互作用过程而产生一定的教学效果。 http://www.e2lab.cn

  9. 环境 过程 教育者 学习者 教学信息 媒体 目标 效果 教育传播系统构成图 http://www.e2lab.cn

  10. 三、教育传播理论在教学中的应用 • (一)说明了教学过程所涉及的要素--- 7W模式 http://www.e2lab.cn

  11. (二)指出了教学过程的双向性 • 早期的传播理论认为传播是单向的灌输过程。它认为受者只是被动地接受信息,只能够接受传播者的意图。 • 这种传播思想忽视了受传者的主动性和自主性,显然是一种片面的认识。受传者不仅接受信息、解释信息,还对信息做出反应,说明传播是一种双向的互动过程,籍着反馈机制使传播过程能够不断循环进行。 http://www.e2lab.cn

  12. 确定信息 选择媒体 通道传送 接收解释 评价反馈 调整再传送 (三)确定了教学传播过程的基本阶段 • 教育传播过程的六阶段 ----南国农、李运林 http://www.e2lab.cn

  13. (四)揭示了教学传播过程的若干规律 • 现代教学中随着传播学逐渐和教育学不断的结合,常把教学看成为信息的传播过程,形成了综合运用传播学和教育学的理论和方法来研究和揭示教育信息传播活动的过程与规律,以求得最优化的教学效果。 • (1)共识律: • (2)谐振律: • (3)选择律: • (4)匹配律: http://www.e2lab.cn

  14. 第二节 教育技术学的学习理论基础 • 纵观教育技术学的理论发展,行为主义、认知主义、客观主义以及正在兴起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教育技术学的形成和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http://www.e2lab.cn

  15. 上一步 错答 解释 提问 回答 确认 (刺激) (反应) (强化) 正答 下一步 一、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 行为主义的代表人物是美国的斯金纳(B.F. Skinner) •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把人的所有思维都看作是由“刺激——反应”间的联结形成的 http://www.e2lab.cn

  16. 信息纳入 认知结构 学生现有 认知结构 学生显示 适当的/预期的 认知结构 记忆结构 转化 学科内容 结构 调整或完善 记忆结构操作 输入变量 过程变量输出变量 二、认知主义学习理论 • 在认知主义学习理论学派看来,学习个体本身作用于环境,人的大脑的活动过程可以转化为具体的信息加工过程。 http://www.e2lab.cn

  17. 三、客观主义学习理论 • 客观主义认为世界是实在的、有结构的,而这种结构是可以被认识的,因此存在着关于客观世界的可靠知识。 • 教学的作用便是将这种知识正确无误地转递给学生,学生最终应从所转递的知识中获得相同的理解。教师是知识标准的掌握者,因而教师应该处于中心地位。 http://www.e2lab.cn

  18. 四、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 建构主义在教育技术领域成为一种理论倾向虽然是近几年的事,但它的哲学根源可追溯到古代的苏格拉底、帕拉图和康德 • 近代的建构主义代表人物则有杜威、皮亚杰等。乔纳森(Jonassen, 1991)对建构主义理论作如下解释:建构主义认为实在(reality)无非是人们的心中之物,是学习者自己构造了实在或至少是按照他的经验解释实在。 • 每一个人的世界都是由他自己的思维构造的,不存在谁比谁的世界更真实的问题。 http://www.e2lab.cn

  19. 认知工具 动作技能学习 认知主义 行为主义 程序教学 智能导师系统 客观主义 五、各种学习理论对教育技术领域的影响 • 各种学习理论之间的关系 http://www.e2lab.cn

  20. 第三节 教育技术学的技术哲学基础 • 一、技术主义 • 技术决定论认为,技术是对社会最具影响力的因素,是塑造社会的力量。某些特定技术的发展,如传播技术或媒体技术或更广泛的技术,通常是社会变革的唯一的或主要的原因。最极端的看法是,整个社会的形成被看作是由技术决定的。 • 传播技术领域普遍存在着技术决定论的观点,认为传播技术的改变具有重要的文化影响。 • 比较适度的媒体决定论认为,媒体的使用对我们能够产生一定的影响,但更重要的是社会情境。 http://www.e2lab.cn

  21. 第三节 教育技术学的技术哲学基础 • 二、人本主义 • 人本主义思想一般包括对自由和自治的信念,认为人类有能力克服遗传、个人历史和环境的限制而做出有意义的个人选择,强调个体重要性以及特殊的人类需要。 • 人本主义的教育基于相类似的思想,认为教育的目的是发展自我实现的个体,人本主义的教育是一个终身的过程,其目的是发展能够快乐地过有意义的生活的个体。 • 由于现代教学技术要求学生具有较高的学习策略和自主学习能力,这对教师的作用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师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改变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合作者和咨询者。 http://www.e2lab.cn

  22. 低 C D 人本水平 A B 低 技术水平 高 第三节 教育技术学的技术哲学基础 • 三、技术主义与人本主义之协调 • 海涅克(R. Heinich)认为所谓的技术主义,其根源不在于使用了媒体。 http://www.e2lab.cn

  23. 第四节 教育技术的后现代观 • 设想教育技术是一种艺术形式,产生的艺术作品叫做“像本”(presentation),其中包含的是各种符号。这些像本有各种各样的呈现形式,如印刷、视觉、电影、录像、计算机软件及超文本等等。教育技术人员如同电影评论家、艺术评论家或电视评论家,作用是介绍新像本,提供评论,揭示该像本是怎样发挥其作用的。 http://www.e2lab.cn

  24. 一、后现代主义 • 后现代主义则是对现代主义的怀疑,最极端的情况是整个地排斥现代性观点。 • 联系到信息技术时代的知识状况,后现代主义是以存在论代替现代主义的认识论,用模拟取代现实。 http://www.e2lab.cn

  25. 二、后现代主义教育技术的特点 • 后现代主义的特点,可以归纳为五个基本点: • 1、矛盾 • 2、不连续 • 3、随意 • 4、无节制 • 5、流程短。 http://www.e2lab.cn

  26. 二、后现代主义教育技术的特点 • 以前人们都比较强调某一个人对一件事所发挥的作用(权威),而后现代主义强调的是团体的作用,认为权威的形式是共同参与、进行对话、多种形式参与。 • 传统的教学设计是假设一个受众的平均量,然后根据这一平均量提供预先确定的材料。而现在的建构主义理论认识到有必要为每一个学习者建立各自的学习安排,满足不同的学习需要,用看起来混沌的模型代替传统的线性课程表示模型。 • 后现代主义的物质基础是信息。 http://www.e2lab.cn

  27. 参考资料 • 陈琦:《教育心理学的基本问题(一)》,《中国电化教育》,1999年第2期。 • 罗伯特M加涅(1987):《教育技术学基础》(张杰夫主译),教育科学出版社,1992。 • 南国农、李运林:《教育传播学》,高等教育出版社,1995。 • 南国农、李运林主编:《电化教育学》(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 • Cooper, P. A., Paradigm shifts in designed instruction: From behaviorism to cognitivism to constructivism. Educational Technology, 33(5), 1993. • Duffy, T. M., et al., Designing Environments for Constructive Learning, Berlin: Springer-Verlag, 1991. • Gage, N. & Berliner, D., Educational psychology (5th ed.), Princeton, New Jersey: Houghton Mifflin Company, 1992. http://www.e2lab.cn

  28. 参考资料 • Jonassen, D. H., Objectivism versus constructivism: Do we need a new philosophical paradigm? ETR&D, 39(3), 5-14, 1991 • Jonassen, D. H., What is cognitive tools? In P. Kommers, D. Jonassen, & J. Mayes (Eds.), Congnitive Tools for Learning. Springer-Verlag Publications, Berlin, 1992 • Jonassen, D. J. (Ed.), Handbook of Research for Educational Communications and Technology. NewYork: Macmillan LIBRARY Rederence USA, 1996. • Moore, D.M., Burton, J.K., & Myers, R.J., Multiple-channel communication: The theoretical and research foundations of multimedia. In D.H. Jonassen (Ed.), Handbook of research for educational communications and technology. New York: Simon & Schuster Macmillan, 1996. http://www.e2lab.cn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