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9

愛滋病護理

愛滋病護理. 主講者 : 蕭菁菁. 愛滋病是甚麼 ?. 愛滋病的學名是「後天免疫力缺乏症」 Acquired Immune Deficiency Syndrome 簡稱 AIDS 愛滋病是由愛滋病病毒引致的傳染病 愛滋病病毒的學名是「人類免疫力缺 乏病毒」 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簡稱 HIV. 原體 : 人類免疫缺乏病毒 HIV.

Download Presentation

愛滋病護理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愛滋病護理 • 主講者 : 蕭菁菁

  2. 愛滋病是甚麼? 愛滋病的學名是「後天免疫力缺乏症」 Acquired Immune Deficiency Syndrome 簡稱 AIDS 愛滋病是由愛滋病病毒引致的傳染病 愛滋病病毒的學名是「人類免疫力缺 乏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簡稱 HIV

  3. 原體:人類免疫缺乏病毒HIV

  4. 愛滋病自1981年首度於美國「疾病與死亡週報」報告,至2006年12月底止,依UNAIDS(聯合國愛滋病組織)預估,2006年全球存活之愛滋病毒感染人數為3950萬,2006年新增感染人數為430萬,2006年全球有290萬人死於愛滋病,愛滋病是世界性而非地區的疾病,因此被喻為本世紀最嚴重的公共衛生問題,它能威脅人類的生命,有“廿世紀黑死病”之稱。

  5. 97年3月臺灣HIV/AID統計現況 台灣地區感染人類免疫缺乏病毒本國籍累積個案數 有15252人外國籍有615人總計15897人。 依性別統計感染者:女性佔8.96%,男性佔91.04% 本國籍感染人類免疫缺乏病毒者依存活情形統計: 存活率87.17%

  6. 台灣愛滋病流行現況 • 感染主體青壯年且年輕化--20-39歲、男>女 • 特定族群感染數快速上升--毒癮染愛滋個案 • (93年飆昇第一位,超越男同志感染途徑)

  7. 愛滋病傳染途徑 • 性行為 • 精液或陰道分泌液內含病毒 • 可經由陰道、陰莖、直腸或口部,進入人體

  8. 母子垂直傳染 • 懷孕、生產、哺餵母乳的過程都有可能讓寶寶感染病毒 • 為了下一代的健康,懷孕的婦女主動進行篩檢。

  9. 血液、體液交換 • 靜脈藥癮者共用針頭、空針 • 血液製劑、器官移植 • 注射與割傷 • 紋身、穿耳洞 • 使用被污染的器械

  10. 是否感染愛滋病,要經驗血才知道。有高危險行為的人,或懷疑自己被感染的人,請儘速到檢驗單位抽血檢查。是否感染愛滋病,要經驗血才知道。有高危險行為的人,或懷疑自己被感染的人,請儘速到檢驗單位抽血檢查。 • 診斷主要仰賴血清抗體檢驗。這可分為兩種:一是ELISA(Enzyme-linked immunosorbant assay)檢驗,一是西方墨點(Western blot)檢驗。 • 一般是以ELISA做初步篩檢,如果呈陽性反應,重複一次ELISA檢驗;仍然是陽性反應時,再以西方墨點檢驗作為證實。若西方墨點檢驗出現了針對愛滋病毒特有抗原的抗體反應時,我們便可以確認這個人受到了愛滋病毒感染。 怎樣才知道感染愛滋病?

  11. 感染愛滋病毒之症狀 • 急性感染期(2-6週):發燒、喉嚨痛、疲倦、噁心、嘔吐、 腹瀉、皮膚疹、肌肉關節疼痛, 只有一半的人會有症狀。 • 潛伏期(5-15年):第一次急性症狀發生後,大部分患者 會有很長的一段時間無症狀(約10年 以上) ,但病毒會持續破壞人體 • CD4+細胞。 • 發病期(2-5年):當CD4+降至200左右時,免疫系統已 微弱至無法對抗各種伺機性感染,便 • 進入所謂的愛滋病期。

  12. 愛滋感染者初期護理 • 強烈的情緒反應 • 自殺意念 • 死亡的恐懼 • 擔心曝光 • 病情告知的問題 • 擔心家屬的反應 • 社會排斥的壓力 • 愛滋治療的問題 • 生活就業的問題

  13. 愛滋病發病期 • 當患者的CD4淋巴球數目降低到一定數目(200-350/毫升左右)時,則遭到伺機性感染,即皰疹、念珠菌、巨細胞病毒以及隱球菌、結核菌等各種微生物「趁虛而入」的機會大增,免疫系統的力量已微弱至無法對抗各種伺機性感染,便進入所謂之愛滋病發病期。

  14. 伺機性感染 肺:最常見的病變有肺囊蟲肺炎,其次為肺結核細菌性肺炎及其他非典型分支桿菌感染等 生殖器官:與性病相同感染途徑的疾病都有可能感染,例如: 生殖器人類乳突病毒感染、淋病、陰道炎、疱疹、梅毒、子宮頸炎 尿道炎

  15. 皮膚:常見的包括:卡波西氏肉瘤、黴菌感染、皮 膚出疹、帶狀疱疹、尖性濕疣、血管炎、感 染性軟疣毛囊炎、 皮膚疣狀物、單純性疱 疹、皮脂肪皮膚炎 中樞神經系統和眼睛 :常見有非典型結核、 隱形球菌、 弓形蟲疱疹病毒、黴菌、巨形 細胞病毒、愛滋病病毒感染、特別是巨形性 細胞病毒視網膜炎,它亦可以發生原發性腦 部淋巴腫瘤 

  16. 皮膚–血管瘤 卡波希式肉瘤 惡性腫瘤 台灣首位愛滋患者有出現 淋巴–血管瘤 口腔潰瘍 一直治療不好

  17. 愛滋病常見症狀

  18. 護理問題

  19. 愛滋感染者的中期護理 • 擔心身體的症狀、外貌 • 治療的適應 • 自我照顧的學習 • 漫長的病史、服藥史 • 親友與親密關係的考驗 • 自我孤立 • 對未來的不確定 • 死亡的陰影

  20. 愛滋病之治療-HAART

  21. 愛滋病之治療-HAART-效能 在接受治療後的第4-8週之間,能有效降低99%的病毒量,在半年到一年的時間將病毒量降到檢測不到的階段(<50copies/ml以下) 治療後病人的CD4細胞數會升高,抵抗力增加,而不再需要服用預防伺機感染的藥物 雖然HAART無法根除HIV-1感染,但它可以控制及改善病情,因而提升病人的生活品質

  22. 愛滋病藥物使用常見副作用 • 腎功能障礙、腹瀉、皮膚疹、頭暈、無法熟睡、注意力無法集中、紅血球低下、反胃、嘔吐、腹瀉 • 研究中發現通常經過一年雞尾酒療法後常造成患者有營養不良症狀產生。 • 長期規律的服藥對病人是一個很大的挑戰

  23. 末期護理 -臨終照護

  24. 愛滋感染者的末期護理臨終照護 身體功能衰退、外觀改變 病痛 情緒的無助、無望 出現退化的行為 放棄 照顧的問題 死亡的恐懼

  25. 瀕死期照護 - 盡量填具不執行心肺復甦術DNR - 預立遺囑習慣 - 往生後 病患死亡應告知太平間工友"傳染性遺體",並依遺體護理技術執行遺體護理。遺體護理牌需貼上當心感染標籤。

  26. 二十四小時火化 相關法規修訂 感染者屍體,應於中央主管機關公告之期限內入殮並火化;其他傳染病致死之屍體,如有特殊原因未能火化時,應報請地方主管機關核准後依規定 深埋20公尺以上。

  27. 防護措施 • 抽血靜脈注射之防護措施 • 針扎意外傷害處理流程與原則

  28. 感染愛滋病的機率 • 衛生署疾病管制局表示,國內迄今尚未發現醫護人員照顧愛滋病患過程遭感染經,針扎後感染愛滋病毒的機率大約是千分之三 ,隨針扎深度不同、血液殘留量多寡,會略有出入 ,但以老鼠做的動物試驗發現,在針扎後廿四小時內投藥,可大幅降低感染率,尤其是服滿廿八天藥物後幾乎沒有感染風險。

  29. :採集流程 • 1.檢體採集時避免血液、體液濺到工作人員的眼睛、口鼻粘膜或皮膚傷口,視需要穿防水防護衣、戴面罩、隔離紙帽、穿雙層鞋套(視需要)、戴外科口罩或N95口罩(視需要)、戴檢診手套。 • 2.抽血依抽血技術執行(安全針具)。 • 3.檢體採集好置入檢體容器後,袋外兩面粘貼「當心感染」標籤各一個。

  30. 送出流程 • 1.將二層感染性標本袋封好的檢體,放入檢體箱內,扣緊外蓋盒,貼檢體明細表於外蓋上,並鈎選送檢地點。 • 2.提醒工友標本送達後,須換回另一已消毒過的檢體箱返室,以免流失。

  31. 1 3 4 2

  32. 用具處理: • 1.被血液污染的防護衣,放入感染的污衣袋內。 • 2.污染的面罩、紙帽、鞋套丟棄於感染的垃圾袋內,面罩未污染可以75%的酒精噴灑晾乾後再使用。 • 3.彎盆、止血帶可以1万PPM(1份漂白水:9份清水)漂白水泡30分後再使用。

  33. 針扎意外傷害處理流程與原則 1.立刻擠壓傷口處周圍使血流流出 2.在流動下水清洗傷口五分鐘 3.向主管單位報備並填寫「針頭和銳物扎傷事件報告單(含追蹤單) 」 4.以流動水或0.9%生理食鹽水沖洗 向主管單位報備並填寫「血液和體液暴觸事件報告單(含追蹤單) 」 詳查病患抗原及抗體 anti-HIV、anti-HBc、anti-HBs、HBsAg、anti-HCV、TPHA、RPR以上各項若有不明者,應立即抽病患血液檢查以上各項若有不明者,應立即抽病患血液檢查(請醫師幫病患抽血送檢,並在病患病歷上註明needle trauma)

  34. 接觸後六週、三、六個月檢驗HBsAg、anti-HBs 附註一、污染源不明,視同陽性處理,觀察期間避免性行為或捐血 病患HIV(+)時:最好於24小時內服藥,不要超過72小時,並於上班時間後再看感染科門診開立處方。

  35. 防治體系36家愛滋病指定醫院 • 北部:台大、台北榮總、三總、巿立聯合、新光、馬偕   、林口長庚、北醫附設醫院、衛生署桃園醫院ヽ 新竹馬偕分院 • 中部:中國、台中榮總、中山、彰化基督教醫院、豐原 • 醫院、南投醫院、童綜合醫院 • 南部:成大、台南奇美、高醫、高雄榮總、高雄巿立民 • 生醫院、高雄長庚、屏東東港安泰、義大醫院、 • 屏東基督教醫院、台大附設雲林分院 • 東部:花蓮慈濟、花蓮門諾會醫院、馬偕台東分院 • 離島地區:衛生署澎湖醫院

  36. 結論: • 愛滋病目前仍無法治癒,也無疫苗預防,但愛滋病毒是可以預防。 • HAART之高效力使得愛滋病毒(HIV)濃度明顯地下降,病患配合度高、服藥順從性佳,約有百分之九十以上的病患可以在治療後重新回到工作單位。 • 預防勝於治療,掃除愛滋,愛護、教育年輕人,人人有責。

  37. 謝謝您的聆聽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