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0

教育技术与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发展

教育技术与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发展. 河北大学教育学院 冯秀琪. 主要讲两个问题. 2004 年 12 月教育部颁布了中小学教师的教育技术能力标准。该标准是指导中小学教学人员、中小学管理人员、中小学技术支持人员教育技术培训与考核的基本依据。如何做好教师培训工作,促进教师职业技能的发展,是师范院校教育技术专业的一项重要任务。这项工作的质量好坏,直接关系到教育技术今后的发展和教学改革的成效。作为一名教育技术工作者,我想谈谈对有关问题的认识和想法。主要谈以下两个问题:. 1. 从电化教育到教育技术的演变 2. 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的发展.

Download Presentation

教育技术与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发展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教育技术与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发展 河北大学教育学院 冯秀琪

  2. 主要讲两个问题 2004年12月教育部颁布了中小学教师的教育技术能力标准。该标准是指导中小学教学人员、中小学管理人员、中小学技术支持人员教育技术培训与考核的基本依据。如何做好教师培训工作,促进教师职业技能的发展,是师范院校教育技术专业的一项重要任务。这项工作的质量好坏,直接关系到教育技术今后的发展和教学改革的成效。作为一名教育技术工作者,我想谈谈对有关问题的认识和想法。主要谈以下两个问题: 1.从电化教育到教育技术的演变 2.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的发展

  3. 一、从电化教育到教育技术的演变 (一)电化教育发展的一般概况 我国教育技术的发展走过了一条不平凡的道路。大体上经历了起步、初期发展和深入发展三个阶段。 1、起步阶段,时间是从20世纪20年代前后至40年代末,这一阶段的主要成就是电化教育事业由萌芽到定名和艰难起步。20世纪20、30年代。一些留学海外的学者看到欧美国家的学校采用视觉教育取得成效,开始在国内提倡和发动开展视觉教育。例如陶行知先生1917年从美国留学归来推行平民教育,20年代初在嘉兴举办的“千字课”教学实验中利用幻灯作为教学工具,取得了又快又好的教学效果。1931年他在《爱迪生之死》一文中曾提出“未来的世界是一个电化的世界,未来的中国也必定要造成一个电化的中国”(《陶行知全集》第二卷第382页),1934年4月陶行知在培养小先生规划中就使用了“电化教育”一词。可见,电化教育的产生与定名虽有多种说法,但是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的大力提倡功不可没。

  4. 1932年在南京成成立了“中国教育电影学会”,当时的教育部于1936年7月成立电影教育委员会;1937年7月成立播音教育委员会,1940年将电影教育委员会和播音教育委员会合并成立电化教育委员会,负责全面推行电化教育工作。1936年7月,教育部委托金陵大学举办“电化教育人员训练班”是以政府的名义使用了“电化教育”这一名称,于是,“电化教育”一词就开始得到普遍使用。但是,由于旧社会的政治腐败、连年战乱、经济落后、民不聊生,电化教育虽已起步,然而没有取得真正的发展。1932年在南京成成立了“中国教育电影学会”,当时的教育部于1936年7月成立电影教育委员会;1937年7月成立播音教育委员会,1940年将电影教育委员会和播音教育委员会合并成立电化教育委员会,负责全面推行电化教育工作。1936年7月,教育部委托金陵大学举办“电化教育人员训练班”是以政府的名义使用了“电化教育”这一名称,于是,“电化教育”一词就开始得到普遍使用。但是,由于旧社会的政治腐败、连年战乱、经济落后、民不聊生,电化教育虽已起步,然而没有取得真正的发展。 • 正像今日的“信息化”是教育现代化的标志一样,当时的“电气化”就是教育现代化的标志,因此,电化教育就是“现代化教育”的代名词。从这个意义上讲,我国当时定名“电化教育”比西方国家的“视觉教育”和“视听教育”的名称抽象的层次更高,因而更具生命力。

  5. 2、初步发展阶段。 时间是从20世纪50年代初至70年代末。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的教育技术在教育改革的旗帜下得到了初步发展。建国初期,中央人民政府在文化部科普局设立了电化教育处,开展社会电化教育工作,在培训电影放映人员,组织拍摄教育电影和制作教育幻灯片,配合宣传新婚姻法、普及卫生防病知识,以及宣传抗美援朝等活动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1951年,教育部召开高师课程讨论会,决定将“电化教育”列为教育系的选修课,北京师范大学、西北师范大学的教育系在建国初期较早地开设了电化教育课。与此同时,幻灯、录音、电影、电唱等开始进入部分大、中、小学校使用,尤其以外语、医科以及农林院校在教学中配合使用电教器材较为普遍。各级广播电台,以及随后出现的电视台也都安排教育节目,开办广播电视学校。在党和政府的关怀、倡导和支持下,沈阳、北京、吉林、黑龙江、四川等地相继建立了电化教育馆,电化教育出现了良好的发展势头。1966年开始的“十年动乱”,使电化教育和其他教育事业一样,受到严重摧残和破坏。

  6. 3、深入发展阶段。 • 时间是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1976年十年动乱结束,特别是党的11届3中全会以后,在党和政府的关怀和支持下,我国的教育技术进入了深入发展阶段。1978年2月6日,邓小平同志批准了教育部和中央广播事业局《关于筹建电视大学的请示报告》。同年2月教育部成立电化教育组,后改为中央电教馆,1979年经国务院批准设立教育部电化教育局,与中央电教馆一套人马,两个牌子,归口管理学校的电化教育工作。1983年10月教育部召开了第一次全国电化教育工作会议,提出的我国电化教育工作方针是:“在党的教育方针指导下,从实际出发,适应教育事业发展的需要,因地制宜,讲求实效,积极而又有重点、有步骤地加速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电化教育,为促进教育改革,发展教育事业,提高教育质量,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人才服务。”在这个方针的指导下,我国的电教事业得到了蓬勃发展。作为深化发展的标志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7. (1)学术团体的形成。80年代初期,在兰州西北师范大学成立了中国电化教育研究会,同时全国成立了多个高校电教协作组,许多省市建立了电化教育的学术团体。1991年中国电化教育协会(现已改为中国教育技术协会)成立,进一步加强了学术队伍之间的学术交流与联系,组织并开展了国家教育科研重点课题的研究工作。(1)学术团体的形成。80年代初期,在兰州西北师范大学成立了中国电化教育研究会,同时全国成立了多个高校电教协作组,许多省市建立了电化教育的学术团体。1991年中国电化教育协会(现已改为中国教育技术协会)成立,进一步加强了学术队伍之间的学术交流与联系,组织并开展了国家教育科研重点课题的研究工作。 (2)人才培养方面建成了完整的学科体系。1983年华南师范大学开办了我国第一的电化教育专业,1986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北京师范大学、河北大学、华南师范大学招收教育技术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1993年北京师范大学成为全国第一个教育技术学博士学位点。至此,我国建成了教育技术学专业的从专科生到博士生的完整的学科体系。

  8. (3)创办专业性学术刊物和出版教材专著。包括《中国电化教育》、《中国远程教育》、《电化教育研究》《外语电化教学》、《中小学电教》等。同时出版了大量教材和专著,在培养教育技术专门人才和传播电化教育知识方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3)创办专业性学术刊物和出版教材专著。包括《中国电化教育》、《中国远程教育》、《电化教育研究》《外语电化教学》、《中小学电教》等。同时出版了大量教材和专著,在培养教育技术专门人才和传播电化教育知识方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4)更名为教育技术和促进教育信息化。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在世界范围的教育改革的潮流中,电化教育的名称逐渐被教育技术所取代,我国教育技术进入了一个以信息技术的普及与应用为标志的新时期。在教育信息化进程中教育技术肩负着更为重大的历史责任,正在发挥主力军作用。随着信息技术进入校园、进入课堂,教育部适时出台了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这同样是教育技术深化发展的一项重要事件。

  9. (二)从电化教育的三个定义看对电化教育认识的深化(二)从电化教育的三个定义看对电化教育认识的深化 • 在我国教育技术深化发展的过程中,包含了对电化教育和教育技术概念的不断探索。其中,20世纪80年代有关电化教育的三个定义最能说明问题。 • 其一是萧树滋教授在80年代初期对电化教育的定义:“简单说,就是指利用现代化的声、光、电设备进行教育、教学活动。”(萧树滋《电化教育》河北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 • 其二是南国农教授在80年代中期对电化教育的定义:“运用现代化教育媒体,并于传统教育媒体恰当结合,传递教育信息,以实现教育最优化就是电化教育。”(南国农主编《电化教育学》高等教育出版社,1985年7月版)

  10. 其三是萧树滋主编的《电化教育概论》提出的定义:“电化教育是根据教育理论,运用现代化教育媒体,有目的地传递教育信息,充分发挥多种感官的功能,以实现教育最优化的教育活动。”(萧树滋主编《电化教育概论》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8年1月版)其三是萧树滋主编的《电化教育概论》提出的定义:“电化教育是根据教育理论,运用现代化教育媒体,有目的地传递教育信息,充分发挥多种感官的功能,以实现教育最优化的教育活动。”(萧树滋主编《电化教育概论》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8年1月版) • 第一个定义强调的是硬件设备;第二个定义提出媒体的概念和目的是为了实现教育最优化,媒体既包含硬件,也包含软件,认识前进了一步;第三个定义提出开展电化教育要依据教育理论,使学科的属性进一步得到明确。此时对电化教育获得了比较全面的认识,即电化教育研究和实践包含了硬件、软件和潜件三个部分内容,如下图1所示。

  11. 潜件 (相关理论、方法) 软件 硬件 (与硬件配套的教学材料) (教学设备、器材) 图1 电化教育研究与实践的内容

  12. (三)教育技术的内涵 • 在我国教育技术深化发展的过程中,西方国家教育技术发展的经验和成果被介绍到国内,产生了电化教育和教育技术的名称之争。直到AECT94定义出现后,才被业内人士广泛接受,但对于教育技术概念的认识尚不统一。 • 1. 教育技术就是教育中的技术。技术是人类在实践活动中,为了达到预期目的而采用的各种手段和方法的总合。教育技术是人类在教育实践中,为了优化教育而采用的的各种手段和方法的总合。 • 教育技术是指在教育实践中,遵循教育的规律,采用技术的手段和方法,优化教育过程和教育资源的研究和实践的领域。在教育技术中,教育与技术的关系,不是相加关系而是相乘关系。 • 教育技术=教育×技术

  13. 2. 信息技术不等于教育技术 广义的信息技术是指一切与信息的获取、加工、处理、利用、创造、发布、交换有关的技术。它包含了印刷技术、视听技术、计算机技术、网络通讯技术等;当前我们常说的信息技术一般是特指多媒体计算机和网络通讯技术,又称为现代信息技术。信息技术属于技术的范畴,其在教育中的应用属于教育技术的一部分。信息技术与教育技术的关系如图2所示。

  14. 技术 教育技术 教育 教育信息技术 信息技术 图2 教育技术与信息技术的关系示意图

  15. (四)教育技术学的学科体系 • 教育技术与教育技术学的概念不同,正像教育与教育学一样,一个是实践的领域;一个是学科的名称。 • 教育技术学是指研究整合教育理论与相关技术,开发、使用、管理技术性教育过程和教育资源,实现教育最优化的规律、原则和方法的知识体系。 • 它是教育科学领域中属于技术层次的综合性应用学科。其在优化教育过程中,一要遵循教育的规律和原则;二要发挥相关技术手段和方法的优势与性能。 • 它同教育心理学、教育社会学、教育经济学、教育人类学、教育管理学等学科一样,是教育学科体系的成员。 • 教育技术学科体系如图3所示。

  16. 设计 评价 开发 教育过程与资源 学习理论 管理 利用 媒体技术 系统科学方法 人文学科相关理论与方法 自然学科相关 理论与技术 研究与实践 图3 教育技术之花

  17. 教育技术学研究与实践的内容 (1)教育技术哲学 (2)技术条件下的学与教的原理 (3)教育信息传播学 (4)教育信息技术学 (5)教学系统设计 (6)教学资源开发 (7)教育技术应用的研究与实践 (8)教育技术的管理与评价

  18. 二、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的发展 教师职业的专业化是世界范围内教师教育的发展趋势。教师职业的专业教育包含学术教育和教师教育。教育技术能力是教师专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下面主要讨论两个问题: • (一)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的要求 • (二)在教学实践中发展教育技术能力

  19. (一)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的要求 • 依据教育部颁布的《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对各类人员的要求,教师的教育技术能力包括意识与态度、知识与技能、应用与创新、社会责任等四大块内容。 • “意识与态度”主要解决认识问题,特别是技术条件下教师要更新教育观念;“知识与技能”是对教师的教育理论和信息素养整合的要求,“应用与创新和社会责任”强调教育技术技能要落实于行动。教育技术能力可以视为教师的教育技术素养,其基本内容体现为能力标准的要求,如图4所示。

  20. 应用与创新 教育技术的社会责任 知识与技能 意识与态度 图4 教育技术素养的构成

  21. 1、更新教育观念是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发展的关键1、更新教育观念是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发展的关键 • 教育技术的发展实现了教育与技术的整合,促进教育最优化是教育技术追求的目标。信息技术的教育应用直接指向了教育信息化,开辟了教育现代化发展的道路。在教育现代化进程中,教师对教育技术的意识、态度集中体现为教育观念,更新教育观念是教育技术应用和发挥作用的关键。虽然传统教育观念的习惯势力根深蒂固,但是当前更新教育观念有许多有利因素。

  22. (1)社会需求。教育观念是社会发展对教育需求的价值体现。21世纪人类进入了信息社会。信息社会的经济是以知识和信息为基础的知识经济,知识成为社会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和主要动力。知识经济的发展对新教育和新人才提出了新的需求,社会对人才需求的规格,决定着教育的方向,这为更新教育观念提供了社会基础。不同社会形态的社会发展需求不同。农业社会需要的是资源和体力型劳动者;工业社会需要的是能源和技能型劳动者;信息社会需要的是知识和创造型人才。在信息社会里,拥有知识就意味着拥有财富。各国经济的竞争集中表现为对信息、知识和人才的竞争。教育为了适应知识经济发展的需要,必须培养未来的公民成为具有信息素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一代新人。(1)社会需求。教育观念是社会发展对教育需求的价值体现。21世纪人类进入了信息社会。信息社会的经济是以知识和信息为基础的知识经济,知识成为社会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和主要动力。知识经济的发展对新教育和新人才提出了新的需求,社会对人才需求的规格,决定着教育的方向,这为更新教育观念提供了社会基础。不同社会形态的社会发展需求不同。农业社会需要的是资源和体力型劳动者;工业社会需要的是能源和技能型劳动者;信息社会需要的是知识和创造型人才。在信息社会里,拥有知识就意味着拥有财富。各国经济的竞争集中表现为对信息、知识和人才的竞争。教育为了适应知识经济发展的需要,必须培养未来的公民成为具有信息素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一代新人。

  23. (2)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的研究成果和新的探索。如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多元智能教学理论,开放教育和E—学习的实践等,为更新教育观念提供了新的理论和经验基础(2)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的研究成果和新的探索。如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多元智能教学理论,开放教育和E—学习的实践等,为更新教育观念提供了新的理论和经验基础 (3)现代信息技术的普及与教育应用。INTERNET网、校园网以及多媒体教学环境等,为更新教育观念提供了必要的技术条件和物质基础。

  24.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教师要树立三个新的教育观念: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教师要树立三个新的教育观念: (1)素质教育观。素质教育强调全面发展、个性发展。现代信息技术环境影响着每一个人的学习方式、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今日的儿童生活在多种媒体的环境里,使他们得到很多书本以外的信息和经验。 教师的责任不仅仅是向学生传授书本知识,更重要的是帮助学生提高理解信息的能力,指导他们如何思考问题,如何去行动。在培养学生信息能力的同时,注意培养学生的伦理道德和价值观。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做事、学会合作、学会生存,而不能一味地为了考高分。

  25. (2)创新教育观。“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实施创新教育,就是要改变过去那种教师灌输知识,学生死记硬背知识的教学模式,注意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新思维。让学生充分利用教育信息化资源,通过问题解决式的学习,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2)创新教育观。“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实施创新教育,就是要改变过去那种教师灌输知识,学生死记硬背知识的教学模式,注意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新思维。让学生充分利用教育信息化资源,通过问题解决式的学习,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3)终身学习观。信息时代的新知识不断涌现,知识更新的速度不断加快,以往那种阶段性学习观念,已经不能适应时代的要求,人们必须学会学习、终身学习。特别是在信息技术条件下,不仅存在终身学习的需求,而且提供了终身学习的可能。信息社会是学习型社会,为了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就要充分利用各种学习资源,养成自主学习、不断探索的习惯。

  26. 2、教育理论与信息技术整合是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的核心2、教育理论与信息技术整合是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的核心 • 实现教育改革的任务离不开教师。教师的专业化水平,将影响未来人才培养和社会发展。传统的教师职业技能包括对教育理论的掌握和运用;对学科知识的理解和把握;对教学方法的认识和选择;对教学过程的组织和管理;对教学工作的计划和评价等许多方面。运用教育技术设计、实施、评价教学时,要求教师具备必要的知识与技能。 实施 设计 评价 图5 教师的基本能力

  27. 教师的教育技术素养是指教师在教学、管理及科研等方面所应具备的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软硬件获取信息、检索信息、表达信息、交流信息、再生信息的素质和修养。其表现是利用现代教育技术理论和信息技术进行信息化教学设计、组织教学活动、分析和解决信息化教学问题的能力。教师的教育技术素养是指教师在教学、管理及科研等方面所应具备的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软硬件获取信息、检索信息、表达信息、交流信息、再生信息的素质和修养。其表现是利用现代教育技术理论和信息技术进行信息化教学设计、组织教学活动、分析和解决信息化教学问题的能力。 当前,对教师进行教育技术技能培训中,有关信息技术知识与操作技能的培训很有必要;但是,更重要的是让教师了解信息技术条件下的教学理论、观念和方法,学会如何把信息技术整合到各门学科的教学中,以达到促进教学改革和优化教学的目的,为社会培养高素质的创新型行人才。

  28. 对于教学人员、管理人员、技术支持人员在教育技术知识与能力的要求上有所区别,以满足不同人员工作的需要。在具体培训时应注意以下几性:对于教学人员、管理人员、技术支持人员在教育技术知识与能力的要求上有所区别,以满足不同人员工作的需要。在具体培训时应注意以下几性: (1)针对性。对于教学人员、管理人员、技术支持人员在内容的深度和广度方面要有所区别。 (2)层次性。考虑到城乡差别、学校与学科的差别,在信息技术的知识和技能的要求上不能一刀切。 (3)实用性。有关教育技术的理论方法、媒体知识与操作技能,要密切结合教学实际,做到学以致用。 (4)发展性。通过培训与学习,提高在教学中应用技术的认识和兴趣,以及进一步提高教育技术素养的能力。

  29. 3、技术条件下教师要实现角色的转变 • 在技术条件下,影响学生学习的因素发生了深刻变化,如图6所示。技术的教育应用是时代的潮流。为了适应信息化教育的需要,教师与学生角色、教与学的过程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 教师 父母、伙伴及其他人 学生 媒体技术 图6 影响学生学习的因素

  30. (1)技术条件下教与学的变化

  31. (2)教师角色的转变

  32. (3)学生角色的转变

  33. (二)在教学实践中发展教育技术能力 • 当前正在开展的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为广大提供了提升教育技术能力的外部条件,而教师在职业专业化发展中主观能动性至关重要。教师要在教学实践中提升自身的教育技术素养,树立由“教书匠”转变为学者型教师的发展目标;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开展行动学习与行动研究;倡导在教学实践中运用自主学习、问题解决学习、合作学习等新的教学方法。我认为这是教师职业专业化发展的有效途径。

  34. 1、努力使自己成为学者型教师 • 时代要求今天的教师要由过去的“教书匠”转变为“学者型教师”。这是教师职业发展的目标,既是时代的要求,也是教师自我发展的要求。学者型教师要把教师的工作变为创造性劳动,提高教育技术素养是不可缺少的条件。

  35. 2、在行动学习、行动研究中提高。 教师职业专业化发展的目标是要努力使自己成为学者型教师。其基本途径是在教学实践中开展行动学习、行动研究。 • (1)行动学习,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以当前面对的现实问题为主题, 通过不断地进行“反思-行动-再反思-再行动”的方式展开学习,从而提高自身素质和教学反思与行动的能力,必将推动解决现实实践中的问题和挑战,使行动学习与教学绩效的提高紧密结合起来。 • 以团队形式开展行动学习,不仅有利于当前教学问题的有效解决,而且能够促进个人与团队的理解,增强组织凝聚与合作。

  36. (2)行动研究,是在在教学过程中研究教学,与行动学习相结合,不断发现自己教学中的不足,不断提出改进教学的措施,不断在教学实践中检验改进措施的有效性,不断反思自己教学的提高与不足,不断得到改进与提高。行动研究的一般程序和操作要领是:计划、实施、观察和反思。(2)行动研究,是在在教学过程中研究教学,与行动学习相结合,不断发现自己教学中的不足,不断提出改进教学的措施,不断在教学实践中检验改进措施的有效性,不断反思自己教学的提高与不足,不断得到改进与提高。行动研究的一般程序和操作要领是:计划、实施、观察和反思。 行动研究作为一种方法其适用范围是非常灵活的。可以针对一个学生,或一个班级、一个学校、一个地区;在特定的情境中,寻求特殊问题的特殊解决方案,如教学方法、教学模式、学习策略,以及教师发展、管理和评估等。行动研究法是非常适合教育工作者在实际工作中采用的研究方法。

  37. 3、发挥信息技术优势,改进教学方法 • 近年来,信息技术在教育中得到普及与应用,为了发挥先进技术的作用,使教育的高投入产生高效益,必须改进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学方法。 • (1)开展自主学习。多媒体计算机和网络环境,为学习者提供了前所未有的丰富的学习资源,加上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指导,学习不再靠教师的灌输,而是学生自我意义建构的过程。开展自主学习,就是要让学生学会学习,对自己的学习负责。自主学习不是放任自流,而是要加强指导,指导学生学会:①识别学习需要;②建立学习目标;③决定学习内容;④设计学习行为(学习方式、学习方法);⑤自我评价和改进学习。这将使学生受益无穷。

  38. (2)问题解决学习(探究性学习)。同样,技术条件有利于学习者利用已有的知识和技能,在解决现实中具有挑战性问题的过程中进行学习。问题解决学习是基于科学探究的学习方法,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教师不要包办代替,但有责任指导学生:①选择有意义的问题;②界定相关条件,提出问题假设;③制定探究计划或工作计划;④开展探究,获取、检查、分析数据;⑤得出探究结论或提出问题解决途径;⑥核实研究结论,形成研究报告或学习成果。(2)问题解决学习(探究性学习)。同样,技术条件有利于学习者利用已有的知识和技能,在解决现实中具有挑战性问题的过程中进行学习。问题解决学习是基于科学探究的学习方法,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教师不要包办代替,但有责任指导学生:①选择有意义的问题;②界定相关条件,提出问题假设;③制定探究计划或工作计划;④开展探究,获取、检查、分析数据;⑤得出探究结论或提出问题解决途径;⑥核实研究结论,形成研究报告或学习成果。

  39. (3)合作学习。它常常是一种通过项目任务,合作完成课题学习的形式。计算机网络环境为合作学习提供了检索资料和相互交流的平台。通过合作学习有助于激发学生之间交互和依赖感,发展学生的社会交际技能和语音表达能力。群体学习的成功依赖于每个人的付出,让每个人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在合作学习中要做到:①以学习者为中心:②以小组形式展开;③有明确的主题任务;④教师的角色是指导者和参与者;⑤提供必要的学习时间和资源;⑥目的是发展学生的能力。(3)合作学习。它常常是一种通过项目任务,合作完成课题学习的形式。计算机网络环境为合作学习提供了检索资料和相互交流的平台。通过合作学习有助于激发学生之间交互和依赖感,发展学生的社会交际技能和语音表达能力。群体学习的成功依赖于每个人的付出,让每个人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在合作学习中要做到:①以学习者为中心:②以小组形式展开;③有明确的主题任务;④教师的角色是指导者和参与者;⑤提供必要的学习时间和资源;⑥目的是发展学生的能力。 各种教学方法不是单独使用,常常需要综合使用才能取得预期的教学效果。

  40. 教育技术以追求教育的最优化和教育现代化为研究和实践的目标,同时也是广大教师改进教学和自身发展的利器。全面认识教育技术的内涵和意义,提高教育技术素养,是教师职业专业化发展的重要内容。教育技术以追求教育的最优化和教育现代化为研究和实践的目标,同时也是广大教师改进教学和自身发展的利器。全面认识教育技术的内涵和意义,提高教育技术素养,是教师职业专业化发展的重要内容。 谢谢!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