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1

第七章 内分泌系统

第七章 内分泌系统. 概 述. 1. 组成. 内分泌腺:垂体、松果体、肾上腺、甲状腺、甲状旁腺 内分泌组织及细胞:胰岛、胸腺网状上皮细胞、睾丸间质 细胞、卵巢卵泡细胞及黄体. 2. 结构特点. 体积小,重量轻,腺细胞排列成索 团,血管丰富,血液循环旺盛. 3. 功能. 分泌激素,调节靶器官或细胞的功能. 4. 腺细胞. 丰富的 RER 高尔基复合体 膜被分泌颗粒. 分泌含氮激素细胞. 丰富的 SER 管状嵴线粒体 脂滴. 分泌类固醇激素细胞. 一、甲状腺. (一)位置和形态.

lihua
Download Presentation

第七章 内分泌系统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第七章 内分泌系统

  2. 概 述 1.组成 内分泌腺:垂体、松果体、肾上腺、甲状腺、甲状旁腺 内分泌组织及细胞:胰岛、胸腺网状上皮细胞、睾丸间质 细胞、卵巢卵泡细胞及黄体 2.结构特点 体积小,重量轻,腺细胞排列成索 团,血管丰富,血液循环旺盛 3.功能 分泌激素,调节靶器官或细胞的功能

  3. 4.腺细胞 丰富的RER 高尔基复合体 膜被分泌颗粒 分泌含氮激素细胞 丰富的SER 管状嵴线粒体 脂滴 分泌类固醇激素细胞

  4. 一、甲状腺 (一)位置和形态 位于喉下部、气管上部的两侧和前面 呈‘H’形,有甲状腺侧叶和甲状腺峡,锥状叶 (二)甲状腺被膜 真被膜 假被膜:附于喉

  5. (三)微细结构 滤泡上皮细胞 壁 滤泡旁细胞 滤泡 腔:胶质 甲状腺球蛋白 含丰富的有孔毛细血管 滤泡间结缔组织:

  6. 1.滤泡上皮细胞

  7. 功能:合成和分泌甲状腺激素(T3、T4) 甲状腺激素的功能 促进机体新陈代谢、维持机体正常生长发育 对胚胎、婴幼儿的中枢神经和骨骼发育影响显著 功能低下: 胚胎、婴幼儿时期→呆小症 成人→粘液性水肿 功能亢进:

  8. 甲状腺激素的合成

  9. 2.滤泡旁细胞 功能: 降钙素:增强成骨细胞的活性→血钙↓ 分泌 甲状腺激素 降钙素 的分泌 生长抑素: 抑制

  10. 二、甲状旁腺 (一)位置和形态 扁椭圆形黄豆大小,呈棕黄色,有上下两对 位于甲状腺侧叶后面的被囊上

  11. (二)微细结构 结构:具分泌含氮激素细胞的超微结构 主细胞 功能:分泌甲状旁腺素 增强破骨细胞活性 促进小肠和肾小管吸收钙 血钙↑ 嗜酸性细胞:充满嗜酸性颗粒(EM:线粒体)

  12. 三、肾上腺 (一)位置和形态 呈灰黄色,位于肾上端,左侧的呈半月形,右侧呈三角或椭圆形

  13. (二)微细结构 球状带:分泌盐皮质激素(醛固酮) 束状带:分泌糖皮质激素(皮质醇) 网状带:分泌雄激素,少量雌激素 皮质 *均有分泌类固醇激素细胞超微结构特点尤以束状带最典型 肾上腺素 去甲肾上腺素 髓质细胞(嗜铬细胞) 髓质 交感神经节细胞 血窦、中央静脉

  14. (三)血管 肾上腺动脉 被膜小动脉 皮质血窦 肾上腺静脉 中央静脉 小静脉 髓质血窦

  15. 四、垂体 (一)位置 位于颅中窝蝶骨体上的垂体窝内,借漏斗连于下丘脑

  16. (二)分部 远侧部(前叶) 结节部 中间部 腺垂体 脑垂体 后叶 神经部 神经垂体 正中隆起 漏斗柄 漏斗

  17. (三)微细结构 1.腺垂体 生长激素细胞:STH 催乳激素细胞:PRL 嗜酸性细胞 促甲状腺激素细胞:TSH FSH LH—女性 ICSH—男性 • 远侧部 嗜碱性细胞 促性腺激素细胞 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细胞 ACTH LPH 嫌色细胞

  18. 滤泡细胞 嗜碱性细胞:黑素细胞刺激素细胞 嫌色细胞 • 中间部: 滤泡 MSH 毛细血管和门微静脉 嫌色细胞 嗜酸性细胞和嗜碱性细胞 • 结节部

  19. 腺垂体与下丘脑的关系 • 血液供应 • 关系: 释放激素(RH) 垂体门脉系统 下丘脑弓状核等 神经内分泌细胞 释放抑制激素 (RIH) 腺垂体远侧部腺细胞

  20. 垂体门脉系统 是垂体的血液供应系统 垂体下动脉 入神经垂体形成毛细血管丛 基底动脉环 颈内动脉 垂体上动脉 一级毛细血管丛 门脉系统 汇合后入腺垂体 二级毛细血管丛(血窦) 下丘脑细胞分泌物可通过两级毛细血管丛及门静脉运至腺垂体细胞,这里血液与腺细胞间只隔一层窦壁内皮细胞及窦周间隙,因此激素易于透过血液而作用于腺垂体,引起腺垂体有关激素分泌,而实现丘脑下部对腺垂体的调节 下丘脑的神经分泌物通过神经纤维轴浆流动而至神经垂体细胞

  21. 2.神经垂体 下丘脑视上核,室旁核 神经内分泌细胞的轴突 无髓神经纤维: 神经胶质细胞:垂体细胞 赫令体 (Herring body) 毛细血管

  22. 神经垂体与下丘脑的关系: 下丘脑和神经垂体在结构和功能上是个整体 • 视上核和室旁核是合成激素催产素( OT)、 血管加压素(VP)的部位 抗利尿激素(ADH ) • 神经垂体是储存和释放激素的场所

  23. 五、松果体 pineal body(脑上腺) 位于背侧丘脑的后上方,以柄附于第三脑室顶的后部。儿童时发达,7岁开始退化,17岁后有钙盐沉着,称“脑砂” 作用:分泌抑制腺垂体分泌促性腺激素,有防止性早熟的作用 六、胰岛 分散位于胰的腺泡之间。分泌胰岛素调节体内糖代谢。如分泌不足,可产生糖尿病 七、生殖腺 男性的睾丸----雄性激素 女性的卵巢----女性激素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