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63

探访伊森古今文明 ( 上 )

探访伊森古今文明 ( 上 ).

lilia
Download Presentation

探访伊森古今文明 ( 上 )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探访伊森古今文明(上)

  2. 泰国总面积:51万4千平方公里,人口:6,100多万人,首都:曼谷 宗教:95%信奉佛教,日历:一般使用佛历,即以佛祖释迦牟尼佛圆寂后一年为纪元之始,比公历早543年(即公元2009年为佛历2552年), 政体:实施民主宪政,国王为虚位首,国王依宪法条款透过国会、部长会议和法院执行主权,泰国采内阁制. 地形特征:北部为山区丛林;东北部(伊森)属湄公河流域,是山峦起伏的高原地带,亦为5600年前上古青铜器时代文化荟萃区域;东部与高棉为邻,山脉和河谷纵横交错;南部半岛除拥有迷人景色外,更蕴藏天然资源. 寮國(老撾) 緬甸 永珍 泰國 曼谷 越南 柬埔寨(高棉)

  3. 佛祖脚印历史公园 Phu Phra Bat Historical Park 冰河后期形成的惊人天然杰作,占地1200英亩,有68处考古及文化遗址,其中45处有史前壁画及住所(2千到4千年),23处是修道所,以及许多Davaravati到高棉文化时期的古艺品.

  4. 新石器时代被视为神圣之所,僧侣利用这些香菇岩作为宗教修道之用;巨石下还留有残破的佛陀雕像.新石器时代被视为神圣之所,僧侣利用这些香菇岩作为宗教修道之用;巨石下还留有残破的佛陀雕像.

  5. 佛窟内的砂岩佛像,已有上千年历史.

  6. 外形像英国巨石阵的石立碑,为当时修道人祭祀的主庙.外形像英国巨石阵的石立碑,为当时修道人祭祀的主庙.

  7. 帕丹国家公园Pha Taem National Park 位在泰国最东边的地点,登高可眺望湄公河及寮国.

  8. 约3、4千年前的岩石壁画,一系列酒红色的帕探史前砂岩悬壁,高约180米,约有300幅,据说源自新石器时代,为万昌文化的一部分,画作中有人形、鲶鱼…约3、4千年前的岩石壁画,一系列酒红色的帕探史前砂岩悬壁,高约180米,约有300幅,据说源自新石器时代,为万昌文化的一部分,画作中有人形、鲶鱼…

  9. 约在一亿年前,形成的沙岩怪石,像似磨菇,化石名称为Sao Cha liang.

  10. 千亿年来,永不凋残的磨菇.

  11. 阳光辉耀,遍地都泛了金.

  12. 班巴撒考古遗迹 Archaeological Site Banprasat 7 6 5 4 3 2 1 在2,500~3,000年前即有人类居住于此,之后也证明在他叻瓦滴(Dvaavati)与高棉时期有人曾居住;这里的人习惯将往生者葬在自己的家中,以致于家里「越埋越高」,世世代代重迭生活在这块遗址上,仔细看这遗址有七个文化层.

  13. 耳環 灵魂已远离,骨骸依在,永远伴随主人的青铜制品耳环、手镯不再闪闪发亮;铜环越多越富有. 銅環 戒指 戒指

  14. 泰国吴哥王朝时期遗址- 披迈石宫 Phimai 建于11世纪,慑耶跋摩二世在位时期,为实行大乘佛教教义而建,也是泰国最重要的宗教石宫之一,亦是典型的吴哥窟式建筑,因此有「小吴哥窟」之称,面积58万平方公尺,长1030米,宽565米.四周有护城河环绕,北与东边有孟河流经,南有开乙溪,西有节甲叻河流至北边与孟河交会.护城河代表大海,环墙代表高山,寺塔则是「须弥山」,是出自印度的宇宙观.

  15. Phlab Phla~位在入口墙外的左前方,为长方形的建筑物,原名称Khlang Ngern,根据位置推测,可能是国王及宫廷内的官爵访问石宫时,准备宗教上敬祭典礼前的准备处及休息处,也是敬祭物品的准备处与储放处;在1968年进行修复时,挖出许多古迹对象,有合金铜币及各种装饰配件和祭尊像等,因此又名为Khlang Ngern(银库之意).

  16. 蟒龙桥(Naga Bridge)~位于石宫南面入口大道,以砂岩建造,设计十字形的蟒龙桥,长31.7米,宽4米,走道抬高,桥栏尽头雕着正张开膨劲的七头蟒龙,也是进入石宫的起点.根据宇宙论的箴言,相信此为人间通往天堂的彩道,乃是大乘佛教及印度教中流传至今的信条.

  17. 拱门和外围墙(Arched Gateways & Kamphaeng Kaew)~拱门设置于外围墙的正中央,石宫范围内四面的所有入口拱门规划成十字形.

  18. 门道的设计都排在一直线上,南边和北边的拱门在围墙的正中央,西边和东边的拱门稍偏北,但也都排在同一直线上.门道的设计都排在一直线上,南边和北边的拱门在围墙的正中央,西边和东边的拱门稍偏北,但也都排在同一直线上.

  19. 东西南北方向所有的拱门排列规划成十字形,在外围墙(Kamphaeng Kaew)之内属天堂,是神仙居住的地方.

  20. 石宫主塔(The Principal Tower)~建于公元11-12世纪,以白色砂岩建造,为碧迈石宫内首要部分,正面朝南(代表面向吴哥窟方向),不同于其他古高棉王国的宗教建筑物大多数是正面朝东方(代表日出方向).

  21. 石宫主塔有二项重要建筑结构,一为Mandapa,一为Antechamber and the Dhaty.在宫殿墙上和拱门上方均有雕刻着印度史诗Ramayana故事图案,但只有在南面拱门上方雕刻为舞蹈的湿婆神图样.

  22. Antechamber and the Dhaty 之内最重要的寺庙是Garbhagrha室,是一尊重要的座佛.

  23. 红砖塔Prang Hin Daeng~颜色下浅上深,堆栈石块愈来愈小,呈三维效果;四周设有门廊台伸出,北边门框上雕有印度史诗内Khrishna神猎野猪图样,其余的门框上只残留着古高棉艺术雕刻痕迹在门柱边上.

  24. 婆罗门他王塔(prang Bhramathat)为正四方形红岩石砖塔,四周有门廊伸出,塔内发现二件重要的艺术制品.

  25. 一为用砂岩石雕刻, 盘腿而坐的大型人物像,据说是国王Jayavarman 七世尊像,民间称之为婆罗门他王(Thao Bhramathat),另一尊是跪姿女人石雕像,据说是皇后婆罗门他后(Jayarajathevi),民间故事中称为Nang Orapim.

  26. 帕侬兰历史公园Phanom Rung Historical Park 与吴哥窟同期建造,位在一座死火山上,原是座供奉赞仰印度湿婆神(Siva)的寺庙.

  27. 帕侬兰寺原文意谓「山巅之寺」,遗址保存许多珍贵高棉时期艺术品,在十二世纪前是为印度教徒的休养静避地.帕侬兰寺原文意谓「山巅之寺」,遗址保存许多珍贵高棉时期艺术品,在十二世纪前是为印度教徒的休养静避地.

  28. 直到苏里瓦亚门二世的同辈亲戚纳润爪梯亚统治本地区时才首度兴建殿堂,直到苏里瓦亚门二世的同辈亲戚纳润爪梯亚统治本地区时才首度兴建殿堂,

  29. 据当地一份碑文解释,纳润爪梯亚在其头一胎的儿子出生时任命为瑜伽教派导师,而当时菩侬兰寺还在持续兴建中,顺里成章,纳润爪梯亚在本寺庙中的墙面添加不少的瑜伽导师人形雕像.据当地一份碑文解释,纳润爪梯亚在其头一胎的儿子出生时任命为瑜伽教派导师,而当时菩侬兰寺还在持续兴建中,顺里成章,纳润爪梯亚在本寺庙中的墙面添加不少的瑜伽导师人形雕像.

  30. 帕侬兰寺内有三座蟒龙桥(Naga Bridge),除碧迈尚存一座同样型式建筑的桥外,这三座是泰国境内硕果仅存的当代建筑.

  31. 主要佛塔的楣石上雕刻展现出华丽风格.

  32. 这块安置在蒙朵东面门楣上的沙岩石板,雕刻着纳莱王(毗湿奴)侧卧在象征着永恒之银河的圣蛇(Naga)身上,在1960年曾消失在众人眼前,流落异乡20余载,直到1989年才再度重现世人眼前.这块安置在蒙朵东面门楣上的沙岩石板,雕刻着纳莱王(毗湿奴)侧卧在象征着永恒之银河的圣蛇(Naga)身上,在1960年曾消失在众人眼前,流落异乡20余载,直到1989年才再度重现世人眼前.

  33. 塔内长状物为湿婆灵迦(Shivalinga),象征湿婆的男性生殖器,是成功、幸福、繁荣、昌盛、吉祥、自由及解脱等含意.塔内长状物为湿婆灵迦(Shivalinga),象征湿婆的男性生殖器,是成功、幸福、繁荣、昌盛、吉祥、自由及解脱等含意.

  34. 姆安它姆寺 Prasat Muang Tam 以沙石和红土建造,这座精致的高棉佛寺,其年代早于帕侬兰寺120年。

  35. 姆安它姆寺原有五座砖墙佛塔,正中间的一座主庙已倒塌.姆安它姆寺原有五座砖墙佛塔,正中间的一座主庙已倒塌.

  36. 池塘環繞著佛塔,環境古樸幽雅,猶如人間仙境.

  37. 靜謐的池水映照著姆安它姆寺

  38. 靜謐的池水映照著姆安它姆寺.

  39. 荷花與水中倒影的姆安它姆寺相輝映.

  40. 撒康朋大遺址 Prasat Hin Wat Sa Kamphaeng Yai 建於11世紀, 高棉神殿原本是用來做為印度教儀式典禮之用,在13世紀之後變成大乘佛教的佛寺;特別的是三座佛塔立於同一基石.

  41. 以砂石和磚打造,面朝東方,屬於高棉Bapuan藝術形式;最精彩的部分是三角牆和門楣裡對印度神祇濕婆的描繪.以砂石和磚打造,面朝東方,屬於高棉Bapuan藝術形式;最精彩的部分是三角牆和門楣裡對印度神祇濕婆的描繪.

  42. 門道設計都排列成一直線.

  43. 吞史明寺 Wat Thung Si Muang 建於1829年拉瑪三世時代,是受曼谷影響而又具東北部建築藝術風格的美麗寺廟;寺廟上部是屬泰式建築,下部屬寮式建築.

  44. 圣殿里面有描述二百多年前东北部的风土人情雕刻壁画.圣殿里面有描述二百多年前东北部的风土人情雕刻壁画.

  45. 水中藏經閣~建築在水面上,以隔離蛀蟲,保存經書.水中藏經閣~建築在水面上,以隔離蛀蟲,保存經書.

  46. 佛经写在棕榈叶上,再装订成册,以白布包裹存放在架上.佛经写在棕榈叶上,再装订成册,以白布包裹存放在架上.

  47. 越過湄公河進入寮國 湄公河幹流全長4880公里,發源於中國青海省玉樹藏族自治州雜多縣,流經中國、寮國、緬甸、泰國、柬埔寨和越南,于越南胡志明市流入南海;上游在中國境內,稱為瀾滄江,下游三角洲在越南境內,因流出南海有9個出海口,故在越南稱為九龍江.

  48. 寮國 - 玉佛寺 Haw Phra Kaew 創建於1565年,是賽塔提拉(Sethathirath)國王所建的王室宗廟,共奉從龍坡邦帶來的碧玉佛像,三層高的華麗建築,殿堂深奧,佛壇原供奉僧伽羅佛像 ,1779年因戰爭被偷走.

  49. 佛像的表情似乎訴說著竂國人,歷經了一幕幕戰亂與苦難的無奈和悲哀;立佛雙手向外推,代表停止戰爭,要和平.佛像的表情似乎訴說著竂國人,歷經了一幕幕戰亂與苦難的無奈和悲哀;立佛雙手向外推,代表停止戰爭,要和平.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