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83

第 一 编 先 秦 文 学

第 一 编 先 秦 文 学. 一 、 概 述. ( 一 ) 先秦文学 ——— 指秦王朝建立以前的文学 , 主要是春秋战国时期的文学. (1) 生产劳动. 《 弹歌 》. 1 、文学起源. 《 蜡辞 》. (2) 宗教活动. (1) 是最早的文学式样 , 是 诗歌发展的源头. (2) 是在劳动中产生的 , 是 集体的 口头创作 . 口头 ////// 口头创作 . 口头流传的. 2 、原始诗歌. (3) 是与原始的音乐 , 舞蹈融为一体的.

lin
Download Presentation

第 一 编 先 秦 文 学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第 一 编 先 秦 文 学 一 、 概 述 (一)先秦文学——— 指秦王朝建立以前的文学,主要是春秋战国时期的文学. (1) 生产劳动 《弹歌》 1、文学起源 《蜡辞》 (2) 宗教活动 (1)是最早的文学式样,是诗歌发展的源头. (2)是在劳动中产生的,是集体的口头创作.口头//////口头创作.口头流传的. 2、原始诗歌 (3)是与原始的音乐,舞蹈融为一体的.

  2. (1)是原始社会的文学,是原始人的口头创作。记录于现存的古籍《山海经》、《淮南子》、《楚辞》等书中。(1)是原始社会的文学,是原始人的口头创作。记录于现存的古籍《山海经》、《淮南子》、《楚辞》等书中。 3、古代神话 (2)反映了当时的人对自然的认识和征服自然的愿望。 (3)富有浪漫主义色彩,对后世的诗歌、小说都有很深的影响。 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期五百多年间的305篇诗歌。初称“诗”或“诗三百”,到汉代被奉为经典称《诗经》。 4、《诗 经》 采诗(国风、小雅部分) 献诗(颂、雅大部分) (1)《诗经》的编集

  3. 《诗经》从各个方面真实深刻地反映了社会生活,是我国现实主义诗歌的源头。《诗经》从各个方面真实深刻地反映了社会生活,是我国现实主义诗歌的源头。 a、反映劳动人民的悲惨生活和他 们的反抗精神 b、反映兵役和徭役生活。 (2)《诗经》的思想内容 c、反映爱情和婚姻问题。 d、表现保家卫国的爱国精神。

  4. 风 雅 颂 160篇,十五国风,民歌。 a、根据乐调分 105篇,贵族文人所作 40篇,祭神祭祖乐歌。 (3)《诗经》 的“六义” 《氓》 陈述铺叙。 赋 比 兴 b、根据创作方法分 《硕鼠》 打比方。 先言他物,以引起 所咏之物。 《伐檀》 四言为主,重章曡句。 (4)《诗经》的表现形式

  5. 5、楚 辞 是形成于战国后期的一种新诗体, (1)特点:句子长短参差,多用语气词“兮”,常采用楚 国方言。 A、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个伟大的诗人。 (2)代表作家 屈 原 B、作品:《离骚》、《九章》、《九歌》、《天问》、《招魂》等。 C、代表作《离骚》:有浓烈的浪漫主义色彩,是中国文学史上最著名的一首抒情诗歌。 D、艺术特色:以炽热的感情,奇特的想象和瑰丽的辞藻,表现其崇高的思想和光辉的人格。

  6. 记叙历史人物,历史事件,以叙事为主。 (1)历史散文(史传散文) 6、散文 先秦诸子各自阐述政治、文学观点、以论说为主。 (2)哲理散文(诸子散文) A.《左传》 全称《春秋左氏传》,编年史,记叙了250余年中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重大事件。全面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 历史散文 语言特色: 简练含蓄 有很强的 表现力。 文学价值:长于叙事,叙述复杂的历史事件,具体生动,剪裁恰当,详略有致,各种叙事手法运用自如,刻画人物形象,性格鲜明。

  7. a、是我国第一部国别史,记载了西周末年至春秋末年五百余年周、鲁、齐、晋、郑、楚、吴、越八国的历史片断。a、是我国第一部国别史,记载了西周末年至春秋末年五百余年周、鲁、齐、晋、郑、楚、吴、越八国的历史片断。 B.《国语》 b、以记言为主,主要记载一些历史人物的言论和对话。 a、是一部国别史,是以战国时期的史料编篡而成的。 C.《战国策》 b、主要叙说策士们奇计异策,重义任俠,思想比较驳杂。 c、文学性比《左传》更强,写了600多个人,人物性格鲜明、生动丰满。 《触龙说赵太后》

  8. 第一阶段:春秋战国之交,以《论语》《墨子》 为代表。 诸子散文 第二阶段:战国中期,以《庄子》《孟子》为 代表。 第三阶段:战国后期,以《荀子》《韩非子》 为代表。 A、是记述孔子及其门人言谈行事的语录体散文集。 《论语》 B、文章大多篇幅短小,有许多简明深刻的格言, 文辞简古,平实洗练,迂徐含蓄。 A、是墨子及其后学的著作。大多为语录体,也有议论短文。 《墨子》 B、主要内容“非攻”“兼爱”。 C、文字浅显,质朴无华,善用具体事例说理,逻辑严密,多用排比。

  9. A、是记述孟子及其弟子言行的对话式语录体散文集。 A、是记述孟子及其弟子言行的对话式语录体散文集。 《孟子》 B、锐气逼人,感情充沛,言辞犀利。善用精当的比喻来说理,在文学史上地位很高。 A、是庄子和他的门人后学的论著集,是道家经典之一。现存三十三篇,分为内篇、外篇和杂篇三部分。 B、在诸子散文中成就最高,风格独特。 C、善用生动形象的比喻和情节很强的寓言故事来表达 抽象的哲理,把文学和哲学融为一炉,使深邃的哲理显 得形象具体、充满情趣。充满浪漫主义色彩和浓郁的诗意. 《庄子》 A、是荀况及其门人的论文集(都是长篇专题学术论文)。 《荀子》 B、内容涉及哲学、政治、经济、文学各方面。 C、文章论点明确,论证缜密,善用类比,造语简约。 D、代表作——《劝学》

  10. A、是韩非的政治论文集 《韩非子》 B、条理分明,逻辑性很强,推证事理切中要害,词锋犀利,语气严峻,多用寓言。 A、在思想内容上,思想活跃,畅所欲言,对现实的 /////////////////////////认识有一定的深度和广度。 诸子散文B、在文风上,皆有独特的个性和风格。 共同特点C、在语言上,都十分讲究文采和修辞。 D、在文体发展上,诸子散文已确立了论说文体制。 是寄托某种事理,具有劝喻或讽刺意义的简短故事,具有比喻和象征的性质。 7、寓 言 (1)用拟人手法写的故事,(主要是动物拟人化)。 (2)用夸张手法编写的某一类人的故事,往往是 ///////////突出这类人的某一特点。 (3)对后世的小品文、短篇小说乃至戏剧,都有直 /////////接的影响。

  11. 思 考 与 练 习 1、简述《诗经》的艺术特点。 2、掌握《诗经》产生的时代、作者、分类等情况。 3、解释“风、雅、颂”、“赋、比、兴”。 4、先秦诸子散文有哪些共同特点? 5、解释《庄子》。 6、试比较《韩非子》与《庄子》寓言的不同之点。 7、何谓《楚辞》? 8、解释《离骚》。

  12. 二、诗 歌 (一)《诗经》 这是一首情趣盎然的恋歌,情诗。 月色融融的春夜,一对情人相约在城角幽会。小伙子如约赶来却不见姑娘的影踪,急的抓耳挠腮,进退不得。   那调皮的姑娘自有心眼,她躲在暗中,把这一切全都看个明白。当她意识到小伙是真心实意爱她时,她勇敢的走上前,把刚从牧野里采来的红茅草送给小伙子做为定情礼物。小伙子忙接过礼物,连声夸奖:真漂亮!真漂亮!说实在的,茅草有什么美的,那是因为美人所增。  静  女 选自《邶风》 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 爱而不见,搔首踟蹰。 静女其娈,贻我彤管。 彤管有炜,说怿女美。 自牧归荑,洵美且异, 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 男子去赴约会,不见女子而焦躁不安 女子赠物,向男子表示爱情 写作特点:   以铺陈直叙的写法表现纯真的感情,刻画人物的心理很有情趣。 男子向女子表示爱慕之心

  13. 氓之蚩蚩, 抱布贸丝。 桑之落也, 其黄而陨。 匪来贸丝, 来即我谋。  自我徂尔, 三岁食贫。 送子涉淇, 至于顿丘。   淇水汤汤, 渐车帷裳。 匪我愆期, 子无良媒。   女也不爽, 士贰其行。 将子无怒, 秋以为期。   士也罔极, 二三其德。 乘彼垝垣, 以望复关。   三岁为妇, 靡室劳矣。 不见复关, 泣涕涟涟。   夙兴夜寐, 靡有朝矣。 既见复关, 载笑载言。   言既遂矣, 至于暴矣。 而卜尔筮, 体无咎言。   兄弟不知, 咥其笑矣。 以尔车来, 以我贿迁。   静言思之, 躬自悼矣。 桑之未落, 其叶沃若。   及而偕老, 老使我怨。 于嗟鸠兮, 无食桑葚。   淇则有岸, 隰则有泮。 于嗟女兮, 无与士耽。   总角之宴, 言笑宴宴。 士之耽兮, 犹可说也。   信誓旦旦, 不思其反。 女之耽兮, 不可说也。   反是不思, 亦已焉哉。 氓 选自《卫风》 (1)相恋、结婚 这是一首弃妇诗, 通过弃妇之口叙述自己恋爱、结婚、受虐被弃的经过,强烈的谴责了氓负心背德的卑劣行径,深刻地反映了古代妇女在恋爱婚姻问题上受损害、受奴役的现象,有力地揭露了夫权制度的罪恶。 写作特点 以叙述为主,插入抒情和议论,运用比兴手法,通过细节描写表现人物心理。 (3)被弃 (2)受虐 比、兴 抒情议论

  14. 无 衣 选自《秦风》 这是一首军中歌谣,颂扬了军人团结一心抗御外侮的激越豪迈的气概. .语助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 岂曰无衣?与子同泽。王于兴师,修我矛戟,与子偕作。 岂曰无衣?与子同裳。王于兴师,修我甲兵,与子偕行。 . .整理 1、同‘匹’,伴侣 2、仇敌。 . 重章叠句。反复咏唱, 节奏感强,抒发感情, 回旋跌宕。 通“襗‘内衣 一同出发 . 下衣

  15. 这是一首反映戍卒生活和心情的诗。 本诗通过一个戍卒在归家途中的追思,描写了戍边的艰苦和戍卒的哀怨悲伤。 采 薇 采薇采薇,薇亦作止。曰归曰归,岁亦莫止。靡室靡家,玁狁之故。不遑启居,玁狁之故 采薇采薇,薇亦柔止。曰归曰归,心亦忧止忧心烈烈,载饥载渴。我戍未定,靡使归聘。 采薇采薇,薇亦刚止。曰归曰归,岁亦阳止。王事靡盬,不遑启处。忧心孔疚,我行不来。 彼尔维何?维常之华。彼路斯何?君子之车。戎车既驾,四牡业业。岂敢定居,一月三捷。 选自《小雅》的“鹿鸣之什” 前三章写士卒离家远戍,饥渴劳苦。 驾彼四牡,四牡騤騤。君子所依,小人所腓。四牡翼翼,象弭鱼服。岂不日戒,玁狁孔棘。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行道迟迟,载渴载饥。我心伤悲,莫知我哀。 此诗之佳,全在末章。 1、描景状物,形象准确。 2、借代之法,含蓄有味。 3、以物拟人,义在言外。 4、托物寄情,含义深微。 5、情景交融,意境丰满。 6、对偶叠字,铿镪悦耳。 四、五章述士卒作战不停,将帅车马威武的情景。 写士卒归途的苦楚和伤悲。

  16. 答:1、这一章写戍边兵士归途雨雪饥渴的苦楚和痛定思痛的心情。   2、迭字的运用,情景交融的境界。(附本章译文: 想起我离家的时光,杨柳啊轻轻飘荡。       如今我走向家乡,大雪纷纷扬扬。       慢腾腾一路走来,饥和渴煎肚熬肠。       我的心多么凄惨,谁知道我的忧伤!) 思考与练习 简述《采薇》最后一章的内容和艺术手法。

  17. (二)屈 原——名平,字原,战国后期楚国人。他是一个有远见的政 //////////////////////////////////////////治家,主张举贤任能,立法富国,坚持合纵联盟,西//////////////////////////////////////////抗强秦。       1953年,被列为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 湘夫人 选自〈九歌〉 〈九歌〉是屈原根据楚国民间祭祀乐歌加工创作的一组抒情诗,共11篇。“九歌”是古乐曲名。〈湘夫人〉和〈湘君〉是姊妹篇,描写了湘君和湘夫人这一对配偶神的爱情悲剧。〈湘夫人〉写的是湘君对湘夫人的思念。 诗篇以细腻的笔触描写湘君的复杂的内心活动。丰富的想象、浪漫的夸张和形象的比喻互相交织,使得诗篇既带有人的真情实感,又焕发神的浪漫气息。开篇四句情景交融久负盛誉。全诗语言精美,节奏婉转,韵味隽永。

  18. 湘 夫 人(《九歌》) 帝子降兮北渚,  目眇眇兮愁予。  嫋嫋兮秋风,   洞庭波兮木叶下。 白薠兮骋望,   与佳期兮夕张。 鸟何萃兮蘋中,  罾何为兮木上。  沅有芷兮澧有兰, 思公子兮不敢言。 荒忽兮远望,   观流水兮潺湲。 麋何食兮庭中,  蛟何为兮水裔? 朝驰余马兮江皋, 夕济兮西澨。 闻佳人兮召予,  将腾驾兮偕逝。 筑室兮水中,   葺之兮荷盖。 荪壁兮紫坛。   播芳椒兮成堂。 桂栋兮兰橑,   辛夷楣兮药房。 罔薜荔兮为帷,  擗蕙櫋兮既张。 白玉兮为镇?   疏石兰兮为芳。    芷葺兮荷屋,   缭之兮杜衡。 合百草兮实庭,  建芳馨兮庑门。 九嶷缤兮并迎,  灵之来兮如云。 捐余袂兮江中,  遗余褋兮澧浦。 搴汀洲兮杜若,  将以遗兮远者。 时不可兮骤得,  聊逍遥兮容与。 等 待 背诵 失 望 愁:使…愁.  罔:动词,编结。 擗:剖开。 骤得:屡次得到。 遗:(YI)抛弃。(WEI)赠送。 容与:徘徊不前的样子。 幻 想 思考与练习 26页第一、四题。

  19. 《橘颂》是我国文学史上最早的一首咏物述志诗。被后人誉为“咏物之祖”。    通篇运用了拟人和象征的艺术手法,用拟人咏橘,塑造了桔树“任道”者的崇高形象,又用象征的手法述志,寓坚贞爱国的情志于桔树形象之中《橘颂》是我国文学史上最早的一首咏物述志诗。被后人誉为“咏物之祖”。    通篇运用了拟人和象征的艺术手法,用拟人咏橘,塑造了桔树“任道”者的崇高形象,又用象征的手法述志,寓坚贞爱国的情志于桔树形象之中   这首诗构思精巧,它把个性鲜明的人和富有特色的桔、把理想的桔和自然的桔熔为一体,使诗中的桔具有崇高的象征意义和美学价值的艺术形象。 橘 颂 选自《九章》 后皇嘉树,橘徕服兮。受命不迁,生南国兮。深固难徙,更壹志兮。绿叶素荣,纷其可喜兮。曾枝剡棘,圆果抟兮。青黄杂糅,文章烂兮。精色内白,类可任兮。纷縕宜修,姱而不丑兮。   嗟尔幼志,有以异兮。独立不迁,岂不可喜兮。深固难徙,廓其无求兮。苏世独立,横而不流兮。闭心自慎,终不失过兮。秉德无私,参天地兮。愿岁并谢,与长友兮。淑离不淫,梗其有理兮。年岁虽少,可师长兮。行比伯夷,置以为像兮。 第一段,诗人着力于咏物抒情,歌颂橘树的内外美质。 颂桔 第二段,诗人侧重于托物言志。表达自己崇高的志向和坚贞的情操。 颂人 练习题 简述《橘颂》一诗的艺术手法。 答案:课文26页[题解]中。  诗的形式基本上是四言句, “兮”放在句末,还不是完全 的楚辞体,

  20. 思考与练习题 1、简述《氓》这首诗的思想内容。 2、分析 《氓》这首诗的艺术特色。 3、将下面一段诗翻译成现代汉语,并解释加点的字词“信誓旦 旦,不思其反。反是不思,亦已焉哉”。 答:这是一首弃妇诗,通过弃妇之口叙述自己恋爱、结婚、受虐、被弃的经过,悔恨怨愤之情溢于言表。 答:1、诗中运用了较多的叙事手法,结合抒情对婚姻悲剧发展的过程勾 勒了轮廓.,又结合叙事抒发了她的哀愁、愤恨、自慰以及对氓的批判、对人 生的感慨等复杂的感情。2、有些部分既是叙事,又是抒情,叙事和抒情 相结合。3、诗人运用了大量的感叹词,造成了具有排比形式的感叹句。 4、诗以比喻构成形象,而所用的比喻都是以生活为基础的。

  21. 三、散   文      (一)  《左 传》 是儒家经典之一,又称《春秋左氏传》,作者相传是鲁国太史左丘明。现存的《左传》的注本为晋杜预的《春秋经传集解》,是将〈春秋〉和《左传》合编在一起,汇集前人的注释而成。唐孔颍达的〈春秋左传正义》,则是集中了唐以前的研究资料的注本。 郑 伯 克 段 于 鄢  选自〈左传..隐公元年〉   本文记述的是春秋初期,发生在郑国君主家庭内部的母子兄弟相残的事件。反映了统治阶级内部斗争的残酷,暴露了封建伦理道德的虚伪。   全文分四段:一、交代郑庄公母子、兄弟不和的起因。         二、写共叔段不断扩张,露出野心,而郑庄公虚伪应对,           实怀杀机。         三、写郑伯克段于鄢的经过。         四、写庄公幽禁姜氏及母子和好的经过。   

  22. 重点词句: 第一自然段:寤生 惊姜氏  亟请 焉  唯命   第二自然段:都城过百雉 参国之一 不度 堪  姜氏何厌之有(宾语前置句式) 多行不义必自毙  第三自然段:西鄙 北鄙贰于己 君将若之何   无生民心  第四自然段:缮甲兵 具卒乘 伐诸鄢     第五自然段:誓之曰 遂而相见   孝子不匮,永锡尔类  讨论分析本文的人物形象 : 本文剪裁详略得当,详写兄弟争权斗争的起因和激化进程,略写“克段于鄢”的过程。善于用语言、行动来刻画人物性格,用对衬和烘托的手法来突出人物性格。 郑庄公 1、残忍、自私。明知胞弟准备叛乱,后发制人,必欲置之死地而后已。       2、狡诈。听到祭仲的报告,故意装出无可奈何的样子,内心暗藏杀机。       3、虚伪。用“黄泉相见”的丑剧,掩盖“不孝”的恶名。   共叔段——贪得无厌,狂妄愚昧。   姜 氏——乖戾昏愦,以私情干政。   颖考叔——机智。祭 仲——老成。  公子吕——急躁。   作业: 《郑伯克段于鄢》中郑庄公形象的主要特点。 

  23. 楚 归 晋 知 罃(知罃对楚王问) 选自〈左传. 成公三年〉   本文写晋国拿连尹襄老的尸体和公子榖臣与楚国交换知罃。在释放前,楚王表示了施恩求报之意,知罃从容对答,不卑不亢,据理正大,而措辞婉曲,表现出他的果毅机智和对国家的忠诚。   本文是《左传》中记应对辞令的名篇之一,充分表现了作者驾驭语音的高超能力。 楚王三问:1、子其怨我乎?     知罃三答:1、臣实不才,又谁敢怨? 一结论  2、然则德我乎?          2、二国有好,臣不与及,其谁敢德?      3、虽然,必告不榖。        3、其竭力致死,无有二心,以尽臣 晋未可以争                   礼,所以报也。 “次及于事,而后帅偏师以修封疆,虽遇执事,其弗敢违,其竭力致死,无有二心,以尽 臣礼,所以报也。” 此句字面上的意思是:轮到我参与国事,率领军队治理疆界,虽然遇到大王你,将不 敢避开,将竭尽全力到死,也不会存有二心,来尽臣下应遵守的道德规范,这就是臣下用 来报答的方式。 此句话的实际意思是:将来如果我率军保卫边疆,你楚王敢来侵犯,我一定拼死抵抗, 到死也不会背叛祖国,

  24. 讨论“其”在本文中的用法: (1)子其怨我乎?——推测语气:大概,恐怕。            (2)其谁敢德?——反问语气。 1、语气词 (3)首其请于寡君而以戮于宗。——估计语气:可能。            (4)其弗敢违。——推测语气:大概。 其          (5)其竭力致死。——表期望:将。            (1)不胜其任。——治戎。            (2)二国图其社稷——二国。 2、代 词  (3)而求纾其民。——他们的。            (4)各惩其忿以相宥也。——二国。            (5)两释累囚以成其好。——他们的。 表示称谓的词:我、不榖、臣、君、寡君。

  25. (二)《战国策》———是战国时代的史料汇编,由战国末年或秦汉间人编篡。西汉刘向重新编排整理,定名为《战国策》,后简称《策》。33篇。(二)《战国策》———是战国时代的史料汇编,由战国末年或秦汉间人编篡。西汉刘向重新编排整理,定名为《战国策》,后简称《策》。33篇。 庄辛说楚襄王 (选自《楚策四》) 这篇文章记叙了庄辛对楚襄王作的两次极其恳切的劝谏,特别是第二次,在秦兵入侵,郢都沦陷,楚王流亡的情况下,词意尤其尖锐。他的话说明了国君必须励精图治,时时提防背后的敌人,如果一味放荡淫奢宠信佞臣,必然招致亡国之祸.文章开头结尾点明主题,中间大部分用生动的比喻说明纵情游乐的恶果。从小到大,“由物而人,由古而今人”,徐徐说来,层层紧迫,最终揭出主旨。 重点词句:  淫逸侈靡  老悖  妖祥   卒幸  辟于赵   庄辛去之赵   秦果举鄢  鄙语  见兔而顾犬  亡羊而补牢   因是以  被   系己以朱丝而见之也   饭封禄之粟  颜色变作       句首——发语词        1、句中:介词,同”于“。    夫  句中——指示代词    乎       句尾——语气词        2、句末:语气词,

  26.         燕昭王求士 (选自燕策一)        燕昭王求士 (选自燕策一)   全篇通过燕昭王求士复国的经过,歌颂了他励精图治,复兴祖国的爱国思想,和他礼贤下士、与民同甘共苦的美德。郭隗以千里马设喻,把怎样“求士”的道理阐述得具体生动。                             全文结构紧凑,文气畅达。多用排比很有气势,所用寓言,构思新颖而含义深刻。   全文分两部分   1、燕昭王求士,郭隗说法。            2、燕昭王得士富国雪耻。   郭隗说辞分三层  1、要善于处贤德之人。            2、对人的态度不同,就会求得不同的人才。              3、以千里马设喻道出怎样求士。 重点词句解释: 卑身厚币   孤极知燕小力少   诎指而事之   北面而受学  百己 什己     冯几据杖    眄视指使    恣睢奋击,呴籍叱咄 服道致士   寡人将谁朝而可   反以报君    师之   捐五百金 吊死问生   燕国殷富,士卒乐佚轻战   燕兵独追北

  27. 重点段落翻译(帝者与师处…此古服道致士之法也):重点段落翻译(帝者与师处…此古服道致士之法也): 成就帝业的君主,与有资格做他老师的人相处;成就 王业的君主,与有资格做他朋友的人相处;成就霸业的君 主,与有资格做他臣子的人相处;亡国的君主,只与有资 格做他的仆役的人相处。如果不固执己见与贤者共事,在下 位向贤者请教,那么比自己强百倍的人就会到来;凡事抢在 贤者前面做,而休息在贤者之后,先向贤者发问而后安静地 聆听,那么比自己强十倍的人就会到来;要是贤者做什么, 自己也做什么,和自己同等才能的人才会到来;要是自己依着 案几,持着手杖,靠眼色指使人,那么,只有甘心受役使的人 到来;如果瞪着眼睛擂着拳头,作贱呵叱人,那么只有甘作奴 才的人到来了。这是古人行王道得人才的方法。

  28. (三) 《论语》 《论语》——是语录体散文,是孔子门人及再传弟子记载孔子和一些孔子门人言行的著作,是儒家经典之一。自宋朱熹把它和《大学》、《中庸》、《孟子》合为四书。 孔 子——(前551年——前479年)名丘,字仲尼,鲁国陬邑人,是儒       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学说的核心是“仁”。 如有愽施于民章(选自〈雍也篇〉)  本章把柄孔子“愽施”“济众”看作是“仁”的最高标准,并提出了行仁道的基本方法,即“能近取譬”,从近处着手,推己及人。 或许还难以做到这样呢。 方法 能就近拿自己作比方 给予 叫做,称为 止,仅 帮助 子贡曰:“如有愽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可谓仁乎?”子曰:“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尧舜其犹病诸!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 使人立 使人显贵。

  29. 用自己的心推想别人的心 其恕乎章(选自〈卫灵公篇〉)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表揣测语气副词 想要的 一个字   本章表现了孔子的“恕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是仁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仁的低标准要求。 恭宽信敏惠章(选自《阳货篇》) 子张问仁于孔子。空子曰:”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请问之“。曰:”恭、宽、信、敏、惠。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 宽厚 恭谨。 五点,五个方面。 勤快 仁爱 诚实 “恭、宽、信、敏、惠”,这五条是一个仁者必备的品格,也可以说是处理人际关系的原则。

  30. 饭疏食章(选自《述而篇》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胳膊 对于 吃 粗粝的饭食 本章反映了孔子“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的安贫乐道的生活态度;但他反对的是“不义而富且贵”。 君子尚勇章(选自《阳货篇》) 子路曰:“君子尚勇乎?”子曰:“君子义以为上。君子有勇而无义为乱,小人有勇而无义为盗。” 崇尚 以义为上 作乱 盗贼 孔子认为人的思想行为都应符合一定的准则,“义”就是其一,“君子”如果“有勇而无义”可能给社会造成更大的损害。

  31. 子路从而后章(选自《微子篇》) 子路从而后,遇丈人,以杖荷蓧。子路问曰:“子见夫子乎?”丈人曰:“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植其杖而芸。子路拱而立。止子路宿,杀鸡为黍而食之,见其二子焉。明日,子路行,以告。子曰:“隐者也。”使子路反见之,至则行矣。子路曰:“不仕无义。长幼之节不可废也,君臣之义,入之何其废之?欲洁其身,而乱大伦。君子之仕也,行其义也。道之不行,已知之矣。” 这一章通过孔子与隐者的间接对话,表现了孔子以天下为己任的人生态度,这种积极入世的精神值得肯定。 重点词句: 从而后   以杖荷蓧   止   食(si))之  见(xian)其二子焉。 以告  反   不仕无义——不出来做官,是不合做人之道的。   乱大伦

  32. 子游问孝章(选自《为政篇》) 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 供养 只 孔子认为,在物质上满足父母不能就算尽了孝道,最根本的孝道是对父母要有真诚的敬爱之心。 政者正也章(选自〈颜渊篇〉) 季康子问政于孔子。孔子曰:“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 端正 以正帅,带头端正。  本章体现了孔子的德治思想,他认为当政者应以自己的德行来感化老百姓,反对严刑峻法。

  33. 民无信不立章(选自〈颜渊篇〉) 子贡问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曰:”去兵。“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二者何先?“曰:”去食。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 重点词句: 去——除去。  于斯——于:在------中。斯:这  民无信不立——没有人民的信任国家就无法建立和存在。 本章阐述了孔子为政治国的思想。他认为治理国家最重要的是抓好三件大事:保证足够的粮食,保持强大的军事力量,得到人民的信任。而人民的信任最重要。

  34. 君子病无能章(选自《卫灵公篇》) 子曰:“君子病无能焉,不病人之不己知也。 担心,忧虑 不知己,不了解自己 本章进一步表现了孔子的积极入世的人生态度:不管外界环境怎么样,我做自己应该做的事。 君子有九思章(选自〈季氏篇〉) 孔子曰:”君子有九思: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见得思义。 本章孔子提出“九思” ,提倡严肃的、谨慎的生活态度,要人们在做事之前,想一想该怎么说怎么做,怎么样取得较好的效果。

  35. 益者三乐章(选自〈季氏篇〉) 孔子曰:“益者三乐,损者三乐。乐节礼乐,乐道人之善,乐多贤友,益矣。乐骄乐,乐佚游,乐宴乐,损矣。 本章孔子指出:乐有”益乐“和”损乐“两类,告诫人们,以什么为乐,应当慎重对待。 思考与练习 做二、三两题。

  36. (四)孟 子——(前372年?—289年?)名轲,字子舆。是儒家学派仅次于孔子的代表人物。孟子学说的核心是“仁政”。〈孟子〉是语录体 散文,全书分七篇。 寡人之于国也(选自《梁惠王上》)   本文阐述了孟子的“王道”思想。全文围绕“民不加多”和如何使“民加多”的问题展开论述的。         一、(第一自然段)提出“民不加多”的疑问。 全文分三个部分 二、(第二、三自然段)分析“民不加多”的原因。          三、(四、五、六自然段)阐明使“民加多”的措施。 艺术特色: 文章自然流畅,比喻恰切,善用排比、对偶来增强文章的气势和语言的节奏感。

  37. 重点词句:焉耳矣  凶  加多  填然鼓之  弃甲曳兵而走  或  以五十步笑百步  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胜   斧斤 以时  养生丧死无憾  树之以桑  衣帛 颁白  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涂有饿莩而不知发  王无罪岁   斯 比喻

  38. 舜发于畎亩之中(选自〈告子下〉) 孟子曰:“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中心论点

  39. 本文大意:穷困挫折,能坚定人们的意志,激励人们有所作为。处境安逸,能使凡庸的国君骄慢荒怠,以至亡国。“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是本文的中心论点。写作方法:用历史上的一些事例和人们容易理解的道理,来证明中心论点的正确性。文章虽短,结构紧凑完整。本文大意:穷困挫折,能坚定人们的意志,激励人们有所作为。处境安逸,能使凡庸的国君骄慢荒怠,以至亡国。“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是本文的中心论点。写作方法:用历史上的一些事例和人们容易理解的道理,来证明中心论点的正确性。文章虽短,结构紧凑完整。 作业:1、背诵本文。    2、作“思考与练习”第三题。

  40. (五)庄子—名周,宋国蒙人,曾做过蒙的漆园吏。他继承和发展了老子的 学/说,成为道家的代表人物,后世把他与老子并称为“老庄”。《庄子》/现存33篇,其中内篇7篇,外篇15篇,杂篇11篇。 秋   水(节选自《河伯七问》)  本文写河伯因秋水上涨、河面宽广而欣然自得,后因看到大海的浩瀚无边而感慨自己的渺小。而北海若却认为自己“在天地之间,犹小石小木之在大山也” 。在河伯和北海若认识的两相对照中,揭示出宇宙无限,知识无限的道理。 两个自然段  1、写沾沾自喜的河伯望大洋而自知其丑。           2、写北海若开导河伯。(着重说理)      (1)人受时间、环境、教育的局限,认识就会肤浅,河伯           能认识己丑,是可教的.             四个层次 (2)海若自比于天地之间是渺小的.                  (3)人在万物之中更是渺小的,人所做的事情也是如此.       (4)认为伯夷、仲尼之事与河伯先前的认识一样是自多.  艺术特色:   善于援譬设喻。海神的答对运用了一连串生动而贴切的比喻,大大地增强了说理的形象性和说服力。本文前后呼应,脉络清晰,用笔自然流畅,语句清丽而有气势。 

  41. 重点词句: 时至  东面而视  旋其面目  望洋向若  我之谓也 少  轻  难穷  殆  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拘于虚  篤于时   尔丑  中国  人卒九州 以为莫己若者 莫——无定代词,表否定。可译为:没有谁(人)。没有什么。 莫大于海 思考与练习 分析《秋水》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 答:参看教材62页题解。 善于援譬设喻。海神的答对运用了一连串生动而贴切的比喻,大大地增强了 说理的形象性和说服力。本文前后呼应,脉络清晰,用笔自然流畅,语句清丽 而有气势。             

  42. 韩非子—是战国末期法家思想集大成者。反对复古,主张法治。他的散文      逻辑严密,说理透辟,还善用寓言故事来说理,故事生动,说理      深刻。《韩非子》今存55篇,大部分是韩非自著。 历山之农者侵畔(《韩非子 难一》)   本文用“以子之矛,陷子之盾”的逻辑方法批驳儒家的“德治”。指出“德化”的不切合实际,远不如“法治”有效。 全文分两部分:1、作者用事实和寓言故事证明“贤舜”与“聖尧”不               可同时存在。使儒家的“德治”观点陷入矛盾之中。      2、 用“德化”“尧舜之所难”与“法治”“庸主之所易也”进行对比,肯定“法治”有效。  重点词句: 畔 期年 正 让长 苦窳 渔焉 陶焉 非舜官也 所以救败也信仁 圣尧 贤舜 物莫能陷也 两誉 已一过 弗中程者诛 道尧舜之所难

  43. 四、 寓 言 《墨子》——是墨家的创始人墨翟及其后学的著述。主张“非攻”、 /////////////////////“兼爱”。 染   丝(选自《墨子 所染》)   子墨子言见染丝者而叹曰:“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所入者变,其色亦变。五入必,而已则为五色矣。故染不可以不慎也。”非独染丝然也,国亦有染。 本篇是《所染》的引子,墨子用丝投入什么染料即成什么颜色的寓言,说明环境 对人的影响是很大的,甚至是决定性的。

  44. 楚王好细腰(选自《墨子 兼爱中》) 昔者,楚王好士细要。故灵王之臣,皆以一饭为节,胁从息然后带,扶墙而后起。比期年,朝有黧黑之色。 这个寓言用“君说之,则士众能为之”的事实,说明了上行下效的道理。有生动的细节描写,有较强的文学性。 揠 苗 助 长(选自《孟子 公孙丑上》) 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芒芒然归,谓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矣。 本文孟子用《揠苗助长》的寓言故事,说明人的精神、道德的培养是有其规律的。不合规律而求速成,就是揠苗助长,不但无益,而且有害。

  45. 攘 鸡 者(选于《孟子 滕文公下》) 今有人日攘邻之鸡者,或告之曰“是非君子之道。”曰:“请损之,月攘一鸡,以待来年,而后已。”如知其非义,斯速已矣,何待来年。 偷取 这 无定代词,表肯定。有人 减少 停止 则,就 孟子在这个故事中指出:做错事、坏事,不肯立即改,全部改,而只表示慢慢去改,那么这往往是一种拖延不改,蒙骗世人的手段。

  46. 鲲、 鹏 与 斥鴳(选自《庄子 逍遥游》)鲲、 鹏 与 斥鴳(选自《庄子 逍遥游》)   穷发之北有冥海者,天池也。有鱼焉,其广数千里,未知其修者,其名曰鲲。有鸟焉,其名为鹏,背若泰山,翼若垂天之云。抟扶摇羊角而上者九万里,绝云气,负青天,然后图南,且适南冥也。斥鴳笑之曰:“彼且奚适也?我腾跃而上,不过数刃而下,翱翔蓬蒿之间,此亦飞之至也。而彼且奚适也?” 本篇庄子以鲲、鹏与斥鴳等为比喻,说明它们尽管大小相差悬殊,但它们的飞行都要凭借客观条件,它们都没有逍遥。但这个寓言本身却生动地说明了这样的道理:有伟大抱负的人往往不能被眼光短浅的人所理解,甚至会受到嘲笑和打击。   想象丰富,对比鲜明夸张。

  47. 儵、忽与浑沌(选自《庄子 应帝篇》) 南海之帝为儵,北海之帝为忽,中央之帝为浑沌。儵与忽时相与遇于浑沌之地,浑沌待之甚善。儵与忽谋报浑沌之德,曰:“人皆有七窍以视听食息,此独无有,尝试凿之。”日凿一窍,七日而浑沌死。 呼吸 庄子认为只要顺着人性的自然,不以己强人,那么天下一定大治。我们从这则寓言中得到这样的启示:世上的事物都有其自身的特点、规律,如果不认识它们的特点、规律,尽管你有着良好的愿望,也难以正确地对待它们,甚至会得到相反的悲剧性后果。

  48.       蒙  鸠(选自《荀子 劝学》)      蒙  鸠(选自《荀子 劝学》) 南方有鸟焉,名曰蒙鸠,以羽为巢,而编之以发,系之苇苕。风至苕折,卵破子死。巢非不完也,所系者然也。 用头发编织它 完好 使它这样 栓绑它 荀子——名况,字卿。他自称儒家,其实他批判地总结了儒、法、道、名、墨各家的学术思想,形成了自己的学说。《荀子》一书,今存32篇,《劝学》是第一篇。   这个寓言,是用来说明《劝学》的中心思想,是说人的知识、才能凭靠学习而获得,即所谓“善假于物”。我们从中可以得到这样的启示:做事情要有坚实的依托,否则是经不起考验的。

  49.  石 邑 深 涧(选自《韩非子 内储说上》) 石 邑 深 涧(选自《韩非子 内储说上》) 董阏于为赵上地守,行石邑山中,涧深,峭如墙,深百仞,因问其乡旁左右曰:“人尝有入此者乎?” 对曰:“无有。” 曰“婴儿痴聋狂悖之人,尝有入此者乎?” 对曰:“无有。” 牛马犬彘尝有入此者乎?” 对曰:“无有。” 董阏于喟然叹息曰:“吾能治矣。使吾法之无赦,犹入涧之必死也,则人莫之敢犯也,何为不治?” 没有人敢犯法 这个故事说明了什么是法家的法治,那就是用严刑重罚来治理国家。

  50. 歧 路 亡 羊(选自《列子 说符》) 杨子之邻人亡羊,即率其党,又请杨子之竖追之。杨子曰:“嘻!亡一羊,何追者之众?”邻人曰:“多歧路。”既反,问:“获羊乎?”曰:“亡之矣。”曰:“奚亡之?”曰:“歧路之中又有歧焉,吾不知所之,所以反也。”杨子戚然变容,不言者移时,不笑者竟日。门人怪之,请问:“羊,贱畜,又非夫子之有,而损言笑者,何哉?”杨子不答,门人不获所命。 列子——列御寇。《列子》一书,唐列为道教经典。分八篇,《说符》是第八篇,本篇就是用来说明:学习、研 究的方向要专一,才能达到人的主观与客观的相符。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