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1

演化 宇宙

第 5 單元:宇宙 1 行星與恆星. 202 10460. 演化 宇宙. 人. 物理系 侯維恕. 物理系 侯維恕. 本著作除另有註明外,採取 創用 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台灣 2.5 版 授權釋出. 本作品由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同意課程:演化、宇宙、人使用,本資料庫亦無再授權他人使用之權利,您如需利用本作品,請另行向權利人取得授權。. 開場:創世可以有所不同嗎? 第一段:從大爆炸到生命層 行星與恆星 生命與自覺意識 原子、星星、銀河 銀河之上 銀河系之前 黑洞與時光機

Download Presentation

演化 宇宙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第5單元:宇宙1 行星與恆星 202 10460 演化 宇宙 人 物理系 侯維恕 物理系 侯維恕 本著作除另有註明外,採取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台灣2.5版授權釋出

  2. 本作品由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同意課程:演化、宇宙、人使用,本資料庫亦無再授權他人使用之權利,您如需利用本作品,請另行向權利人取得授權。 • 開場:創世可以有所不同嗎? • 第一段:從大爆炸到生命層 • 行星與恆星 • 生命與自覺意識 • 原子、星星、銀河 • 銀河之上 • 銀河系之前 • 黑洞與時光機 • 第二段:起初與末了 • 減速抑加速? • 很久以後: • 事情的起頭 ― 頭一毫秒 • 第三段:基要與臆測 • 穹蒼與微觀世界 • 多重宇宙與人本論證 Our Cosmic Habitat Paperback, 224 pages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2003) 已獲作者同意爲授課做中文翻譯 自己組織起來去買

  3. I.從大爆炸到生命圈 1. 行星與恆星 • 太陽 達爾文vs凱耳文;能源;生命歷程 • 其他太陽系 行星形成;偵測 • 其他地球 搜尋地球型行星

  4. 202 10460 太陽 太陽爲什麼放光? 這麼久!﹖ 「這顆行星循著恆常的重力週而復始運行時, 從如此簡單的開始,最絢麗的形體 ... 曾經、也正在演化出來。」 達爾文《物種源始》 演化是很慢、很慢的 ...

  5. Darwin’s home 千萬代的人類 ClemRutter Weald of Kent 肯特森林地 ~ 3億年 (從侵蝕率) 地質學

  6. 達爾文 凱耳文 Lord Kelvin(1824-1907) 22歲物理教授 (0∘C≅ 273 ∘K) ca. 1860, 51歲 Weald of Kent 肯特森林地 ▶ 地球融鎔核心的熱能只要 ~幾百萬年便會冷卻掉 ▶ 太陽因輻射快速失去熱能 ~千萬年便會扁掉 ~ 3億年 (從侵蝕率) 地質學 「除非在創造的大倉庫裡有我們 現今所不知道的新源頭 ...」 WilliamThomson, “On the Age of the Sun’s Heat”, Macmillan’s Magazine, (March 5) 1862, 5, 388 1859

  7. ▶ 神秘的放射線:原子內潛藏著 未知的能量 ▶ 地球核心的放射衰變所產生的 能量,可添補所散失的熱能! ⇨太陽的能源!﹖ Dmitri Ivanovich Mendeléev 門得列夫 Henri Becquerel 1903 諾貝爾獎 (1900:Röntgen) 貝克芮於1896年發現 鈾鹽可以隔著不透光 的黑紙讓底片感光, 但不能穿透金屬。 林勇智

  8. 巨大能量 ▶ 神秘的放射線:原子內潛藏著 未知的能量 ▶ 地球核心的放射衰變所產生的 能量,可添補所散失的熱能! E = mc2 但! 氦核質量 < 2x質子質量 + 2x中子質量 ⇨太陽的能源! Fastfission 1900-1930:量子物理 ⇨ 解釋了元素週期表 ▶ 原子序 =質子數 =電子數 ▶ 原子 ~ 10-10 m (Å) 原子核 ~ 10-15 m (fm) ▶ 原子核:質子、中子 構成 例如,氫核 = p 氦核 = 2p + 2n 核反應釋放的能量是化學反應的百萬倍 林勇智

  9. 巨大能量 ▶ 神秘的放射線:原子內潛藏著 未知的能量 ▶ 地球核心的放射衰變所產生的 能量,可添補所散失的熱能! E = mc2 但! 氦核質量 < 2x 質子質量 + 2x 中子質量 ⇨太陽的能源! 太陽主要能源:pp循環或鏈 Fastfission 氫 氘 1900-1930:量子物理 ⇨ 解釋了元素週期表 ▶ 原子序 =質子數 =電子數 ▶ 原子 ~ 10-8 m (Å) 原子核 ~ 10-15 m (fm) ▶ 原子核:質子、中子 構成 例如,氫核 = p 氦核 = 2p + 2n p n 氦-3 氦 台大物理系 侯維恕 4p → 4He + 2e+ + 2n + 2g + energy

  10. HansBethe的Los Alamos工作證 ▶ pp如何克服庫倫斥力(異性相斥)? 1928伽茂夫:高溫與量子「穿隧」 ⇨ 太陽內部 ~ 1700萬度 太陽的能源 ▶ 詳細核反應:1938年漢斯•貝特 ⇨1967諾貝爾物理獎 [貝特於2005年過世,享壽99歲] 極慢的核融合反應 George Gamow (1904-1968) 太陽主要能源:pp循環(或鏈) 氫 氘 氚 p n 在創造的大倉庫裡有凱耳文所不知道的新源頭 氦 台大物理系 侯維恕 4p → 4He + 2e+ + 2n + 2g + energy

  11. 太陽 太陽爲什麼放光? 這麼久!﹖ 「這顆行星循著恆常的重力週而復始運行時, 從如此簡單的開始,最絢麗的形體 ... 曾經、也正在演化出來。」 達爾文《物種源始》 演化是很慢、很慢的 ...

  12. 太陽的一生 雲氣重力收縮 ⇨ 增溫 ⇨ 點燃核融合 平衡:核反應率 ~表面散失之熱能 約45億歲 NASA/ESA 紅巨星 台大物理系 侯維恕 Eagle Nebula

  13. 1 AU = 日地距離 ▶ 核心的氫已耗盡 ⇨ 氦核收縮增溫, 點燃外面一層的氫; 較高的核心溫度導致 較高的反應速率 ⇨ 亮度增千、萬倍 外層膨脹如右 表面溫度下降 ∴「紅巨星」,約五億年 太陽成為紅巨星 ⇒ 直徑約2倍日地距離 ▶ 所有的氫幾乎耗盡 ⇨ 核心收縮、增溫 ⇨ 氦核點燃 (約一億度) 可能「氦閃」多次 最後炸掉外層(行星狀星雲) 裡頭留下「白矮星」 太陽當今直徑約日地距離1% NASA/ESA Mysid 行星狀星雲 紅巨星 白矮星

  14. 太陽的一生 中 途 約45億歲 紅巨星 白矮星 台大物理系 侯維恕

  15. b c HR 8799 d 其他太陽系 行星如何形成? 如何偵測? 129光年外,飛馬(Pegasus)座 2008年夏威夷Keck望遠鏡紅外影像,使用「適應光學」

  16. 450光年外,金牛座 ~ 20光年 獵戶大星雲 獵戶座 行星如何形成? 原始行星盤proplyd: protoplanetarydisks 一個巨大分子雲,受擾動(譬如鄰近之超新星爆炸)導致 一個區塊因重力而塌陷。多數質量集中到中心形成太陽 (星球),但部分質量因角動量(旋轉)的緣故形成盤面。 盤面有許多大小 石塊「微行星」, 互擊累積成行星。 Mouser NASA proplyd with “jet” NASA proplyds NASA NASA/ESA NASA

  17. (行星)如何偵測? 變高 低 ▶ 用都卜勒Doppler效應偵測: 「救護車鳴笛聲」 紅 變藍 1995年Michel Mayor & Didier Queloz 首次偵測到似太陽星球 51 Pegasi (飛馬51)之 木星大小行星: 變紅 行星 ~ 50 km/s 恆星~ 50 m/s 變藍 質心 (不動) 質比~ 1/1000 巨蟹座 ▶ 至今已發現400多顆 數組已有直接顯影! 55 Cancri已發現5顆行星 55 Cancri f 軌道在合適區 用「凌星」(擋光)偵測法 的刻卜勒太空望遠鏡已在 2009年3月初發射升空

  18. Exoplanet Discovery by year [Extrasolar planet] 視線速度法(都卜勒效應) 「凌星」(擋光)偵測法 「微透鏡」法 波霎計時法 直接顯影 ▶ 至今已發現400多顆 數組已有直接顯影! 用「凌星」(擋光)偵測法 的刻卜勒太空望遠鏡已在 2009年3月初發射升空

  19. 刻卜勒太空望遠鏡的觀測視野 凌星(擋光)偵測法 http://www.nasa.gov/pdf/189566main_Kepler_Mission.pdf 織女 NASA NASA NASA

  20. 其他地球 搜尋地球型行星 這個方法篩選的是木星型行星 地球型行星太沒「份量」了 NASA

  21. 愛丁頓 Eddington,歐洲太空署ESA 搜尋50萬顆星,尋找 小至火星大小的行星 取 消 ESA

  22. 地球型行星搜尋者 Terrestrial Planet Finder NASA 歸零式多望遠鏡干涉儀 藉干涉技術將中央星減 弱亮度百萬至十億倍, 好讓微弱的地球型行星 顯影。 無 限 期 展 延 太 陽 NASA • 歐洲類似的達爾文任務 的開發也停頓了 無論如何,人類會繼續下去 • 還有一些其他的新穎方案 ... 如New World Mission

  23. 版 權 聲 明 頁

  24. Cosmos 1

  25. Cosmos 1

  26. Cosmos 1

  27. Cosmos 1

  28. Cosmos 1

  29. Cosmos 1

  30. Cosmos 1

  31. Cosmos 1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