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7

危险源专题讲座 2011 年 8 月

危险源专题讲座 2011 年 8 月. 危险源专题讲座. 一、 基本概念 二、 危险源的定义 三、 危险源的实质 四、 危险源的构成 五、 危险源的存在系统 六、 危险源分类 七、 重大危险源 八、 危险辨识 九、 危险源监控措施. 一、 基本概念. 可能导致伤害或疾病、财产损失;工作环境破坏或这些情况组合的根源或状态,我们把它叫做 危险源 。. 二、 危险源的定义. 危险源 是指一个系统中具有潜在能量和物质释放危险的、可能造成人员伤害、财产损失或环境破坏的,在一定的触发因素作用下可能转化为事故的部位、区域、场所、空间、岗位、设备及其位置。.

linore
Download Presentation

危险源专题讲座 2011 年 8 月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危险源专题讲座 2011年8月

  2. 危险源专题讲座 • 一、基本概念 • 二、危险源的定义 • 三、危险源的实质 • 四、危险源的构成 • 五、危险源的存在系统 • 六、危险源分类 • 七、重大危险源 • 八、危险辨识 • 九、危险源监控措施

  3. 一、基本概念 • 可能导致伤害或疾病、财产损失;工作环境破坏或这些情况组合的根源或状态,我们把它叫做危险源。

  4. 二、危险源的定义 • 危险源是指一个系统中具有潜在能量和物质释放危险的、可能造成人员伤害、财产损失或环境破坏的,在一定的触发因素作用下可能转化为事故的部位、区域、场所、空间、岗位、设备及其位置。

  5. 三、危险源的实质 • 危险源的实质是指具有潜在危险的源点或部位,是引发事故的源头,是能量、危险物质集中的核心,是能量从那里传出来或引发的地方。

  6. 四、危险源的构成 • 根据危险源的定义,危险源应由三个要素构成: • ①.潜在危险性——是指一旦触发事故,可能带来的危害程度或损失大小,或者说危险源可能释放的能量强度或危险物质量的大小。 • ②.存在的条件——是指危险源所处的物理、化学状态和约束条件状态,例 :物质的压力、温度、化学稳定性、盛装压力容器的坚固性,周围环境障碍物等情况。 • ③.触发因素——触发因素虽然不属于危险源的固有属性,但它是危险源转化为事故的外因,而且每一类型的危险源,都有相应的敏感触发因素,如易燃易爆物质,热能是其敏感的触发因素,又如压力容器,压力升高是其敏感触发因素。因此,一定的危险源总是与相应的触发因素相关联。在触发因素的作用下,危险源转化为危险状态,继而转化为事故。

  7. 五、危险源的存在系统 • 危险源存在于确定的系统中,不同的系统范围,危险源的区域也不同,造成的危害后果、严重程度也不同。 • 从全国范围来说,国家目前确定八大高危系统或行业: ①.煤矿;②.非煤矿山;③.道路交通运输;④.建筑施工; ⑤.危险化学品(含石油化工);⑥.烟花爆竹; ⑦.民用爆炸品;⑧.冶金。 • 上述八个高危行业,一是行业本身易发安全事故,二是一旦发生事故后果严重,会造成生命和财产的损失,因此这些行业会受到上级部门和各级政府的监管。

  8. 五、危险源的存在系统(续) • 具体的说,一个企业就是一个危险源(如炼油厂),而从一个企业系统来说,可能是某个车间、仓库就是危险源,一个车间系统可能是某台设备是危险源。 • 一般来说,危险源可能存在着事故隐患,也可能不存在事故隐患,对于存在事故隐患的危险源,一定要加强整改,否则随时都可能导致事故。

  9. 六、危险源分类 • 危险源是可能导致事故发生的潜在的不安全因素,实际上生产过程中的危险源,即不安全因素各类繁多,非常复杂,它们在导致事故发生、造成人员伤害和财产损失方面所起的作用很不相同,相应地控制它们的原则方法也不相同,根据危险源在事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把危险源划为两大类,即第一类危险源和第二类危险源。

  10. 六、危险源分类 (一)、第一类危险源 • 根据能量间外释放论,事故是能量或危险物质意外释放,作用于人体的过量的能量是造成人员伤害的直接原因。把在系统中存在的,可能发生意外释放的能量或危险物质称作为第一类危险源。 • 一般地,能量被解释为物体做功的本领。做功的本领是无形的,只有在做功时才显现出来。因此,实际工作中往往把产生能量的能量源或拥有能量的载体看作是第一类危险源。

  11. 六、危险源分类——伤害事故与第一类危险源)六、危险源分类——伤害事故与第一类危险源)

  12. 六、危险源分类——伤害事故与第一类危险源(续)六、危险源分类——伤害事故与第一类危险源(续)

  13. 六、危险源分类 (二)、第二类危险源 • 生产、生活中,为了利用能量,让能量按照人们的意图在生产过程中流动、转换和做功,必须采取屏蔽措施约束、限制能量,即必须控制危险源。约束、限制能量的屏蔽应该能够可靠的控制能量,防止能量意外的释放。 • 然而,实际生产过程中绝对可靠的屏蔽措施并不存在。在许多因素的复杂作用下,约束、限制能量的屏蔽措施可能失效,甚至可能被破坏而发生事故。 • 导致约束、限制能量屏蔽措施失效或破坏的各种不安全因素称作第二类危险源,它包括人、物、环境3个方面的问题。

  14. 六、危险源分类——(二)第二类危险源(续) • 在安全工作中,涉及人的问题通常采用的术语“不安全行为”和“人失误”。 • 不安全行为一般指明显违反安全操作规程的行为,这种行为往往直接导致事故的发生。例如:不断开电源就带电修理电气线路而发生触电等。 • 人失误是指人的行为的结果偏离了预定的标准。例如:合错了开关使检修中的线路带电,误开阀门使有害气体泄漏等。 • 人的不安全行为、人失误可能直接破坏对第一类危险源的控制,造成能量或危险物质的意外释放:也可能造成物的因素问题,物的因素问题进而导致事故。例如:超载起吊重物造成钢丝绳断裂,发生重物坠落事故。

  15. 六、危险源分类——(二)第二类危险源(续) • 物的因素问题可以概括为物的不安全状态和物的故障(或失效)。 • 物的不安全状态是指机械设备、物质等明显地不符合安全要求的状态。例如没有防护装置的传动齿轮、裸露的带电体等。在我国的安全管理实践中,往往把物的不安全状态称作“隐患”。 • 物的故障(或失效)是指机械设备、零部件等由于性能低下而不能实现预定功能的现象。 • 物的不安全状态和物的故障(或失效)可能直接使约束、限制能量或危险物质的措施失效而发生事故。例如:电线绝缘损坏发生漏电,管路破裂使其中的有毒有害介质泄漏等。有时一种物的故障可能导致另一种物的故障,最终造成能量或危险物质的意外释放。例如:压力容器的泄压装置故障,使容器内部介质压力上升,最终导致容器破裂。

  16. 六、危险源分类——(二)第二类危险源(续) • 环境因素主要指系统运行的环境,包括温度、湿度、照明、粉尘通风换气、噪声和振动等物理环境,以及企业和社会的软环境。 • 不良的物理环境会引起物的因素或人的因素问题。例如:潮湿的环境会加速金属的腐蚀而降低结构或容器的绳度;工作场所强烈的噪声影响人的情绪,分散人的注意力而发生人失误;企业的管理制度、人际关系或社会环境影响人的心理,可能造成人的不安全行为或人失误。 • 第二类危险源往往是一些围绕第一类危险源随机发生的现象,它们出现的现象决定事故发生的可能性。第二类危险源出现得越频繁,发生事故的可能性越大。

  17. 六、危险源分类 (三)危险源与事故发生的关联性 • 一起事故的发生是两类危险源共同作用的结果。 • 第一类危险源的存在是事故发生的前提,没有第一类危险源就谈不上能量或危险物质的意外释放,就无所谓事故。 • 另一方面,没有第二类危险源破坏对第一类危险源的控制,也不会发生能量或危险物质的意外释放。第二类危险源的出现是第一类危险源导致事故的必要条件。 • 在事故发生、发展过程中,两类危险源相互依存、相辅相成。第一类危险源在事故时释放出的能量是导致人员伤害或财物损坏的能量主体。决定事故后果的严重程度;第二类危险源出现的难易决定事故的可能性大小。两类危险源共同决定危险源的危险性。第二类危险源的控制应该在第一类危险源控制的基础上进行。与第一类危险源控制相比,第二类危险源是一些围绕第一类危险源随机发生的现象,它们的控制更困难。

  18. 七、重大危险源 • 重大危险源是指,在生产经营各类活动中,客观存在的危险物质,且危险物品的数量、能量超过或等于临界量的单元(设施、场所)。 • 一般来说,重大危险源总是涉及易燃、易爆或有毒性的危险物质,并且在一定范围内使用、生产、加工或贮存超过临界量的这些物质。 • 如果对重大危险源控制不当,就有可能导致重大事故的发生。重大事故具有伤亡人数众多、经济损失严重、社会影响大的特征。

  19. 七、重大危险源——重大危险源分类: • 一级重大危险源:可能造成特别重大事故的,一次造成30人(含)以上死亡、重伤100人(含)以上、1亿以上直接经济损失; • 二级重大危险源:可能造成重大事故的,一次造成10-29人死亡、重伤50-99人、1亿-5千万直接经济损失; • 三级重大危险源:可能造成较大事故的,一次3-9人死亡、重伤10-49人、1千万-5千万直接经济损失; • 四级重大危险源:可造成一般事故的,一次1-2人死亡、1-9人重伤、100-1000万元经济损失。

  20. 八、危险辨识 (一)、生产过程中存在的主要危险有害因素 • 危险因素:能对人造成伤害或对物造成突发性损害的因素。 • 有害因素:能影响人的身体健康、导致疾病或对物造成损害的因素。 通常情况下,对两者不加以区分而统称为危险有害因素,见《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表》:

  21. 八、危险辨识——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表(物理性I)八、危险辨识——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表(物理性I)

  22. 八、危险辨识——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表(物理性II)八、危险辨识——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表(物理性II)

  23. 八、危险辨识——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表(化学、生物)八、危险辨识——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表(化学、生物)

  24. 八、危险辨识——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表(心理生理行为)八、危险辨识——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表(心理生理行为)

  25. 八、危险辨识 (二)、危险辨识的内容 • 危险辨识是对所有可能引起事故、伤害、疾病或财产损害的环境、时间的鉴别过程。 • 在进行危险辨识时,要全面、有序地进行识别,防止出现漏项,一般按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26. 八、危险辨识——(二)危险辨识的内容(续)

  27. 八、危险辨识 • 有助于识别危害的三个方面 • 存在什么危害(伤害源)? • 谁(什么)会受到伤害? • 伤害怎样发生?

  28. 八、危险辨识 (三)危险辨识的方法 • 1、直观经验法,又可分为对照、经验法和类比法。 (1)对照、经验法是对照有关标准、法规、检查表或依靠分析人员的观察分析能力,借助于经验和判断能力直观地评价对象危险性和危害性的方法。经验法是辨识中常用的方法,其优点是简便、易行,其缺点是受辨识人员知识、经验和占有资料的限制,可能出现遗漏。 对照事先编制的安全检查表辨识危险、危害因素,可弥补知识、经验不足的缺陷,具有方便、实用、不易遗漏的优点,但须有事先编制的、适用的安全检查表。 • (2)类比方法 类比方法是利用相同或相似系统或作业条件的经验和职业安全卫生的统计资料来类推、分析评价对象的危险、危害因素。多用于危害因素和作业条件危险因素的辨识过程。

  29. 危险因素辨识 风险评估 制定风险控制措施 审查风险控制措施的效果 执行风险评价的措施或计划 八、危险辨识——(三)危险辨识的方法(续) • 2、系统安全分析方法,即应用系统安全工程评价方法的部分方法进行危险、危害因素的辨识。系统安全分析方法常用于复杂系统、没有事故经验的新开发系统。常用的系统安全分析方法有事件树(ETA)、事故树(FTA)等。 危险分析步骤图

  30. 八、危险辨识 (四)、危险源控制 • 根据危险源评价的结果及经营运行情况等,确定优先控制的顺序,采取措施消减风险,将风险控制在可以控制的程度,预防事故的发生。 • 1、选择危险控制措施时应考虑的因素 • 1).控制措施的可行性和可靠性; • 2).控制措施的先进性和安全性; • 3).控制措施的经济合理性及企业的经营运行情况; • 4).可靠的技术保证和服务。 • 2、控制措施应包括的内容 • 1).工程技术措施,实现本质安全; • 2).管理措施,规范安全管理; • 3).教育措施,提高从业人员的操作技能和安全意识; • 4).个体防护措施,减少职业伤害。

  31. 八、危险辨识——(四)危险源控制(续) • 3、危险控制措施策划实施前评审 • 1).计划的控制措施是否使风险降低到可容许水平; • 2).是否产生新的危险源; • 3).是否已选定了投资效果最佳的解决方案; • 4).受影响的人员如何评价计划的预防措施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 5).计划的控制措施是否会被应用于实际工作中。 • 4、危险控制措施更新 • 1).应不间断地组织危险评价工作,识别与生产经营活动有关的危险和隐患。定期评审或检查风险控制结果。当下列情形发生时,应及时进行风险评价: • 2).新的或变更的法律法规或其他要求; • 3).操作变化或工艺改变; • 4).新建、改建、扩建、技改项目; • 5).有对事故、事件或信息的新认识; • 6).组织机构发生大的调整。

  32. 九、危险源监控措施 • (一)、危险源:高处坠落,物体打击 • 监控措施: • 1.安装大型钻机塔架时,应当编制拆装方案、制定安全施工措施,并在施工时由专业技术人员现场监督。 • 2.在高处作业人员,要进行安全教育,提高安全意识。 • 3.带好安全帽,系好安全带,拴好安全网。 • 4.高出作业点下方不得有人逗留,工作中严禁上下抛掷工具和材料。 • 5.严禁用绳索、软线、链条等代替安全带。 • 6.开挖深度超过2m时,其边缘上面作业同样应视为高处作业,要设置警告标志。 • 7.大雨和五级以上大风时,应停止高处露天作业、缆索吊装及大型构件起重吊装等作业。 • 8.高处作业人员和挖孔桩人员严禁穿硬底鞋。

  33. 九、危险源监控措施 (二)、危险源:坍塌 • 监控措施: • 1.桥墩挖孔桩护壁砼强度达到设计要求才允许继续挖孔。 • 2.开挖沟槽深度超过2米时,必须围栏防护和密布安全网封挡。 • 3.钻孔桩内泥浆必须按设计及规范要求配置泥浆稠度。 • 4.洞内开挖采用“新奥法”施工,短进尺,虚爆破,强支护。 • 5.响炮后30分钟,才橇危石,其他人员才能进入现场施工。 • 6.详细控制措施见《施工安全生产规定实施细则》。 (三)、危险源:触电 • 监控措施: • 1.施工所用电气设备绝缘必须良好,凡有裸露带电的电气设备和易发生电击的危险区,都要设围栏、护网、箱、闸等屏护设栏设施。 • 2.施工用电的线路及设备,应按施工组织设计安装设置,并符合供电部门的规定。

  34. 九、危险源监控措施——(三)危险源:触电(续)九、危险源监控措施——(三)危险源:触电(续) • 3.严禁将电线线路搭靠或固定在机械、栏杆、钢管、扒钉等金属件上。 • 4.手持电动工具应由专人管理,手柄绝缘良好,凡不符合要求的机具严禁使用。 • 5.变、配电室严禁使用易燃的材料建筑,建筑结构应符合防火、水、漏、盗、防小动物串入及通风良好的要求;在采用外来电源和自备发电机两个电源交替使用时,必须安设能防止两个电源的连锁装置。具体规定见《配电室防火安全责任制度》。 • 6.施工现场工程和生活用电要统一规范,布局合理,并保持接地装置可靠,做到“三级控制”,“两级保护”。 • 7.电焊机必须接地,电焊机用毕必须切断电源。 • 8.接地线应不小于25mm的多股软铜线,装接与撤除接地线必须戴绝缘手套,穿绝缘靴和设监护人。 • 9.直接向洞内供电的馈线上,严禁设自动重合闸,手动合闸时必须与洞内值班人员联系。

  35. 九、危险源监控措施 (四)、危险源:窒息 • 监控措施: • 1.挖孔桩超过六米时必须安设通风设备(鼓风机)。 • 2.孔内照明要清晰。 • 3.孔外要做好窒息应急措施。 • 4.详细控制措施见《施工安全生产规定实施细则》。 (五)、危险源:火灾 • 监控措施: • 1.认真做好防火知识教育,提高干部、员工、临时工的防火意识。 • 2.春秋两季防火为重中之重,必须定人、定位。 • 3.森林防火野外施工不用火,个人出门不带火、野外不吸烟。 • 4.防火措施见《特殊季节与夜间施工安全要点》。

  36. 九、危险源监控措施 • (六)、危险源:起重伤害 • 1.监控措施: • 2.吊车工、指挥人员要了解起重机械性能。 • 3.起吊时必须专人指挥。 • 4.起重工持证上岗。 • 5具体起重控制措施见《施工安全生产规定实施细则》。 • (七)、危险源:爆炸 • 1.氧气瓶乙炔瓶倾斜放置,间隔5m。 • 2.氧气瓶、乙炔瓶不能暴晒,气管不能混用。 • 3.具体爆破器材安全管理见《爆破安全管理制度》、《施工安全生产规定实施细则》。

  37. 团结 向上 和谐 乐业 谢谢! Thank you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