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66

做一个健康快乐有为的老人

做一个健康快乐有为的老人. 邹 家 军. 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教、老有所学、老有所乐、老有所为。. 一、中国传统文化中如何看待老人问题. 天意怜幽草. 人间重晚晴. 李商隐 《 晚晴 》. (一)天意怜幽草,人间重晚晴.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 ——《 孟子 · 梁惠王上 》. 民知尊老、敬老,而后乃能入孝弟。民入孝弟,出尊长养老, 而后成教。成教而后国可安也。 ——《 礼记 · 乡饮酒义 》. 古之为政,先于尚老。 —— 北宋 《 册府元龟 · 帝王部 · 养老 》. 1 、尊老敬老是安邦治国的大事

Download Presentation

做一个健康快乐有为的老人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做一个健康快乐有为的老人 邹 家 军

  2. 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教、老有所学、老有所乐、老有所为。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教、老有所学、老有所乐、老有所为。

  3. 一、中国传统文化中如何看待老人问题 天意怜幽草 人间重晚晴 李商隐《晚晴》

  4. (一)天意怜幽草,人间重晚晴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 ——《孟子·梁惠王上》 民知尊老、敬老,而后乃能入孝弟。民入孝弟,出尊长养老, 而后成教。成教而后国可安也。——《礼记·乡饮酒义》 古之为政,先于尚老。 ——北宋《册府元龟·帝王部·养老》 1、尊老敬老是安邦治国的大事 • 我国古代历史文献,记载着很多尊老敬老的思想。

  5. 古人的尊老敬老不仅仅停留在言论上,还体现在行为规范(礼)上。古人的尊老敬老不仅仅停留在言论上,还体现在行为规范(礼)上。 《孝经 》和《家谱 》中有关尊老、敬老的诸多规定, 都属于礼的范畴。

  6. 或饮食 或坐走 长者先幼者后 长呼人 即代叫 人不在 己即到 称尊长 勿呼名 对尊长 勿见能 路遇长 疾趋揖 长无言 退恭立 骑下马 乘下车 过犹待 百步余 长者立 幼勿坐 长者坐 命乃坐 尊长前 声要低 低不闻 却非宜 近必趋 退必迟 问起对视勿移 事诸父 如事父 事诸兄如事兄

  7. 古人尊老敬老还上升到制度、法律的高度来进行规定。古人尊老敬老还上升到制度、法律的高度来进行规定。 老年人的政治地位表现为: 冠 带 制 度 老年人的社会地位表现为: 减 刑 制 度 老年人的家庭地位表现为: 减 免 制 度 老年人的经济地位表现为: 赏 赐 制 度

  8. 我国最早的敬老法律,始源于西汉时期。 汉代曾发布《王杖诏书令》的法律,根据这项法律规定,凡年满70岁以上的老人,都要由朝廷“赐之以王杖”。 凡持有这种“王杖”的老人,在社会上享有优待照顾。可以自由出入官府,做小本生意可不纳税,谁若侮辱持王杖的老人,按蔑视皇上论罪。他们的社会地位相当年俸六百石的官吏。

  9. 2、老人在社会生活中发挥重要作用 中国古代的传统农业生产方式本身也决定了老年人的重要性,这种生产方式: • 一是靠经验运作的,在大自然所提供的生产条件之外,有经验的人往往能够起到决定性的作用。 • 二是在家庭范围内运作,晚辈只有靠家中的长者传、帮、带,才能从事生产,除此没有其他有效的社会教化的途径。

  10. 例:汉代“三老”之制 举民年五十以上,有修行,能帅众为善,置以为三老,乡一人。择乡三老一人为县三老,与县令丞尉以事相教,复勿繇戍。以十月赐酒肉。 ——《汉书·高帝纪上》

  11. (二)老当益壮,不坠青云之志 陆游《木兰花》 今朝一岁大家添 不是人间偏我老

  12. 1、老有所为得到全社会的赞誉 “大器晚成” “老马识途” “雄风犹在” “宝刀不老” “黄忠八十不为老” “姜还是老的辣” “老将出马,一个顶俩” 丈夫为志,穷当益坚,老当益壮。 —《后汉书·马援传》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曹操《龟虽寿》

  13. 2、对老有所为在制度上予以鼓励 中国科举制度是中国历史上的考试选拔官员的一种基本制度,它所一直坚持的是“自由报名、公开考试、平等竞争、择优取仕”的原则,它没有年龄的限制,给不同年龄的人通过科举的阶梯而进入仕途提供了一个公平竞争的平台。高龄者参加科举,中举后同样授予官职,委以政事。

  14. (三)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 1、保持旷达乐观的心态 不愁陌上春光尽,亦任庭前日影斜。 面黑眼昏头发白,老应无可更增加。 ——唐代白居易《任老》 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 ——唐代刘禹锡《酬乐天咏老见示》

  15. 人情大率喜为官,达士何尝有所牵。解印本非嫌薄禄,挂冠殊不为高年。因通物性兴衰理,遂悟天心用舍权。宜放襟怀在清景,吾乡况有好林泉。人情大率喜为官,达士何尝有所牵。解印本非嫌薄禄,挂冠殊不为高年。因通物性兴衰理,遂悟天心用舍权。宜放襟怀在清景,吾乡况有好林泉。 ——宋代邵雍《贺人致政》

  16. 人生九十漫随缘,老病支离幸自全。 百岁几人登耄耋,一身五世见曾元。 只将去日占来日,谁谓增年是减年。 次第梅花春满目,可容愁到酒樽前。 ——明代文征明《戊午元旦》

  17. 叹当年,披坚执锐、扫荡群氛,几次颠险。蒙恩赐、枉徒然。到如今年老残喘,只落得黄庭一卷随身伴;闲来时造拳,忙来时耕田;教下些弟子儿孙,成龙成虎任方便。叹当年,披坚执锐、扫荡群氛,几次颠险。蒙恩赐、枉徒然。到如今年老残喘,只落得黄庭一卷随身伴;闲来时造拳,忙来时耕田;教下些弟子儿孙,成龙成虎任方便。 ——太极拳创始人陈望亭《叙怀》

  18. 2、老有所学,有所寄托 且人何忧,静处远虑,见岁若月,学问不厌, 不知老之将至,安用从酒! ——《晏子春秋》 风鸣北户霜威重,云压南山雪意高。 少睡始知茶效力,大寒须遣酒争豪。 砚冰已合灯花老,犹对群书拥敞袍。 ——北宋文同《和仲蒙夜坐》

  19. 2、老有所学,有所寄托 北窗暖焰满炉红, 夜半涛翻古桧风。 老死爱书心不厌, 来生恐堕蠹鱼中。 ——陆游《寒夜读书》

  20. 3、养其生,享快乐人生 养德,养性,养体 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 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 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 ——《论语·季氏第十六》

  21.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已而为知者,殆而已矣!……缘督以为经,可以保身,可以全生,可以养亲,可以尽年。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已而为知者,殆而已矣!……缘督以为经,可以保身,可以全生,可以养亲,可以尽年。 ——庄子《养生主》 庄子,道家的代表人物,享年89岁。他的养生之道主要体现在少私寡欲,静心养性,超然自得三个方面。

  22. 明代名医龚廷贤活到92岁,他根据多年从医治病、保健养生的实践,写了一首《摄养诗》,诗曰:明代名医龚廷贤活到92岁,他根据多年从医治病、保健养生的实践,写了一首《摄养诗》,诗曰: 药养不如食养, 食养不如精养, 精养不如神养。。 惜气存精更养神, 少思寡欲勿劳心。 食惟半饱无兼味, 酒止三分莫过频。 每把戏言多取笑, 常含乐意莫生嗔。 炎凉变诈都休问, 任我逍遥过百春。

  23. 4、“天人合一”的境界 人法地, 地法天, 天法道, 道法自然。

  24. 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的太极表演体现天人合一 “天人合一”有两层意思:一是天人一致。宇宙自然是大天地,人则是一个小天地。二是天人相应,或天人相通。是说人和自然在本质上是相通的,故一切人事均应顺乎自然规律,达到人与自然和谐。总之,“天人合一”,强调的是人与自然的统一,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25. 首先,我们的生活要顺应人生际遇的变化。 六十而耳顺, 七十而从心所欲, 不逾距。 ——孔子《论语为政篇二》

  26. 其次,我们的生活要顺应时令节气,尤其是要顺应四时的自然变化。其次,我们的生活要顺应时令节气,尤其是要顺应四时的自然变化。 与天地相应, 与四时相副, 人参天地。 ——《灵枢·刺节真邪》》

  27. 5.甘于平凡,树立正确的快乐观。 • “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父母俱存,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 • —— 《孟子·尽心上》

  28. 第一乐:“父母俱存,兄弟无故”。在其位谋其政、负其责惠其民,既为群众办了事,得到群众认可,又维持了家庭的完整幸福。第一乐:“父母俱存,兄弟无故”。在其位谋其政、负其责惠其民,既为群众办了事,得到群众认可,又维持了家庭的完整幸福。 • 第二乐:“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做事要对得起党、对得起人民。 • 第三乐:“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既做好领导,又做好“老师”,为下属“传道授业解惑”,促进他们增长才干、健康成长。

  29. (一) 操 作 方 法 二 历史上老有所为、老有所乐、老有所学的具体案例 (一)老有所为的案例——1、吕望兴周 姜尚,字子牙,吕氏,名望,是中国历史上最享盛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和谋略家,是齐国的缔造者,齐文化的创始人。他开创了“老有所为”的先例。姜子牙“七十而相周”,先后辅佐周文王和周武王,东征西讨,伐纣倾商。周王朝建立后,又助周成王平暴镇反,定国安邦,因战功卓著,被周武王封为齐侯,为齐国的第一位国君。 “太公望年七十,屠牛朝歌,卖食盟津,过七十余而主不听,人人谓之狂夫也。及遇文王,则提三万之众,一战而天下定” 。《尉缭子·武议篇》

  30. (一) 老有所为的案例—— 2、孔子修经 孔子自身就是“老有所为”的典范。他在54岁时就任鲁国的司寇(掌管司法和纠察的长官),在齐、鲁两国的“夹谷会盟”中不畏强齐的肆虐,维护了国君(鲁定公)的庄严,而获得了声誉和好评。由于“礼崩乐坏”,其政治主张和抱负不能实现,在离职后用14年时间周游列国,又未能如愿从政。 孔子从68岁起整理古文献,编纂和修订了诗、书、礼、乐、易、春秋等“六经”,大大地推动了当时的教育事业,也为中华古文化保留下光辉灿烂的篇章。他至死都参与社会文化的发展,正如他自己所概括的:“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

  31. (一) 老有所为的案例—— 3、廉颇存赵 廉颇是战国时期赵国杰出的军事家,也是“退而不休,老有所为”的典型代表。一提起这位老先生,人们就会想起“负荆请罪”,还有那句“廉颇老矣,尚能饭否”;他给人的感觉就是“老而伏骥,志在千里”、白发白须的可敬可亲形象。他给世人留下了一个“廉颇老矣”,仍壮心不已的完美爱国者的形象。历史已证明廉颇虽老,但虎威仍存,远远高于只会纸上谈兵的赵括。

  32. (一) 老有所为的案例—— 4、巴金 中国著名的文学家巴金先生享年101岁,他老年得了“帕金森症”。手脚不能活动,握笔困难,有时写一个字要花几分钟时间。顽强的巴金老人,在晚年还坚持校完了10卷本《巴金译文集》,每卷写了《代跋》,还写完了《告别读者》一文。他经常讲,人的生命意义在于奉献。巴金给社会的贡献是巨大的,他的26卷本著作和10卷译著,全部捐赠给国家。

  33. (一) 老有所为的案例—— 5、陈白沙 陈白沙,原名献章,明代著名的理学家、教育家、书法家、诗人,从祀孔庙的“岭南第一人”,创立了“江门学派”。 陈白沙晚年过起了自认为“既买锄头又买书,半为农者半为儒”的生活。他提出了“以自然为宗”的学术宗旨及不离日用、于时事处现“本心”,“天地我立,万化我出,宇宙在我”的理论,最终完成了其心学的思想体系。

  34. (一) 老有所为的案例—— 5、陈白沙 陈白沙 晚年“持正义、爱黎民、轻富贵、安清贫”,广纳学生,以身传教,以德化人,带出了数千弟子。他晚年最得意的弟子和学术继承人,是后来身兼礼、吏、兵三部尚书职务的重臣湛若水。 陈白沙晚年还发明并使用茅龙笔,其字体书法苍劲有力,别具风格。白沙书法的出现,一洗元代以来柔弱萎靡的书风,使明代书法为之改观。这是白沙在书法造诣上的一个贡献。

  35. (一) 老有所为的案例—— 6、李熊光 江门市老市长李熊光同志,首创“十个一”活动,发动和组织了13万“五老”关工志愿者队伍,为孩子们办了实事好事上百万件。中国关工委对“十个一”活动批转推向全国。他年逾古稀,坚持这一工作近十年,保持了健康的身心和旺盛的精力。 李熊光同志获得广东省关心下一代先进工作者称号和突出贡献奖

  36. 人生感悟:有一份热,就发一份光。 • 李时珍从60岁开始到74岁,完成医药学巨著《本草纲目》。 • 伽利略74岁完成“两个世界体系的对话 ”。 • 托尔斯泰71岁写出长达20 万字的著名小说《复活 》。 • 国画大师齐白石60 岁以后的作品更为传神入画, 直到90 岁高龄还作画不止。 • 马寅初撰写《新人口论 》时,已是76岁高龄的老人。 • 左宗棠64岁抬棺出师,收回了伊犁,保住了新疆。 • 新中国的元老,世纪伟人邓小平同志86岁高龄还去南方调查研究, 发表了著名的南巡讲话。

  37. (二) 老有所乐的案例——袁隆平 袁隆平(1930年—):被称作“世界杂交水稻之父”。 晚年还有两个心愿: 一是把“超级杂交稻”合成; 二是让杂交稻走向世界。 “到我90岁时,要取实现超级稻亩产达1000公斤的目标。” “老骥伏枥,壮心不已,我现在是77岁的年龄,50岁的身体,30岁的心态,20岁的肌肉弹性。我想再研究10年。” ——袁隆平·2007年

  38. 人生感悟:忘记年龄,快乐人生。 • “日历年龄”:又称“年代年龄”或“时序年龄”,计算单位为年。 • “生理年龄”:又称“生理学年龄”或“生物学年龄”,是指从生理学和生物学角度来衡量人的年龄。 • “心理年龄”:“心理年龄”则是指从大脑功能和心理衰老程度来衡量人的年龄。

  39. (三) 老有所学的案例——金庸读博 金庸(1924——),当代著名武侠小说家,中国作家协会名誉副主席,华人作家首富。 2005年,金庸以81岁高龄负笈剑桥大学修读硕士,毕业论文为《初唐皇位继承制度》,重点研究唐太宗兄弟相残的“玄武门之变”正、野史两部分,整合探讨唐朝王位继承问题。其后,金庸又于2007年起在剑桥修读历史学博士,论文研究唐朝史。

  40. 人生感悟:活到老,学到老。 • 马克思年过半百才开始学俄语,以其超人的毅力和勤奋,半年时间就能阅读俄语原著。 • 恩格斯一生掌握二十多种语言,70岁时又攻读挪威文,在生命最后几年还钻研医学。 • 毛泽东年逾古稀学英语,一个单词背十多遍。 • 鲁迅先生在临死前一个小时还在写文章呢! • 还有华人首富李嘉诚,他每天晚上看书学习,这个好习惯已坚持了几十年。

  41. (一) 操 作 方 法 三、老干部如何做一个健康快乐有为的老人 (一)健康快乐是老年生活的核心理念 当今人们对幸福的追求,主要是对生命质量和生活质量的追求。生命质量在于健康,生活质量在于快乐。 我认为只有既长寿又健康, 活得开心、轻松,还能余热生辉有所作为、奉献社会,才是幸福的晚年。

  42. (一) 操 作 方 法 问 卷 调 查 1、有一种提法:把“健康快乐”作为老年教育目标,使老年学员通过“学、乐、康、为”相结合的学习活动,成为有较高生命质量和生活质量,生理心理健康、精神生活愉快的“健康快乐”老年人。您的看法是:A.赞成 B.说不清 C.不赞成 调查结果:答A的92.56%。

  43. (一) 操 作 方 法 2、您上老年大学的学习目地和诉求主要是:A.休闲娱乐,欢度时光,志趣交友,寻找寄托。B.健康身心,愉快生活,完善素质,适应社会。C.重新奋发,提高素质,补充新知,圆大学梦。D.毕生奉献,再创业绩,服务社会,老有所为。E.其它(可自己补充):。 调查结果:答B的57.85%,A的24.69%,两项可相加为82.54%。

  44. (一) 操 作 方 法 3、您的家人最希望您上老年大学后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A.有所娱乐、有所寄托的“休闲”老人。B.身心健康、愉快生活的“健康快乐”老人。C.素质更高、知识更丰富的“知识型”老人。D.重新奋发、再创业绩的“奋发有为”老人。E.毕生奉献、服务社会的“奉献型”老人。F.刻苦钻研、学有所成的“大器晚成”老人。G.其它(可自己补充):。 调查结果:答B的57.07%,答B、A、C的可相加为87.96%

  45. (一) 操 作 方 法 4、人生中有许多需要,您认为老年阶段最需要的是什么? A.健康快乐 B.物质富足 C.精神安慰 D.更新知识 E.提高素质 F.服务社会 G.其它(可自己补充):。 调查结果:答A的75.03%,答A、C的可相加为80.51% 5、人们在交往中经常相互祝福,在老年阶段,您最喜欢听到别人祝您: A.健康长寿 B.健康快乐 C.生活愉快 D.万事胜意 E.其它(可自己补充):。 调查结果:答B的占53.68%.

  46. (一) 操 作 方 法 调查结果表明,绝大多数老年学员赞成“健康快乐”的生活理念。相对于“健康、快乐”这个根本,“老有所医”、“老有所教”、“老有所学”、“老有所为”都只是手段。 “老有所为”是国家和人们对老年人的鼓励,不是给老年人的任务。 因此,老同志“老有所为”应该是“量力而为”,是促进健康快乐之为,余热生辉之为,实事求是之为,不量力而硬为之对健康快乐无益。

  47. (一) 操 作 方 法 一切有损老同志健康快乐之事,都不应该做;一切不是老同志自愿“乐而为,为而乐”,而硬性鼓动其为之的言行都是不应该的。

  48. (一) 操 作 方 法 (二)如何做一个健康的老人 1、常言道:健康是福。健康是人类永恒的主题,是人生最大的财富。 实际上,老年人身体健康,不给社会和子女添麻烦,就是对社会和家庭的最大贡献。

  49. (一) 操 作 方 法 2、什么是健康呢? • 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成立时的宪章中,就开宗明义地指出:“健康不仅仅是没有疾病,而是身体上、心理上和社会上的良好状态或安全状态” 。 • 传统的健康观:“无病即健康”。现代人的健康观:整体健康,内容包括:生理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能力和道德健康。

  50. (一) 操 作 方 法 3、如何做一个健康老人? (1)保养好身子。 1 预防重于治疗。 注重调节护理。 2 改进生活方式。 3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