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5

轉動慣量測定與角動量守恆

轉動慣量測定與角動量守恆. 大 綱. 目的、儀器 原理 實驗步驟 實驗報告. 目的、儀器. 目的: 一、測定物體(圓環和圓盤)繞質量中心軸旋轉的轉動慣量,並與理論值作比較。 二、驗證角動量守恆定律。 儀器: Xplorer GLX 、轉動慣量測量裝置主體( A 型底座、旋轉主軸、旋轉感應器、ㄇ形固定架、滑輪組、 3- 階滑輪、 O-ring 各一個)、待測物(圓盤和圓環各一個)、吊盤、砝碼( 10g 和 20g 各一個)、秤、游標尺、直尺。. 原理. 一、轉動慣量測定 理論上,圓環轉動慣量 I 可以寫成          (1)

liv
Download Presentation

轉動慣量測定與角動量守恆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轉動慣量測定與角動量守恆 大 綱 目的、儀器 原理 實驗步驟 實驗報告

  2. 目的、儀器 • 目的: • 一、測定物體(圓環和圓盤)繞質量中心軸旋轉的轉動慣量,並與理論值作比較。 • 二、驗證角動量守恆定律。 • 儀器: • Xplorer GLX、轉動慣量測量裝置主體( A 型底座、旋轉主軸、旋轉感應器、ㄇ形固定架、滑輪組、3-階滑輪、O-ring 各一個)、待測物(圓盤和圓環各一個)、吊盤、砝碼(10g 和20g 各一個)、秤、游標尺、直尺。

  3. 原理 • 一、轉動慣量測定 • 理論上,圓環轉動慣量I 可以寫成         (1) • 其中MR、R1和R2分別是圓環的質量、內半徑和外半徑,如圖8-1 所示。圓盤的轉動慣量可以表示為      (2) • 其中M 和R 分別代表圓盤的質量和半徑,如圖8-2 所示。

  4. 實驗上,要測量圓環和圓盤的轉動慣量是對圓環和圓盤施以一已知的力矩τ ,然後測量所導致的角加速度α 。 • 其中τ 是利用纏繞在3-階滑輪的細繩懸吊重物(吊盤加上砝碼)所造成的。 • r 是細繩所纏繞的滑輪半徑,而T 為裝置在轉動時細繩的張力。又細繩的線加速度a=rα ,則運用牛頓第二運動定律(如圖8-3 所示) • 得出細繩的張力T=m(g−a),其中m 是吊盤加上砝碼的質量。一旦吊盤的的線性加速度確定,則計算轉動慣量所需的力矩和角加速度就知道了。

  5. 二、角動量守恆 • 把一個沒有在轉動的圓環自由落下到一個轉動的圓盤上,因為系統沒有淨力矩作用,因此角動量不會發生改變。亦即系統角動量L 是守恆的, L=Iiωi =Ifωf, 其中Ii是初轉動慣量,ωi是初角速度,I f是末轉動慣量,ωf是末角速度。初轉動慣量就是圓盤的轉動慣量, Ii =1/2MR2 • 而末轉動慣量是圓盤和圓環組合在一起的轉動慣量為 • 最後的角速度

  6. 實驗步驟 • 一、轉動慣量測定 • 1. 計算轉動慣量理論值的相關測量 • (1) 用秤測量圓盤和圓環的質量。 • (2) 用直尺測量圓環內、外和圓盤直徑,分別計算其半徑R1、R2和R。 • (3) 將以上的測量結果記錄於表一,並計算圓環和圓盤的轉動慣量理論值。

  7. 2. 儀器組裝與設定 • (1) 組裝儀器如圖8-4 所示。 • (2) 將旋轉感應器接頭插入GLX。 • (3) 設定GLX:按  回首頁→按 F4 選擇sensors →設定Sample Rate 等於 • 50→設定“angular position”unvisible→設定“angular velocity”visible→ • 按  回首頁→按F1 選擇graph。此時,畫面顯示的圖的縱軸和橫軸分別 • 是angular velocity(角速度)和time(時間)。

  8. 3. 轉動慣量實驗值的測量 • (1) 用游標尺測量旋轉台中間滑輪(繞線的滑輪)的直徑並計算其半徑r ,記錄於表二。 • (2) 測量圓盤+圓環+旋轉感應器系統的角加速度: • (a) 把圓環和圓盤放在旋轉台上。放置大約30g 的砝碼於吊盤上,當吊盤下降時按  (開始/停止)鍵,記錄砝碼下降期間角速度對時間的圖,以計算此組合之角加速度,再按  一次就會停止記錄。 • (b) 按下工具選單(F3),選擇Linear Fit,選擇砝碼下降時的部分的圖,用直線去擬合這部分的斜率,最佳擬合線的斜率就是旋轉的角加速度(畫面左下角出現的slope 的值即為角加速度的值)。記錄此角加速度(於表二)。 • (c) 重複步驟(a)和(b) 2 次。

  9. (3) 測量圓盤+旋轉感應器系統的角加速度。 • 移除圓環僅剩圓盤在旋轉台上,重複步驟(2)。這一次只用20g 的砝碼。 • (4) 測量旋轉感應器本身的角加速度: • 移除圓環和圓盤,單獨留下感應器,重複步驟(2)即可。這次不用砝碼只 • 需要使用吊盤本身的重量。 • (5) 根據實驗數據計算圓環和圓盤的轉動慣量實驗值。

  10. 二、角動量守恆 • 1. 手持圓環將其保持在圓盤的正上方(高度不可太高,儘量貼近圓盤,但不可接觸到圓盤)並對準圓盤上的環形溝槽。用手撥動圓盤令其開始轉動,並啟動GLX 取數據。在取得25 個數據後,將手放開,讓圓環自由落入環形溝槽中。 • 2. 停止取數據。若圓環未順利落入環形溝槽,則重作步驟1。 • 3. 按下工具選單(F3),選擇smart tool 並移動游標到碰撞前的數據點,記錄該點的角速度(此即初角速度)於表三。移動游標到碰撞後的數據點,記錄該點的角速度(此即末角速度)於表三。 • 4. 重複步驟1~3 二次。 • 5. 根據實驗結果計算系統初角動量和末角動量(此時轉動慣量用表一中計算的理論值)。

  11. 實驗報告 • 一、轉動慣量測定

  12. 二、角動量守恆

  13. 討論: • 一、 計算圓環和圓盤的轉動慣量理論值和實驗值的誤差百分比。 • 二、 根據實驗結果驗證角動量守恆定律。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