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4

劳动力流动

劳动力流动. 1 、劳动力流动的类型( Types of Labor Mobility ). Ⅰ 、工作改变但职业和居住地未变; Ⅱ 、职业流动( Occupational Mobility )而居住地不变; Ⅲ 、地区间流动( Geographic Mobility )而职业不变; Ⅳ 、地区间流动的同时伴随职业流动。. 2 、作为人力资本投资的迁移( Migration as an Investment in Human Capital ). 迁移的净现值( Net Present Value of Migration ).

livi
Download Presentation

劳动力流动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劳动力流动 1、劳动力流动的类型(Types of LaborMobility ) Ⅰ、工作改变但职业和居住地未变; Ⅱ、职业流动(OccupationalMobility)而居住地不变; Ⅲ、地区间流动(GeographicMobility)而职业不变; Ⅳ、地区间流动的同时伴随职业流动。

  2. 2、作为人力资本投资的迁移( Migration as an Investment in Human Capital) 迁移的净现值( Net Present Value of Migration)

  3. 3、迁移的决定因素( Determinants of Migration ) • 年龄 • 一个人的年龄越大,流动的可能性越小。 • 年龄大的迁移者回收投资的年限较短; • 年长者的人力资本构成中含有较多的由雇主支付费用的特殊培训,其工资部分地反映了对特定人力资本投资的回报; • 年长者比年轻者有较高的迁移成本(包括货币成本与心理成本); • 人们一般在完成长期人力资本投资后更易于寻找新工作。 • 家庭 • 随着家庭规模的扩大,迁移的潜在成本也在成倍增加。 • 已婚者不大愿意迁移可能是以内配偶有较好的工作; • 随着家庭成员数量的增加,迁移的心理成本不断提升。

  4. 教育 • 一个人所获得的教育水平越高,迁移的可能性也越大。 • 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往往到地区性或全国性的劳动力市场寻找工作,而不仅仅局限在本地劳动力市场; • 迁移的潜在收益可能因工人的差异而增加; • 受过高等教育的人迁移的心理成本较低(因为他们很可能在上大学阶段就离开家乡到外地去了)。 • 距离 • 迁移的可能性与迁移距离成反向关系。 • 迁移的成本随距离增加而上升。 • 失业率 • 由失业人员主导的家庭比其他家庭更可能迁移; • 失业率与外迁可能性有正向关系。 • 其他因素

  5. 1、刘易斯模型把发展中国家经济划分为两个部门:以传统生产方式进行生产的以农村为中心的农业部门;以现代方法进行生产的以城市为中心的工业部门。1、刘易斯模型把发展中国家经济划分为两个部门:以传统生产方式进行生产的以农村为中心的农业部门;以现代方法进行生产的以城市为中心的工业部门。 2、传统农业部门劳动力大量剩余,边际生产率低,工资率也低。如图,OA表示传统农业部门的生存收入。 3、现代工业部门劳动的边际生产率高,工资率远远高于农业部门。如图,OW0表示现代工业部门的现行工资水平。 4、只要现代工业部门保持一种高于农村收入的工资率水平,农村向现代工业部门的劳动供给是无限的。如图,劳动供给曲线W0S是一条水平线。 5、刘易斯假定工业部门只使用资本和劳动两种要素。随着工业资本量的增大,劳动力转移到工业部门的规模进一步扩大。如图,当工业资本量从K1、K2增长到K3时,相对应的劳动边际生产力曲线分别为D1、D2与D3,劳动力转移到工业部门的规模从L1、L2增长到L3。 6、当农村剩余劳动力消失时,农业的劳动边际生产力就会提高,从而农村劳动者的收入也会增加。这样,工业部门要想得到更多的农业劳动力,就必须提高工资水平。如图,假设一个国家剩余劳动力总量OLn,当剩余劳动力全部被工业部门吸收之后,劳动供给曲线就开始上升,如图SS’所示。 4、刘易斯模型 W K1﹤K2﹤K3 D3 D2 S’ D1 S W0 A O L1 L2 L3 Ln L 刘易斯模型中的劳动力转移过程

  6. 1、劳动力是否迁移取决于城乡的预期收入差距,而不是现实的城乡实际工资差异。其中,预期的收入差异是由实际的城乡工资和在城市找到工作的概率共同决定的。1、劳动力是否迁移取决于城乡的预期收入差距,而不是现实的城乡实际工资差异。其中,预期的收入差异是由实际的城乡工资和在城市找到工作的概率共同决定的。 2、如图,假定经济中只有两个部门:曲线AA’和MM’分别表示农业部门和(城市)制造业部门的劳动需求曲线,QAQM表示城乡总劳动力数量。在一个完全竞争的劳动力市场,均衡工资将确定在WA*=WM*。 3、如果城市的工资是刚性的,比如处在WM0的水平(高于均衡工资WA*),假设不存在失业,那么QMLM个劳动力就在城市工作,余下的QALM个劳动力就在农村就业(并领取WA**的工资),这样城乡之间就存在实际工资差距。 4、如果农村劳动力可以自由流动,尽管城市只有QMLM个工作岗位,但由于存在工资差距,农村劳动力仍然愿意到城市中找工作。 5、假设新的劳动市场均衡点在Z点,那么Z点必须满足这样的条件:对应的农业工资率WA恰好等于农业劳动力在城市的预期工资收入,即劳动力市场均衡条件为 WA=( QMLM /QMLA)×WM0。 6、此时,城乡实际工资差距为WM0-WA;QALA个劳动力留在农业部门(领取WA的工资);QMLM个劳动力在城市制造业部门工作(领取WM0的工资);余下LALM个劳动力或者在城市失业,或者从事低收入的非正规就业。 7、托达罗模型不仅解释了城市失业的原因,而且解释了尽管存在高失业,但劳动力仍然持续不断向城市迁移这种现象的合理性。 5、托达罗模型 M q’ A WM0 Z WA q E WA* WM* WA** A’ M’ QA LA LA*(LM*) LM QM 托达罗劳动力迁移过程

  7. 托达罗模型的政策含义 • 发展中国家应当尽量减轻城乡经济机会不均等的现象,否则,过量的劳动力涌入城市,不仅会引起城市中的社会经济问题,还将造成农村劳动力的不足。 • 如果不提高农村收入和增加农村就业机会,即使不断创造城市就业机会,也可能出现更多的城市就业反而带来更高水平的城市失业现象。

  8. 6、“推力——拉力”模型(略) Everett S. Lee, A Theory of Migration, Demography, 1966(3), pp. 47-57.

  9. 7、劳动力迁移的影响 • 劳动力迁移对个人收益的影响 • 经验研究证实,迁移的回报率大致等于其他形式的人力资本投资的收益率,在10%~15%之间。 • 注意要点: • (1)迁移决策是建立在预期净收益的基础上,而且多是在不确定性和信息不充分的情况下做出。较高的平均收益率并不意味着所有迁移者都会得到正的收益率。由于迁移者的预期收益也可能不能够实现,因此存在大量回迁(Backflows)现象。 • (2)迁移将带来更多的终生收入,并不意味着移民后的前几年就可以获得增加的收益。 • (3)迁移导致终生收入的增加,并不意味着迁移者的年均收入一定要与目的地原有工人的收入相等。 • (4)迁移给家庭收入带来的收益增加并不意味着夫妻双方的工作收入都增加。迁移一般会增加家庭的收入,但也会降低妻子的工作动机或市场机会。 • (5)迁移的正回报率并不意味着收入会高于按过去的工资所挣得的收入,特别是当因失业或政治迫害而被迫进行迁移的时候。

  10. 劳动力迁移带来工资差异的缩小和效率增进 劳动力由低工资的墨西哥迁移到高工资的美国会使美国的国内产出提高、平均工资降低;在墨西哥将产生相反的效果。 美国的产出增加(ebcf)超过了墨西哥的损失(kijl),因此由于工资差异导致的劳动力迁移(无论是国内的还是国际的),可以使现有资源生产出更多的实际产出。

  11. 劳动力迁移带来的外部效应(External Effects) • 迁移虽然对个人可以带来正收益,但对第三方可能带来正面或负面效应。 • 实际外部负效应(Real negative externalities) • 实际外部负效应是指私人的行为溢出给第三方带来的影响,这种溢出将导致资源的低效配置。例如,大量的迁移使得目的地的拥挤、犯罪程度增加。 • 与货币相关的外部效应(Pecuniary externalities) • (1)迁出国的损失 • (2)迁入国原有工人工资收入的降低 • (3)资本所有者的收益得到提高 • (4)财政影响

  12. 8、资本和产品流动(Capital and Product Flows) 资本和产品流动对工资差异的影响 结论:地区和国际间的劳动力流动、资本流动和贸易在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方面相互促进。劳动力流动只是经济中资源和商品流动性扩大的一个方面。 美国的高工资Wu和韩国的低工资Wk一方面会使资本从美国流到韩国,另一方面会使韩国的产品更具价格优势。无论哪一方面,都会使韩国的劳动力需求增加,而美国的劳动力需求降低。这样工资差异会缩小,劳动力流动就不再发生。

  13. 9、中国的劳动力迁移 • 中国外出农民工的主要特征: • 外出农民工以男性为主; • 外出农民工以青壮年为主; • 外出农民工以初中文化程度者为主; • 外出农民工主要从事制造业和建筑业; • 老友乡亲介绍是农民工外出的主要方式。 • 中国劳动力的迁移过程: • 劳动力迁移一般包括两个阶段: • (1)劳动力从迁出地转移出去;(2)迁移者在迁入地居住下来。 • 中国的劳动力在迁移出去以后,往往不能在迁入地长期居住下去,实际中表现为既有流出又有回流的过程。 • 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的劳动力在迁移的第一个阶段已经没有障碍,但在迁移的第二个阶段面临很大的制度性障碍。

  14. 中国劳动力迁移的影响 • 迁移使劳动力资源得到更充分利用; • 迁移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农民收入、调整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 • 2000年农村转移出来的劳动力寄回、带回家庭的款额达5128亿元,对流出地农民收入增长起了直接的支撑作用; • 世界银行估计,劳动力在经济部门间的转移可以解释中国16%的GDP增长; • 蔡昉等研究表明,1982~1997年间中国劳动力从农业部门向工业部门和服务业部门的转移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约为20.23%。 • 迁移使劳动力市场保持活力和效率,推动了中国劳动力市场的制度变革; • 农村劳动力向城镇的迁移,提高了农业劳动生产率; • 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迁移,缩小城乡差距; • 劳动力迁移对农村经济发展产生一定积极影响。 问题:中国为什么会出现“民工荒”?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