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6

唐代的民族关系

唐代的民族关系. 一、贞观时期 二、高宗、武则天时期 三、开元、天宝时期. 《 新唐书 》 卷二一五上 《 四夷传序 》 : “唐兴,蛮夷更盛衰,尝与中国亢衡者有四:突厥、吐蕃、回鹘、云南是也。”. 陈寅恪 《 外族盛衰之连环性及外患与内政之关系 》 ——《 唐代政治史述论稿 》. 1 、 突厥 2 、西域 3 、 高丽. 东突厥. 西突厥. 高丽. 吐谷浑. 契丹. 隋. 贞观时期 突厥. 东突厥汗国的强盛及其内部矛盾. 《 通典 》 卷一九七 《 边防 》

livia
Download Presentation

唐代的民族关系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唐代的民族关系 一、贞观时期 二、高宗、武则天时期 三、开元、天宝时期

  2. 《新唐书》卷二一五上《四夷传序》: “唐兴,蛮夷更盛衰,尝与中国亢衡者有四:突厥、吐蕃、回鹘、云南是也。”

  3. 陈寅恪《外族盛衰之连环性及外患与内政之关系》陈寅恪《外族盛衰之连环性及外患与内政之关系》 ——《唐代政治史述论稿》

  4. 1、突厥 2、西域 3、高丽

  5. 东突厥 西突厥 高丽 吐谷浑 契丹 隋

  6. 贞观时期 突厥 东突厥汗国的强盛及其内部矛盾 《通典》卷一九七《边防》 “此后隋乱,中国人归之者甚众,又更强盛,势陵中夏。迎萧皇后,置于定襄。今定襄郡。薛举、窦建德、王充、刘武周、梁师都、李轨、高开道之徒,虽僭尊号,北面称臣,受其可汗之号。东自契丹,西尽吐谷浑、高昌诸国,皆臣之。控弦百万,戎狄之盛,近代未之有也 ”。

  7. 贞观时期 突厥 东突厥汗国的强盛及其内部矛盾 《通典》卷一九七《边防》 “贞观元年,阴山以北薛延陀、回纥、拔也古等十余部皆相率叛之,击走其欲谷设。颉利遣突利讨之,师又败绩,轻骑奔还。颉利怒,拘之十余日,突利由是怨憾,内欲背之”。 薛延陀为铁勒一部,铁勒诸部是隋唐时战斗力最强的游牧部落。 《隋书》卷八四《北狄传·铁勒》 “自突厥有国,东征西讨,皆资其用,以制北荒”。

  8. 贞观时期 突厥 东突厥汗国的灭亡 《通典》卷一九七《边防》 贞观三年,“薛延陀自称可汗于漠北,遣使来贡方物。……十二月,突利可汗及郁射设、荫柰特勤等并率所部来奔”。 《资治通鉴》卷一九三 贞观四年二月,“李靖破突厥颉利可汗于阴山”。 贞观四年三月,“四夷君长诣阙请上为天可汗,上曰:‘我为大唐天子,又下行可汗事乎?’群臣及四夷皆称万岁。是后以玺书赐西北君长,皆称天可汗”。

  9. 贞观时期 西域 贞观九年(635),击败吐谷浑。 贞观十四年(640),灭高昌。 贞观二十二年(648),设安西四镇(龟兹 、焉耆 、于阗 、疏勒 )。 丝绸之路的打开

  10. 高昌故城遗址

  11. 使交河郡 岑参 奉使按胡俗, 平明发轮台,暮投交河城, 火山赤崔巍。九月尚流汗,炎风吹沙埃,何事阴阳工,不遣雨雪来。 …… 交河故城遗址

  12. 唐初东北,靺鞨、契丹受东突厥控制,粟末靺鞨则服属于高丽。高丽仍跨鸭绿江两岸。唐初东北,靺鞨、契丹受东突厥控制,粟末靺鞨则服属于高丽。高丽仍跨鸭绿江两岸。 《旧唐书》卷一《高祖本纪》 武德“七年春正月己酉,封高丽王高武为辽东郡王,百济王扶余璋为带方郡王,新罗王金真平为乐浪郡王”。

  13. 贞观十九年(645),唐太宗亲征辽东 “辽东道远,粮运艰阻;东夷善守城,攻之不可猝下”。 《旧唐书》卷一九九上《东夷·高丽》 贞观十九年五月“李勣已率兵攻辽东城(今辽宁辽阳)。高丽闻我有抛车,飞三百斤石于一里之外者,甚惧之。乃于城上积木为战楼以拒飞石。勣列车发石以击其城,所遇尽溃。又推撞车撞其楼阁,无不倾倒。帝亲率甲骑万余与李勣会。围其城。俄而南风甚劲,命纵火焚其西南楼,延烧城中,屋宇皆尽。战士登城,贼乃大溃,烧死者万余人,俘其胜兵万余口,以其城为辽州”。

  14. 贞观十九年(645),唐太宗亲征辽东 《资治通鉴》卷一九八 贞观十九年九月,围攻安市(今辽宁海城)不克,“上以辽左早寒,草枯水冻,士马难久留,且粮食将尽,癸未,敕班师”。

  15. 1、西突厥 2、高丽 3、吐蕃

  16. 高宗永徽二年(651),西突厥贵族阿史那贺鲁自称沙钵罗可汗,西域诸国多附之。唐废安西四镇。高宗永徽二年(651),西突厥贵族阿史那贺鲁自称沙钵罗可汗,西域诸国多附之。唐废安西四镇。 高宗显庆三年(658),苏定方为行军总管,击破并俘虏阿史那贺鲁,西突厥汗国灭亡。 唐重置安西四镇,在原役属于西突厥的诸国设立了都督府和州。自于阗以西至波斯以东,共置十六羁縻都督府。这使唐取代了西突厥在南疆和中亚的统治。

  17. 吴玉贵 著 《突厥汗国与隋唐关系史研究》

  18. 660年,苏定方率军10万,进攻百济,击降之,以其地置五都督府。660年,苏定方率军10万,进攻百济,击降之,以其地置五都督府。 663年,刘仁轨破日本援百济之兵于白江口,百济尽平。刘仁轨屯田百济,以图高丽。 668年,李勣为辽东道行军大总管,进攻高丽,九月攻克平壤,高丽灭亡。

  19. 唐高宗朝疆域 靺 鞨 新罗 唐 吐 蕃

  20. 乾陵六十一王宾像

  21. 公元7世纪初,松赞干布统一了西藏高原,建立了以逻些(今西藏拉萨)为中心的吐蕃王朝。公元7世纪初,松赞干布统一了西藏高原,建立了以逻些(今西藏拉萨)为中心的吐蕃王朝。 《旧唐书》卷一九六上《吐蕃传》 “弓剑不离身。重壮贱老,母拜于子,子倨于父,出入皆少者在前,老者居其后。军令严肃,每战,前队皆死,后队方进。重兵死,恶病终。累代战没,以为甲门。临阵败北者,悬狐尾于其首,表其似狐之怯”。

  22. 松赞干布时期 《旧唐书》卷一九六上《吐蕃传》 “闻突厥及吐谷浑皆尚公主,乃遣使随德遐入朝,多赍金宝,奉表求婚”。 “贞观十五年,太宗以文成公主妻之,令礼部尚书、江夏郡王道宗主婚,持节送公主于吐蕃”。 “仍遣酋豪子弟,请入国学以习《诗》、《书》。又请中国识文之人典其表疏”。

  23. 拉萨大昭寺文成公主入藏壁画

  24. 大昭寺文成公主金像

  25. 吐蕃的扩张 《旧唐书》卷一九六上《吐蕃传》 高宗时期,“时吐蕃尽收羊同、党项及诸羌之地,东与凉、松、茂、巂等州相接,南至婆罗门,西又攻陷龟兹、疏勒等四镇,北抵突厥,地方万余里自汉、魏已来,西戎之盛,未之有也”。

  26. 金城公主像 中宗景云元年(710)四月辛巳,以嗣雍王守礼女为金城公主,出降吐蕃赞普。

  27. 1、吐蕃 2、回纥的兴起 3、南诏

  28. 突 厥 唐玄宗前期疆域 新罗 唐 吐 蕃

  29. 李唐承袭宇文泰“关中本位政策”,全国重心本在西北一隅,而吐蕃盛强延及二百年之久。故当唐代中国极盛之时,已不能不于东北方面采维持现状之消极策略,而竭全国之武力财力积极进取,以开拓西方边境,统治中亚细亚,藉保关陇之安全为国策也。李唐承袭宇文泰“关中本位政策”,全国重心本在西北一隅,而吐蕃盛强延及二百年之久。故当唐代中国极盛之时,已不能不于东北方面采维持现状之消极策略,而竭全国之武力财力积极进取,以开拓西方边境,统治中亚细亚,藉保关陇之安全为国策也。 ——陈寅恪《唐代政治史述论稿》

  30. 唐吐蕃对西域和陇右的争夺 龟兹 石堡城 焉耆 小勃律 疏勒 于阗 唐 吐蕃

  31. 《资治通鉴》卷二一二 开元十年(722),“吐蕃围小勃律王没谨忙,谨忙求救于北庭节度使张嵩曰:勃律,唐之西门,勃律亡则西域皆为吐蕃矣。” 唐关中乃王畿,故安西四镇为防护国家重心之要地,而小勃律所以成唐之西门也。玄宗之世,华夏、吐蕃、大食三大民族皆称盛强,中国欲保其腹心之关陇,不能不固守四镇。欲固守四镇,又不能不扼据小勃律,以制吐蕃,而断绝其与大食通援之道。 ——陈寅恪《唐代政治史述论稿》

  32. 天宝六载(747),高仙芝破小勃律。 天宝八载(749),哥舒翰克石堡城。 唐在西域势力达到顶点。 “是时中国盛强,自安远门西尽唐境凡万二千里,闾阎相望,桑麻翳野,天下称富庶者无如陇右”。 ——《资治通鉴》卷二一六

  33. 王小甫 教授 《唐吐蕃大食政治关系史》

  34. 东突厥灭亡回纥兴起 《通典》卷二○○《边防·回纥》 “自突厥衰减,其国渐盛,国主亦号可汗”。 《资治通鉴》卷二一五 天宝四载(745),“回纥怀仁可汗击突厥白眉可汗,杀之,传首京师。突厥毘伽可敦帅众来降。于是北边晏然,烽燧无警矣。回纥斥地愈广,东际室韦,西抵金山,南跨大漠,尽有突厥故地”。

  35. 吐鲁番出土设色幡画 回鹘贵人像

  36. 南诏统一六诏 《资治通鉴》卷二一四 开元二十六年(738)“册南诏蒙归义为云南王。归义之先本哀牢夷,地居姚州之西,东南接交趾,西北接吐蕃。蛮语谓王曰诏,先有六诏:曰蒙舍,曰蒙越,曰越析,曰浪穹,曰样备,曰越澹,兵力相埒(fou),莫能相壹;历代因之以分其势。蒙舍最在南,故谓之南诏。高宗时,蒙舍细奴逻初入朝。细奴逻生逻盛,逻盛生盛逻皮,盛逻皮生皮逻阁。皮逻阁浸强大,而五诏微弱;会有破渳河蛮之功,乃赂王昱,求合六诏为一。昱为之奏请,朝迁许之,仍赐名归义。于是以兵威胁服群蛮,不从者灭之,遂击破吐蕃,徙居大和城;其后卒为边患”。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