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86

第三讲 牛顿运动定律

第三讲 牛顿运动定律. 牛顿定律的应用. 一、牛顿运动定. 一切物体总是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直到有外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为止。 物体的加速度跟所受外力的合力成正比,跟物体的质量成反比,加速度的方向跟合外力的方向相同。 F = ma 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大小相等 , 方向相反 , 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 牛顿定律的应用. 从力与运动的关系方面分: (1) 已知力求运动。 (2) 已知运动求力。. 牛顿. 从解题方法方面分. (1) 物体受多个互成角度的力时 , 用正交分解法 分别沿 X 轴及 Y 轴列出动力学方程求解。

loe
Download Presentation

第三讲 牛顿运动定律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第三讲 牛顿运动定律 牛顿定律的应用

  2. 一、牛顿运动定 • 一切物体总是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直到有外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为止。 • 物体的加速度跟所受外力的合力成正比,跟物体的质量成反比,加速度的方向跟合外力的方向相同。F = ma • 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

  3. 牛顿定律的应用 • 从力与运动的关系方面分: • (1)已知力求运动。 • (2)已知运动求力。 牛顿

  4. 从解题方法方面分 • (1)物体受多个互成角度的力时,用正交分解法分别沿X轴及Y轴列出动力学方程求解。 • (2)当研究对象是两个物体的问题时,会用隔离受力分析的方法或综合受力分析的方法列出动力学方程求解。 • (3)对复杂物理过程,按时间顺序划分阶段的方法。 • (4)超重或失重问题。(当物体相对运动参照物是静止的,但相对地面的参照物却做加速运动,会用通过变换参照系统的办法求解,即在以地面为参照的系统里建立动力学方程求解。) • (5)临界状态问题。 • (6)其它问题。

  5. 三.典型例题 牛顿运动定律的应用

  6. 例1 一物体从某一高度自由落下,落在直立于地面的轻弹簧上,如图所示。在A点,物体开始与弹簧接触,到B点时,物体速度为零,然后被弹回。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物体从A下降到B的过程中,动能不断变小。 (B)物体从B点上升到A的过程中,动能不断变大。 (C)物体从A下降到B,以及从B上升到A的过程中,速率都是先增大,后减小。 (D)物体在B点时,所受合力为零。

  7. 分析: 物体从A到B的过程,分为二个阶段,一个突变点。 加速阶段,弹力小于重力,N<G,物体所受的合力向下,但加速度数值逐渐减小,故物体作加速度值减小的加速运动,速度仍逐渐增大。 到N=G(突变点)时,速度达到最大。 随着弹簧的继续压缩,物体进入减速阶段,N>G,物体所受的合力向上,且逐渐增大,但速度方向仍向下,故作加速度值增大的减速运动,速度逐渐减小,到B点速度为零,但此时向上的合力最大。 所以物体从B点到A点的过程中,先作加速度值减小的加速运动,速度逐步增大,到加速度等于零时,速度达到最大;而后随着弹力N的继续增大,物体作加速度值逐步增大的减速运动,速度逐渐减小,到A点时速度最小,但向上的加速度却最大,即受的合力最大。 解答:根据以上分析,本题的答案只有(C)正确。

  8. 说明:对于类似的弹簧问题,一定要谨慎地对待。本题显示物体所受的合外力大小和方向一直在变化,绝对不能想当然地认为A到B过程中弹簧逐渐被压缩,逐渐增大的弹力与速度方向相反,作减速运动,而忘了还有一个不变的重力存在。说明:对于类似的弹簧问题,一定要谨慎地对待。本题显示物体所受的合外力大小和方向一直在变化,绝对不能想当然地认为A到B过程中弹簧逐渐被压缩,逐渐增大的弹力与速度方向相反,作减速运动,而忘了还有一个不变的重力存在。

  9. 例2.在一个箱子中用两条轻而不易伸缩的弹性绳ac和bc系住一例2.在一个箱子中用两条轻而不易伸缩的弹性绳ac和bc系住一 (1)箱子水平向右匀速运动; (2)箱子以加速度a水平向左运动; (3)箱子以加速度a竖直向上运动。(三次运动过程中,小球与箱子的相对位置保持不变)

  10. 分析:小球m始终受3个力:竖直向下的重力mg、水平向右的bc分析:小球m始终受3个力:竖直向下的重力mg、水平向右的bc 态。

  11. 解:(1)m球处于平衡状态,即 由两式解得

  12. (2)m球水平合力提供向左加速运动的动力,即(2)m球水平合力提供向左加速运动的动力,即

  13. (3)m球竖直向上加速运动时,由竖直方向的合力提供产生加速度的动力,即(3)m球竖直向上加速运动时,由竖直方向的合力提供产生加速度的动力,即

  14. 说明:1.在物体受多个力时,正交分解法是研究牛顿动力学问题的最基本的方法。正交坐标轴通常取三种:水平x轴与竖直y轴,斜面x轴与斜面垂线方向的y轴,半径方向的x轴与切线方向的y轴;然后,说明:1.在物体受多个力时,正交分解法是研究牛顿动力学问题的最基本的方法。正交坐标轴通常取三种:水平x轴与竖直y轴,斜面x轴与斜面垂线方向的y轴,半径方向的x轴与切线方向的y轴;然后, 2.由①、③两式以及②、④两式对应比较可见,当m水平向左加速运动时,ac绳张力不变,而bc绳张力变小;即bc绳的张紧程度有所减小(有一个“可以忽略”的回缩)。由①、⑤两式以及②、⑥两式对应比较可见,当m竖直向上加速运动时,ac绳与bc绳的张力都相应地增大了一个比例,即两根弹性绳的张紧程度都有所增大(有一个“可以 相当大,因此形变量的变化都极小,称为“不易伸缩”。

  15. 3.由①、⑤两式对比以及②、⑥两式对比可以看出,只要把①、②两式中的g改成(g+a)即为⑤、⑥两式。这表示:在竖直方向有加速度a的系统内,用“等效重力”G'=mg'=m(g+a)的观点处理超重(a>0)或失重(a<0)状态下的动力学(以及运动学)问题时,可把加速状态下的非惯性系统的动力学问题当作超重或失重状态下的“惯性系统”中的“静力学”问题(即“平衡状态”下“合力”为零)来处理,其效果完全相同。3.由①、⑤两式对比以及②、⑥两式对比可以看出,只要把①、②两式中的g改成(g+a)即为⑤、⑥两式。这表示:在竖直方向有加速度a的系统内,用“等效重力”G'=mg'=m(g+a)的观点处理超重(a>0)或失重(a<0)状态下的动力学(以及运动学)问题时,可把加速状态下的非惯性系统的动力学问题当作超重或失重状态下的“惯性系统”中的“静力学”问题(即“平衡状态”下“合力”为零)来处理,其效果完全相同。

  16. 例3.A、B两物体的质量分别为mA=2kg,mB=3kg,它们之间的最大静摩擦力和滑动摩擦力均为fm=12N,将它们叠放在光滑水平面上,如图所示,在物体A上施加一水平拉力F=15N,则A、B的加速度各为多大?例3.A、B两物体的质量分别为mA=2kg,mB=3kg,它们之间的最大静摩擦力和滑动摩擦力均为fm=12N,将它们叠放在光滑水平面上,如图所示,在物体A上施加一水平拉力F=15N,则A、B的加速度各为多大?

  17. 分析:从题设条件看,水平拉力大于B对A的最大静摩擦力,所以A、B可能发生相对滑动,根据牛顿第二定律采用隔离法,可分别求得A、B加速度分析:从题设条件看,水平拉力大于B对A的最大静摩擦力,所以A、B可能发生相对滑动,根据牛顿第二定律采用隔离法,可分别求得A、B加速度 从结果看,物体B的加速度竟然大于物体A的加速度,这显然是不合理的.原来A、B之间是否产生相对滑动,不能根 断),而应该先求出A、B刚好发生相对滑动时的临界水平拉

  18. 解:由于物体B的加速度是由静摩擦力产生的,所以加解:由于物体B的加速度是由静摩擦力产生的,所以加 A、B刚要发生相对滑动时,A、B间恰好为最大静摩 A、B的共同加速度

  19. 说明:在许多情况中,当研究对象的外部或内部条件超过某一临界值时,它的运动状态将发生“突变”,这个临界值就是临界条件,而题目往往不会直接告诉你物体处于何种状态.解决这类问题的方法一般先是求出某一物理量的临界值,再将题设条件和临界值进行比较,从而判断出物体所处的状态,再运用相应的物理规律解决问题.说明:在许多情况中,当研究对象的外部或内部条件超过某一临界值时,它的运动状态将发生“突变”,这个临界值就是临界条件,而题目往往不会直接告诉你物体处于何种状态.解决这类问题的方法一般先是求出某一物理量的临界值,再将题设条件和临界值进行比较,从而判断出物体所处的状态,再运用相应的物理规律解决问题.

  20. 例4.倾角为θ的斜面体上,用长为l的细绳吊着一个质量为m的小球,不计摩擦.试求斜面体以加速度a向右做匀加速度直线运动时,绳中的张力.例4.倾角为θ的斜面体上,用长为l的细绳吊着一个质量为m的小球,不计摩擦.试求斜面体以加速度a向右做匀加速度直线运动时,绳中的张力. 分析:不难看出,当斜面体静止不动时,小球的受力情况,如图(1)所示.当斜面体向右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大于某一临界值时,小球将离开斜面.为此,需首先求出加速度的这一临界值. 采用隔离体解题法.选取小球作为研究对象,孤立它进行受力情况分析,显然,上述临界状态的实质是小球对斜面体的压力为零.

  21. 解:选取直角坐标系,设当斜面体对小球的支持力N=解:选取直角坐标系,设当斜面体对小球的支持力N=

  22. 选择x轴与斜面平行y轴与斜面垂直的直角坐标系选择x轴与斜面平行y轴与斜面垂直的直角坐标系 T-mgsinθ=ma cos, mgcosθ-N=ma sinθ. 解得此种情况下绳子的拉力 T=mgsinθ+macosθ. 此时,斜面体给小球的支持力

  23. 据牛顿第二定律得 Tcosα-mg=0, Tsinα=ma. 联立求解,得绳子的张力 力学中的许多问题,存在着临界情况,正确地找寻这些临界情况给出的隐含条件是十分重要的.在本题中,认定隐含条件为N=0,就可借此建立方程求解.

  24. 例5.如图(甲)所示,一根质量可以忽略不计的轻弹簧,劲度系数为k,下面悬挂一个质量为m的砝码A,手拿一块质量为M的木板B,用木板B托住A往上压缩弹簧,如图(乙)所示.此时如果突然撤去木板B,则A向下运动的加速度为a(a>g),现用手控制使B以加速度a/3向下作匀加速直线运动.例5.如图(甲)所示,一根质量可以忽略不计的轻弹簧,劲度系数为k,下面悬挂一个质量为m的砝码A,手拿一块质量为M的木板B,用木板B托住A往上压缩弹簧,如图(乙)所示.此时如果突然撤去木板B,则A向下运动的加速度为a(a>g),现用手控制使B以加速度a/3向下作匀加速直线运动. (1)求砝码A作匀加速直线运动的时间. (2)求出这段运动过程的起始和终止时刻手对木板B的作用力的表达式,并说明已知的各物理量间满足怎样的关系,上述两个时刻手对木板的作用力的方向相反.

  25. 分析:B托住A使弹簧被压缩,撤去B瞬间,因弹簧弹力F来不及改变,弹力F和物体重力方向都向下,因而产生分析:B托住A使弹簧被压缩,撤去B瞬间,因弹簧弹力F来不及改变,弹力F和物体重力方向都向下,因而产生 解(1)设在匀变速运动阶段,弹簧压缩量在起始时刻为 得

  26. 终止时刻,B对A支持力N=0,此刻有 从x0到x1,物体作匀加速运动,需要的时间设为t,则

  27. (2)分析A,B起始时刻受力:A受重力、弹簧弹力及B(2)分析A,B起始时刻受力:A受重力、弹簧弹力及B

  28. 图所示。 取水平、竖直的正交坐标轴分解p及p'。由于两劈块在竖直

  29. ②式代入①式得 F- p/x =m1 amax F-p/sinθ=m1amax 答:上列②、③、④三式即为本题答案。

  30. “已知条件”,如果不能将这个隐含条件找出来,问题就无法顺利解决。能否迅速找出问题中的隐含条件常常是解题的关键,也是分析能力高低的一个重要标志。“已知条件”,如果不能将这个隐含条件找出来,问题就无法顺利解决。能否迅速找出问题中的隐含条件常常是解题的关键,也是分析能力高低的一个重要标志。

  31. 例7.一个倾角为θ、质量为M的斜劈静止在水平地面上,一个质量为m的滑块正沿斜劈的斜面以加速度a向下滑动,如图(1)所示。例7.一个倾角为θ、质量为M的斜劈静止在水平地面上,一个质量为m的滑块正沿斜劈的斜面以加速度a向下滑动,如图(1)所示。 和方向。

  32. 分析:本题是由M、m组成的连结体,可以用隔离法对M和m分别进行研究。分析:本题是由M、m组成的连结体,可以用隔离法对M和m分别进行研究。 解:隔离m、M,对两个物体分别画受力图,可得图(4)和 M之间的相互作用弹力。 对m的重力正交分解后得

  33. 由上两式可得 由牛顿定律可得 即

  34. 答:斜劈M所受地面支持力的大小为(M+m)g- masinθ;所受地面静摩擦力方向向左,其大小为macosθ。

  35. 例8.如图所示,质量M=0.2kg的长木板静止在水平面上,长木板例8.如图所示,质量M=0.2kg的长木板静止在水平面上,长木板 后静止下来的过程中,滑块滑行的距离是多少(以地球为参考系

  36. 分析:开始滑块做减速运动,木板做加速运动,滑块受到的摩擦力是滑动摩擦力;当滑块与木板速度达到相同之后,滑块与木板一起做减速运动,木板对滑块的摩擦力是静摩擦力。在解答此问题时,不但要做隔离受力分析,还要对物理过程分阶段进行研究。分析:开始滑块做减速运动,木板做加速运动,滑块受到的摩擦力是滑动摩擦力;当滑块与木板速度达到相同之后,滑块与木板一起做减速运动,木板对滑块的摩擦力是静摩擦力。在解答此问题时,不但要做隔离受力分析,还要对物理过程分阶段进行研究。

  37. 解答:滑块和长木板的受力情况如图所示。 滑块作减速运动,长木板作加速运动,当两者速度相等时,两者无相对

  38. 减速运动,滑块也将受到长木板对它的向左的静摩擦力而一起作匀减速运动,以它们整体为研究对象,有减速运动,滑块也将受到长木板对它的向左的静摩擦力而一起作匀减速运动,以它们整体为研究对象,有 滑块和长木块以a加速度作匀减速运动直到静止。在整个运动过程 为

  39. 说明:本题看似熟悉,实际上暗中设置了障碍,滑块在长木板上的运动分成二个阶段,这二过程的受力情况是要改变的,必须边分析,边求解,尤其要注意滑动摩擦力的产生条件:互相挤压的物体之间要有相对运动。说明:本题看似熟悉,实际上暗中设置了障碍,滑块在长木板上的运动分成二个阶段,这二过程的受力情况是要改变的,必须边分析,边求解,尤其要注意滑动摩擦力的产生条件:互相挤压的物体之间要有相对运动。

  40. 例9.一平板车,质量M=100kg,停在水平路面上,车身的平板离地面高h=1.25m,一质量m=50kg的小物块置于车的平板上,它到尾端的距离b=1.00m,与车板间的动摩擦因数μ=0.20,如图所示.今对平板车施加一个水平方向的恒力,使车向前行驶.结果物块从车板上滑落,物块刚离开车板的时刻,车向前行驶了距离s0=2.0m,求物块落地时落地点到车尾的距离s.例9.一平板车,质量M=100kg,停在水平路面上,车身的平板离地面高h=1.25m,一质量m=50kg的小物块置于车的平板上,它到尾端的距离b=1.00m,与车板间的动摩擦因数μ=0.20,如图所示.今对平板车施加一个水平方向的恒力,使车向前行驶.结果物块从车板上滑落,物块刚离开车板的时刻,车向前行驶了距离s0=2.0m,求物块落地时落地点到车尾的距离s. 分析:F作用在车上,因物块从车板上滑落,则车与物块间有相对滑动.从车开始运动到车与物块脱离的过程中,车与物块分别做匀加速运动.物块脱离车后作平抛运动,而车仍作加速度改变了的匀加速运动.

  41. 对车: 代入①得

  42. 到车尾距离为

  43. 例10.一列总质量为M的火车,其最后一节车厢质量为m,若m从匀速前进的机车中脱离出来,运动了长度为S的一段路程停下来,如果机车的牵引力不变,且每一节车厢所受的摩擦力正比于其重量而与速度无关,问脱开车厢停止时,它距前进的列车后端多远?这时机车的速度为多大?例10.一列总质量为M的火车,其最后一节车厢质量为m,若m从匀速前进的机车中脱离出来,运动了长度为S的一段路程停下来,如果机车的牵引力不变,且每一节车厢所受的摩擦力正比于其重量而与速度无关,问脱开车厢停止时,它距前进的列车后端多远?这时机车的速度为多大?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