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5

女性主義理論與流派

女性主義理論與流派. 第一組成員 丁亭方 F0123001 楊成真 F0123020 黃怡錦 F0123033 李芷恩 F0123042. 主旨. 十八世紀末以來各流派女性主義理論,以女性觀點描述解釋 男女不平等 的現象及女性的 第二性 處境,並試圖尋求改善之道,探討如何根除 宰制 與 附庸 的權力關係,建立 平等共存 的新文化、新社會。本書由九位本地女性主義學者通力合作完成,她們皆對台灣婦運議題及女性主義論述有著長期的投入與深刻的省思,書中,她們亦提出諸多有待台灣婦運繼續努力的課題 。. 前言.

Download Presentation

女性主義理論與流派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女性主義理論與流派 第一組成員 丁亭方F0123001 楊成真F0123020 黃怡錦F0123033 李芷恩F0123042

  2. 主旨 十八世紀末以來各流派女性主義理論,以女性觀點描述解釋男女不平等的現象及女性的第二性處境,並試圖尋求改善之道,探討如何根除宰制與附庸的權力關係,建立平等共存的新文化、新社會。本書由九位本地女性主義學者通力合作完成,她們皆對台灣婦運議題及女性主義論述有著長期的投入與深刻的省思,書中,她們亦提出諸多有待台灣婦運繼續努力的課題。

  3. 前言 女性主義理論的目的在於了解不平等的本質以及著重在性別政治、權力關係與性意識(sexuality)之上。女性主義政治行動則挑戰諸如生育權、墮胎權、教育權、家庭暴力、產假、薪資平等、投票權、性騷擾、性別歧視與性暴力等等的議題。女性主義探究的主題則包括歧視、刻板印象、物化(尤其是關於性的物化)、身體、家務分配、壓迫與父權。

  4. 報告主題 • 女同志 • 後現代女性主義

  5. 女同志代稱 在中國大陸,女同性戀最常被稱為「拉拉」,主要是從台灣「拉子」影響而來,又或稱為「蕾絲邊」。在中國古代,女同性戀亦被稱為「磨鏡」、「對食」。 「拉子」的最早使用與發明是在女同性戀作家邱妙津的《鱷魚手記》一書中,後來普遍成為女同性戀社群內部用來指稱自己的術語之一。

  6. 重要女同志理論家 • 安竺‧芮曲 其重要主張為「女同志連續體」 • 奧菊‧羅德 羅德對女性主義之貢獻,不僅在於凸顯差異政治之迫在眉睫,更在於以己身女同志的性愛經驗為出發所倡導的情慾革命觀。

  7. 莫尼克‧維蒂格 為當代法國女同志小說創作者與理論家,他的小說充滿文體與性慾的實驗,常被喻為「陰性書寫」的代表。 • 蓋兒‧魯冰 為美國女性主義文化人類學者與女同志理論家,1975年以(交易女人)一文聞名,提出「性╱性別系統」的概念。

  8. 茱蒂絲‧巴特勒 1990年著作《性別麻煩》,標示了同志研究的一個新里程碑,該書成功的顛覆了傳統女性主義「生理性別╱社會性別」的劃分。

  9. 例子 • 藝人朱慧珍的女兒朱安婕跳樓案 • 同志總會遭歧視 • 同志的愛其實很單純

  10. 女性主義的代表人物 • 十八世紀英國的瑪莉‧烏絲東奎芙特 最有名的著作為《為女權辯護》,認為女性存在的首要目標是做一個理性的人,而理性的實踐則是透過妻子與母親的 身份來表達。 • 十九世紀美國的瑪格麗特‧芙樂 強調女性有追求內在自由的權利。即包括心靈的充實、智識的成長、理性與創造力的激發。

  11. 十九世紀英國的約翰‧史都特‧米爾 將女性權益的觀點表現於《女性的屈服》 指出法律的不平等使得婚姻制度的婚姻關係猶如主人與奴隸的關係 • 當代美國的貝蒂‧傅瑞丹 名著《女性迷思》,對女性的家庭角色展開銳利的解析與批評,鼓勵女性放棄以家庭主婦的形象做為自我認同。

  12. 其他流派女性主義對女性主義的批評 過份崇尚男性價值,重視心智勝於情感、身體。 強調個人先於社會,忽略了個人生活於社會網路之中,即使在出生前仍未能逃脫社會關係的左右(如妓女墮胎)。 抽象的、形式的平等未顧及個人因種族、年齡、性別階級之異而產生不同的歷史、社會關係以及不同的需求和能力。

  13. 總結 在以前的時代,總是認為女性是男性的財產,男性擁有女性身體的所有權,男性可控制女性所有的一切,但是現在我認為已經不一樣了,女性可以擁有自身的自主權,女性是獨一無二的。而且現在的女性也可以不必依靠男性生活,自己就可以獨立生活、養活自己。

  14. 參考資料 http://www2.kuas.edu.tw/prof/lolita/96109514/femal_con.html http://zh.wikipedia.org/wiki/%E5%A5%B3%E5%90%8C%E5%BF%97#.E6.B3.95.E5.BE.8B

  15. 謝謝大家 THE END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