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9

藥物、食物混用? 李彩蓮 藥師 藥師公會全聯會記者 台北市西藥商同業公會監事

藥物、食物混用? 李彩蓮 藥師 藥師公會全聯會記者 台北市西藥商同業公會監事 聯合診形外科診所 藥師 2014/02/11. 保健食品交互作用 日前媒體報導一位女直銷員,長期服用自家的保健食品多達五種,其中保健食品中的劑量及交互作用,造成了女銷售員爆肝而亡。. 藥物 、水果交互作用.

louie
Download Presentation

藥物、食物混用? 李彩蓮 藥師 藥師公會全聯會記者 台北市西藥商同業公會監事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藥物、食物混用? 李彩蓮 藥師 • 藥師公會全聯會記者 • 台北市西藥商同業公會監事 • 聯合診形外科診所藥師 2014/02/11

  2. 保健食品交互作用 日前媒體報導一位女直銷員,長期服用自家的保健食品多達五種,其中保健食品中的劑量及交互作用,造成了女銷售員爆肝而亡。

  3. 藥物 、水果交互作用 • 一名固定服用降血脂藥的老婦人,前幾天因為肌肉痠痛和紅褐色尿液而就醫,醫師懷疑是降血脂藥物引起的橫紋肌溶解症,原本猜測是用藥過量,詳細詢問下發現,老婦人用藥的劑量沒改變,但是最近鄰居送了一箱柚子,所以每天食用一顆,沒想到柚子與藥物交互作用下,竟然使得血液中藥物濃度大幅增加,才會引起不良反應。

  4. 中國傳統醫學理論認為「藥食同源」,務必 • 記得「藥即是毒」,用之得當為「藥」,用之 • 不當則為「毒」。 • 台灣民眾因為藥品取得容易,市面上養生食品 • 盛行,來源不一,品質參差不齊,藥物來源包 • 含處方藥、非處方藥、中草藥、廣告藥、電台 • 藥等,除了會面臨多重用藥產生的藥物交互作 • 用問題,藥物與食品的交互作用問題亦不容忽 • 視。

  5. 一、含酒精飲品或食物(如紅酒、高粱、威士 • 忌,藥酒、雞尾酒、麻油雞,或以含酒精飲料 • 烹調的食物等)與降血糖藥物併用,會延後藥 • 品吸收、排除,延長低血糖作用;與鎮靜劑併 • 用,會加強中樞神經抑制作用,使運動協調能 • 力變差,造成極度疲倦、思睡,容易發生跌倒 • 的危險現象。

  6. 二、葡萄柚汁會抑制肝臟中的細胞色素代謝, • 進而增加藥物副作用發生的可能性,如:鈣離 • 子阻斷劑降壓藥、免疫抑制劑、巨環黴素、斯 • 達汀(statin)類降血脂藥、癲癇用藥、部分 • 抗憂鬱劑等。另外, 若已在服用斯達汀( • statin)類降血脂藥,就不宜再服用紅麴,以 • 免產生肝腎毒性。

  7. 三、含鈣食品或飲料(如牛奶、優格、鈣片等)中的鈣離子會與四環素及 奎諾酮類抗生素〈如滅菌樂爾、速博新〉形成不溶性鹽類,降低抗生素的療效;抑制雙磷酸鹽類〈如福善美〉在腸胃道的吸收。

  8. 四、蔓越莓與抗凝血劑(warfarin)之間的交互作用,可能是蔓越莓中所含的抗氧化物—類黃鹼醇(flavonoids)、花青素等,會抑制肝臟細胞色素酵素系統的活性,導致抗凝血劑的代謝受阻,因而增加嚴重出血的危險。四、蔓越莓與抗凝血劑(warfarin)之間的交互作用,可能是蔓越莓中所含的抗氧化物—類黃鹼醇(flavonoids)、花青素等,會抑制肝臟細胞色素酵素系統的活性,導致抗凝血劑的代謝受阻,因而增加嚴重出血的危險。

  9. 五、維他命E若每日超過400IU的攝取,納豆激 及一些中藥(如丹參)也會增加抗凝血劑的作用,增加出血機會,因此不宜食用。 • 六、含有維他命K的食物(如菠菜、花椰菜、 • 蘆筍、萵苣、肝臟等)則有降低抗凝血作用, • 存在血栓形成之風險,服用抗凝血藥物者必 • 須定量食用。

  10. 因一般民眾很難判斷哪些食物和哪些藥物一起吃才安全,因此服用藥物最好還是以開水吞服,不建議以其他的飲料吞服,除非如一些大腸直腸鏡檢查用藥,具有特殊指示可併服的飲品。因一般民眾很難判斷哪些食物和哪些藥物一起吃才安全,因此服用藥物最好還是以開水吞服,不建議以其他的飲料吞服,除非如一些大腸直腸鏡檢查用藥,具有特殊指示可併服的飲品。

  11. 秋節前後適逢柚子產季,柚子富含膳食纖 • 維和維他命C等營養成分,常是老人小孩都喜愛的應景水果。不過藥害救濟基金會提醒,柚子雖然美味,但對服用特定藥品的民眾必須儘量避免攝取,因為柚子與葡萄柚含有類似的成分,容易與部分藥品產生交互作用,可能增加藥物副作用或毒性發生的機率。

  12. 柚子和葡萄柚一樣都含有豐富的「夫喃香 • 豆素(furanocoumarin)」,這種成分會抑制 • 人體用來代謝特定藥物的酵素CYP3A4,當酵素無法發揮作用時,人體分解藥物的速度就會減慢,使吃下去的藥品延長在體內停留的時間,或導致血中的藥物濃度異常升高,就像服下的過量的藥一樣,進而導致副作用的出現。

  13. 抑制藥物代謝的時效可能長達數小時甚至兩三天,即使間隔服用藥品也無法完全避免,因此建議在服用特定藥物期間都要儘量避免攝取柚子或葡萄柚,以避免不必要的藥物食物交互作用。抑制藥物代謝的時效可能長達數小時甚至兩三天,即使間隔服用藥品也無法完全避免,因此建議在服用特定藥物期間都要儘量避免攝取柚子或葡萄柚,以避免不必要的藥物食物交互作用。

  14. 藥害救濟基金會指出,儘管目前的研究主 • 當心藥物、食物交互作用要都是以葡萄柚與藥物交互作用為對象,單純針對柚子的研究不多,但是因為柚子和葡萄柚成分雷同,而且已有部分研究指出柚子也有提高藥物血中濃度的現象,所以美國家庭醫學會也建議柚子與葡萄柚一樣,都是服藥期 間應該要避免的水果;建議民眾使用藥品 時須特別留意藥袋或藥品說明書,是否有 註明不可食用葡萄柚或柚子。

  15. 保健用食品號稱有神奇效果,都是真的嗎? • 李太太一直很苦惱大寶的身高問題,大寶從小到大都坐在教室第一排,但現在已進入青春期了。「是不是要補充些什麼讓大寶增高,男孩子總不能嬌小玲瓏的吧」李太太心想。隔天聽鄰居張媽媽說有款「健康食品」可以讓小孩快速增高,她家張小明就是這樣長高的。 • 李太太有點疑慮的問:快速長高,有沒有問題啊? • 張媽媽拍拍胸脯說:這是天然植物萃取,不是西藥,一定沒有副作用啦!而且這產品有美國專家背書,絕對沒問題唷!你看人家美國小孩都長這麼高,就是吃這個耶,我是看妳這麼煩惱才跟妳介紹,不然這麼好的東西我留著自己用就好了。 • 聽張媽媽說的活靈活現,於是也給大寶吃了一年號稱可以長高的「健康食品」,但始終沒看出什麼成效。最近李太太在新聞上看到那款產品因誇大療效而被起訴,非常吃驚,也開始擔心不知道對大寶身體會不會造成影響。

  16. 迷思二、食品一定很安全? • 大家都覺得天然萃取一定安全,這個觀念不一定對喔! • 「健康食品」及「錠狀膠囊狀食品」如:紅麴、綠藻等,雖本質為食品,但產品本身是經由濃縮、萃取等程序製作,濃度含量已不同於直接食用一般食品,民眾應該依照建議食用劑量攝食,切勿為了快速達到某種效用而自行增加劑量。 • 另外,個人體質對食物反應都有差異,例如有人對奇異果過敏,有人卻不會。「健康食品」、「錠狀膠囊狀食品」也是相同道理,即使是天然物萃取,對於不同的個體,還是可能發生不適,並非百分之百安全。一旦食用產品後造成不適,務必先停止食用且就醫,千萬別相信排毒說法,造成無法挽救的後果。

  17. 迷思三、食品具療效或其他特殊奇效? • 食品若宣稱具療效或其他特殊奇效就是不實廣告。 • 首先,不論是健康食品、膠囊狀食品、錠狀食品,其本質皆屬食品,所以不可以廣告或標示醫療效能,包括預防、改善、減輕、診斷或治療疾病或特定生理情形,例如:抗癌、降血脂、降血糖、改善視力、預防感冒等。 • 再者,食品廣告詞句也不可涉及誇張或易生誤解,例如:增智、補腦、增強記憶力、改善體質、解酒、清除自由基、排毒素、豐胸、減肥、塑身、增高等。所以別再誤信廣告中宣稱有超強效果的產品,以免花錢又傷身。 • 建議優先選購衛生署核可的健康食品,避免食用來路不明產品。若食用後發生任何不適或發生奇效,請儘速就醫。同時衛生署為保障民眾食品安全,特別建置了「健康食品及膠囊錠狀食品非預期反應通報系統」,不管是民眾還是專業人員,只要因食用保健用食品而出現不適情形,都可以上網

  18. 《快速生長組織行細胞分裂時迫切需要的原料》葉酸《快速生長組織行細胞分裂時迫切需要的原料》葉酸 • 所有細胞都需要葉酸,尤其是快速生長的 • 組織,如胎兒、癌細胞等,更需要大量的葉酸以提供染色體複製與細胞分裂所需的材料。這也是為什麼懷孕媽媽需要補充葉酸,或利用抗葉酸藥物以治療微生物感染和癌症。

  19. 那「葉酸」是甚麼? 葉酸就是所謂的水溶性維生素B9,是Lucy Wills 於1930年代在酵母菌中發現的一種可預防及治療貧血的物質。一直到10年後,這個物質才由Henry K. Mitchell 以及他 • 的同事在菠菜葉中純化出來,並取名為「葉酸」(folic acid,folium 是拉丁文「葉子」的意思)。在1960年初,首次證實葉酸缺乏與「新生兒神經管發育缺損症」的發生有密切關聯。新 • 生兒神經管發育缺損症是一種影響胎兒腦部及中樞神經發育的病症,它的發生率(新生兒約1/200~ 2/200)和死亡率(75 ~ 90%)都很高。也因此,美國食品藥物檢驗局於1998年開始要 • 求在一般民生食品(主要是麵粉和牛奶)中添加葉酸,新生兒神經管發育缺損症的發生率因而降低了三分之一以上。

  20. 葉酸來自哪裡? • 包括人類的所有動物都無法在體內合成葉 • 酸,而需要從食物中攝取。根據行政院衛生署 • 於2011年所公布的「國人膳食營養素參考攝取 • 量修訂第七版」的建議,每日葉酸的攝取量, • 13 歲以上是400 微克,懷孕期間增加為600 微 • 克,哺乳期間則是500 微克。葉酸富含在一般 • 的水果蔬菜中,尤其是綠色蔬菜及五穀類,水果如柳橙、橘子等柑橘類的含量也頗高。動物 • 性來源則主要是動物內臟,如肝臟

  21. 然而葉酸很不穩定,很容易在烹煮過程中被破壞。因此,雖然葉酸富含在各種食物中,葉酸缺乏仍是臨床上最常見的營養缺乏症之一。這也是為什麼某些特定的族群,如孕婦、嬰幼兒、老年人及具有某些遺傳性葉酸代謝蛋白缺損的人,需要適量補充葉酸製劑。然而葉酸很不穩定,很容易在烹煮過程中被破壞。因此,雖然葉酸富含在各種食物中,葉酸缺乏仍是臨床上最常見的營養缺乏症之一。這也是為什麼某些特定的族群,如孕婦、嬰幼兒、老年人及具有某些遺傳性葉酸代謝蛋白缺損的人,需要適量補充葉酸製劑。

  22. 食物中的天然葉酸多具有聚麩胺酸鏈,只有具單麩胺酸的葉酸才能進出細胞膜。它們必須在腸道中經由葉酸聚麩胺酸水解酶的作用,轉變為僅具有單麩胺酸的葉酸後才能進入細胞。一般而言,單麩胺酸葉酸主要是藉由位在細胞膜上的葉酸轉運蛋白進入細胞。單麩胺酸葉酸在進入細胞後會轉變為聚麩胺酸葉酸。聚麩胺酸葉酸有較高的生物活性,也有利於葉酸分子滯留在細胞內食物中的天然葉酸多具有聚麩胺酸鏈,只有具單麩胺酸的葉酸才能進出細胞膜。它們必須在腸道中經由葉酸聚麩胺酸水解酶的作用,轉變為僅具有單麩胺酸的葉酸後才能進入細胞。一般而言,單麩胺酸葉酸主要是藉由位在細胞膜上的葉酸轉運蛋白進入細胞。單麩胺酸葉酸在進入細胞後會轉變為聚麩胺酸葉酸。聚麩胺酸葉酸有較高的生物活性,也有利於葉酸分子滯留在細胞內

  23. 葉酸缺乏會怎樣? • 葉酸缺乏最明顯也最早了解的症狀就是巨型 • 紅血球型貧血。這是因為葉酸缺乏,使得細胞 • 增殖時所需的DNA合成原料不足,導致細胞 • 周期遲滯,且無法順利分裂而形成所謂的巨紅 • 血球症。高同半胱胺酸血症則是因葉酸缺乏致 • 使細胞無法有效地代謝同半胱胺酸,而造成同 • 半胱胺酸堆積在細胞內並大量釋放到血液中。 • 這現象若發生在神經細胞中,不僅會造成神經 • 傳導物質的合成與代謝異常,過量的同半胱胺 • 酸也會產生細胞毒性而傷害神經系統的功能,

  24. 部分研究指出很可能憂鬱症與葉酸缺乏有關。 • 在最近一項由美國明尼蘇達大學大衛.斯諾登 • (David Snowdon)博士所主持所謂「修女研 • 究」(Nun Study)的大規模研究中發現,血液中 • 的葉酸濃度低及同半胱胺酸濃度過高與大腦萎縮和阿茲海默氏症的發生有很明顯的正相關

  25. 胎兒發育需要葉酸 • 發育中的胎兒在進行細胞分裂與細胞分化 • 時,需要大量的葉酸。神經管是胎兒最早發育 • 的組織,大約在受孕後1個月就大致完成。然 • 而這時很多懷孕媽媽可能都還不知道自己懷孕 • 了。值得一提的是,在最近一連串相關的研究 • 中發現一個很奧妙也很感人的現象,那就是懷 • 孕母親體內的葉酸會自動優先提供給胎兒使用。 • 這也是有些歐美國家會強制在榖類製品與牛奶 • 中加入葉酸,甚至鼓勵適婚年齡的女性就開始 • 補充葉酸。

  26. 許多大規模的臨床研究發現,懷孕婦女增加葉酸的攝取,的確可以明顯降低新生兒神經管發育缺損症的發生率。然而必須強調的是,除了神經系統外,葉酸缺乏也會影響眼睛、心臟和骨骼的發育,端看葉酸不足是發生在哪一個胚胎器官發育時期,以至於造成不同程度的先天性疾病甚至死亡。許多大規模的臨床研究發現,懷孕婦女增加葉酸的攝取,的確可以明顯降低新生兒神經管發育缺損症的發生率。然而必須強調的是,除了神經系統外,葉酸缺乏也會影響眼睛、心臟和骨骼的發育,端看葉酸不足是發生在哪一個胚胎器官發育時期,以至於造成不同程度的先天性疾病甚至死亡。

  27. 癌症與葉酸的關係 • 葉酸所扮演的角色在大腸癌的研究中較為 • 清楚,主要與葉酸缺乏所導致的基因庫不穩定 • 性增加以及基因低甲基化相關。前者造成細胞 • 基因突變的累積及染色體斷裂,後者則是使致 • 癌基因和抑癌基因表現量改變,造成細胞癌變 • 或更為惡性。然而在前列腺癌中,這種葉酸缺 • 乏促進腫瘤發展的關係卻反轉過來,葉酸缺乏 • 的狀態能抑制前列腺癌細胞的增生,讓癌病變 • 停留在早期比較不惡性的階段,增加了病人的 • 治療存活率。

  28. 葉酸過多也不對 • 許多人常大量攝取各式各樣的健康食品及 • 營養補充劑,包括含有葉酸的維他命藥丸。 • 這些額外添加的高劑量葉酸都是氧化態的單 • 麩胺酸葉酸,很容易吸收但不利於細胞直接 • 使用,過多的葉可能與增加某些癌症發生及 • 惡化的風險有關之外,也可能影響自然殺手 • 細胞的毒殺活性,而降低它們對腫瘤細胞的 • 破壞能力。另外,葉酸過多可能會減低因維 • 生素B12 缺乏所造成病症的檢出率,如中樞神 • 經系統功能缺失及惡性貧血。

  29. 適度、正確的攝取葉酸 • 天然的蔬果是攝取葉酸的最佳來源。均衡地 • 攝取各色各樣蔬果,不僅可以得到最天然具 • 生物活性的葉酸,還可以有豐富的纖維素幫 • 助腸胃蠕動,且其中所含的大量植物性多酚 • 類、維生素C 等天然抗氧化劑,也有助於增加 • 葉酸的穩定性。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