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9

改革开放后的经济成就

改革开放后的经济成就. 班级: 06 电视节目制作 2 班 白霞 张小燕. 改革开放经济成就. 一、经济阶段的划分及简述 二、改革开放后我国经济的整体特点 三、城市建筑 四、新农村的发展 五、道路的建设 六、航天发展. 按照时间长度以及经济事件所产生的不同影响,笔者将 1979 ~ 2005 年我国经济发展划分为 5 个阶段,分别为恢复调整阶段、经济起伏阶段、通货膨胀阶段、通货紧缩阶段、高位增长阶段。(见图一)每个阶段的平均跨度约 5 年,为短周期划分,具体如下:.

Download Presentation

改革开放后的经济成就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改革开放后的经济成就 班级:06电视节目制作2班 白霞 张小燕

  2. 改革开放经济成就 • 一、经济阶段的划分及简述 • 二、改革开放后我国经济的整体特点 • 三、城市建筑 • 四、新农村的发展 • 五、道路的建设 • 六、航天发展

  3. 按照时间长度以及经济事件所产生的不同影响,笔者将1979~2005年我国经济发展划分为5个阶段,分别为恢复调整阶段、经济起伏阶段、通货膨胀阶段、通货紧缩阶段、高位增长阶段。(见图一)每个阶段的平均跨度约5年,为短周期划分,具体如下:按照时间长度以及经济事件所产生的不同影响,笔者将1979~2005年我国经济发展划分为5个阶段,分别为恢复调整阶段、经济起伏阶段、通货膨胀阶段、通货紧缩阶段、高位增长阶段。(见图一)每个阶段的平均跨度约5年,为短周期划分,具体如下:

  4. (一)恢复调整阶段(1979~1984年)此阶段为我国经济的恢复调整阶段,前期(1979~1981年)受到“十年动乱”的影响,本身波谷相对较深,波动相对剧烈,引出了建国以来国民经济的第二次大调整。经过1981年的调整后,我国经济迅速恢复了较快的增长,1982年全年社会总产值为9894亿元,较上年增长了9.1%,此后我国经济增长速度一路反弹,呈逐年迅速上升的趋势。(见图二)但由于改革措施的完善程度不足,故于1984年的第四季度出现了投资和消费需求的“双膨胀”的情况,1984年国有单位固定资产投资增长了24.9%;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则增长了19.5%。(见图三、图四)(一)恢复调整阶段(1979~1984年)此阶段为我国经济的恢复调整阶段,前期(1979~1981年)受到“十年动乱”的影响,本身波谷相对较深,波动相对剧烈,引出了建国以来国民经济的第二次大调整。经过1981年的调整后,我国经济迅速恢复了较快的增长,1982年全年社会总产值为9894亿元,较上年增长了9.1%,此后我国经济增长速度一路反弹,呈逐年迅速上升的趋势。(见图二)但由于改革措施的完善程度不足,故于1984年的第四季度出现了投资和消费需求的“双膨胀”的情况,1984年国有单位固定资产投资增长了24.9%;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则增长了19.5%。(见图三、图四) 图二

  5. 图三 图四

  6. 虽然在1982年的十二大报告中提出到2000年实现全国工农业总产值翻两番的奋斗目标,但是笔者认为,这次“双膨胀”主要不是由中央政府的扩张冲动引起的,更主要的原因是当时经济体制变革所致,其因素主要有:虽然在1982年的十二大报告中提出到2000年实现全国工农业总产值翻两番的奋斗目标,但是笔者认为,这次“双膨胀”主要不是由中央政府的扩张冲动引起的,更主要的原因是当时经济体制变革所致,其因素主要有: 1、金融调控体系的宏观变化 央行体系于1984年正式形成,并开始尝试通过货币政策对经济实行间接的宏观调控,同时取消了贷款的指令性计划,致使基层推动信贷和货币供给的“倒逼”机制形成。 2、金融在我国经济中的作用加大 1984年信贷规模膨胀,这一年国家银行贷款余额增长率达到了32.8%,它比以往最高的年份还高出14%。加之实行经济体制改革后,居民收入占国民收入的比重一直在上升,使得居民储蓄在我国资金积累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再加上“拨改贷”等改革措施,实际上银行已主导着我国全社会的资金分配。 3、预算外收入增加迅速 1980年起,对地方政府实行了财政包干,对国企实行了利润留成。1983~1984年,又分两步实行了利改税。这些改革措施使得地方政府、主管部门和国企的预算外收入迅速增加。 4、地方投资自主权的扩大 1984年10月出台了计划管理体制的改革措施,规定对地方部门、企业自筹资金的投资和利用自借自还的外资进行的建设项目实行指导性计划,并放宽了投资审批权限。 此外,还有收入分配体制的改革等因素促成。

  7. 改革开放以前,我国经济总体呈现“大起大落”,改革开放以后,虽然在80年代波动不小,但从整体层面分析,其“高位-平缓”型的周期性特点还是较为明显。这个特点表明:我国经济增长速度出于较高的水平,经济的增长力较强;同时,经济波动的幅度随着国家的发展减缓,经济的稳定性增强。(详见图七)改革开放以前,我国经济总体呈现“大起大落”,改革开放以后,虽然在80年代波动不小,但从整体层面分析,其“高位-平缓”型的周期性特点还是较为明显。这个特点表明:我国经济增长速度出于较高的水平,经济的增长力较强;同时,经济波动的幅度随着国家的发展减缓,经济的稳定性增强。(详见图七) 图七 图七

  8. 谢谢观看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