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8

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

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 口腔颌面部间隙. 口腔颜面部颈部深面的解剖结构均有致密的筋膜包绕 筋膜之间形成潜在的间隙 , 成为脓液积聚的部位和感染扩散的通道. 眶下间隙感染 -- 感染来源. 上颌尖牙和第一前磨牙和上颌切牙的根尖化脓性炎症和牙槽脓肿 可因上颌骨骨髓炎的脓液穿破骨膜,或上唇底部与鼻侧的化脓性炎症扩散至眶下间隙引起. 眶下间隙感染 — 临床特点. 眶下区肿胀范围常波及内眦、眼睑、颧部皮肤 肿胀区皮肤发红张力增大,眼睑水肿、睑裂变窄、鼻唇沟消失 感染期由于肿胀及炎症激惹眶下神经,可引起不同程度的疼痛. 眶下间隙感染 — 治疗.

lucia
Download Presentation

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

  2. 口腔颌面部间隙 口腔颜面部颈部深面的解剖结构均有致密的筋膜包绕 筋膜之间形成潜在的间隙, 成为脓液积聚的部位和感染扩散的通道

  3. 眶下间隙感染--感染来源 • 上颌尖牙和第一前磨牙和上颌切牙的根尖化脓性炎症和牙槽脓肿 • 可因上颌骨骨髓炎的脓液穿破骨膜,或上唇底部与鼻侧的化脓性炎症扩散至眶下间隙引起

  4. 眶下间隙感染—临床特点 • 眶下区肿胀范围常波及内眦、眼睑、颧部皮肤 • 肿胀区皮肤发红张力增大,眼睑水肿、睑裂变窄、鼻唇沟消失 • 感染期由于肿胀及炎症激惹眶下神经,可引起不同程度的疼痛

  5. 眶下间隙感染—治疗 及时切开引流,按低位原则多在口内上颌尖牙及前磨牙唇侧口腔前庭黏膜转折处做切口

  6. 颊间隙感染—感染来源 • 上下颌磨牙的根尖脓肿 • 颊部皮肤损伤颊黏膜溃疡继发感染 • 颊颌上淋巴结炎症扩散所致

  7. 颊间隙感染—临床表现 • 一般肿胀范围较为局限 • 若侵及颊脂垫,则炎症发展迅速范围波及整颊部 • 成为多间隙感染的扩散通道

  8. 颊间隙感染—治疗 • 口内切开引流应位于脓肿低位 • 广泛颊间隙感染应从下颌骨下缘以下1-2cm出做平行于下颌骨下缘的切口

  9. 咬肌间隙感染—感染来源 • 下颌智齿冠周炎 • 磨牙的根尖炎 • 邻间隙感染的扩散

  10. 咬肌间隙感染—临床特点 • 下颌支及下颌角为中心的“板样硬” • 张口受限 • 脓肿不易破溃不易触摸到波动感

  11. 口底多间隙感染 • 颌面部最严重的感染之一。一般指双侧颌下,舌下及颏下间隙同时受累 • 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的化脓性口底蜂窝织炎 • 厌氧菌或腐败坏死性细菌为主引起的腐败坏死性口底蜂窝织炎,又称为“路德维希咽峡炎”

  12. 口底多间隙感染-感染来源 • 下颌牙的根尖周炎,牙槽脓肿,冠周炎,颌骨骨髓炎的感染扩散 • 化脓性口底蜂窝织炎:葡萄球菌,链球菌 • 腐败坏死性口底蜂窝织炎:以厌氧菌和腐败坏死性细菌为主的混合性感染

  13. 口底多间隙感染-临床特点 化脓性口底蜂窝织炎 • 初期肿胀多在一侧颌下或舌下间隙 • 若炎症继续扩散至整个口底间隙时,双侧颌下舌下及颏部均有弥漫性肿胀

  14. 口底多间隙感染-临床特点 腐败坏死性口底蜂窝织炎 • 软组织的广泛副性水肿,颌周有自发性剧痛,皮肤表面粗糙而红肿坚硬 • 有液体积聚而有波动感,皮下有气体产生而有捻发音。切开后无明显出血 • 重者,前牙开颌,舌体抬高,以至引起“三凹”征,此时有窒息的危险

  15. 口底多间隙感染-治疗 • 该病主要的危险是呼吸道的梗阻和全身中毒反应 • 主要应用广泛的抗生素抗炎。还应进行全身支持疗法,若有呼吸困难应及时切开引流

  16. 颌骨骨髓炎

  17. 化脓性颌骨骨髓炎-感染途径 • 牙源性感染 常见 • 损伤性感染 • 血源性感染

  18. 化脓性颌骨骨髓炎-临床表现 急性期: • 全身发热 • 局部剧烈跳痛,病原 牙症状 慢性期: • 全身症状轻 • 口腔内和面颊部可出现溢脓

  19. 化脓性颌骨骨髓炎-分类 • 根据感染部位和临床治疗特点将化脓性骨髓炎分为两种类型 • 中央型颌骨骨髓炎 • 边缘性颌骨骨髓炎

  20. 中央型颌骨骨髓炎 • 感染来源 • 下颌骨骨髓腔内扩散 • 病程分为急性期和漫性期

  21. 中央型颌骨骨髓炎-临床表现 急性期 • 早期自觉病变区牙有剧烈疼痛,若炎症没有加以控制,炎症继续发展,破坏骨板,溶解骨膜后,脓液始由口腔黏膜和面部皮肤破馈 • 下颌骨骨髓炎可出现下唇麻木症状

  22. 中央型颌骨骨髓炎-临床表现 慢性期 • 急性期治疗不及时导致。一般在发病两周以后由急性期转为慢性期 • 主要特点为口腔面部皮肤形成多处瘘孔,从瘘孔处排出死骨片

  23. 边缘性颌骨骨髓炎 • 感染来源:多为下颌智齿冠周炎 • 感染途径:首先累及咬肌间隙或翼下颌间隙,然后侵犯骨膜,后损害骨密质 • 一般有小片状的死骨形成,骨面粗糙 • 按骨质损害的特点分为:增生型和溶解破坏型

  24. 边缘性颌骨骨髓炎-临床表现 增生型 • 全身状况不明显,病变发展慢 • X线片可见有明显的骨密质增生,骨质致密影像

  25. 边缘性颌骨骨髓炎-临床表现 溶解破坏型 • 骨膜和骨密致均已破坏,常在骨膜和黏膜下形成脓肿,形成瘘孔 • X片显示骨质疏松脱钙,很少有大块死骨形成

  26. 化脓性颌骨骨髓炎-诊断 • 急性:患侧下唇麻木是诊断下颌骨骨髓炎有利证据。病原牙多数出现叩痛,松动。全身症状明显 • 慢性:瘘道形成和溢脓,全身症状不明显 • X片检查急性期看不到骨质破坏,一般在发病2-4周进入慢性期

  27. 化脓性颌骨骨髓炎-治疗 • 药物治疗+外科治疗 • 急性期治疗同间隙感染 • 慢性期的主要特点是有死骨形成

  28. 慢性颌骨骨髓炎治疗 手术指症: • 经久不 愈的瘘管,炎症反复发作 • 发现有颌骨骨质破坏 手术时间: • 中央型:5-6周(死骨与周围骨质分离) • 边缘型:2-4周

  29. 新生儿颌骨骨髓炎 • 出生后3 月以内 • 化脓性中央型颌骨骨髓炎 • 多发生在上颌骨 • 感染来源:血源性 • 多为金黄色葡萄球菌,链球菌

  30. 新生儿颌骨骨髓炎-临床表现 • 突然发病 • 全身高热,脉快,烦躁不安 • 感染波及较快,很少形成大块死骨

  31. 新生儿颌骨骨髓炎-治疗 • 大量有效的抗生素 • 密切注意全身情况 • 瘘孔处用抗生素冲洗 • 遗留癍痕需二期修复

  32. 面部疖痈 • 病因:金黄色葡萄球菌 • 疖:单一毛囊及其附件的化脓性炎症 • 痈:多数毛囊及其附件同时发生急性化脓性炎症

  33. 面部疖-临床表现 • 初期为红舯热痛的小硬结 • 2-3天出现黄白色脓投,周围为红色硬盘。伴有疼痛瘙痒 • 脓头破溃;或形成脓栓

  34. 面部痈-临床表现 • 好发于唇部,上唇多于下唇 • 初期周围形成迅速增大的紫红色炎症浸润块 • 其后出现多处黄白色脓头,既而脓头周围有坏死,坏死组织排除后,形成蜂窝状腔洞

  35. 面部疖痈-并发症 • 海绵窦血栓静脉炎 • 败血症和脓毒血症 • 中毒性休克

  36. 面部疖痈-治疗 • 局部与全身治疗相结合 • 疖:2%碘酊涂敷,保持局部清洁 • 痈:高渗盐水或含有抗生素的盐水湿敷 • 全身给予抗菌药物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