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5

新豐的 埤圳

新豐的 埤圳. 新豐的埤圳. 新豐的地理環境 埤塘的由來 桃園大圳 埤塘的觀察 埤塘的沒落 埤塘的再利用. 新豐的地理環境. 新豐的地理環境. 根據 新豐鄉 志的記載新豐鄉位於新竹縣北端,南距新竹市約10公里,東鄰 湖口鄉 ,西臨 臺灣海峽 ,南接 竹北市 , 北界 桃園縣新屋鄉 。全鄉略呈一長方形,南北長約9公里,東西約寬5公里,全鄉面積40 , 9947平方公里。. 從空中的衛星照片看新豐有很多閃閃發亮的水塘. 山崎國小. 請找一找水塘在那裏 ?. 新豐 是不是比 竹北 高很多啊 !. 新豐. 竹北.

Download Presentation

新豐的 埤圳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新豐的埤圳

  2. 新豐的埤圳 • 新豐的地理環境 • 埤塘的由來 • 桃園大圳 • 埤塘的觀察 • 埤塘的沒落 • 埤塘的再利用

  3. 新豐的地理環境

  4. 新豐的地理環境 根據新豐鄉志的記載新豐鄉位於新竹縣北端,南距新竹市約10公里,東鄰湖口鄉,西臨臺灣海峽,南接竹北市,北界桃園縣新屋鄉。全鄉略呈一長方形,南北長約9公里,東西約寬5公里,全鄉面積40,9947平方公里。

  5. 從空中的衛星照片看新豐有很多閃閃發亮的水塘從空中的衛星照片看新豐有很多閃閃發亮的水塘 山崎國小 請找一找水塘在那裏?

  6. 新豐是不是比竹北高很多啊! 新豐 竹北 • 新豐鄉位於湖口台地西端,境內地形,新庄子溪以北地區,由東向西緩和傾斜;新莊子溪以南地區,南緣有鳳鼻山(標高約130公尺)地形突起,南高北低,其間有員山丘陵(標高約在90公尺左右)東西綿互。將新庄子與山崎隔開。新庄子市街地,地勢較低,標高介於90-20公尺之間;山崎地區地勢較高,標高介於50-65公尺之間。

  7. 埤塘的由來

  8. 埤塘的名稱 埤塘也稱做「埤」或「陂」,淡水廳志卷三,「凡曰陂,一作埤,在高處鑿挖,瀦蓄雨水,寬狹無定,留以備旱。」

  9. 埤塘的形成 在地勢緩斜的地方,挖紅壤的表土,在下坡築一條土堤,留水成池,方法簡便,不必耗費很多資本與勞力。地面坡度的緩急與埤塘面積的大小有相反的關係,坡度較急,池面較小。面積大小相差很大,大的直徑可超過500公尺

  10. 為什麼新豐、湖口、桃園的埤特別多?

  11. 新豐的土壤多為紅土及黃土

  12. 埤塘的用途 • 農田灌溉,儲水 • 養殖及畜牧 • 家庭及工業用水 • 補充地下水 • 提供動植物居住及覓食

  13. 清代水利概況 • 康熙年間,同安人王世傑率族人來新竹開墾,康熙57年始大規模築埤圳引水灌溉旱田。當時的埤(或書坡)是在高處鑿潌蓄雨水,寬狹無定。清代埤圳有官有、公有及私有之分。埤圳由埤長管理,下有總巡及埤丁。埤圳長掌理水利分配,調解爭水糾紛,指揮監督總巡,埤丁等。大部埤均在開墾最盛之乾隆年代所闢,雖規模不大,卻密布各地。清代新豐水利建設如下: • 茄苳圳 • 三七圳 • 後湖仔福興庄埤

  14. 日治時代水利概況 • 大正二年,桃園發生五十年來最嚴重的旱災,日本當局便決定興建桃園大圳。工程在民國五年動工,在大漢溪上游、石門地方設一進水口,導引大嵙崁溪(大漢溪)之溪水通過隧道,灌溉桃園。歷經八年,於民國十三年正式通水,有效的解決桃園台地用水的困境。桃園大圳創設於民國五年,以官設埤圳始辦,到民國十三年正式通水開始灌溉,灌溉面積涵蓋當今桃園縣、市等地。民國八年,依當時之「台灣公共埤圳規則」成立「公共埤圳-桃園大圳組合」,負擔貯水池和給水路等工程,至民國十七年全部完工。桃園大圳原來的取水口設於大漢溪上游「石門」地段;光復後,為開發台北、桃園地帶而建設石門水庫,桃園大圳取水自水庫後池堰,由於水庫水源穩定,因此桃園大圳便同時供應光復圳灌區和新竹縣湖口鄉 • http://doie.coa.gov.tw/kids/subject_2-6.htm

  15. 光復後水利概況 • 台灣光復後,為了龍潭、新竹等地用水,於民國52年石門大圳輸灌完成,民國53年石門水庫籌建完成,此時,灌溉水源充沛,桃園台地上埤塘大量減少,石門大圳灌區保留埤塘460口。而桃園大圳灌區為有效利用土地與水資源整合,灌溉方式調整,及都市發展、公共建設開發等需要亦廢除了不少埤塘。 • http://doie.coa.gov.tw/story/story-detail.asp?story_id=16#2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