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8

網路多媒體創意文學

網路多媒體創意文學. B9941066  黃芷 嫣 B9941074  葉秋妏 B9941106 許 羽 萍 B9941108 姜又瑄 B9941110  郭政華. 目錄. 文學的承續 蘇紹連 台灣數位文學史的三個時期 文學與科技 文學與文字 詩 印刷術的影響 書寫及印刷技術對小說的影響 十八世紀到十九世紀文學史. 文學的承續. 20 世紀 90 年代 台灣數位文學 盛行 自從中山大學 Formosa 美麗之島創站後,各大學陸續架設 BBS 站,而網路詩、網路小說也開始陸續 出現 台灣 BBS 的代表 : 海洋大學田寮別 業

Download Presentation

網路多媒體創意文學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網路多媒體創意文學 B9941066 黃芷嫣 B9941074 葉秋妏 B9941106許羽萍 B9941108姜又瑄 B9941110 郭政華

  2. 目錄 • 文學的承續 • 蘇紹連 • 台灣數位文學史的三個時期 • 文學與科技 • 文學與文字 • 詩 • 印刷術的影響 • 書寫及印刷技術對小說的影響 • 十八世紀到十九世紀文學史

  3. 文學的承續 • 20世紀 90年代 台灣數位文學盛行 • 自從中山大學Formosa 美麗之島創站後,各大學陸續架設BBS站,而網路詩、網路小說也開始陸續出現 • 台灣BBS的代表: 海洋大學田寮別業 • 台灣數位文學量化分析的先驅: 羅鳳珠

  4. 蘇紹連 • 蘇紹連是台灣台中人, 1949年出生於台中縣沙鹿鎮 ,從台中師範學院畢業之後,進入母校沙鹿國小擔任 教師直到退休,目前專門從事寫作。在網路上使用米 羅.卡索的筆名寫作,在網路數位詩的實驗和表現上 開拓新路。

  5. 蘇紹連 散文詩 • 蘇紹連以散文詩馳名詩壇,他的散文詩集題名為:「隱形或者變形」。正說明了他散文詩的兩大特質。「隱形」是消失於人前,隱藏在他物中觀照主體以外的世界;「變形」則是幻化為其他形體,體驗客體的經驗與環境。「獸」和「七尺布」都是他的名作。

  6. 蘇紹連 詩作的特色 • 蘇紹連詩作的特色是善於使用超現實主義的技巧來書寫生命無可奈何的悲劇性,他在1974年獲得「創世紀二十週年紀念詩創作獎」時,獲得這樣的贊語:「運用多變的意象和戲劇性的張力,為現代人繪出一顆受傷的靈魂。」多年來,蘇紹連依舊維持如此的創作基調。

  7. 台灣數位文學史 • 第一階段 萌芽期(1997前) 從紙本過度到數位介面 • 紙本代表創作:圖像詩 黃智溶<檔案一>(1986) 林群盛<沉沒> (1987) • 數位介面包括BBS、網路詩、小說創作 • 多媒體與新素材代表作: 妙繆廟

  8. 台灣數位文學史 • 第二階段 發展期(1998~2005年) • 1998(數位文學蓬勃發展) • 除了BBS網路小說,還有惡搞(Kuso)文學、以及部落格文學 • 紅色文化、商周將數位導回傳統出版,建立「網路發表,紙本出版」的產業鏈 • 第一代免費電子書網站:熾天使書城、未來書城

  9. 台灣數位文學史 • 隨著「個人數位助理」 (PDA)流行成長,卻因使用者習慣免費,無法從「先進」成為「先烈」 • 作家個人網站和文學社群網站成立 • BBS作家大舉轉戰新聞台 • 許多大學陸續以「數位文學」為主題辦學術研討會 • 電信公司也投入「簡訊小說」市場

  10. 台灣數位文學史 • 第三階段 深化期(2005-2012年後) • 時期重點:整體數位創作與出版產業鏈成熟 • 元太科技合併Philips電子紙部門,開啟台灣電子紙研發之門 • 社團法人台灣數位文化協會成立,電子書內容開發與版權保護 • 2005年Youtbe與2008年Facebook中文版引進,數位文學逐漸不再只有文字

  11. 台灣數位文學史 • 閱讀平台成立、電信業電子書閱讀服務、以及BOOK11賣書、租書服務,帶動數位閱讀風氣 • 2010年魯迅文學獎修正,將網路文學納入評獎,證明網路文學的地位 • 「微文學」 : 微小說、微童話、以及微電影等

  12. 文學與科技 • 在過去書寫記錄較不易的時代,人們用歌聲 、戲曲,或是韻文來傳播。用精簡的方式傳 遞集體文化記憶,如成語。而押韻與格律就 成了最佳的輔助工具。 • 傳統文學可分為: 詩、戲劇、小說、散文與評論。 • 隨著科技的進步,文學可以是 電影、電視、甚至電腦與網路創作。

  13. 文學與文字 • 文字是階段性、策略性的應用,其發展並非必然,而 文字過度至多媒體整合。 • 在數位介面的時代,文字與眾多媒體靈活調度,尋求 不斷修正的平衡。 • 電子創作是數位文學更貼切的稱呼,更加善用斷裂、 拼貼與多線性、制動與互動性、團隊合作、多媒體與 跨媒體性、高度娛樂及遊戲性、以及網路社群與個人 生活等六大特性,創造出跳脫文字束縛,更加具有創 新潛能的作品。

  14. • 詩生於沒有書寫的口語環境,以口語的方式表達 或欣賞 ,而文字的出現是在較晚進的時期。 但由 於書寫不普及, 與受教育的人口較少,口語化仍 是社會的大趨勢。 • 口語文化不僅促成了「詩」的發展,也同樣展現 在戲曲當中。 如:早期的吟遊詩人表演轉變為具有大眾娛樂性 質的戲劇。

  15. 印刷術的影響 • 印刷術徹底的改變了書寫、閱讀的模式,甚至對 人類的思維型態產生重要的影響。 • 在過去文字保留不易的時代吟遊詩人用口語傳達 要講的故事,然而因為沒有文字的輔助,對於詩 人和聽者要承接或回憶之前的情節有很大的困難。 • 因此導致故事的情節較為簡單、易跳脫、缺乏整 體性, 且人物的個性和角色缺乏創新。

  16. 書寫及印刷技術對小說的影響 • 十八世紀後的英國小說情節漸趨複雜 • 傳統的口語故事情節如同「補丁」或 「拼布」的情節架構 • 中古時代的民謠是由沒頭沒尾的故事構成 • 民謠不會交代故事的前因後果 • 吟遊詩人藉由不斷背誦與表演來記憶,與觀眾互懂可能引發新靈感 • 史詩、民謠、童話故事和神話傳說缺乏真正連貫、緊湊的情節

  17. 十八世紀到十九世紀文學史 • 新古典主義建構於「模仿」之上 • 浪漫主義後逐漸重視「想像力」的重要性 • 小說情節與人物複雜化:19世紀末→ 巔峰 20世紀→由繁入簡 • 深受心理分析和意識研究的影響,開始注重心靈描寫 • 文字擁有「私密」、 「不在場」的特性 • 外在情節→內心世界

  18. THE END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