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5

第三章 研究程序與研究計畫書

第三章 研究程序與研究計畫書. 本章重點. 企業研究的步驟 : 問題的界定、文獻探討、研究 的觀念架構、研究設計抽樣計畫、 研究預算的編列 、預試、資料蒐集、資料分析解釋、研究的結論與建議 發展研究設計 : 資料蒐集種類、來源及方法、設計蒐集資料的工具、決定抽樣計畫、估計時間進度和研究費用 分析資料: 整理初級資料、證實樣本的有效性、編表和統計分析 研究報告 : 管理性報告、技術性報告 研究計畫書的功用: 對管理者的功用、對研究人員的功用. 企業研究的步驟 -- 補充.

lyle
Download Presentation

第三章 研究程序與研究計畫書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第三章 研究程序與研究計畫書

  2. 本章重點 • 企業研究的步驟:問題的界定、文獻探討、研究 的觀念架構、研究設計抽樣計畫、研究預算的編列、預試、資料蒐集、資料分析解釋、研究的結論與建議 • 發展研究設計:資料蒐集種類、來源及方法、設計蒐集資料的工具、決定抽樣計畫、估計時間進度和研究費用 • 分析資料:整理初級資料、證實樣本的有效性、編表和統計分析 • 研究報告:管理性報告、技術性報告 • 研究計畫書的功用:對管理者的功用、對研究人員的功用

  3. 企業研究的步驟--補充 • 企業研究工作可看成是具有清楚的步驟的循序過程,有些步驟是可循環性的、重複性的或者可加以合併,步驟包括了: • 問題的界定 • 文獻探討 • 研究的觀念架構 • 研究設計抽樣計畫 • 研究預算的編列 • 預試 • 資料蒐集 • 資料分析解釋 • 研究的結論與建議

  4. 研究過程的階段-補充p104圖1

  5. 企業研究係應用科學的方法,有系統地去蒐集和分析有關管理決策問題的資料。企業研究係應用科學的方法,有系統地去蒐集和分析有關管理決策問題的資料。 企業研究的程序,如圖所示。

  6. 界定研究問題--研究問題的界定 企業研究的首要工作就是要清楚地說明研究的問題,確定研究的目的。問題是實際現象與預計現象之間有偏差的情形 在界定研究問題和目的時,必須進行情勢分析,一方面蒐集和分析企業內部的記錄以及各種有關的次級資料,一方面訪問企業內外對有關問題有豐富知識和經驗人士。 研究人員草擬一份書面報告,說明研究人員對決策問題的了解。 書面報告至少包括下列項目(如綠色廚房) 1.起源:是導致需要採取行動決策的事件。 2.行動:根據研究結果打算該如何採取行動 3.資訊:決策人員需答覆的問題 4.使用:資訊如何運用 5.目標群體和次群體:從那裡蒐集資訊 6.後勤(logistics):研究時間與預算提出概略的估計

  7. 症狀與問題的確認p107 • 症狀是顯露於外的現象,是管理當局所關心的東西,而問題才是照造成這些症狀的真正原因,以下為有助於企業確認問題所在:

  8. 估計研究資訊的價值 如果價值<成本→停止研究 如果價值>成本→進行研究 許多基礎研究(basic research)並未先估計研究資訊的價值。基礎研究的目的是為了探索未知的世界,擴大人類的知識,通常是由大學或學術研究機構來進行這類研究,由於有政府和企業的資助,因此常常並未先行估計研究的價值。但企業研究多屬應用研究(applied research),是為解決企業以面臨的企業決策問題而進行的研究,常須講求成本效益,必須研究資訊的價值大於從事研究的成本,才值得去進行研究。

  9. 文獻探討 • 又稱為探索,可透過網際網路來檢索全球有觀的研究論文……..

  10. 研究觀念架構p110 除了對原來的研究問題做必要的修正之外,研究者還要進行其他與研究有關的活動,以強化研究的方向,這些活動包括下列五項: 一、檢視在研究中所涉及的觀念及構念是否清 楚適當… 二、檢討研究問題… 三、建立研究假設…(操作性定義p33) 四、如何回答研究問題與假設驗證.. 五、研究限制及範圍如何?

  11. 觀念是有關某些事件、事物或現象的一組特性,它是代表事件、事物或現象的一種抽象(如知覺、學習是消費者行為研究中常用的觀念)意義,觀念必須具有清晰、明確和大家共同接受的意義,才能發揮其各項功能觀念是有關某些事件、事物或現象的一組特性,它是代表事件、事物或現象的一種抽象(如知覺、學習是消費者行為研究中常用的觀念)意義,觀念必須具有清晰、明確和大家共同接受的意義,才能發揮其各項功能 「構念」是指為某特定研究及/或為建立理論的目的而特別發明的一種印象或理念

  12. 發展研究設計 研究設計是實現研究目的、回答研究問題的藍本。 在確定所需資料之後,接著應著手進行研究設計。研究設計是研究人員為取得解決問題所需資訊之方法及程序的詳細說明書,是研究專案的整體作業架構,它明定所要蒐集之資訊內容、資訊來源及蒐集的程序。 研究設計工作包括決定資料蒐集種類、來源及方法、設計蒐集資料的工具、決定抽樣計畫、估計時間進度和研究費用p111。

  13. (一)決定資料的種類及來源 研究人員應根據研究目的及研究假設,將所需的各種資料──加以列舉,然後根據此一資料清單,決定資料來源。 資料通常可分為初級資料(primary data)與次級資料(secondary data)兩項,前者為原始資料,即為特定研究目的的直接蒐集的資料,後者為組織內外的現有資料。

  14. (二)決定收集資料的方法 1.訪問法:利用人員訪問、電話訪問及郵寄問卷等方式進行調查,是蒐集受訪者的社會經濟條件、態度、意見、動機及外在行為的有效方法。 2.觀察法:即觀察特定活動的運行以蒐集資訊。 3.實驗法:前兩法因未控制受訪者或受測者的行為及環境因素,因此無法證實各變數間的因果關係。實驗法則對行為及環境加以控制,俾能了解各變數間的因果關係。

  15. (三)設計收集資料的工具:必須考慮到受訪者或參與者的知識程度語言等因素(三)設計收集資料的工具:必須考慮到受訪者或參與者的知識程度語言等因素 (四)抽樣設計:在研究設計階段,應根據研究的目的確定研究的母體,然後決定樣本的大小、性質、及抽樣方法。 (五)預試(項目分析)舉例spss 在進行大規模的調查之前,先做小規模的預試,根據預試的結果,再做一切必要的修正。預試的目的在找出問卷、觀察方法或實驗過程中潛在的問題。

  16. (六)估計所需的研究時間:在研究設計階段,應對進行研究所需的時間及費用加以估計。(六)估計所需的研究時間:在研究設計階段,應對進行研究所需的時間及費用加以估計。 在估計所需時間時,計畫評核術(PERT)和要徑法(cpm)是非常有用的工具。計畫評核術將整個研究計畫分成一系列有順序的小活動,估計各項活動所需的時間,並將各項活動及時間估計顯示在一流程圖上。研究人員可根據時間估計,找出一條或數條費時最長的要徑(critical path)。計畫評核術及要徑法除了可用來估計完成研究所需的時間之外,還具有規劃及控制的功能。(工管----作業研究)

  17. 此A.B.C….O為上頁之內容

  18. (七)估計所需之研究費用 研究費用可大致分為直接費用及間接費用兩部分。直接費用包括研究計畫主持人、訪問員、分析員及其他直接與研究計畫人員之薪津、調查費、旅費、打字費、印刷費、郵費、電報電話費、訓練費、電子資料處理費用及其他可以直接劃歸到個別研究計畫的費用。 至於間接費用,如折舊費等,在估計研究費用時亦應加以考慮。

  19. 研究預算的編列: 如果是學生碩博士論文或是企業內部的例行研究可不必大費周章;企業研究預算一般有三種方式: p113 拇指法則預算:依某種標準來分配(如依去年 銷售利潤) 部門別預算:以總預算支出按照比例分配到 各研究部門(人力資源、行銷及研發 部門) 工作任務預算:預算分配是以當時最重要的任 務為準,這種方式比較沒有前瞻 性,但是在做成本效益分析時會得 到明顯的結果。

  20. 收集資料 根據研究設計中的抽樣設計進行抽樣工作,也根據研究設計中所提出的資料收集方法實地去收集各種資料,對蒐集人員要選擇訓練及監督並保持密切連繫。

  21. 分析資料 資料分析工作包括整理初級資料、證實樣本的有效性、編表和統計分析等步驟。 (一)整理初級資料:查看初級資料,去除不合邏輯、可疑及顯然不正確的部分,然後加以編輯,以供列表之用。 (二)證實樣本的有效性:企業主管可能懷疑企業研究中樣本的真實性,研究人員如能證實樣本的有效性或可靠性,自能增加企業主管對研究結果的信心。 (三)編(碼)表:將收集之資料以最簡單有用的方式表列出來。 (四)統計分析:利用統計方法分析(spss 軟體)和解釋結果。

  22. 研究結論與建議--提出研究報告 • 報告可分為: • 管理性報告:向企業主管報告之用應以生動的方式說明研究的重點及結論。 • 技術性報告:內容較豐富,除說明研究發明及結論外,更應詳細說明研究方法,並提供參考性資料及文件。

  23. 研究報告: • 應包括研究問題的陳述、調查研究的方法以及研究結果的整理與解釋,最後提出建議 • 研究報告應包括的內容為:p119 • 序文部份:題目、目錄、綱要(摘要) • 本文部份:五大架構

  24. 研究計畫書的功用(專案研究) (一)對管理者的功用 1.確保研究人員了解管理上的問題 2.做為一種控制的機制 3.允許管理者去評估擬議的研究方法 4.幫助管理階層判斷所擬調查的相對價值與品 質 (二)對研究人員的功用 1.可使研究人員確知他正要調查的問題是管理 階層所要調查的問題 2.要求研究人員在研究開始之前謹慎地思考整 個研究過程 3.提供研究人員一個行動計畫 4.陳述管理者與研究人員間的協議

  25. 研究計畫書的意義及目的 研究計畫書 (research proposal) 又稱為工作計畫 (work plan)、大綱、研究企圖的說明或是草案。 • 計畫書重點在於讓有關當局明白研究的目的以及所提議的研究方法,它說明了要做什麼事?為什麼要這樣做?如何做?向誰做?以及做這些是有什麼好處?

  26. 研究計畫書的意義及目的 要研究者提出研究計畫書有以下的好處: • 可確信研究者了解管理問題。 • 可扮演控制的角色 。 • 可使管理者評估所提議的研究方法。 • 可幫助管理者判斷研究的相對價值及品質。

  27. 研究計畫書的分類 計畫書的長度和複雜性依其主題、研究的發起者和計畫書送給誰看而有不同。 依據研究計畫書的起源(公司內部或外部)和計畫書的目的地(公司內部或外部)為基礎,將研究計畫書分成四種主要類型。 計畫書的起源考慮誰將是該研究成果的主要評估者和接受者。這四種類型包括(見圖3-3):

  28. 類型I:內部的私有計畫書(簡單) 類型II:研究承包者的計畫書(比類型I計畫書長) 類型III:公共領域的計畫書(最長且高度結構化頁數最多) 類型IV:擴大的私有計畫書(計畫書更詳細)

  29. 研究計畫書的結構與一般專題或論文相差不大

  30. 研究計畫書的評估 研究計畫書提出後,主管部門或人員應就計畫書內容的可行性和適切性進行估。評估作業的正式化程度和複雜程度常視研究的性質而有很大的差異。 在評估研究計畫書時,首先應確定評估的項目: 1.研究問題、2.文獻檢討、3.研究方法、4.成果預估、5.預算及人力、6.研究人員的研究能力、7.研究人員的研究成果。

  31. 評估後根據評分結果提出具體建議: 1.優先推薦獎助,2.推薦獎助,3.不宜獎助,但可補助專題研究,4.不予推薦。 P53表33評估架構

  32. 作業習題 • 請敘述企業研究的步驟 • 請說明敘述企業研究人員對決策問題的了解中之書面報告至少包括下列項目 • 請簡述說明研究設計工作所包括之決定 • 請說明一般企業研究計畫書的功用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