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4

登革热知识(预防)问答

”. 登革热知识(预防)问答. 一、登革热是由什么引起的? 哪些地方最多发生?. 登革热 (Dengue Fever ,简称 DF) 是由登革热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登革病毒属黄毒科 (F1aviviridae) 黄病毒属 (F1avivirus) 。以流行病学分类属虫媒病毒 B 组,血清学上分 4 个血清型,主要通过埃及伊蚊和白纹伊蚊(俗称花班蚊)传播。登革热广泛流行于全球热带和亚热带地区,是分布最广,发病最多,危害较大的一种虫媒病毒性疾病。. 二、如何区分登革热和登革出血热?.

macon
Download Presentation

登革热知识(预防)问答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登革热知识(预防)问答

  2. 一、登革热是由什么引起的? 哪些地方最多发生? • 登革热(Dengue Fever,简称DF)是由登革热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登革病毒属黄毒科(F1aviviridae)黄病毒属(F1avivirus)。以流行病学分类属虫媒病毒B组,血清学上分4个血清型,主要通过埃及伊蚊和白纹伊蚊(俗称花班蚊)传播。登革热广泛流行于全球热带和亚热带地区,是分布最广,发病最多,危害较大的一种虫媒病毒性疾病。

  3. 二、如何区分登革热和登革出血热? • 在临床上主要分登革热(Dengue Fever,简称DF)和登革出血热(Dengue Haemorrhagic Fever,简称DHF) 两种不同临床类型。登革热主要以高热、头痛、极度疲乏、肌肉和关节痛为主要表现,可伴有皮疹、淋巴腺肿,白细胞和血小板减少,此类型传播迅速,可引起较大规模的流行,但病死率很低。一般将这种病型称为古典型登革热(Classical dengue fever,CDF)。登革出血热是以高热、出血、休克和高病死率为特征,是较为严重的一种临床类型。伴有休克综合征倾向的称为登革出血热/登革休克综合征(Dengue haemorrhagic fever/Dengue shock syndrome,DHF/DSS)。近几年来,在东南亚和西太平洋热带地区的大多数国家以及美洲的一些国家,DHF流行较为严重,已成为这些地区的严重公共卫生问题。

  4. 三、登革热是什么时候发现的? • 登革热是一种古老的疾病,至今已有200多年的历史。1779年,印度尼西亚雅加达首先记述有关节痛和发热的疾病,Bylon称之为关节热。1780年美国费城以北亦发生本病流行,以后不断有类似记载。直至1869年,本病才由伦敦皇家内科学院定名为登革热。 • 1978年我省佛山突然发生本病流行,1980海南岛爆发登革热。随后,广东和海南不断流行并波及广西。1985-1986年海南岛出现登革出血热爆发流行。近几年我省在局部地区出现登革热流行。

  5. 四、广东省的登革热是从哪来的? • 经广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对广东省历年分离的的登革热病毒进行分析,发现在所分析的不同年份或不同地点的14株登革热病毒中,都与东南亚的登革热病毒株有非常高的同源性,说明我省的登革热来源于东南亚,属于输入性的。

  6. 五、登革热好发于哪些季节? • 全年均有病例发生,大多数地区的高峰期与雨季相一致。在泰国和缅甸5~10月为高峰。在马来西亚和越南,6月份病例数增多,次年1月降低。印度北部通常在8~11月;而拉贾斯坦的一次流行,则是在旱季(4~5月),认为与埃及伊蚊在室内贮水容器中繁殖有关。 • 我国海南和广东主要流行季节为3~11月,海南高峰期为4~6月,广东为8~11月。福建的一次流行发生在7~10月。

  7. 六、哪个年龄易得登革热? • 任何年龄均可感染发病,但新老疫区有差异。在东南地区发病年龄多数为儿童,泰国登革出血热多发生于14岁以下儿童,约占总病例数的85%,其中5~9岁约占45%。登革出血热已成为泰国儿童住院和死亡的主要原因。1981年古巴的流行中,成年人发病数多。 • 在我国各年龄均可感染登革热病毒而发病,从婴儿到老人,不分男女、不分职业和种族均可得登革热。这与年我国发生登革热的地区是输入性的疫区有关。

  8. 七、登革热是怎样传播的? • 病人和隐性感染者是登革病毒的主要传染源和宿主。通过传播媒介(主要是埃及伊蚊(Aedes aegypti)和白纹伊蚊(A.albopictus))的雌蚊在叮咬有病毒血症的人时,传播登革病毒。也可吸血后,病毒在蚊虫唾液腺内增殖,经8-10天的潜伏期再传播病毒。人与人之间是不会传播登革热的。

  9. 八、传播登革热的蚊子是什么蚊子? 传播登革热的蚊子主要是埃及伊蚊和白纹伊蚊(A.albopictus)。在东南亚和世界的大部份地区,埃及伊蚊是登革热的主要传播媒介;在广东省白纹伊蚊为主要传播媒介。该两种蚊主要孳生在室内或住房周围的容器积水中,与人关系密切,白天叮咬人。

  10. 九、患过登革热的人是否可以不再患? • 人群对任何一型登革病毒的初次感染均较敏感,对同型病毒有较稳固的免疫力,并可维持多年。但对异型病毒的免疫力则只约维持2月~1年。由于登革病毒有4个型,感染1个型后还可能发生第二次或连续感染。第二次感染很可能引起登革出血热和登革休克征合征。

  11. 十、怎样预防登革热? • 登革热目前无特效药,也无疫苗,因此预防登革热要记“三句话”: (1)登革热是由蚊子传播的; (2)传播登革热的蚊子生长在水缸、水盆、罐等小积水容器中; (3)每隔3-5天洗缸换水,倒置小积水容器,可以控制蚊子,预防登革热。

  12. 十一、登革热有何临床表现? 1.发病较突然,有畏寒、发热,伴疲乏、恶心、呕吐等症状。发热常为24~36小时内达39~40℃,少数患者表现为双峰热。 2.伴有较剧烈的头痛、眼眶痛、肌肉、关节和骨骼痛。 3.伴面、颈、胸部潮红,结膜充血。 4. 表浅淋巴结肿大。 5. 皮疹:于病程5~7日出现为多样性皮疹(麻疹样皮疹、猩红热样疹)、皮下出血点等。皮疹分布于四肢躯干或头面部,多有痒感,不脱屑。持续3~5日。 6. 少数患者可表现为脑炎样脑病症状和体征。 7. 有出血倾向(束臂试验阳性),一般在病程5~8日牙龈出血、鼻衄、消化道出血、皮下出血、咯血、血尿、阴道出血或胸腹腔出血。 8. 严重的有多器官大量出血、 肝肿大,少数会引起休克。

  13. 十二、登革热的治疗 • 目前登革热尚无特效药,以静卧、对症治疗为主,退热建议以物理降温为主,禁用水杨酸类药物,以防加重出血倾向。

  14. 十三、外出旅游慎防登革热 • 登革病毒可在热带与亚热带城市中通过伊蚊传播而持续存在。目前登革热病尚无疫苗保护,无特异治疗药物。我国每年到东南亚等地旅游的人员越来越多,而且商业活动越来越频繁,因此应该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做好防范措施,预防登革热。  (1) 流行区的旅游者应穿长外衣,减少皮肤暴露,白天使用驱避剂,防止媒蚊叮咬。休息时使用防蚊剂或进行室内空气灭蚊,挂蚊帐,以减少蚊子的叮咬传染。 •   (2)一旦遇上发生疫情,尽量减少到人群聚集的场所,应宜尽快离开该地或终止旅游行程。 •   (3) 旅游后近期凡有急性发病,发热,头痛,全身肌肉、骨、关节痛,颜面潮红如醉酒样,伴有皮疹,出血倾向等临床表现的病人应尽早就医治疗。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