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2

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

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 佛山电大财经教研室. 傅军. 课件目录. 第一章 邓小平理论 第二章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第三章 科学发展观 第四章 中国共产党的思想路线 第五章 社会主义本质和根本任务 第六章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和党的基本路线、基本纲领 第七章 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战略. 课件目录. 第 八 章 社会主义改革和对外开放 第 九 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建设 第 十 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建设 第十一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建设

Download Presentation

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 佛山电大财经教研室 傅军 版权所有佛山电大傅军

  2. 课件目录 第一章 邓小平理论 第二章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第三章 科学发展观 第四章 中国共产党的思想路线 第五章 社会主义本质和根本任务 第六章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和党的基本路线、基本纲领 第七章 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战略 版权所有佛山电大傅军

  3. 课件目录 第 八 章 社会主义改革和对外开放 第 九 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建设 第 十 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建设 第十一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建设 第十二章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第十三章 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的构想 第十四章 社会主义中国在新时期的外交战略 第十五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依靠力量的领导核心 版权所有佛山电大傅军

  4. 第三章 科学发展观 • 教学目的与要求: • 了解科学发展观形成的过程; • 理解科学发展观形成的社会历史条件; • 掌握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内容; • 明确科学发展观的指导意义。 版权所有佛山电大傅军

  5. 第三章 科学发展观 • 第一节 科学发展观的形成 • 第二节 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内容 • 第三节 科学发展观的指导意义 版权所有佛山电大傅军

  6. 胡锦涛简历 • 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总书记,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 •     男,汉族,1942年12月生,安徽绩溪人,1964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65年7月参加工作,清华大学水利工程系河川枢纽电站专业毕业,大学学历,工程师。 版权所有佛山电大傅军

  7. 1959—1964年 清华大学水利工程系学习 • 1964—1965年 清华大学水利工程系学习,并任政治辅导员 •     1965—1968年 清华大学水利工程系参加科研工作,并任政治辅导员(“文化大革命”开始后终止) •     1968—1969年 水电部刘家峡工程局房建队劳动 •     1969—1974年 水电部第四工程局八一三分局技术员、秘书、机关党总支副书记 •     1974—1975年 甘肃省建委秘书 •     1975—1980年 甘肃省建委设计管理处副处长 •     1980—1982年 甘肃省建委副主任,共青团甘肃省委书记(1982.09—1982.12) •     1982—1984年 共青团中央书记处书记,全国青联主席 •     1984—1985年 共青团中央书记处第一书记 •     1985—1988年 贵州省委书记,贵州省军区党委第一书记 •     1988—1992年 西藏自治区党委书记,西藏军区党委第一书记 •     1992—1993年 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 •     1993—1998年 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央党校校长 •     1998—1999年 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华人民共和国副主席,中央党校校长 版权所有佛山电大傅军

  8. 1999—2002年 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央军事委员会副主席,中华人民共和国副主席,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军事委员会副主席,中央党校校长1999—2002年 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央军事委员会副主席,中华人民共和国副主席,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军事委员会副主席,中央党校校长 •     2002—2003年 中央委员会总书记、中央军事委员会副主席,中华人民共和国副主席,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军事委员会副主席,中央党校校长(2002年12月不再兼任) •     2003—2004年 中央委员会总书记,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副主席,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军事委员会副主席 •     2004—2005年 中央委员会总书记,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军事委员会副主席 •     2005— 中央委员会总书记,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 版权所有佛山电大傅军

  9. 中共第十二届中央候补委员、中央委员,十三届、十四届、十五届、十六届、十七届中央委员,十四届、十五届中央政治局委员、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十六届、十七届中央政治局委员、常委、中央委员会总书记。十五届四中全会增补为中央军事委员会副主席。第九届全国人大第一次会议当选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副主席。第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二次会议任命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军事委员会副主席。第十届全国人大第一次会议当选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十六届四中全会任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第十届全国人大第三次会议当选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十七届一中全会任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第十一届全国人大第一次会议当选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第六届全国政协常务委员。中共第十二届中央候补委员、中央委员,十三届、十四届、十五届、十六届、十七届中央委员,十四届、十五届中央政治局委员、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十六届、十七届中央政治局委员、常委、中央委员会总书记。十五届四中全会增补为中央军事委员会副主席。第九届全国人大第一次会议当选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副主席。第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二次会议任命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军事委员会副主席。第十届全国人大第一次会议当选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十六届四中全会任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第十届全国人大第三次会议当选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十七届一中全会任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第十一届全国人大第一次会议当选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第六届全国政协常务委员。 版权所有佛山电大傅军

  10. 第一节 科学发展观的形成 • 一、科学发展观形成的社会历史条件 • 二、科学发展观形成的历史过程 版权所有佛山电大傅军

  11. 科学发展观 • 科学发展观 • 1.背景基础、条件: ①时代背景:世界各国对人类社会发展理论的关注 ②现实需要:我国社会发展关键时期,已经出现和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和风险的挑战。 ③理论基础: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等都进行过探索,有丰富的理论资源。 版权所有佛山电大傅军

  12. 科学发展观的形成和发展 • 2003年10月,党的十六届三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议》中指出:“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 • 2004年9月,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把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作为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重要内容。 • 2005年10月,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强调,要坚定不移地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坚持以人为本,转变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模式、提高发展质量,把经济社会发展切实转入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轨道。 版权所有佛山电大傅军

  13. 第二节 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内容 • 第一要义是发展 • 核心是以人为本 • 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 • 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版权所有佛山电大傅军

  14. 科学发展观要求协调发展 协调发展,就是要努力做到“五个统筹”。 ●统筹城乡发展 ●统筹区域发展 ●统筹经济社会发展 ●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 版权所有佛山电大傅军

  15. 中国的情况 • 1997年中国的人类发展指数为0.701,属于中等人类发展指数行列,排在第98位,与世界平均的人类发展指数差不多。 • 中国的寿命预期指数为0.75,比中等人类发展指数国家平均数(0.69)高0.06; • 教育指数为0.78,比中等平均数(0.72)高0.06; • GDP指数(按PPP法估算)为0.57,比中等平均数(0.58)略低。 中国的寿命预期和教育两个单项指标好,但GDP指数稍微低于人类发展指数。 表明中国的社会发展指标比经济发展指标要好。 版权所有佛山电大傅军

  16. 中国2005年公布的人类发展指数为0.755,在世界177个国家和地区中排名为第85位,为中度人类发展国家。中国2005年公布的人类发展指数为0.755,在世界177个国家和地区中排名为第85位,为中度人类发展国家。 • 《2005中国人类发展报告》列出的“不平衡”清单: • 1、收入分配不平等 • 2、财产分布不平等 • 3、就业和工资报酬不平等 • 4、教育机会和教育资源分配不平等 • 5、公共卫生和健康不平等 • 6、社会保障不平等 • 7、税收和财政收支不平等 版权所有佛山电大傅军

  17. 发展中的问题 A经济发展不平衡 城乡之间: 版权所有佛山电大傅军

  18. 区域之间 • 占全国经济总量: 东部 中部 西部 • 1980年 50% 30% 20% • 2003年 59% 24.5% 16.5% • 人均GDP:东部地区高出平均水平1980年为34%,2003年为53%中西部地区相当于全国平均水平1980年为85%,70%,2003年为70%,59%。 • 东部地区与中西部地区人均GDP 的差距: • 1980年为1.5和1.91 • 2002年为2.1和2.61 • 人均GDP最高省份和最低省份(不包括直辖市)的差距 • 1980年为3.52 • 2002年为5.43 版权所有佛山电大傅军

  19. 不同阶层之间 版权所有佛山电大傅军

  20. B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 版权所有佛山电大傅军

  21. 冷漠 版权所有佛山电大傅军

  22. 2003年卫生部组织开展的第三次国家卫生服务调查结果显示,我国有48.9%的群众有病应就诊而不去就诊,有29.6%应住院而不住院,充分说明了群众看病难的基本状况。 版权所有佛山电大傅军

  23. 版权所有佛山电大傅军

  24. 版权所有佛山电大傅军

  25. 固体垃圾污染 • 据《2000年中国环境状况公报》报告:中国工业固体废物年产总量为8.2亿吨,其中县及县以上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为6.7亿吨,乡镇工业的产生量为1.5亿吨。 危险废物产生量为830万吨。 • 中国全国城市生活垃圾年产生量为1.4亿吨,城市人均年产生活垃圾440公斤(已高于一些欧洲国家的人均垃圾产生量),但能达到无害化处理要求的还不到10%,垃圾围城现象较为普遍。 • 由于综合利用和处置率低,工业固体废物和城市生活垃圾大都堆积在城市的郊区和河岸、荒滩上,已成为严重的污染源,累计堆存量达65亿吨,占地5万余公顷。 版权所有佛山电大傅军

  26. 版权所有佛山电大傅军

  27. 土地荒漠化 • 中国国土上的荒漠化土地已占国土陆地总面积的27.3%,而且,荒漠化面积还以每年2460平方公里的速度增长。中国每年遭受的强沙尘暴天气由50年代的5次增加到了90年代的23次。 • 中国全国每年流失的土壤总量达50多亿吨,每年流失的土壤养分为4000万吨标准化肥(相当于全国一年的化肥使用量)。自1949年以来,中国水土流失毁掉的耕地总量达4000万亩,这对中国的农业是极大损失。 • 旱灾和水灾问题  20世纪50年代中国年均受旱灾的农田为1.2亿亩,90年代上升为3.8亿亩。 版权所有佛山电大傅军

  28. 版权所有佛山电大傅军

  29. 版权所有佛山电大傅军

  30.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实现协调发展 版权所有佛山电大傅军

  31. 怎样实现科学发展 鼓励东部地区率先发展: 东部地区要率先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率先实现经济结构优化升级和增长方式转变,率先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率先发展和改革中带动帮助中西部地区发展。 版权所有佛山电大傅军

  32. 怎样实现科学发展 支持革命老区、民族地区和边疆地区发展: 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和财政性投资力度,支持革命老区、民族地区和边疆地区加快发展。 版权所有佛山电大傅军

  33. 日本的一次性筷子 • 日本每年要用掉250亿双一次性筷子,其中90%以上是从中国进口的。需要采伐数万平方公里的森林,日本的森林覆盖率高达65%,他们很珍惜自己的森林,很少用自己的森林生产一次性筷子,中国森林覆盖率仅仅18%,却成了日本一次性筷子的最大出口国。2006年3月,中国政府加强了对一次性木筷子的生产限制,日本国内一次性筷子的价格上升了50%,日本餐饮业面临着“筷子荒”。 版权所有佛山电大傅军

  34. 第三节 科学发展观的指导意义 • 一、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 • 二.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 • 三.重要的指导方针和重大的战略思想 版权所有佛山电大傅军

  35. 课堂练习 一、单项选择题 A • 1.科学发展观正是我们党应对“黄金发展期”和“矛盾凸显期”关键时期的一个( )思想。A.战略性 B.战术性 C.阶段性 • 2.2004年9月,胡锦涛在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上提出,提高党的执政能力,首先要提高( )的能力。A.领导政治 B.领导经济 C.领导发展 • 3.我们必须坚持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 )。A.第一目标 B.第一要务 C.第一职责 C B 版权所有佛山电大傅军

  36. C B • 4.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思想是( )。A.现代化建设 B.发展经济 C.以人为本 • 5.科学发展观主张把( )统一起来。A.促进社会物质文明发展与促进社会精神文明发展 • B.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C.促进社会政治文明发展与促进社会经济发展 • 6.一个真正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在执政以后,根本任务就是( )。A.清理阶级队伍 B.巩固政权 C.发展社会生产 • 7.以人为本是我们党的( )集中体现。A.政策和策略B.根本宗旨和执政理念 • C.执政理念和执政方法 • 8. 以人为本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 • ( ) • A 根本要求 B根本方法 C根本措施 C B A 版权所有佛山电大傅军

  37. 二、多项选择题 ABCD • 1.全面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精神实质和科学内涵,应明确科学发展观( )。    • A:以人为本就是以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本B:以人为本体现了我们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C:坚持发展为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 D:主张把促进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统一起来2.以人为本体现了我们党的( )本质要求。    • A:建设社会主义 B:建设共产主义C:立党为公 D:执政为民 • 3.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 )。    • A:全面发展B:协调发展C:优先发展 • D:可持续发展 CD ABD 版权所有佛山电大傅军

  38. ABC • 4.科学发展观坚持( )。    • A:发展为了人民B:发展依靠人民C:发展成果由人民享受D:发展方向由人民决定 5.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即( )。 A: 统筹城乡发展、区域发展B:统筹经济社会发展 C: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D:统筹国内外发展和对外开放 ABCD 版权所有佛山电大傅军

  39. 三、请根据以下材料,阐释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内容。三、请根据以下材料,阐释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内容。 • 材料一: • 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 2009年全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175元,增长9.8%;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5153元,增长8.5%。城乡居民收入比为3.3:1。而目前世界多数国家和地区城乡居民收入比为1.5-2:1。另外,在农村,不仅社保、医保普及面小、福利低,而且长期在城市从事建设和服务业的农民工也是同工而得不到同等的社保和医保。截至2009年第二季度末,全国农村外出务工者达1 .51亿人,其中参加养老保险者占15 .88%,参加医疗保险者占27.5%,参加失业保险者占10.1%,参加工伤保险者也仅占33.5%。按三人之家计算,1.5亿农民工涉及到4.5亿人的负担。由于大多数农民收入低,加上缺少社会保障和医疗保险,消费能力被极度压抑。 版权所有佛山电大傅军

  40. 材料二: • 中国的土地面积为960万平方公里,东部地区为102万平方公里,占全部国土面积10.7%,西部地区为663万平方公里,占69.1%;西部地区在资源方面,草原资源占全国94%以上,森林资源占51%,煤炭资源占50%;各种有色金属矿藏量占90%;而东部上述资源奇缺,占全国的3-8%左右。应当说,西部地区在发展经济的自然条件上,有相当的优越性。 • 材料三: • 据报载,2005年全国每万元GDP能耗为2.6吨标准煤,与2000年的2.77吨相比,5年来下降了7%。而另一组数据又告诉我们:2005年中国综合能源消耗相当于美国的3倍、德国的5倍、日本的近6倍。这两组数字说明,纵比,我们同自己的过去比,“十五”期间经济增长方式有了新的进步,成绩是可喜的。横比,我们同发达国家比,还存在很大差距。中国人口众多、资源短缺的现实国情,不允许我们继续走拼土地、拼劳力、拼投入资金的粗放增长的路子,否则能源、资源将难以为继,生态环境将不堪重负。 版权所有佛山电大傅军

  41. 分析: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分析: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 必须坚持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发展,对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具有决定性意义。要牢牢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坚持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更好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着力把握发展规律、创新发展理念、转变发展方式、破解发展难题,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实现又好又快发展,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打下坚实基础,为不断提高城乡人民生活水平打下物质基础。   • 必须坚持以人为本。以人为本,就是以最广大人民利益为本。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党的一切奋斗和工作都是为了造福人民。要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发挥人民首创精神,保障人民各项权益,走共同富裕道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较大,需要在统筹城乡发展中,着力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让城乡居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版权所有佛山电大傅军

  42. 必须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要按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促进现代化建设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促进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相协调。坚持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速度和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使人民在良好生态环境中生产生活,实现经济社会永续发展。必须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要按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促进现代化建设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促进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相协调。坚持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速度和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使人民在良好生态环境中生产生活,实现经济社会永续发展。 • 必须坚持统筹兼顾。要正确认识和妥善处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重大关系,统筹城乡发展、区域发展、经济社会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既要总揽全局、统筹规划,着力推进西部大开发,发挥各个地区的优势和积极性,形成东中西相互促进、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格局。 版权所有佛山电大傅军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