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5

< 安祥禪 > 安祥法語 講演者 : 耕 雲 導師 攝影 : 陳維滄 先生

< 安祥禪 > 安祥法語 講演者 : 耕 雲 導師 攝影 : 陳維滄 先生. 釋尊拈花不語,當場展示安祥; 迦葉破顏微笑,直下心領神會。 這就是安祥禪的肇始。. 1. 安祥禪的唯一戒條是「不可告人之事,斷然不想、不為。」. 2. 修學安祥禪不必改變生活形態,只要求修正內心。自尊自重,自我發掘,自我認知,自我肯定,自我淨化,自我提昇,自我完成。. 3. 由於對外界事物的認同,對意識素材的聯想,和以自我出發的所有消極性、破壞性的情緒發露,這些從出生到現在所有思想行為的總和,叫做「業障」。. 4.

Download Presentation

< 安祥禪 > 安祥法語 講演者 : 耕 雲 導師 攝影 : 陳維滄 先生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安祥禪> 安祥法語 講演者:耕 雲 導師 攝影:陳維滄 先生

  2. 釋尊拈花不語,當場展示安祥; 迦葉破顏微笑,直下心領神會。 這就是安祥禪的肇始。 1

  3. 安祥禪的唯一戒條是「不可告人之事,斷然不想、不為。」 2

  4. 修學安祥禪不必改變生活形態,只要求修正內心。自尊自重,自我發掘,自我認知,自我肯定,自我淨化,自我提昇,自我完成。修學安祥禪不必改變生活形態,只要求修正內心。自尊自重,自我發掘,自我認知,自我肯定,自我淨化,自我提昇,自我完成。 3

  5. 由於對外界事物的認同,對意識素材的聯想,和以自我出發的所有消極性、破壞性的情緒發露,這些從出生到現在所有思想行為的總和,叫做「業障」。由於對外界事物的認同,對意識素材的聯想,和以自我出發的所有消極性、破壞性的情緒發露,這些從出生到現在所有思想行為的總和,叫做「業障」。 4

  6. 人應該反省,才能瞭然「自我人格」的形成,就能突破「業」的障礙,也才能得到「安祥」,享受幸福人生。人應該反省,才能瞭然「自我人格」的形成,就能突破「業」的障礙,也才能得到「安祥」,享受幸福人生。 5

  7. 修行不是個神秘的名詞,不是出家人專用的名詞,而是人人應該做的課題。修行,就是修正你的思想、行為。修行不是個神秘的名詞,不是出家人專用的名詞,而是人人應該做的課題。修行,就是修正你的思想、行為。 6

  8. 「沒有憂慮,沒有恐懼,沒有私欲,沒有攀緣,沒有矛盾,離開一切執著、一切相對」的調和、統一的心靈狀態,就是修學佛法的真實受用。「沒有憂慮,沒有恐懼,沒有私欲,沒有攀緣,沒有矛盾,離開一切執著、一切相對」的調和、統一的心靈狀態,就是修學佛法的真實受用。 7

  9. 安祥是正受、是三昧耶、是真如、是本心的現量、是摩訶般若的發露。安祥是正受、是三昧耶、是真如、是本心的現量、是摩訶般若的發露。 8

  10. 安祥是由 心安無愧得來的。 9

  11. 安祥是由保持合理的欲望,不放縱私欲得來的。 10

  12. 安祥是由證得宇宙人生的真實得來的。 11

  13. 安祥堪報不報之恩----報親恩、報國恩、報天地恩、報眾生恩。安祥堪報不報之恩----報親恩、報國恩、報天地恩、報眾生恩。 12

  14. 一個擁有安祥的人,身體自然健康,疾病減少,相好莊嚴。而且可以消千災於無形,遏百難於未萌。一個擁有安祥的人,身體自然健康,疾病減少,相好莊嚴。而且可以消千災於無形,遏百難於未萌。 13

  15. 離開安祥,就沒有修行者的真實受用;就沒有禪的真生命、真血脈。離開安祥,就沒有修行者的真實受用;就沒有禪的真生命、真血脈。 14

  16. 佛陀在菩提樹下思惟,悟到了「緣生法」。而緣生法就是組織,所以說:「組織是萬有共同的原因,是創造唯一的手段。」「用條件來改變、創造存在的價值與意義。」真正的佛法,就是要我們在日常生活裡,盡自己的責任和義務。佛陀在菩提樹下思惟,悟到了「緣生法」。而緣生法就是組織,所以說:「組織是萬有共同的原因,是創造唯一的手段。」「用條件來改變、創造存在的價值與意義。」真正的佛法,就是要我們在日常生活裡,盡自己的責任和義務。 15

  17. < 人的本來面目,就是大宇宙的真實。很多人不肯反省,不從自己身上找答案,那煩惱永遠切不斷。試想,如果不是你做錯了、說錯了、想錯了、看錯了,會有煩惱嗎?所以「錯誤是煩惱的原因,毀滅是罪惡的結果。」 16

  18. 人活著只求心安無愧,你我生命的意義與價值,並不建立在少數主觀、偏見者的好惡之上。要有這種堅持、自我作主的態度,否則會活得很無奈。人活著只求心安無愧,你我生命的意義與價值,並不建立在少數主觀、偏見者的好惡之上。要有這種堅持、自我作主的態度,否則會活得很無奈。 17

  19. < 中道是講求恰到好處、自他兼利,而不是犧牲自己、成全別人。 18

  20. 家庭是修行的道場,而修行最大的錯誤,就是想改變別人,希望別人符合自己的標準,這是阿修羅的心態。應該是先要改變自己,自己變好了,家庭自然會變好。家庭是修行的道場,而修行最大的錯誤,就是想改變別人,希望別人符合自己的標準,這是阿修羅的心態。應該是先要改變自己,自己變好了,家庭自然會變好。 19

  21. 人的最大需要,是真理智的寄託和真感情的發揮。一昧的追求權勢、物質的享受,因為欲惑難填,終究無法填補生命的空虛。人的最大需要,是真理智的寄託和真感情的發揮。一昧的追求權勢、物質的享受,因為欲惑難填,終究無法填補生命的空虛。 20

  22. < 和樂、健全的家庭,是培養聖賢豪傑的溫床,但不是要溺愛孩子,而是要不斷鼓勵、充實孩子的勇氣,養成面對現實、不逃避現實的人格。苛求自己,對家人不要苛求,努力盡責任義務,把家庭調理好就是修行。 21

  23. 逃避責任義務,專門來修行,修行決不會成功。「付出才能獲得,貢獻才受尊重」。能構成工作的需要,生活才有意義;因為不創造價值,就活得毫無價值。逃避責任義務,專門來修行,修行決不會成功。「付出才能獲得,貢獻才受尊重」。能構成工作的需要,生活才有意義;因為不創造價值,就活得毫無價值。 22

  24. < 煩惱從人來!常常找自己的缺點,不是挑剔別人的缺點;發現別人的缺點只會增加自己的煩惱! 23

  25. 修行人最大的敵人就是妄想,妄想不但妨礙我們的修行,也會縮短壽命。修行人最大的敵人就是妄想,妄想不但妨礙我們的修行,也會縮短壽命。 24

  26. 人要想不活在煩惱裡,無論說話、做事都要謹慎。說話的影響力很大 所以要小心謹慎。 25

  27. < 有好惡就有我執,有我執就有佔有欲,有佔有欲就有支配欲,然後就會造業,這就是「原罪」!「離分別」就是「滅原罪」。 26

  28. 恐懼來自於我執,會使生命萎縮,安祥才能發皇生命。恐懼來自於我執,會使生命萎縮,安祥才能發皇生命。 27

  29. < 「怒火能燒功德林」, 發脾氣會招魔,沮喪就會引鬼! 28

  30. 我們的心態不正確,就會扭曲外在的形象。讓我們生活得矛盾、無奈,很亂、很苦。唯有自我認知,找到一切生命的源頭,才能享受心靈統一的安祥心態。我們的心態不正確,就會扭曲外在的形象。讓我們生活得矛盾、無奈,很亂、很苦。唯有自我認知,找到一切生命的源頭,才能享受心靈統一的安祥心態。 29

  31. 活在自憐裏的人,必定會自己毀滅自己。 30

  32. 最會原諒自己的人,最得不到別人的諒解和佛天的原諒;最肯責備自己的人,最容易得到別人的原諒和佛天的寬恕。最會原諒自己的人,最得不到別人的諒解和佛天的原諒;最肯責備自己的人,最容易得到別人的原諒和佛天的寬恕。 31

  33. <> < 禪宗祖師禪的「禪定」,是「外不著相,內心不亂」。如果處處起分別,處處起執著,就不是禪者的正行。 32

  34. 修行達到「純生命」的人,才可以擁有純幸福(沒有任何雜質或條件的幸福)。純生命是沒有愛惡欲喜怒哀樂的七情六欲,沒有嫉妒不滿憤恨……;只有「常樂我淨」天人合一的圓滿生命!修行達到「純生命」的人,才可以擁有純幸福(沒有任何雜質或條件的幸福)。純生命是沒有愛惡欲喜怒哀樂的七情六欲,沒有嫉妒不滿憤恨……;只有「常樂我淨」天人合一的圓滿生命! 33

  35. 以上法語,摘錄自 耕雲先生《安祥禪》講詞歡迎您上 安祥禪學研究網站 http://www.anhsiangchan.org 台北安祥禪讀書會網站 http://blog.udn.com/fancy22/article對佛陀正法作更進一步的了解,與我們一同邁向幸福之道!願您~ 時時自覺 念念自知 事事心安 秒秒安祥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