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2

第二講:效益主義 台大哲學系教授 林火旺

第二講:效益主義 台大哲學系教授 林火旺. 課程網頁: http://homepage.ntu.edu.tw/~hwlin/teaching_virtuescamp2010.html. 一、前言. (一)幾個例子:  1.該不該讓王曉民安樂死?  2.核能電廠該不該興建?  3.垃圾掩埋廠、手機基地台該建在哪裡? (二)效益主義的基本概念:  1.定義:以行為所產生整體結果的效益最大化,判斷行為的對錯。也就是說道德上對的行為就是在所有可能的選項中,能達成最佳結果的行為。  2.根本原則:效益原則 (principle of utility) 。. 一、前言.

mahsa
Download Presentation

第二講:效益主義 台大哲學系教授 林火旺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第二講:效益主義台大哲學系教授 林火旺 課程網頁:http://homepage.ntu.edu.tw/~hwlin/teaching_virtuescamp2010.html

  2. 一、前言 (一)幾個例子:  1.該不該讓王曉民安樂死?  2.核能電廠該不該興建?  3.垃圾掩埋廠、手機基地台該建在哪裡? (二)效益主義的基本概念:  1.定義:以行為所產生整體結果的效益最大化,判斷行為的對錯。也就是說道德上對的行為就是在所有可能的選項中,能達成最佳結果的行為。  2.根本原則:效益原則(principle of utility)。

  3. 一、前言 (三)概念澄清: 1.統稱的(generic )行為和具體的(concrete)行為 2.行為效益主義(act utilitarianism)和規則效益主義(rule utilitarianism) 3.善(good)和效益(utility) 4.享樂的(hedonistic )效益主義和理想的(ideal)效益主義 5.可以共量(commensurability) 6.結果(consequence)

  4. 二、彌勒的效益主義 (一)彌勒(John Stuart Mill, 1806-1873)關心兩大問題:  1.人類美好生活如何構成:快樂、痛苦影響人類幸福。  2.正當的生活方式為何:幸福最大化。   因此彌勒是一個享樂的效益主義者。 (二)享樂效益主義的特點:  1.行為判斷的指標:只考慮行為所產生的快樂和痛苦。快樂是惟一本身就有價值的東西,而痛苦本身就是惡。  2.最大化原則:快樂的最大化或痛苦的最小化。

  5. 三、彌勒回應效益主義可能的批評 (一)豬的學說:  1.批評:效益主義把快樂當成惟一的目的,彷彿把人當成豬,難道生命除了快樂之外沒有別的目的嗎?  2.彌勒的回應:  (1)批評者的說法反而貶抑人性,因為動物性快樂無法滿足人的幸福觀,人擁有高等官能要滿足。  (2)快樂有質和量的區別,所以人寧願做一個痛苦的蘇格拉底,也不願當一隻快樂的豬。  3.快樂的質和量如何區分?兩者可不可以換算?如果不能換算,衝突時如何決定?

  6. 三、彌勒回應效益主義可能的批評 (二)對人性的要求過高:  1.批評:效益主義會要求公正無私,不論對待自己或他人,必須愛人如愛己,這個要求太高,很少人是以這樣的動機過日子。  2.彌勒的回應:  (1)倫理學要求我們應該做什麼,並不要求行為的動機(motive),所以一個人即使心不甘情不願地幫助別人,所做的行為仍然合乎道德要求。所以動機和意圖(intention)不同。  (2)在日常生活中,人們大部分的行為間接合乎效益主義。  3.善良動機卻造成惡果或邪惡動機造成善果,這樣的行為如何評價?

  7. 三、彌勒回應效益主義可能的批評 (三)缺乏時間:  1.批評:不可能每次行動前都計算效益,有些時候根本就沒有時間,在這種情況下去計算效益反而不切實際。  2.彌勒的回應:  (1)效益主義要求的是做該做的行為,並不要求行為前一定要計算效益;人類過去的歷史經驗,提供給我們行為的依據。  (2)區別基本原則和次要原則。

  8. 四、效益主義評估 (一)優點:  1.原則非常簡單、易於應用。   2.不會產生任何道德衝突,原則上不會出現道德困境。  3.似乎是決定公共政策時的最佳原則。 (二)挑戰:  1.行為效益主義的難題:  (1)投票者的矛盾(the voter’s paradox)。   (2)個別行為所產生的集體效果:例如,該不該繳稅?  2.規則效益主義的問題:違反效益主義精神。

  9. 四、效益主義評估  3.效益主義一般性的困難:  (1)公正原則和私密關係  (2)消極責任(negative responsibility)  (3)超義務行為(supererogatory action)  (4)正義(justice)問題:例如,奴隸制度、謀殺 (三)當代效益主義者黑爾(R. M. Hare, 1919-2002)的回應:區別直覺和批判層次的道德思考。

  10. 討論問題 例1:在這種情況下作弊是錯的嗎? 昨天的國文小考阿華帶小抄被老師發現,被叫進辦公室問話。老師問阿華為什麼要作弊。他說:升上高三後,爸媽盯我的成績盯得很緊,只要成績稍微退步,就會被罵得狗血淋頭,老爸上次還氣到血壓飆高。老師你知道我一直很認真唸書的,但下個禮拜我要代表班上參加全校的辯論比賽,這幾天都在為比賽做準備。這次小考真的沒時間念書,迫不得已才出此下策。但說真的,就算我這次因為作弊得了個好成績,但我又沒有要參加大學推甄,學校成績只是給我爸媽看的,其他同學不會有任何損失。我比完賽後就會好好讀書、全心投入準備七月的大考。我以前從不作弊、未來也不會再這麼做,這次只是想讓爸媽開心,又沒有人因此受損害,這樣的結果不是很好嗎?

  11. 討論問題 例2:誰會在意下載音樂是不是非法的 不知道為什麼,有這麼多人對於從網路上免費下載音樂那麼大驚小怪。如果有免費的東西,怎麼會有人想要付錢去買呢?對我來說,這根本不算偷竊。到商店裡拿了一瓶汽水卻沒有付錢,這才叫偷竊──那當然不對。因為你真的是拿了不屬於你的實體東西,而商店必須從別的地方付錢買來這瓶汽水。可是,當你下載一首歌時,是因為已經有人買了CD了,或在別的地方付了錢才獲得那首歌,然後在網路上跟大家分享,並沒有人因此賠錢。……網路上很多歌都是來自那些已經賺了很多錢的歌手,他們又不需要更多的錢。免費下載音樂到底有什麼大不了的呢? Bruce Weinstein,《沒被抓到也算作弊嗎?》第124-125頁

  12. 討論問題 這兩個例子中的主角似乎都用了效益原則來為自己的行為做辯護。效益主義認為,一個行為是對還是錯,只根據其結果的好壞來做判斷。請問: 1.你覺得彌勒(John Stuart Mill)會同意阿華作弊和在網路上下載音樂的行為是道德上對的行為嗎?為什麼? 2.身為老師的你,碰上這兩個學生,你會怎麼回答?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