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2

人類行為與社會環境(三)

人類行為與社會環境(三). 空中大學花蓮中心 林鳳珠 102.11.30. 課程大綱. 一、概念理論. 基本概念、理論觀點、社工運用. 二、人類行為. 嬰幼兒期、青少年期、成年期 中年期、 老年期. 第八章. 第九章. 第十章. 三、社會環境. 家 庭 、 學 校 社 區、職 業、政經、文化. 第八章 老年期 ( 65 歲以後 ). 發展主題. 老化現象 疾病(失智) 、 死亡(安寧病房). 生理 層面. 平均餘命、老化生理變化. 一、 社會互動理論 :衝突、功能、符號互動論

Download Presentation

人類行為與社會環境(三)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人類行為與社會環境(三) 空中大學花蓮中心 林鳳珠 102.11.30

  2. 課程大綱 一、概念理論 基本概念、理論觀點、社工運用 二、人類行為 嬰幼兒期、青少年期、成年期 中年期、老年期 第八章 第九章 第十章 三、社會環境 家 庭、學 校 社 區、職 業、政經、文化

  3. 第八章 老年期(65歲以後) 發展主題 老化現象 疾病(失智) 、 死亡(安寧病房) 生理層面 平均餘命、老化生理變化 一、社會互動理論:衝突、功能、符號互動論 二、心理社會發展理論:統整 vs. 絕望 三、自我應驗預言 心理層面 社會層面 一、照顧模式 二、臨終關懷:面對死亡過程 三、全人生活照顧

  4. 生理層面1p197 • 台灣人的平均壽命逐漸提升 • 101年平均餘命79.5歲 • 男性76.2歲 • 女性83.0歲 資料來源:自由時報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10/new/jan/19/today-life3.htm

  5. 原住民與全體國民平均餘命比較 民國100年 單位:歲

  6. 96年國人平均餘命

  7. 台灣地區主要死因死亡率趨勢圖(民國74-94) 資料來源:衛生署衛生統計資訊網

  8. 小辭典  高齡化社會 根據聯合國世界衛生組織(WHO)的定義,當社會中65歲以上的人口占總人口的比例達7%時,稱為高齡化社會。 心理層面p202 • 我國自82年起邁入高齡化社會 • 99年底已達10.74%,雖仍較歐美及日本等已開發國家為低(歐盟各國平均約17%),但較其他亞洲國家為高。  扶養比 扶養比係指依賴人口對有工作能力人口的比率,亦即幼年人口及高齡人口對青壯年人口之比率;用指數來表示即每100個有工作能力人口應扶養多少人 。p203

  9. 我國人口金字塔單位:10萬人 台灣的人口轉型,已由高出生率與高死亡率,轉移到低出生率與低死亡率。p202

  10. 生育率 • 1950年代初,平均一位婦女於育齡期間(15-49歲)的生育量,達7人 • 1984年平均生育2.1位 • 2003年達1.3人「超低生育率」 • 2010年創下新低,只有0.9位子女 原文: 少子女化與高齡化現象概述 - 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 網址: http://www.npf.org.tw/post/1/10098 「誰來照顧老人?」國家需正視人口政策及社會福利制度。

  11. 心理層面1-社會學理論p205、p40 • 老人問題是握有權勢的團體不願意改變其既有利益,置老人於不顧。 衝突理論 功能理論 / 交換理論 • 功能理論-強調存在的價值與功能,老年人最主要的功能是文化傳承者。 • 交換理論-社會關係決定於一個人可用來交換的功能價值。 符號互動理論 • 老年人有其形象符號的解釋和判斷方式。 • 次文化理論:同一類屬成員彼此互動多,所形成獨特的規範、文化價值。

  12. 衝突理論 P43 • 社會各部門相互關連,強制性的權力關係是社會的基礎,彼此的關係是支配與受支配權力分配關係,會有緊張、失衡與利益衝突等現象產生。 地域、族群、職業 社群 家 社群 社群 社群 社群

  13. 心理層面2- p205 功能理論 • 社會裡每個部門、單位都有其存在的價值與功能。 • 老年人對社會最主要的功能是文化的傳承者。 交換理論 • 社會關係是建立於社會交換。獲得要大於付出,行為才會持續。 • 老年人的社會互動會減少,退休後容易產生問題。 • 人與人間的交往是一種計算得失的理性行為。 • 源以功利主義思想,以經濟學解釋社會現象。 交換理論p40

  14. 心理層面3-p205 符號互動理論 符號互動理論 • 老年人有其形象或符號的解釋和判斷方式,需瞭解其形象互動方式。 • 次文化理論:同一類屬成員彼此互動多,所形成獨特的規範、文化價值。例如:青少年次文化、老人次文化-喜歡做什麼、在意什麼、價值觀。 • 個人如何對某一情境所下的定義,才是決定行為的主要因素。 • 變動的,隨著互動方式改變而改變。

  15. 心理層面4 艾力克森的心理社會發展理論p207

  16. 心理層面6 p207 自我應驗預言 • 一個人的預期,將會在往後的行為結果中應驗,自己的作為將驗證自己的預言。 • 「你原本預期的是什麼,結果就會受到你的預期影響而成真」。

  17. 社會層面1 照顧模式變遷 p209 • 家族照顧 ☆ • 自我照顧 / 配偶相互照顧 • 居家服務 / 外勞照顧 • 機構照顧

  18. 社會層面2 長期照護 p212 • 對功能障礙而無法獨立生活的民眾所提供長期的照護服務。 • 以日常生活活動(ADLs)、工具性日常生活活動(IADLs)及認知功能評估量表為評估工具,決定個案是否有長期照顧的需要及服務類型。 • 以「社區為基礎」,並以「在地老化」為目標。以在家庭中受到照顧與保護為優先原則,機構式照顧僅是補救措施。 • 以全人觀點出發,非僅疾病、問題或失能為對象。

  19. 社會層面3 臨終關懷 p209 • 一套組織化的醫療方案,提供末期病人完整之身、心、靈照顧,積極緩解其身體及心理等不適,協助病患有尊嚴、且有品質地走完人生最後旅途。 1.以照顧為主:著重疼痛控制與情緒支持。 2.重視生命品質 3.尊重生命尊嚴:病患掌握自我死亡權利。

  20. 社會層面4 p210 • 臨終前的五個階段 否認 隔離 討價還價 憂鬱 憤怒 接受

  21. 家庭 • 我的家庭(一句話) • 家庭功能有哪些? • 目前社會上家庭所面臨的挑戰?

  22. 第九章 家庭 p223 家庭變遷 家庭面臨的挑戰 家庭功能 家庭型態 婦女就業 正面、負面影響 雙薪家庭的挑戰 一、為難之處 二、處遇策略 家庭暴力 特殊家庭 一、繼親家庭 二、隔代教養 三、單親家庭

  23. 家庭變遷 1 p223 家庭發展的挑戰 • 出生率下降 • 人口老化 • 單親增加 • 女性就業增加 • 跨國婚姻增加 • 失業率升高

  24. 家庭變遷 2 p224 家庭功能

  25. 家庭變遷3 台灣主要家庭型態 P226 • 祖父母負教養責任 • 缺乏角色認同對象 • 教養照護不足 • 情緒行為困擾 • 學業成就低落 • 認同問題 • 父母角色 • 手足相處

  26. 繼親家庭 p233 繼親家庭的問題 • 家庭成員的認同 • 繼父母威信難以建立 • 繼手足相處困難 「你」的孩子和「我」的孩子在打「我們」的孩子 • 親生父母的從中阻擾 • 家庭財務管理複雜

  27. 單親家庭類型 p237 遭遇未婚生子、離婚、喪偶等 協議分居,婚姻關係未終止 夫妻一方生病或入獄 兩地夫妻

  28. 單親家庭圖像 花蓮縣單親家庭狀況(89年12月底) • 花蓮縣單親家庭女性單親佔單親戶67% • 以女性喪偶單親2,955戶(44%)為高,次為未婚或離婚女單親1,612戶(23%)。

  29. 單親家庭 p237-239 需求 策略 • 經濟問題 • 角色負荷過重 • 子女教養問題 • 心理調適問題 • 經濟補助 • 就業協助 • 子女受教育 • 心理治療 • 法律諮詢

  30. 家庭暴力 p230 何謂家庭暴力 • 家庭成員間實施身體或精神上不法侵害行為。 • 包含配偶(如前夫妻、同居人、男女朋友)、親子、手足、姻親之間的身體、語言、精神、性虐待、經濟控制、及財物破壞。 家暴法規定: • 夫妻或前夫妻。 • 現在是或曾經是事實上之夫妻關係、家長家屬或家屬間關係者。 • 現在是或曾經是直系血親或直系姻親。 • 現在是或曾經是四等親以內之旁系血親或姻親

  31. 一般虐待的型式包含 1、身體虐待 • 以徒手或使用器皿、武器等傷害當事人。如推、踢打當事人、摑當事人巴掌、掐當事人脖子等等。 2、情緒虐待 • 威脅傷害她或他的家人、朋友、寵物,破壞個人的物品,剝奪個人的金錢、睡眠,語言上的辱罵或行為上的騷擾等。 3、性虐待 • 強迫對方進行性行為、逼迫對方看色情影片或圖片、其他不適當的性對待等。 4、經濟虐待 • 在經濟上控制配偶,使當事人無法擁有經濟自主權,而不得不忍受施虐者的控制與傷害。

  32. 目的是為了駕馭她/他,為了要彰顯自己的權力,為了要威嚇對方說我是老大、我是權威目的是為了駕馭她/他,為了要彰顯自己的權力,為了要威嚇對方說我是老大、我是權威

  33. 家庭暴力 p230 擔心 策略 • 擔心子女 • 經濟議題 • 畏懼施暴者 • 從一而終傳統觀念 • 自覺 • 經濟自主 • 法律協助 • 心理輔導 • 學習因應>安全計畫 • 增權

  34. 家庭暴力被害人安全計畫書 • 當我與施虐者還住在一起時 • 我可以將我的處境告訴我的家人,同事、老闆、朋友,我覺得我可信任誰 。 • 我將訂一個「暗號」,當我需要幫助時,我可以打電話給親友,用暗號讓他們知道我需要幫助,我的暗號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 當我意識到爭吵即將發生時,我會設法到家中比較安全的地方去,我會盡量靠近出口、電話,我也會讓我的施虐者認為我已經讓步,設法讓他也冷靜下來,因為在時機未到之前,我得保我自己的安全。 • 當我覺得將要發生暴力時,我可以趕快到一個比較安全的地方,如在辦公室時:___________ ;在家時:__________ ;在公共場所:_________。 • 我會告訴較年長的子女,如果遇到緊急狀況,設法保護自己的安全,向外求助,不要和施虐者有正面衝突。我會教導我的女如何打電話報警,我會確定他們知道家中的正確地址、電話。 • 我會告訴子女一個暗號(例如:見到某個窗簾拉下),看到暗號就不要進入家裡,應立即打電話求助。 • 我應將一些錢、證件等重要物件放在家中一個安全的地方:____________ ,在緊急時我可以立即帶著這些必須的物品離開。 • 我可以將這些證件、換洗衣物、孩子的用品等東西放在 或 家,必要時他們可以代為保管或送來給我。

  35. 家庭福利服務 p240 • 協助家庭生活關係的調整、維持及發展的社福體系。 >>>支持、補充與替代家庭服務 • 以家庭整體為對象,提供家中弱勢人口福利。

  36. 第十章 學校 p247 意涵 功能 一、品德教育 二、中輟學生 三、校園暴力 四、兩性教育 五、教育改革 六、終身學習 問題與調適

  37. 學校對人類行為的意涵 p247 社會化 個人在日常生活、社區活動、學校生活中獲得社會上的各種知識、技能、行為模式與價值觀念,透過此過程瞭解社會期望,建立社會價值觀念,並形成參與社會的行為模式。 依照預定計畫,採取適當步驟,直接教導學習價值及規範。 p250 有意的社會化 在自然的人際交互關係中,如暗示、模仿與認同作用中,產生潛移默化的效果。 無意的社會化 學校教育是特殊性、有計畫的社會化過程,協助個人適應社會生活。

  38. 學校對人類發展的功能 p249 學校教育使個體從「自然人」轉向有教養、有較強適應能力的「社會人」的過程。 學校是使小孩離開家庭,並導引他們進入較大社會的主要機構。 功能 (1)家庭與社會的整合 (2)選拔人才 (3)文化傳遞 (4)傳授知識、訓練技術 (5)社會化

  39. 學校的引導作用(社會化的引導機制)P250 • 將身外的人、物,甚至符號,看作自我的一部份,在情感上產生「視同一體」的感覺 。 一、正式的教導 二、獎賞與懲罰 三、暗示與模仿 四、認同作用

  40. 學校教育對人類行為的功能p251

  41. 學校面臨的問題 P252 兩性教育 p256 品德教育 波娃「我不是生為女人,而是被教育為女人」 中輟學生 角色:人們對特定身份的人的行為期望與其行為表現「作為女兒、女學生、老婆、媳婦、母親、你應該~ 性別角色:因著性別屬性而來的社會期待 -社會性別 校園暴力 教育改革 終身學習

  42. 芬蘭教育的成功經驗 p260 一、以學生學習為本 二、重視自主學習 三、培養對自己負責 四、強調機會均等 五、重視獨立思考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