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0

商品化與醫療化

商品化與醫療化. 肥胖、性別、生活. 報告人 : 金正皓、康耀文. 醫療化 ( Medicalization ) Conrad :非醫療問題被界定為醫療問題─通常是為疾病或失調─而加以治療的過程。 商品化 ( Commodification ) 商品:為了 在市場上出售而生產的財貨及勞務 。. 肥胖與減重. 瘦身市場的 發展 1990 年代:媚登峰、菲夢絲 追逐減肥仙丹 非法減肥藥:以部分負作用為主要作用 1996 年: WHO 認定肥胖為慢性疾病 體重控制課程、減肥班. 肥胖醫學的登場. 1998 年「第三次全國營養調查報告」 各年齡層增加了二到六公斤

Download Presentation

商品化與醫療化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商品化與醫療化 肥胖、性別、生活 報告人:金正皓、康耀文

  2. 醫療化(Medicalization) • Conrad:非醫療問題被界定為醫療問題─通常是為疾病或失調─而加以治療的過程。 • 商品化(Commodification) • 商品:為了在市場上出售而生產的財貨及勞務。

  3. 肥胖與減重 • 瘦身市場的發展 • 1990年代:媚登峰、菲夢絲 • 追逐減肥仙丹 • 非法減肥藥:以部分負作用為主要作用 • 1996年:WHO認定肥胖為慢性疾病 • 體重控制課程、減肥班

  4. 肥胖醫學的登場 • 1998年「第三次全國營養調查報告」 • 各年齡層增加了二到六公斤 • 瘦身美容市場的消費糾紛 • 亂服藥造成的健康危害 • 健保收支逆差 • 2000年:台灣肥胖醫學會 • 制定BMI的體重標準 • 2002年:肥胖症專科醫師

  5. 性別和身體的醫療化 • 疾病和健康的定義並非客觀 • 歐美醫學:白人、中上階級、異性戀、男性 • 女性受到更多醫療化的控制 • 月經、懷孕生產、不孕、更年期、美貌肥胖 • 助產士、剖腹產 • 男性則以性無能和禿頭為主 • 陽痿早洩:心裡到生理 • 藍色革命

  6. 生活型態醫療化 • 婦癌防治與子宮頸抹片篩檢 • 全身健康檢查與健康產業 • 健檢風潮與健康不平等

  7. 發明的疾病

  8. OUTLINE • 1.什麼是疾病 • 2.產業與媒體 • 3.盲從-過動兒 • 4.醫療進步的後果

  9. 什麼是疾病 • 二十世紀初法國戲劇: • 《The Doctor Knock》:「健康的人都是病人,只是自己還不知道而已。」 • 何謂有病?自己感到不適?醫生告知?媒體告知? • 朋友告知? • 那麼…我到底有沒有生病?

  10. 什麼是疾病 • 疾病的定義依照每個人見解不同而不同 • 但是對於不熟的疾病我們很容易引用別人的定義 • 會視為是疾病的課題: • 對於陌生事物恐懼是人的天性 人什麼時候會生病? 當自己覺得自己有病的那一刻就開始生病

  11. 產業與媒體 • 販賣疾病的方法 • STEP1: • 說服健康的人認為自己是生病的。 • 你是不是偶爾會覺得倦怠? • 你是不是容易心情不好? • 你是不是對任何事物都興趣缺缺? • 你會不會覺得注意力難以集中?

  12. 產業與媒體 • 透過媒體傳播 • 醫藥專題 • 最新的疾病資訊 • 全民健康資料 • 統計數據、機率

  13. 產業與媒體 • 透過媒體傳播 • 性功能→球王比利:「勃起性功能障礙。找你的醫生談談吧-要是我就會去做」 • 憂鬱症→透過問卷影響消費者,再藉由消費者影響醫生 • 疾病意識覺醒活動

  14. 產業與媒體 • 販賣疾病的方法 • STEP 2: • 收買醫生 • 藥廠想要透過醫生賣藥 • 業務員與醫生做朋友,收買或是行賄醫生 • 醫生為藥廠顧問,建立利益關係

  15. 產業與媒體 • 治療疾病的過程最大獲利者為藥商而非是醫生。 • 藥商製造藥,為了擴大消費族群與醫生、媒體合作 • 做行銷的總是誇大產品,這就是天生的職業熱忱 • 對於部分藥廠、儀器製造商和醫生團體而言, • 把人類問題醫療化構成了商機基礎是他們的目標。 • 藥商的廣告很少會涉及重症, • 通常鎖定生病與健康之間的灰色地帶

  16. 盲從─過動兒 • 派醋甲酯(立得寧) • 治療疲勞、心情抑鬱 • 後來有人發現有助於治療學習障礙

  17. 盲從─過動兒 • 小孩若服用有助於學習,會變乖 • 家長的期望 • 小孩若反常就會被抓去看醫生 • 經常無法專注聆聽他人說話 • 做作業或是組織活動有困難 • 回答問題未經思索 • →過動兒

  18. 盲從─過動兒 • 對小孩而言 • 要強化身心痛苦的忍耐力並不容易,但兒童必須學習沒有精神藥物的幫助下適應最大的心理困難。 • 對父母而言 • 是小孩抗壓性太弱,還是環境壓力根本對許多父母而言太沉重。

  19. 其實,你比想像中健康

  20. 醫學入侵 • 私人領域和社會領域 • 勝利之後 • 支出不符合收益 • 幻想破滅的醫師 • 健康的人很擔心

  21. 支出暴漲卻無等值效果 • 生活廣泛醫療化 • 醫療體系財政吃緊 • 德國法定健保 • 1991,976億歐元 ←成長1.5倍→ 2002,1426億歐元 • (TW)2009,4349億新台幣 • 琳‧佩爾 • 疾病數量有止境→便宜且優質的醫藥 • 疾病定義擴大→自行創造需求 資源分配不均

  22. 幻想破滅的醫生 • 門診病症無法證實 • 增加醫生負擔 • 醫療化:始作俑者→犧牲者 • 健康與需要治療的疾病 • 老化、身體疼痛 • 肥胖症

  23. 健康的人很擔心 • 越多資金投入→人們越緊張 • 及早發現與預防措施 • 沈恩(AmartyaSen) • 克拉拉省(Kerala) • 比哈省(Bihar) • 教育程度→「自然」認知不同

  24. 因藥得病 • 健康的人轉變為病人 • 人為醫療疏失 • 藥物副作用 • 藥物濫用 • 多種藥物混用

  25. 美容醫學 • 人類無法滿足現有的身體 • 美容醫學因此誕生 • 精神藥物、生長激素 • 身高、健忘、嗜睡、輕微認知障礙 • 羞恥病 • 身體畸形恐懼症人數激增

  26. 生命喜悅‧生活恐懼 • 疾病妄想症 • 強迫健康意識:健康主義(Healthism) • JamesLeFanu:由醫學強迫灌輸,讓人對荒唐不存在的健康風險所產生的恐懼。 • 將健康變成個人的事情 • 政治、社會責任 • 過動兒

  27. 窮人死得早 • 杜賽爾多夫大學醫學社會學家希格里斯特 • 一般工人得心肌梗塞的風險為主管的三倍 • 德國心血管疾病預防研究 • 社會梯度→健康上層、病懨懨的下層 • 不健康的生活方式 • 壓力荷爾蒙:財政、社會壓力 • 疾病社會層面 • 疾病發明家表示 • 疾病標籤化:問題推給個人

  28. 對付疾病發明家 • 設立主管單位:監督控管蓄意的醫療化 • 集資成立專款,建立精確的臨床研究 • 醫生參加非藥商策畫的進修課程 • 製藥業與醫生財務關係互動透明化 • 醫學須受科學嚴格檢驗:實證醫學

  29. 其實,你比想像中健康 • 沉著冷靜才是良藥 • 有疾病當然要去看,沒病的冷靜點別上當 • 其實你很健康,只是你不知道而已 • 提問 • 資訊

  30. 生活案例 • 感冒用藥 • 流感疫苗 • 益生菌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