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0

机插育秧及高产栽培技术要点

一 机插水稻软盘育秧技术 作业流程 : 床土准备→肥料拌混 → 破碎过筛 → 堆闷熟化→ 晒种→发芽试验→药剂浸种→催芽→ 铺放空盘 → 精做秧板 洇足底水→ 播种 →覆土→封膜盖草→ 揭膜炼苗→ 肥水管理 → 起盘移栽. 机插育秧及高产栽培技术要点. 1 、床土选择 : 一是菜园土 , 二是耕作熟化的旱地土 , 三是秋耕冬翻春耖的稻田土。不要在荒草地及当季喷施过除草剂的麦田取土。 2 、每亩大田备足营养土 100 公斤。

maleah
Download Presentation

机插育秧及高产栽培技术要点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一 机插水稻软盘育秧技术 作业流程: 床土准备→肥料拌混→破碎过筛→堆闷熟化→ 晒种→发芽试验→药剂浸种→催芽→ 铺放空盘→ 精做秧板 洇足底水→ 播种 →覆土→封膜盖草→ 揭膜炼苗→ 肥水管理 → 起盘移栽 机插育秧及高产栽培技术要点

  2. 1、床土选择:一是菜园土,二是耕作熟化的旱地土,三是秋耕冬翻春耖的稻田土。不要在荒草地及当季喷施过除草剂的麦田取土。1、床土选择:一是菜园土,二是耕作熟化的旱地土,三是秋耕冬翻春耖的稻田土。不要在荒草地及当季喷施过除草剂的麦田取土。 2、每亩大田备足营养土100公斤。 3、床土培肥:一是集中取土。于冬末春初,亩匀施人畜粪或熟灰杂肥40担(草木灰禁用)及45%氮、磷、钾复合肥50公斤撒施,施后连续机旋2—3遍,进行碎土拌肥,旋耕深度8公分左右,而后用小于5毫米的筛孔筛子过筛,细土粒径不大于5毫米,其中2—4毫米粒径需达60%以上。过筛后堆闷,堆闷时细土含水量掌握在15%左右,要求手捏成团,落地即散,用农膜覆盖30—40天,促使肥料充分熟化。 二是用“旱秧壮秧剂”代替无机肥。过筛后每100公斤细土可拌0.5—0.8 公斤 “旱秧壮秧剂”起培肥、调酸、助壮秧苗作用。 (一)床土准备

  3. (二)秧池准备 1、池田选择 选择排灌分开、土壤肥沃、运秧方便、便于管理、远离经济作物的田块做池田。池田摆布以2亩为宜。 2、比例 秧池田与大田比为1:80左右。 3、秧板规格:播种前10天上水耖田耙地,开沟做板,要求水验平,高低差小于2厘米。秧板规格:畦面宽1.3-1.4米,沟宽0.25米,沟深0.15米,四周沟宽0.3米,深0.2米。 4、秧板标准:秧板做好后,排水晾板,板面达到“实、平、光、直”,铺盘时板面不裂缝、不陷脚。 5、每亩大田备足软盘28张左右,根据秧板面积准备适量的盖膜、芦苇杆、稻草等辅助材料。

  4. (三)播期及浸种催芽 1、品种选择 根据不同茬口、品种特性及安全齐穗期,选择适合当地种植的优质高产、稳产的大穗型品种。不能选用生育期偏短或偏长及穗型偏小的种子。 2、种量 每亩大田备足精选种子4公斤,浸种前要晒种,并做好发芽试验,发芽率要达到90%以上。 3、播期确定 适宜机插秧龄为15-20天。大麦、油菜茬向前倒推20天,小麦茬向前倒推18天左右确定播期。宁可田等秧,不可秧等田。

  5. 4、药剂浸种 药剂浸种可以预防恶苗病、稻瘟病、稻曲病、白叶枯病,还有苗期灰飞虱传播的条纹叶枯病等。浸种时用“施保克”或“使百克”1支2毫升加10%“吡虫啉”10克,兑水6-7公斤浸5公斤种子。一般粳稻浸足80日·度(3天左右).具体浸种时间随气温而定,但种子必需吸足水份。稻种吸足水份标准是:谷壳透明,可见腹白和胚,米粒容易折断而无响声。 5、催芽 高温破胸,温度不超过38℃,催芽标准为90%种子破胸吐白,催芽后置于室内摊晾炼芽4-6小时后即可播种。

  6. (四)播种 1、铺软盘 紧密排放,保证28×58(厘米)尺寸。 2、上营养土 边铺盘边上土,注意软盘不要在太阳下暴晒,铺土厚度为2厘米,不能过薄。 3、洇足底土水 一种方法是播前一天铺好底土后灌平板面水,使盘土充分吸湿后迅速排放。 二是用喷壶喷洒,使底土水份达饱合状态后立即播种盖土,以防跑湿,注意喷水时盘四角水要足而且均匀。

  7. 4、播种 按盘称种或按畦称种(盘数×每盘芽谷重量)。每盘芽谷播140-150克(指发芽率≥90%时用量,若发芽率上下浮动一个百分点,播量相应增减1.2克)。要求多次反复播种,做到细播匀播,力求均匀。 5、覆土 (盖籽土) 覆土量以盖没种子为宜,厚度0.3-0.5厘米,要匀撒。注意覆的土不加壮秧剂,盖土后10分钟内盘面干土必须自然吸湿无白面,覆土后不要再对表土洒水。并沿软盘外侧用土整理盘边,保证盘边平直以提高机插质量。 6、封膜盖草 在盘中间适当放一些细芦苇杆,然后覆盖农膜,要四周封严封实,确保高温高湿,安全齐苗,再在薄膜上加盖稻草,盖草要均匀,厚度以看不见农膜为宜,避免烈日高温灼芽。雨后应及时清除薄膜上的积水,并开好平水缺。

  8. (五)苗期管理 1、揭膜炼苗 盖膜时间不宜过长,一般在秧苗出土1.5-2厘米左右,出苗整齐,大约播后3-5天揭膜炼苗。若覆盖时间过长,易使叶鞘拉长,遇高温晴好天气,容易烧苗,若揭膜偏早影响齐苗。 揭膜原则:晴天傍晚揭,阴天上午揭,小雨雨前揭,大雨雨后揭。尽量在傍晚时揭膜。揭膜后及时灌一次足水,洇透床土,也可喷洒补水,如遇到顶锅盖(顶苗)时灌平沟水也可以用喷壶喷水。揭膜后如遇大暴雨,形成露籽,对露籽苗要补土。

  9. 2、科学管水 秧苗三叶期前保持平沟水,做到以湿为主,达到以水调肥、温、气的护苗目的,正常情况下,保持盘土湿润不发白,含水又透气,若晴天中午秧苗卷叶时灌薄水护苗,雨天放干秧沟水,如遇较强冷空气侵袭,要灌拦腰水保温护苗,回暖后换水保苗。移栽前3-5天控水炼苗。 3、及时追施断奶肥 一叶一心期(播后5-7天),每亩秧池田用尿素5-7公斤,兑水500公斤,于傍晚秧苗吐露水时浇施,施后用双倍的清水浇施。

  10. 4、病虫害防治 秧田期应注意病虫害发生,及时对症用药。为防止条纹叶枯病,一叶一心期每亩秧池田用10%“吡虫啉”有效成份20克加80公斤水喷施。 5、培育壮秧 壮秧标准:苗高15-18厘米,叶龄3.5-3.8叶,苗挺叶绿,根部盘结牢固,提起不散。

  11. (六)栽前准备工作 1、施好出嫁肥 栽前3-4天看苗的叶色而定 。如叶色浓绿且叶片下披,切勿施肥,应控水提高苗质;如叶色褪淡的脱力苗,苗秧池田用尿素4-4.5公斤兑水200公斤于傍晚均匀洒施,施后洒一次清水防肥害伤苗。如叶色正常,叶挺而不下披苗,用肥量可酌情减少。 2、控水炼苗 提高秧苗素质,增强秧苗抗逆性,于栽3天控水,晴天半沟水,阴雨天排干秧沟积水,起秧前床土含水量适中。如遇雨,需雨前盖膜遮雨,防止盘土含水率过高而影响起秧和栽插。

  12. 3、带药移栽 机插秧苗小、个体较嫩,易遭病虫害,栽前1-2要喷药预防,坚持带药移栽。 4、起运移栽 做到随起、随运、随栽,先起软盘后起秧,小心卷起盘内秧块叠放于运秧车,堆放层数2-3层,运到田头后随即卸下平放,使秧苗自然舒展。 严防烈日伤苗。采取遮荫 措施防止秧苗失水枯萎。

  13. 二、大田耕整,栽插技术 1、机插秧对田面要求大田田块:首先机插秧的田块应该相对集中,便于统一水浆管理。机插田块不宜用铧犁耕翻,对于田块的耕翻应该采用旋耕机浅旋耕,耕深80-120mm,以保证插秧时泥脚深度在100-150mm范围内。灌水后田块要 求精细平整,软硬适度,一般粘性土壤整地后应沉淀2-3天、壤土沉淀1-2天、砂性土壤沉淀1天为宜。 大田大田田块:首先机插秧的田块应该相对集中,便于统一水浆管理。机插田块不宜用铧犁耕翻,大田田块:首先机插秧的田块应该相对集中,便于统一水浆管理。机插田块不宜用铧犁耕翻,对于田块的耕翻应该采用旋耕机浅旋耕,耕深80-120mm,以保证插秧时泥脚深度在100-150mm范围内。灌水后田块要求精细平整,软硬适度,一般粘性土壤整地后应沉淀2-3天、壤土沉淀1-2天、砂性土壤沉淀1天为宜。 对于田块的耕翻应该采用旋耕机浅旋耕,耕深80-120 mm,以 保证插秧 时泥脚深度在100-150mm范围内。灌水后田块要求精细平整,软硬适度,一般粘性土壤整地后应沉淀2-3天、壤土沉淀1-2天、砂性土壤沉淀1天为宜。 田块:首先机插秧的田块应该相对集中,插田块不宜用铧犁耕翻,对于田块的耕翻应该采用旋耕机浅旋耕,耕深80-120mm,以保证插秧时泥脚深度在100-150mm便于统一水浆管理。机范围内。灌水后田块要求精细平整,软硬适度,一般粘性土壤整地后应沉淀2-3耕地天、壤土沉淀1-示威宜用 耕整时不宜深耕机械作业,以防耕作层过深大田田块应该相对集中以便统一水浆管理

  14. (1)田块要平整,要求栽后寸水活棵,棵棵到。(1)田块要平整,要求栽后寸水活棵,棵棵到。 (2)田面整洁,耙地墁平后田面无杂草、杂物、浮渣,对秸秆还田且灭茬效果欠佳的田块,耙地时结合人工踩埋清理、清除田面残物。 (3)田面上细下粗,细而不糊;上烂下实,插秧作业时不陷机,不雍泥。 (4)泥浆沉实达到泥水分清,沉淀不板结,水清不浑浊。

  15. 2、施足基肥 根据土壤的地力、茬口等因素,可结合旋耕作业施用适量有机肥和速效化学肥料,氮肥量一般为稻田总量的20%,缺磷钾土壤应适量增施磷钾肥。 3、泥浆沉实 为提高机插质量,避免栽插过深或漂秧、倒秧、大田墁平后须经一段时间沉实,砂质土沉实1天左右,壤土1-2天,粘土2-3天左右。

  16. 4、机栽插 (1)机插秧作业指标:漏插率小于5%;伤秧率小于4%,均匀度合格率大于85%,插直、插稳,作业复盖面达98%。确保直行、足苗、浅栽,要求不漂不倒。越浅越好,栽插深度控制在1.5厘米左右。 (2)栽前抓好机手技术培训,使机手真正“懂插秧机构造原理、懂机插育秧技术要求,懂安全生产,会操作,会保养,会排除故障,会农田作业”的要求。 (3)努力提高机插质量,大田水深为1-2厘米,按农艺要求确定每亩穴数和每穴秧苗的株数,调节好相应的株距、每穴苗数和栽插深浅,及时调整株距档位和栽插深度,待作业状态符合要求并稳定后再开始连续作业。作业过程中随时观察作业质量。 (4)为充分发挥作业效率,事先要合理确定作业路线,科学安排装秧地点。

  17. 三、大田管理 机插水稻实现了定行、定深、定穴和定苗栽插,满足了高产群体质量栽培中宽行、浅插、稀植、通风通光的要求,但机插秧采用中小苗移栽相比,其秧龄短、抗逆性差、缓期相对较长,分蘖具有爆发性、够苗期提前、高峰苗容易偏多,使成穗率下降,穗型偏小。针对机插水稻的生长发育特性,结合我市特点和近年来推广经验,采取“前促、中控、后稳”的肥水管理模式,实现水稻早生快发、减少无效分蘖、提高成穗率、健壮个体、巩固群体、提高千粒重的大田高产栽培技术。

  18. 1、活棵分蘖期有管理 (1)水肥管理 坚持薄水移栽,栽后如遇晴天高温,及时灌水护苗,水深保持在苗的1/2左右,栽后3-4天采取薄水层管理,一般水深2-3厘米,切忌长时间深水,活棵后浅水勤灌。自然落干后再上水,如此反复,促使分蘖早生快发,植株健壮,根系发达。 分次施用分蘖肥、及时除草。栽后5-7天施一次返青分蘖肥,亩用尿素5-7公斤加小苗除草剂1袋(50克)拌湿润细土10公斤,在傍晚田内上水5-7厘米后撒施,保持水层5-7天。栽后10-12天亩用尿素6-8公斤再施一次肥,满足早分蘖的需要。栽后18天左右视苗情施一次平衡肥,一般亩用尿素3-4公斤。对秧苗有缺磷缺钾特征的田块,按亩施45%氮、磷、钾复合肥9-12公斤。

  19. (2)防僵苗 僵苗主要表现为分蘖生长缓慢,叶片僵缩,生长停滞,根系生长受阻,主要有肥僵型(重复追肥)、水僵型(秧苗长期处于淹水状态)和药僵天型(除草剂用量过多,喷洒除草剂后没有及时上水护苗),要根据具体情况,采取合理的肥、水、药等调控措施,同时可施适量生长调节剂,促使秧苗快速转化。

  20. 2、拔节长穗期 适时多次轻搁田,机插秧够苗期的苗体小,初生分蘖比例大,对土壤水份敏感,应轻搁田即多次断水。每次断水应尽量使土壤不起裂缝,切忌一次重搁,造成有效分蘖死亡。轻搁断水的次数因品种而定,变动在3-4次之间,一直延续到倒3叶前后。 追施促花肥 在叶龄余数3.5叶左右时施用,亩用尿素7-9公斤,视苗情而定。 追施保花肥 在出穗前18-20天,即叶龄余数1.5-1.2叶时施用,亩用尿素7.5公斤。对叶色浅,群体生长量小的可多施,但不宜超过每亩10公斤相反,则少施或不施。

  21. 3、开花结实期 水浆管理上,由出穗至其后20-25天,保持浅水层为主;出穗25天以后,采用间歇灌溉法(灌一次浅水后,自然落干2-4天再上水),此时脚印塘应无水,直至成熟。

  22. 2006.10.08

  23. 4、病虫害防治 机插秧前期虫害以稻蓟马、稻蟓甲为主,早栽大田注意防治灰飞虱,七八月间注意二、三化螟、稻飞虱及稻纵卷叶螟。 病害主要不是纹枯病,抽穗前后若遇连续阴雨,注意稻瘟病发生。 防治:应密切注意当地农业植保部门有关水稻病虫害防治预报,根据农业部门提供的农药和药剂配方,有针对性地及时防治,在穗期病虫防治时间上应根据机插水稻的生育过程作适当调整。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