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69

汉语专题教程

汉语专题教程. 1 ,教材适宜对象:汉语言专业,有“现代汉语”知识体系的学生。 2 ,学习目标:力求使他们在原有基础上加深对现代汉语基础理论的理解,拓展专业知识面和学术视野,同时提高他们驾驭现代汉语的实践能力,加深语文修养。 3 教材特点:四个专题相对独立;注重实例分析;对现代汉语尚未涉及的重要问题有选择的介绍。. 第一章 语音. 1 ,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规范化、标准化; A ,我国第一部语言文字的专项法律; B ,当前语言文字规范化、标准化最核心的问题; 2 , 20 世纪的汉语规范化运动; A ,语言规范化的内容(两个方面) B ,汉语规范化运动的发端;

malha
Download Presentation

汉语专题教程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汉语专题教程 1,教材适宜对象:汉语言专业,有“现代汉语”知识体系的学生。 2,学习目标:力求使他们在原有基础上加深对现代汉语基础理论的理解,拓展专业知识面和学术视野,同时提高他们驾驭现代汉语的实践能力,加深语文修养。 3教材特点:四个专题相对独立;注重实例分析;对现代汉语尚未涉及的重要问题有选择的介绍。

  2. 第一章 语音 1,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规范化、标准化; A,我国第一部语言文字的专项法律; B,当前语言文字规范化、标准化最核心的问题; 2,20世纪的汉语规范化运动; A,语言规范化的内容(两个方面) B,汉语规范化运动的发端; C,三大语文运动(切音运动、国语运动、白话文运动)

  3. 汉语规范化的基本过程 • A,清末的切音运动;卢戆章、王照 • B,切音运动到国语运动 • C,五四白话文运动与国语运动 • D,京、国之争

  4. 汉民族共同语为什么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 • 1,现代汉语规范的总原则; • 2,官话及标准音的形成; • 3,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的含义 • 4,普通话语法规范的内容 • 5,北京话与普通话的区别 • 6,汉语规范化有无反作用

  5. 新时期语言文字工作 1,新时期语言文字工作方针;主要任务; 2,国家颁布的有关语言文字的若干规范与标准 A汉语拼音方案;B汉语拼音正词法基本规则 ;C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表 ;D普通话水平测试等级标准;E简化字总表;F现代汉字通用字表;G标点符号使用法;H异性词整理表;I汉语拼音方案的通用键盘表示

  6. 汉语拼音方案的理论阐述 1,《汉语拼音方案》的颁布; 2,汉语拼音运动为什么朝拉丁化方向发展; 3,汉语拼音方案的设计和组成(六个部分) 4,字母表的作用以及与声母表的不同 5,韵母表的排列原则;是否包括普通话的全部韵母;

  7. 6,调号及标调规则(四声标调的发展由来) 7,隔音符号、隔音字母及隔音规则(两条) 8,汉语拼音方案的省略规则及形式

  8. 汉语拼音方案字母与语音的配置关系 1,汉语拼音方案是拼写普通话的拉丁方案; 2,关于拼音方案中字母与语音的配置(六条)

  9. 汉语拼音正词法基本规则 A,词语拼写规则:10条 B,大写 C,移行和标调

  10. 普通话的语音系统 1,语音系统的含义:有各自不同的语音单位;有各自不同的语音组合规律。 2,语音单位的作用,普通话共有多少最小的语音单位; 3,音节的定义;一个汉字是否代表一个音节;汉语的音节结构 4,音位的定义;音位的组合;

  11. 普通话声母系统的语音特点 1,送气和不送气构成的音位对立贯串于整个声母系统; 2,塞擦音丰富,都有同位的擦音与之相配; 3,有舌尖后浊擦音; 4,能分别[ n ]和[ I ]; 5,[ f ]和[ x u- ]不相混;

  12. 普通话韵母结构分析及其分类 1,声母、韵母[韵头、韵基(腹、尾)]、声调; 2,韵母分类的几种情况及其作用; 3,普通话韵母的特点;(五条) 4,汉语拼音方案和普通话的音位系统; A,宽式标音和严式标音

  13. 现代汉语语音规范化问题 1,异读字、异读词、一字多音的区别; A,字形、字义没有差别,但有不止一个读音的字; B,有些异读字在不同的词里都可以有几种不同的读法,这些词就叫异读词; C,汉字一字多音现象的几种不同的情形(异义异读、同义异读、部分同义异读)

  14. 异读词的分类 1,声母不同的异读词; 2,韵母不同的异读词; 3,声调不同的异读词; 4,其他;

  15. 产生异读的原因 1,由于文白异读造成的; 2,方言读音影响产生另一种读音; 3,由误读造成; 4,在北京语音自身发展中产生的;

  16. 异读词读音的审订原则 1,审音以词为对象,不以字为对象。 2,审音的标准,根据北京音系,但这不等于是每一个字都以北京话的读法为规范。 3,四呼不同的异读字,原则上以符合语音发展规律的为准。 4,古代清声母的入声字在北京话里的声调如果有异读,而其中有一个是阴平,原则就采用阴平。

  17. 轻声和轻声词的规范问题 1,轻声的性质;定义、特点、音调的变化 2,轻声的读音变化在韵母上的表现:央化、弱化、单元音化、元音清化; 3,轻声词的规范问题:A,读音规范 B词汇规范 4,轻声的分类:A,语法层面上的轻声词;B,词汇层面上的轻声词;

  18. 儿化韵和儿化词的规范问题 1,汉语方言中的儿化音变; 2,儿化韵的定义; 3,儿化词的规范(两类儿化词的吸收)

  19. 第二章 词汇 1,词的定义及确定词的一般方法;A,能单说,能单独回答问题;B,不能单说,能做词组、句子成分;C,扩张法;D,剩余法; 2,一些疑难问题: A,如何确定述补结构等是不是词的问题(三种情况);B,如何确定“打仗”、“看书”等述宾结构是不是词的问题;

  20. 词汇中的固定语 1,固定语的定义、范围;(图表) 2,专门用语(广义、狭义) 3,熟语研究; A,成语的定义、成语的词性、成语的活用(六种) B,谚语的分类、谚语的民族特点; 4,成语和谚语的区别;(三条) 5,歇后语的定义、语法特点、意义特点; 6,惯用语的特点;

  21. 现代汉语词汇规范问题 1,词汇规范问题的学术研究; 2,词汇规范中的几个具体问题; A,方言词、文言词语、外来词的运用; B,生造词和简称不当问题; 3,普通话词语用法的规范问题; 4,异性词的规范问题;

  22. 构词研究 1,现代汉语合成词的构成; A组合(并列、限定、补充、支配、陈述) B附加(前附式、后附式) C综合 2,举例 1,表示相同的意义,他们之间的地位平等,不互相发生意义关系,所以为并列式(喜悦、动静) 2,它们之间的关系为前一个成分的意义限制后一个成分的意义,叫限定式(铁路、轻视) 3,它们的关系为行为和行为结果的关系,行为是主,结果是补充,叫补充式(说明、枪支) 4,它们之间的关系可解释为前一部分支配后一部分(司机、刺眼) 5,前一部分为陈述对象,后一部分为对这个对象的陈述(性急、目击) 6,前一部分或后一部分有一个为附加成分(老师、石头)

  23. 几个问题研究 A,1,定位语素和非定位语素; 2,词根与词缀; B,词的构成分析基础工作是分析构词成分的意义、作用及其间的关系; 1,苦头、石头——插头、工头 2,信儿、画儿——孤儿、健儿

  24. 新词语的构造 1,一般新词语; 2,带字母的词语; A来自外语,以英语居多。 B,来自汉语的声母。 C,以字母的形象表义。 D,字母是编序用法。 E,字母是类别的标志。

  25. 造词法 1,造词原料(语素、音节、已造成的词) 2,造词法的类型; A词法学造词(附加、重叠、音变、转类) B句法学造词 C修辞学造词 D语音学造词 E综合式

  26. 词义的理据 1,定义 2,词义的理据分析 A,单纯词的词义理据两类(拟声词、取声名名词) B,合成词的词义理据 1,构成词的语素义直接表示词义(两种) 2,合成词的词义是语素义的比喻用法 3,合成词的词义是语素义的借代用法 4,合成词的语素义表示了词义的某些内容

  27. 词义 1,词义的类型(概念义、附属色彩、反身指代义、言语义) 2,概念义的三种类型 A,反映事物、性质、行为 B,反映事物现象的各种抽象关系和联系 C,曲折、歪曲反映事物现象

  28. 3,附属色彩 A,感情色彩(褒、贬、中性) B,语体色彩(书面、口头) C,形象色彩 4,词的反身指代义(在运用中指代本身) 5,言语义(比喻、借代、比拟、双关、改换词性)

  29. 词义的单位 1,词的概念义因语境不同产生的差别 A,表名物的词;B,表行为、性状的词 2,词的义项定义; 3,词义义项的性质; A,要以一定的语音形式作为物质外壳 B,都有概括性,但范围、程度有差别 C,有某种程度的相对性

  30. 词典中义项的不同情况 1,词典中所确定的义项有的是单义词,有的是多义词。 2,义项组(几个相近的词义单位排列一起) 3,义项目(将某方面的意义先作概括说明,以下再分条说明不同的意义)

  31. 词义(概念义)的分析 1,表名物的词的意义的分析 A有些词表示某种事物具有一个主要特征 1,表示事物所有权方面特征(公产、私邸) 2,表事物形貌方面特征(大汉、肉糜) 3,表事物结构、构造特征(梭镖、吊楼) 4,表事物都有时间方面特征(赤子、夙诺 5,表事物都有数量方面特征(巨祸、大陆 B表示事物具有多个特征(大衣、笋鸡)

  32. 表名物的词意义的分析作用 1,同义近义的表名物词意义的异同,可以从所属类别和所具有的特征方面去说明;(食物、食品;侨胞、侨民) 2,反义的表名物的词,也可以从特征中指出它们对立的内容;(上游、下游;高潮、低潮)

  33. 2,表动作行为的词意义的分析 1,定义; 2,说明: A,包含有特定的行为主体(流、泊) B,包含有特定的行为关系对象(办公、备荒) C,包含有动作行为的各种限制(搔、网) D,包含有多个动作行为(打印、勒)

  34. 表动作行为词的分析的作用 1,表动作行为同义、近义的词,其意义的异同一般可以从这些特征去辨析(返航、返回;喂养、饲养) 2,表动作行为的反义词、也可以从所含对立的特征得到说明(进口、出口)

  35. 3,表性状的词意义的分析 1,定义及特点; 2,从“适用对象”看,表性状的意义特征有 :A适用对象只是一种或一类事物(景气硬朗) B适用对象是多个或多种事物(激越、稀朗) C适用对象广泛,词典也未说明(结实细致) 3,从“性状特征”看,表性状词的意义特征有: A性状特征为一项(明亮、优厚) B性状特征为多项(轻浮) C用主谓结构说明性状特征(干巴巴)

  36. 表性状词的意义分析的作用 1,表性状的同义、近义词,其意义的异同可以从这两方面去辨析(贴切、确切;稳定、稳固) 2,表性状词中的反义词,也可以从表示对立的性状特征去说明(热、冷;强大、弱小)

  37. 4,词汇系统 1,周祖谟论证词汇体系的三方面表现: A由同一个语素构成的同族词,不但构词成分有联系,构词成分的意义也有联系; B词汇的构词类型是成系统的; C词义的发展、词和词义的各种联系,也显示了词汇的系统性; 2,英国莱昂斯的词汇场理论;

  38. 词群的主要类型 1,层次关系词群: A上下位关系词群 *非严格的上下位关系的词群两种情况 B整体部分关系词群 *大数和小数的关系 *整体和构件的关系 *整体和它的成员的关系 C等级关系词群 D亲属关系词群

  39. 2,非层次关系词群 3,层次词群中同位的词的关系 A并列关系;B同义近义关系;C反义关系 4,词群分析 *普通话表示人头部个部位的词群分析 *“网”的同族词分析

  40. 词汇学和词典 1,词汇学和词典的编纂; 2,《现汉》打破旧字典的表现(三条) 3,义项划分问题; 4,词典的类型 5,词的释意 A,用同义近义词(1,用一个词解释;2,按语素次序用同义近义词解释)

  41. 2,表名物词的释义(1,解释词语为偏正词组,中心语表示类别,定语表示特征;2,解释词语是多个词组,或复合句,特征由多个词组或分句表示,类别由中心语表示或单独说明;)2,表名物词的释义(1,解释词语为偏正词组,中心语表示类别,定语表示特征;2,解释词语是多个词组,或复合句,特征由多个词组或分句表示,类别由中心语表示或单独说明;) 3,表动作行为的词的释义(1,说明词义所包含一个动作行为,并对它的限制;2说明词义包含动作行为及其关系对象;3,说明词义所包含的动作行为及动作行为主体;4,说明词义包含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动作行为)

  42. 4表性状的词的释义(1,说明“适用对象”和“性状特征”;2,只说明“性状特征”而“适用对象”不出现;3,加“形容…”“…的样子”帮助说明性状特征)4表性状的词的释义(1,说明“适用对象”和“性状特征”;2,只说明“性状特征”而“适用对象”不出现;3,加“形容…”“…的样子”帮助说明性状特征) *说明“性状特征”的三种情况:A对释语素义;B用反义词的否定式;C具体描述说明;

  43. 第三章 语法 1,语法单位和语法学习、语法研究; 2,四种语法单位—语素、词、词组、句子(注意几个概念的区别及关系) 3,关于语素、语素和词; 4,词组和句子(静态单位、动态单位)

  44. 2,汉语词类问题 1,词类特指词的语法分类:指从语法的角度给词分类; 2,划分词类的依据——词的形态、词的语法意义、词的语法功能; 3,汉语根据词的语法功能给词分类的科学性(四条)

  45. 3,形容词的范围 1,形容词分类的三种意见: A一个大类,内部分小类(三个)——性质形容词、状态形容词、非谓形容词; B分为并列的两类——形容词(性质形容词、状态形容词)、区别词; C分为三类——形容词、状态词、区别词; 2,分类的局限性;

  46. 4,动词的不同分类 A,根据动词能不能带宾语、能带什么样的宾语,将动词分类:A,及物动词与不及物动词;B,单宾动词与双宾动词;C,体词性宾语、谓词性宾语;D,体宾动词与谓宾动词; B,注意234页表格; C,根据动词所表示的行为动作的性质分类 动词(非动作动词、动作动词——自主动词、非自主动词)

  47. 关于副词 1,副词只能做状语并不表示做状语的词都是副词; 2,某些副词跟与之同义或近义的属于其他类词的一些词的划界问题;

  48. 介词与动词 1,介词的由来; 2,介词从动词中虚化,只在带宾语这一点上相同,在其他语法功能上都与动词不一样;有的彻底虚化,有的未彻底虚化; 3,介词与动词的区分方法(三点)

  49. 关于兼类词 1,词类划分的相对性的表现; 2,兼类词的三种不同理解 A将语音相同、字形相同且在意义上联系而分属不同的词类的词; B同音同义而兼有两种或多种词类的词才算兼类词; C只要是语音相同、字形相同而分属不同词类的词都看作兼类词 ;

  50. 句子分析 A,从句子的表达,或者说从句子所传递的信息角度给句子分类: 1,陈述句,起功能是用来报道或说明事实,陈述意见; 2,祈使句,其功能是用来向听话者传递命令、警告、请求、劝阻或商量的信息; 3,疑问句,其功能是提问或疑问;(是非问句、特指问句、选择问句、反复问句)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