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9

<< 上海市中小学生生命教育指导纲要 >> 学习交流

<< 上海市中小学生生命教育指导纲要 >> 学习交流. 2006-9-1. 名词解释:. 1 、什么是“两纲”?何时出台的? ( 1 ) 《 上海市中小学民族精神指导纲要 》 ( 2 ) 《 上海市中小学生生命教育指导纲要 》 ( 3 ) 2005 年 6 月 2 、什么是民族精神?民族精神教育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 1 )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在长期的共同生活和共同社会实践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为民族大多数成员所认同和接受的思想品格、价值取向和道德规范,是中华民族的语言习惯、心理特征、文化传统、思想情感等的综合反映,具有极为丰富的内涵。

mali
Download Presentation

<< 上海市中小学生生命教育指导纲要 >> 学习交流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上海市中小学生生命教育指导纲要>>学习交流<<上海市中小学生生命教育指导纲要>>学习交流 2006-9-1

  2. 名词解释: • 1、什么是“两纲”?何时出台的? • (1)《上海市中小学民族精神指导纲要》 • (2)《上海市中小学生生命教育指导纲要》 • (3)2005年6月 • 2、什么是民族精神?民族精神教育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 (1)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在长期的共同生活和共同社会实践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为民族大多数成员所认同和接受的思想品格、价值取向和道德规范,是中华民族的语言习惯、心理特征、文化传统、思想情感等的综合反映,具有极为丰富的内涵。 • (2)主要内容:国家意识、文化认同、公民人格 • 3、什么是生命教育? • (1)生命教育:是旨在帮助学生认识生命、珍惜生命、尊重生命、热爱生命,提高生存技能,提升生命质量的一种教育活动。

  3. 一、《纲要》出台的背景、意义: • 1、是上海市科教党委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简称中央8号文件)的重要举措; • 2、是落实十六大报告精神的迫切要求; • 3、是落实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的重要方面; • 4、是基于对上海市中小学生现状的全面调研;对港台、发达地区的研究;对古今中外生命哲学理论的分析。(报告介绍)

  4. [孩子问题出现的原因] • 1、家长不适当的期望 • 家长对孩子期望值过高,或漠不关心,或过分包揽,或放任自流,忽视孩子渴望得到理解和尊重的需求,不了解孩子身心发展的规律,缺乏科学的家庭教育理念和方法,这些都加剧了部分孩子问题的出现; • 2、家庭教育的问题 • (1)重视物质满足,忽视精神需求; • (2)重视学业提高,忽视人格完善; • (3)重视全面呵护,忽视自主发展;(当他们面临重大人生选择时,原本是当事人,却成了旁观者,这是多么可悲!) • (4)重视家长威望,忽视亲情互动。 • 3、教师教育的随意性 • (1)不平等的师生关系; • (2)教师不恰当的语言; • (3)教师的不良行为。

  5. [孩子问题出现的原因] • 4、社会竞争导致的后果 • 一些领域道德缺失;急剧的社会变迁使中小学生面临的外部世界变得日益复杂;多元文化的冲突,给学生价值观的形成带来了负面影响;互联网使学生的视野远远超出了校园;社会转型期的道德危机和信仰危机使未成年人的生命方向飘忽不定,有的失去了蓬勃向上、健康乐观的生命力。 • 5、生死观比较模糊 • 调查显示:超过半数的中学生相信“人能够死而复生”。 • 6、媒体的一不小心 • 主要是指新闻媒体为了迎合大众口味,作了不适当的、甚至不实的宣传报道,带来了负面影响。(例:四名女中学生,因为自己喜欢的男孩子不喜欢自己,于是开煤气集体轻生。不料抢救后,她们醒过来说的第一句话竟然都是“怎么没有电视台来采访我们?”) • 7、青少年的自身特点 • (1)处在人生价值观形成的初期; • (2)心理和生理发展不平衡。

  6. 二、“两纲”教育的重要性: • 1、是本市中小学德育工作的纲领性文件; • 2、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非常核心的内容。 • 我们要站在战略和大局的高度,来认识“两纲”教育的重要性。 ——科教党委副书记 翁铁慧 • (德育“十一五”规划)

  7. 三、生命教育指导纲要的理论框架:(用“一、二、三、四”概括)三、生命教育指导纲要的理论框架:(用“一、二、三、四”概括) • 1、一个宗旨: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提升学生的生活质量和生命意义; • 2、两个历史渊源和启迪:中国历史和西方历史; • 3、三大关系:生命与自我;生命与社会;生命与自然; • 4、四个主题:生命安全、生命健康、生命情感与态度、生命价值与意义。

  8. 三、生命教育指导纲要的理论框架:[具体] • 一个宗旨: • 儿童早期应开发“非智力因素”,而不要过早开发“智力因素”,拔苗助长,往往适得其反。 • 三大关系: • 1、生命与自我的关系: • (1)人对生命的态度往往取决于内心的信念;(轻生) • (2)青少年的危机:自我认同与角色混乱。(缺乏自信或过分自我;性别意识模糊) • 2、生命与社会的关系: • (1)学会与人相处,学会生存,应对危机; • (2)个人自由与社会责任的协调; • (3)个性化与社会化的协调。 • 3、生命与自然的关系: • (1)人的生命与自然息息相关,尊重生命的多样性; • (2)单向度的技术理性破坏了地球的生态; • (3)倡导“天人合一”的理念。

  9. 三、生命教育指导纲要的理论框架: [具体] • 四大主题: • 1、生命安全:身体安全、性安全、环境安全 • 2、生命健康:身体健康、心理健康、性健康、生活方式健康 • 3、生命情感与态度:生命的唯一性、珍惜自己生命、关爱他人、热爱自然、敬畏生命 • 4、生命的价值与意义:积极的人生态度,规划美好人生,正确的生死观(生是起点,死是终点。)

  10. 四、实施“两纲”教育的思维策略: • 1、两个讲究:潜移默化、全方位的教育渗透; • 2、两个突出:学科作用、学生的体验; • 3、两进两出:进课堂、进教材。

  11. 五、实施的途径: • 1、学科教学 • (1)显性课程:《自然》、《品德与社会》、《体育与健身》等 • (2)隐性课程:其他 • [实施建议] • (1)紧扣学科教学目标,不要喧宾夺主; • (2)把握教学内容中的生命教育因素、顺其自然; • (3)及时捕捉生成性的教育资源; • (4)着力拓展课程,开发生命教育资源; • (5)教师的人格力量是隐性的教育资源。

  12. 五、实施的途径: • 2、专题教育方面:心理教育、安全教育、健康教育、环境教育、禁毒教育、预防爱滋病教育、青春期教育、法制教育等 • [实施建议] • (1)密切联系学生经验; • (2)强调学生自主参与和设计; • (3)运用团体辅导的方法与技术; • (4)注重生成性教育资源的利用; • (5)促进学生认知、情感和行为的发展。

  13. 五、实施的途径: • 3、课内外教育活动:团队活动、节日、纪念日教育、仪式教育、学生社团活动、社会实践活动等。 • 4、环境影响 • (1)物质环境 • (2)精神环境 • (3)制度环境

  14. 六、实施的要求: • 1、提高认识,转变观念 • 树立“尊重生命的情感,尊重生命的价值是第一位的。”观念。 • 2、明确目标,丰富内容 • 培养健全人格,铸就幸福人生,开展“三观”教育,帮助学生了解活着的意义,实现生存的价值。 • 3、各方合作,有机整合 • 与其它学科整合;与专题教育整合;与成长困难学生教育整合;与家庭教育整合。

  15. 七、生命教育的重点、难点: • 1、重点: • (1)生存能力的培养 • 创造生活的能力;自我保护的能力;规避风险的能力 • 选择判断的能力;化解危机的能力;承受打击、应对挫折的能力 • (2)帮助学生寻求幸福感 • 物质条件与人的幸福感不成正比,有时物质条件优越反而使人没有幸福感;青少年在遇到失业、失恋等情形时,往往其人生的天平容易产生倾斜,觉得生命没有了价值,全然体会不到奋斗的快乐;好高骛远,盲目追求物欲的心灵,常使他们忘却了做平凡而健康人的幸福。 • (3)拥有一颗感恩的心和“天人合一”的胸怀 • 帮助学生懂得世界是由多种多样的生命形式、生命个体组成,每个生命个体的存在都与其它的生命发生着密切联系,每个人都应该懂得尊重、同情和责任。

  16. 七、生命教育的重点、难点: • 2、难点: • (1)性教育 • (2)死亡教育 • 原因:中国人的传统观念、家庭阻力。

  17. 八、对教师的素养要求: • 1、强烈的生命意识 • (1)心中满怀职业的激情 • (2)头脑中充满生命的智慧 • (3)浑身洋溢着人格的魅力和才华 • (4)对生活充满希望和情趣 • 2、善良的心灵 • (1)尊重每一个学生 • (2)关注每一类学生(“天才”、“灰色人群”、“成长困难”学生)

  18. 八、对教师的素养要求: • 3、稳定的情绪 • 对教育、教学工作充满兴趣,为学生的每一点进步、成长、成熟而高兴、兴奋、满足和得意,但同时也懂得教育过程是充满烦恼和艰辛的。 • 4、读懂学生 • 观察受教育对象的身心变化,关注其成长的环境,了解其内心的需求。

  19. 以上,是我的一些粗浅的学习提炼。我会继续加强相关的学习,并希望在今后的工作中和大家一起探讨和提高。以上,是我的一些粗浅的学习提炼。我会继续加强相关的学习,并希望在今后的工作中和大家一起探讨和提高。 • 谢谢!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