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4

初中语文教材处理的 几种方法

初中语文教材处理的 几种方法. 初中语文教学现状. 课程改革后, 对教材处理的要求提高了, 教学的难度加大。 教学观念和教学行为与课标的要求有比较大的距离。 教材处理随意性比较大。 耗时多,效率低;学生烦,教师累。. 要提高教学效率. 教师要树立现代的教学观,采用新型的课堂教学模式,提倡启发式、讨论式教学,坚持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 在教学实施中,以学生为中心,以训练为主线,以能力为目标,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使学生主动地学习,做学习的主人。 教师要根据不同的内容,设计适当的教法。. 教材处理的原则.

mannix-duke
Download Presentation

初中语文教材处理的 几种方法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初中语文教材处理的 几种方法

  2. 初中语文教学现状 • 课程改革后,对教材处理的要求提高了,教学的难度加大。 • 教学观念和教学行为与课标的要求有比较大的距离。 • 教材处理随意性比较大。 • 耗时多,效率低;学生烦,教师累。

  3. 要提高教学效率 • 教师要树立现代的教学观,采用新型的课堂教学模式,提倡启发式、讨论式教学,坚持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 • 在教学实施中,以学生为中心,以训练为主线,以能力为目标,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使学生主动地学习,做学习的主人。 • 教师要根据不同的内容,设计适当的教法。

  4. 教材处理的原则 • 1、教师进行换位思考,尽可能地设想和了解学生在学习中的各种“可能”,并以此作为备课的起点。 • 2、重视学生个人的阅读体验,不要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阅读实践。

  5. 教材处理的原则 • 3、把课文作为一个例子(写作和阅读)。 • 4、大胆取舍。 • 5、结合教学需要,补充课外相关文章和阅读材料。

  6. 教材处理方法之一:问题牵引 • 以问题牵引,切入主题 。 • 这种方法的特点是强调引导学生积极思维,以使学生在获得知识,掌握技能的过程中,动脑筋,勤思考。在语文教学中,启发学生提出问题,并以学生提出的问题处理教材,组织课堂教学。 • 所提问题要注意逻辑性、系统性。

  7. 例如:处理柳宗元《小石潭记》( 8年级下册),让学生初读课文后,可问: 1.题目“小石潭记”的“小”体现在什么地方?写“石”有那些句子?“潭”有什么特点? 2.本文“记”了什么?(景、情、同游者)

  8. 这种处理方法的长处在于一改过去被动的局面,让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从文章的内容到形式,从字、词、句到谋篇布局,自主学习,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进而经过相互启发讨论,求得对问题的比较一致的解答,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关键是依据学习重点找好问题的切入点)

  9. 注意: 1、提出问题时,切忌一问到底,演变成为满堂问,学生没有思考余地。 2、问题要紧扣教学目标、重点、难点,不要面面俱到。 3、提出问题要有三个度:新颖度,能引起学生兴趣;难度,在“最近发展区”提出(能与不能之间);深度,引起思维活动。达到这三个度,问题才有效度。 4、把更多的时空还给学生,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10. 教材处理方法之二:一课一得 • 把每个单元作一个整体设计,每课确定一个训练点。“一得”是指教学的共同要求而言,至于学生自己领会所得,越多越好。 • 好处:注重实际应用,讲究实效,教学艺术的科学性强一些,把课教得实惠一些,让学生学得扎实一些。

  11. 第三单元(8年级上) 一、关于第三单元 1.本单元的主题?有何篇目?教学重点是什么? • (1)主题:建筑园林,名胜古迹 • (2)篇目:《中国石拱桥》、《苏州园林》、 《故宫博物院》、《桥之美》、《说“屏”》。其中前三篇是比较规范的说明文,是讲读课,后两篇是带有一定说明性的小品。五篇课文都是事物说明文。

  12. (3)单元教学重点 • ①了解我国传统的建筑、园林所取得的光辉成就,激发对祖国建筑和园林文化的自豪感。 • ②了解说明文的特点,学习怎样抓住特征来介绍事物。 • ③懂得从说明顺序,说明方法,说明语言三方面去学习说明文。

  13. 2.学生学习“可能”会遇到的难题? • (1)学生首次接触说明文,且相当多的学生对建筑园林、名胜古迹的兴趣不大。(2)说明方法较多,学生一下子难以熟知,且容易与修辞方法混淆。 (3)学生难辨别说明文与记叙文。

  14. 3、学习本单元,学生将获得什么? • (1)对传统的建筑、园林有一定的审美眼光。 • (2)掌握分析说明文的几种方法。 • (3)分辨出说明文与记叙文。

  15. 二、单元教学设想 • 1、 总体构思 • 将说明文的几个知识点分解落实到具体1-2篇课文的学习中,明确学习的任务,如:抓住特征说明事物、说明顺序、说明方法、说明文语言。

  16. 2、 具体安排

  17. 3、综合性学习的教学设想 • 活动的主题是“说不尽的桥”: 引导学生观察了解身边的桥,上网找有关“桥”的介绍文章,让学生以“桥”为话题分别写一篇说明文和记叙文,然后在班上交流,从而使学生更为明晰记叙文与说明文的区别。

  18. 教材处理方法之三:以点带面 • “点”就是确定学习和训练的重点,“面”指的是不同的文章。 • 这种处理方法的最大好处是:用不同的“面”对学生全方位的、立体的指导,让学生快速就学习和掌握 “点”。

  19. 教材处理方法之三:以点带面 • 例如:要学习人物的肖像描写(点),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课文中找寻典型的肖像描写:《音乐巨人贝多芬》中写贝多芬的穿着和外貌的句子;《福楼拜家的星期天》写左拉的外貌特点的句子;《列夫•托尔斯泰》中描写平庸甚至丑陋的外表的句子;《藤野先生》中描写藤野先生的外貌的句子等(面) 。在这个基础上要求学生总结规律,完成一个练习——从班上寻找一个描写对象,抓住特征来写;班上交流。

  20. 教材处理方法之四:长文短教 • 抓住一点拨通全文。长文短教,要点要害,要‘画龙点睛’ ;以此来帮学生“拨疑难,排障碍” 。 • 长文章适宜运用点拨法教学。不必面面俱到,只须抓住重难点适时点拨,便可以收到举一反三、事半功倍的效果。

  21. 教材处理方法之四:长文短教 • 例如教《社戏》(7年级下册)可抓住:“盼看社戏――去看社戏――怀念社戏”的思路 来统领全文。 • 围绕看社戏重点写了“月夜行船”、“船头看戏”、“月下归航”的经历,紧扣结尾句:“真的,一直到现在,我实在再没有吃到那夜似的好豆,——也不再看到那夜似的好戏了”。突出人物形象,体会作者的感情。

  22. 教材处理方法之五:一课多篇 • 一课多篇是一种教学设计的思路,也是一种教材处理的方式。目的:一是让教学更好地顺应教材,二是进行高效率的阅读教学。 • 一课多篇教材处理的实质,是在分析某几篇课文组合的规律和特点的基础之上,提出教学的最佳角度,有利于高效地进行教学 。

  23. 教材处理方法之五:一课多篇 • 1.“学法点拨+读法实践”式:这样的处理方式着眼于培养学生的阅读技能,适用于在风格上、写法上有共同特点的几篇课文。 • 2.“教读+自读式”:这样的处理方式着眼于学生阅读技能的习得与自读感悟,强调突出学生阅读的“个性化”行为,适用于在难度上有差异的几篇课文。

  24. 教材处理方法之五:一课多篇 • 3.“精读+略读”式:这样的一次多篇教学着眼于充分遵照教材的编排意图,教一带一或教一带二,以求教学中的省时高效与学生活动充分。 • 4.“比同求异”式:或者主要探求几篇课文在某些方面的共同特点,或者探求几篇课文在某个方面或某几个方面的不同特点。

  25. 教材处理方法之五:一课多篇 • 5.“课内+拓展”法:课内精讲,课外拓展是语文教学常用的方法。课外拓展可以找与课文内容相联系的、写作风格相近的、同一作者不同时期写作的作品。(借助多媒体平台,是非常实用、快捷的方法。)

  26. 8年级第五单元资料整合举例 • 教学《与朱元思书》:联系复习《答谢中书书》和《三峡》,领悟文中描绘的山川之美,回顾写景的特点及方法。然后抓重点读懂大意(写了什么?抓住哪些特点?描写的角度和方法有何异同?) • 如果是重点班的学生,还可以结合《乌篷摇梦到春江》(作家叶文玲)、《与顾章书》(吴均)体会作者的思想和风格。

  27. 8年级第五单元资料整合举例 • 教陶渊明的《五柳先生传》:可以从《归园田居》《饮酒》引入, 引导学生初步了解这位不慕荣利、高风亮节的隐士。 • 教韩愈的《马说》可以把他同期写的《龙说》作为比较阅读材料。《龙说》以龙比喻圣君,以云比喻贤臣,阐明贤臣离不开圣君任用,圣君也离不开贤臣辅助的道理,被誉为《马说》的姐妹篇。

  28. 《核舟记》和《口技》的比较教学   这两篇课文都是文言文,都是写“技艺”的,都用了“描摹”的方法。它们一人一物,一动一静,一以事件发展为序,一以方位变化为序,组合在一起,可谓“珠联璧合”。  这一节课可以这样设计:  第一课时,分为两个板块,以学生的课堂阅读活动为主。 1.用赛读赛讲的方式,快读《口技》,解决练习一、练习三、练习四。(20分钟)  2.用图示的方法或表演法,反复诵读《核舟记》。(20分钟)

  29. 第二课时,可分为两个板块对比阅读。(30分钟左右)   说明对象:口技 雕技 都是 技艺 说明顺序:时间 空间 说明方法:摹状 描写 都是 描摹 说明内容:一户人家 一个桃核   结构特点:首尾呼应 首尾呼应 文 眼:善 奇巧   总 括 句:凡所应有无所不有 因势象形各具情态 重要特点:正面侧面相结合 写左必写右   品读内容: 《口 技》 : 动静 大小 远近 多少 高低 《核舟记》:静动 左右 主次 详略 疏密

  30. 提两点建议: 1、教材处理要从“教什么”出发,对学生需要、学习内容进行分析,然后从“怎么教”入手,确定具体的教学目标,制定行之有效的教学策略。

  31. 2、要经常反思以下问题: △呈现的教学内容符合并体现了课标的要求吗? △教学内容突出了课程的重点知识和主干知识吗? △把握住教学内容的内在联系吗? △内容贴近学生、联系生活吗?(资源利用与开发情况) △教材所设计的各项活动都恰当地安排了吗? △内容有没有人为拔高要求或者降低标准?(符合学生的知识基础和认知规律吗?)

  32. 3、思考 教过=教会? 学过=学会?

  33. 如何使用教材 是“教教科书”还是“用教科书教”,这是区分教师专业化程序的标尺。 “教教科书”是传统的“教书匠”的特征。 “用教科书教”才是现代教师应有的姿态。

  34. 谢谢!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