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13

马兆明 教授

马兆明 教授. 党的三代领导核心 与中国社会主义道路探索. 主要内容: 第一部分 —— 第一章 第二部分 —— 第二章 第三部分 —— 第三章、第四章 第四部分 —— 第五章. 第一部分. 第一章 毛泽东对中国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一、确定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为开创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道路奠定思想基础 二、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改造道路 三、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步探索. 一、确定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为开创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道路奠定思想基础

manny
Download Presentation

马兆明 教授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马兆明 教授 党的三代领导核心 与中国社会主义道路探索

  2. 主要内容: 第一部分——第一章 第二部分——第二章 第三部分——第三章、第四章 第四部分——第五章

  3. 第一部分 第一章 毛泽东对中国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一、确定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为开创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道路奠定思想基础 二、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改造道路 三、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步探索

  4. 一、确定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为开创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道路奠定思想基础一、确定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为开创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道路奠定思想基础 毛泽东同志对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概括和表述,使中国共产党人从中国的具体实际出发,正确分析中国的社会性质,确定了中国革命的性质、任务、对象,找到了革命的领导阶级、依靠力量和团结对象,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一次飞跃,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

  5. 二、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改造道路 (一)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资产阶级和平赎买设想 (二)根据中国实际创造性地提出和平改造资本主义 (三)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6. (一)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社会主义改造问题作过科学论断(一)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社会主义改造问题作过科学论断 马、恩曾对资产阶级进行和平赎买的问题提出过设想。他们认为 ,无产阶级在夺取政权后,通过国家政权以革命的手段对资本家占有的生产资料实习剥夺,使之成为社会主义国家的人民财产,至于具体的改造方式,可以根据各国不同的情况采取不同的方式。列宁在“十月革命”胜利后,提出了用国家资本主义的方式对资本主义私有制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但由于特定历史条件的限制他们的关于和平赎买资产阶级的设想只是停留在理论上,尽管如此,他们的光辉思想,为中国共产党人创造性地解决这一历史课题提供了科学的理论指导。

  7. (二)从中国实际,创造性地提出和平改造资本主义(二)从中国实际,创造性地提出和平改造资本主义 1、和平改造资本主义工商业,是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有关和平赎买资产阶级的构想作为理论基础的 2、和平改造资本主义工商业,是以马克思主义的阶级分析方法作为理论基础,是建立在对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两面性的科学分析的基础上的。 3、正确认识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两面性,是和平改造资本主义的重要依据

  8. (三)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关于和平改造的具体内容,毛泽东与1955年11月在修改《中共中央关于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问题的决议》草案时从以下四个方面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对资产阶级实行和平赎买的设想。 其一,提出了独特的代价论。 其二,从中国的特殊历史条件出发,继续同民族资产阶级结成联盟。 其三,用赎买和国家资本主义的方法,有偿地、逐步地改变资产阶级私有制。 其四,在改造资本家的同时,给他们以必要的工作安排。

  9. 三、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步探索 (一)对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认识和两类不同性质社会矛盾的划分 (二)对社会主义经济关系与经济规律的探索 (三)对发展和繁荣社会主义文化的探索

  10. (一)对社会主义基本矛盾的认识和两类不同性质社会矛盾的划分(一)对社会主义基本矛盾的认识和两类不同性质社会矛盾的划分 1、关于社会主义基本矛盾的思想 社会基本矛盾的思想,马恩列都曾有过论述,但是把它作为一个科学概念提出来却是毛泽东的创造。1956年,毛泽东针对否定社会主义社会存在矛盾的观点,明确提出了社会主义制度下,在生产关系和生产力直接,在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仍然存在着一定的矛盾。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非对抗性的,这种矛盾可以通过社会主义制度本身不断完善来加以解决。

  11. 2、关于两类不同性质社会矛盾的划分 毛泽东根据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原理,结合社会主义社会中的矛盾结构状况,对现实的社会主义社会做出了诊断,认为在社会主义社会里,存在着“两类社会矛盾,这就是敌我之间的矛盾和人民内部的矛盾。这是性质完全不同的两类矛盾”。

  12. (二)对社会主义经济关系与经济规律的探索 1956年4月25日,毛泽东在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作了《论十大关系》的报告。报告初步总结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提出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的基本方针,想全党和全国人民提出探索适合我国具体情况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伟大任务。

  13. (三)对发展和繁荣社会主义文化的探索 1、文化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的方针 2、“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 3、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方针

  14. 第二部分 第二章 邓小平开辟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道路

  15.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认真总结国内外社会主义发展的经验和教训,在深刻分析国际形势和中国国情的基础上,在改革开放的崭新实践中,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明确地提出了走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的伟大思想,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初步回答了中国这样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如何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等一系列基本问题,形成了新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即邓小平理论,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开拓了马克思主义在改革开放时代的新境界,指引我国社会主义事业进入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认真总结国内外社会主义发展的经验和教训,在深刻分析国际形势和中国国情的基础上,在改革开放的崭新实践中,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明确地提出了走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的伟大思想,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初步回答了中国这样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如何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等一系列基本问题,形成了新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即邓小平理论,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开拓了马克思主义在改革开放时代的新境界,指引我国社会主义事业进入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16. 一、重新确立党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一、重新确立党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二、创造性的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三、对社会主义本质做出新的科学规定 四、深刻揭示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动力 五、创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 六、科学判断时代主题

  17. 一、重新确立党的解放思想、 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是毛泽东思想的精髓,也是邓小平理论的精髓。 邓小平在理论上的第一个伟大贡献,就是在我们党结束十年“文化大革命”,在面临何去何从重大选择的历史关头,恢复和重新确立了党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18. 二、创造性的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一)清醒把握中国国情,正确认识所处发展阶段 在《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里,对我国社会所处的历史阶段做出了与以往不同的判断,明确提出,“我们的社会主义制度还处于初级阶段”。此后,党的十二大报告和十二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指导方针的决议》都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问题作了阐述。十三大报告把我国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作为整个报告立论的基础,从这个国情出发,来说明我国经济建设、经济体制改革、政治体制改革、党的建设的各项任务。

  19. (二)坚持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不动摇 邓小平在探索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过程中,明确提出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即: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是这条基本路线的简明概括和主要内容。

  20. 三、对社会主义本质作出新的科学规定 邓小平在总结社会主义实践的历史经验和教训,坚持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基本成果的基础上,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重大课题,对社会主义的本质做出了新的科学规定,从而把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新的水平。 在著名的视察南方谈话中,邓小平完整地阐述了社会主义本质:“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是建设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是社会主义本质的重要内容;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最终目标。

  21. 四、深刻揭示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动力 (一)明确提出改革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首先,改革就是要扫除发展社会生产力的障碍,就是要从根本上改变原有的经济体制,从计划经济体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其次,改革所引起的社会生活和人们观念的变化是十分广泛和深刻的。 其三,改革是中国发展生产力的必由之路,也是解放生产力的“第二次革命”。

  22. (二)深刻阐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邓小平分析了科学技术发展的时代特点,指出与马克思、列宁所处的时代不同,科学技术已经成为推动现代生产力发展的最活跃的因素和主要的力量。在科学、技术、生产三者关系上,科学和技术紧密结合,在现在社会生产中起着先导的作用。邓小平把科学技术从生产力诸要素中突出出来, 提出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

  23. 五、创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 1992年初,邓小平在南方讲话中明确提出:“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这一清楚、透彻、精辟的总回答,从根本上解除了把计划经济视为社会主义制度基本特征,把市场经济当作资本主义特有的东西的思想束缚。

  24. 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也可以实行市场经济的思想,为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提供了理论依据。我们要建立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是要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基础作用,同时也要看到市场有其自身的弱点,进一步的加强和改善国家对经济的宏观调控。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也可以实行市场经济的思想,为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提供了理论依据。我们要建立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是要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基础作用,同时也要看到市场有其自身的弱点,进一步的加强和改善国家对经济的宏观调控。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的。在所有制结构上,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长期共同发展;在分配制度上,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其他分配方式为补充,效率优先,兼顾公平。

  25. 六、科学判断时代主题 中国的发展是世界发展的一部分,是时代发展的一部分。能否站在世界发展的高度,清醒地把握变化发展着的时代主题,事关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兴衰成败。邓小平用马克思主义的宽广眼界观察世界,对当今时代的特征和主题作出了新的科学判断,提出了由于世界格局变化和新科技革命推动经济发展,导致时代主题变化,和平与发挥已成为时代主题。面对这样的时代特征和主题变化,既对社会主义运动提出了严峻的挑战,也给社会主义国家的建设带来很好的发展机遇,提供了有力的国际环境。因此,邓小平提出:我们要“抓住机遇,发展自己”。抓住机遇,发展自己,关键是发展经济。中国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是要靠自己的发展。

  26. 邓小平在科学判断时代主题的基础上,正确提出了社会主义本质理论,提出了通过社会主义改革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生产力,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从而推动了马克思主义的发展。邓小平在科学判断时代主题的基础上,正确提出了社会主义本质理论,提出了通过社会主义改革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生产力,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从而推动了马克思主义的发展。 邓小平通过对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尤其是中国长期停滞落后的历史教训的深刻总结,提出了对外开放的政策。

  27. 从以上六个方面可以看出,邓小平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创立的以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主题的理论,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同当代中国实践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是毛泽东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邓小平理论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开拓了马克思主义的新境界;深刻揭示了社会主义的本质,把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新的科学水平;用马克思主义的宽广眼界观察世界,作出了新的科学判断。邓小平理论是我们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旗帜。从以上六个方面可以看出,邓小平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创立的以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主题的理论,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同当代中国实践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是毛泽东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邓小平理论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开拓了马克思主义的新境界;深刻揭示了社会主义的本质,把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新的科学水平;用马克思主义的宽广眼界观察世界,作出了新的科学判断。邓小平理论是我们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旗帜。

  28. 第三部分 第三章 江泽民高举旗帜全面 推进伟大事业

  29. 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受命于国际社会主义运动剧变和国内发生政治风波的危难之际。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和国内十分繁重的改革发展任务,江泽民同志以无产阶级政治家的胆略和气魄,团结和带领第三代领导集体,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审时夺势,驾驭全局,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不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提出了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推进党的建设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受命于国际社会主义运动剧变和国内发生政治风波的危难之际。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和国内十分繁重的改革发展任务,江泽民同志以无产阶级政治家的胆略和气魄,团结和带领第三代领导集体,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审时夺势,驾驭全局,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不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提出了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推进党的建设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

  30. 一、与时俱进,赋予党的思想路线以新的时代内涵一、与时俱进,赋予党的思想路线以新的时代内涵 二、深化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 三、提出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的重要思想 四、积极探索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 五、创造性的提出了“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

  31. 一、与时俱进,赋予党的思想路线 以新的时代内涵 (一)把“一个中心,三个着眼于”作为坚持和贯彻党的思想路线的落脚点 (二)倡导坚持党的思想路线必须弘扬与时俱进的创新精神 (三)明确提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新时期坚持党的思想路线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32. 二、深化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 (一)确立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二)对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做出了新的概括 (三)对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主义基本分配制度做出了新规定

  33. 三、提出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的重要思想,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治国方略三、提出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的重要思想,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治国方略 (一)把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作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的核心 (二)把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作为治国方略 (三)把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结合起来,使治国方略更趋完善

  34. 四、积极探索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 (一)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纳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 (二)全面系统的阐述了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目标和基本要求 (三)强调在发展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基础上不断推进人的全面发展

  35. 五、创造性地提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一)“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对新的历史条件下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和怎样建设党这一根本问题的科学回答 (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对新时期党的先进性进行了新概括,提出了新要求 (三)按照“三个代表”要求,不断扩大党的群众基础,提高党的社会影响力 (四)明确阐述党的最低纲领与最高纲领的辩证关系,为现阶段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了新的定位

  36. 第三部分 第四章 以“三个代表”为指导,总结经验, 把握规律,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37. 一、总结历史经验,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选择,是我们党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认识和把握的集中体现一、总结历史经验,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选择,是我们党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认识和把握的集中体现 二、在新的历史时期,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的一系列重要论述大大深化了我们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 三、党的三代领导核心的探索,为我们科学把握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确定了基本原则 四、江泽民同志关于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系列重要论述,为社会主义在中国的成功实践开辟了新的道路

  38. 一、总结历史经验,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选择,是我们党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认识和把握的集中体现一、总结历史经验,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选择,是我们党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认识和把握的集中体现 社会主义发展道路问题,是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的首要问题。对于这个问题的回答如何,直接关系到社会主义的方向和兴衰。因此,科学把握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关键在于选择一条正确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不断深化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关键在于不断拓展正确的社会会主义建设道路。 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选择,实质上就是做好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本国实际相结合的文章。不能从“本本”出发,搞教条主义,必须从实际出发,坚持与本国客观实际相结合。

  39. 党的第三代领导核心提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标志着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在现代化建设的总体布局中的新定位,表明我们党对中国社会主义现在化建设的特殊性和内在的机制的认识达到了新水平。党的第三代领导核心提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标志着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在现代化建设的总体布局中的新定位,表明我们党对中国社会主义现在化建设的特殊性和内在的机制的认识达到了新水平。 “三个代表”的提出,是我们党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基本任务和根本目的的新概括,其意义在于从党的建设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内在统一上,进一步揭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基本规律。

  40. 二、在新的历史时期,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的一系列重要论述大大深化了我们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二、在新的历史时期,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的一系列重要论述大大深化了我们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 社会主义建设的规律包含着极其丰富的内容。从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到江泽民“三个代表”思想,我们党对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规律做了创造性的理论探索,在建设中国特设社会主义这个总的前提下,形成了由市场经济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由先进文化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由民主法制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同时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贯穿“三大文明”建设始终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战略。这是我们党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认识的深化,是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伟大贡献。

  41. (一)大力发展市场经济,建设高度社会主义物质文明(一)大力发展市场经济,建设高度社会主义物质文明 (二)大力发展先进文化,建设高度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三)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高度社会主义政治文明 (四)强调人的社会主体地位,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贯穿“三大文明”建设始终 (五)改革是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必须把改革作为社会主义发展的强大动力

  42. (一)大力发展市场经济, 建设高度社会主义物质文明 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1.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市场经济 2.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并存的市场经济 3.国家宏观调控下的市场经济 4.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相结合的市场经济

  43. (二)大力发展先进文化,建设高度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二)大力发展先进文化,建设高度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特征,也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明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并把它确定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一个重要任务和目标,是我们党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做出的重大决策之一,表明我们党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更加全面和深化。邓小平通知曾多次指出要“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在坚持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战略地位思想的同时,进一步从提高文化力、增强综合国力的角度,认识和把握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战略地位,反复强调把精神文明建设提到更加突出地位的紧迫性和重要性,深化了人们对问题的理解,极大地提高了全党全国人民进一步搞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自觉性。

  44. (三)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高度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三)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高度社会主义政治文明 社会主义民主制度一建立,民主制度就成为社会主义制度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民主制度不是抽象孤立的,它有充实的内容和坚实的基础,这个基础就是生产力的发展水平。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实质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是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的根本途径。

  45. (四)强调人的社会主体地位,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贯穿“三大文明”建设始终(四)强调人的社会主体地位,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贯穿“三大文明”建设始终 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坚持追求人的全面发展的目标,必须与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相一致,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贯穿于“三大文明”建设始终。 1.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必须有发达的物质文明为基础。 2.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必须要有高度的政治文明做保证。 3.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必须要有高度的精神文明做为旗帜。

  46. (五)改革是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必须把改革作为社会主义发展的强大动力(五)改革是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必须把改革作为社会主义发展的强大动力 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继承和发展了邓小平的改革思想。十五届五中全会“十五”期间“以发展为主题、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改革开放和科技进步为动力、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为根本出发点、全面推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这一总体布局和战略方针,为新世纪初的改革发展指名了方向。 社会主义改革是个全方位的社会变革,是一个系统工程。在社会主义全方位改革中,经济体制改革和政治体制改革,是两大基本构成要素。能否正确处理两大领域改革关系,做到经济体制改革和政治体制改革相互协调、整体推进,直接关系改革的成败。经济体制改革是基础要素,政治体制改革是重要环节。

  47. 三、党的三代领导核心的探索,为我们科学把握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确定了基本原则三、党的三代领导核心的探索,为我们科学把握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确定了基本原则 科学认识、正确把握社会主义建设规律,是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全局性任务。只有掌握好这个规律,才能认清前进方向,明确工作思路,推进各项社会主义事业。而认识和把握规律的过程,是一种创造性的过程,需要我们创造性的工作。

  48. 从当前看,必须着力把握好以下几个问题。 (一)社会主义建设基本规律与本地实际有机结合 (二)坚持持续稳定健康发展,保持经济社会协调有序 (三)遵循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正确把握人与自然的关系 (四)从实际出发,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

  49. (一)社会主义建设基本规律与本地实际有机结合(一)社会主义建设基本规律与本地实际有机结合 规律是对事物发展的一般趋势的认识。对规律的把握与运用,关键在于把一般规律运用于本地区、本部门的具体实践,创造性地做好自己的工作。 把握和运用规律,总揽和指导山东省社会主义建设的全局,省委提出“大而强、富而美的新山东”的宏伟目标。 建设“大而强、富而美”的新山东,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加快发展为主题,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改革开放和科技进步为动力,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为根本出发点,加快发展先进生产力。

  50. (二)坚持持续稳定健康发展,保持经济社会协调有序(二)坚持持续稳定健康发展,保持经济社会协调有序 社会主义是全面发展、全面进步的社会,科学认识和把握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规律,必须树立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思想,正确处理一些事关大局的重大关系,从而保持整个社会有序、稳定、健康、协调地运行,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步伐。 1.要正确处理经济、政治、文化的协调发展。 2.正确把握地区之间的协调发展。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