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2

十月革命的胜利和向社会主义过渡

十月革命的胜利和向社会主义过渡.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二十世纪人类成就. 殖民体系的瓦解. 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 经济的巨大增长. 具备帝国主义基本特征. 俄国进入帝国主义阶段. 依赖西欧强国. 垄断资产阶级同无产阶级的矛盾. 十月革命的条件. 沙皇专制制度和农奴制残余同人民大众的矛盾. 俄国成为各种矛盾的焦点. 大俄罗斯民族同各少数民族的矛盾. 俄国帝国主义同西方帝国主义国家和东方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矛盾. 力量不断壮大. 组织性、战斗性较强. 俄国无产阶级的成熟. 成熟的无产阶级政党 —— 布尔什维克党. 成熟的领导核心.

Download Presentation

十月革命的胜利和向社会主义过渡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十月革命的胜利和向社会主义过渡

  2.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二十世纪人类成就 殖民体系的瓦解 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 经济的巨大增长

  3. 具备帝国主义基本特征 俄国进入帝国主义阶段 依赖西欧强国 垄断资产阶级同无产阶级的矛盾 十月革命的条件 沙皇专制制度和农奴制残余同人民大众的矛盾 俄国成为各种矛盾的焦点 大俄罗斯民族同各少数民族的矛盾 俄国帝国主义同西方帝国主义国家和东方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矛盾 力量不断壮大 组织性、战斗性较强 俄国无产阶级的成熟 成熟的无产阶级政党——布尔什维克党 成熟的领导核心 革命的同盟军——农民阶级 第一次世界大战使社会矛盾空前激化

  4. 二月革命 性质:资产阶级革命 推翻了沙皇专制统治——罗曼诺夫王朝覆灭 结果 工兵代表苏维埃 两个政权并存 资产阶级临时政府

  5. 罗曼诺夫王朝1613~1917  1613年1月在缙绅会议上,推举罗斯托夫总主教菲拉列特的儿子米海伊尔·罗曼诺夫为沙皇,是为罗曼诺夫王朝之始。罗曼诺夫王朝长达300余年,它的统治是建立在维护农奴主、地主利益、残酷镇压和剥削广大农民的基础之上的。对内实行绝对君主统治,1649年颁布法典,用法律形式确定农奴制,镇压各次农民起义。对外实行侵略扩张政策,侵吞欧、亚各国大片土地(包括我国东北和西北一百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镇压各国人民革命,成为欧洲反动势力的主要代表。1917年二月革命推翻了罗曼诺夫王朝。1917年3月5日,末代沙皇尼古拉二世被迫退位。 罗曼诺夫王朝共历17个沙皇(皇帝)。他们是:米哈伊尔·费多罗维奇(1813~1645)、阿列克谢·米哈伊洛维奇(1645~1676)、费多尔·阿列克谢耶维奇(1676~1682)、彼得一世(1682~1725)、叶克捷琳娜一世·阿列克谢耶夫娜(1725~1727)、彼得二世(1727~1730)、安娜(1730~1740)、伊凡六世(1740~1741)、伊丽莎白·彼得罗芙娜(1741~1762)、彼得三世(1762)、叶克捷琳娜二世·阿列克谢耶夫娜(1762~1796)、保罗一世(1796~1801)、亚历山大一世(1801~1825)、尼古拉一世(1825~1855)、亚历山大二世(1855~1881)、亚历山大三世(1881~1894)、尼古拉二世(1894~1917)。

  6. 血腥的尼古拉是尼古拉二世的绰号,他胸襟狭窄,顽固不化,又极端残忍。他在1905年1月9日下令向彼得堡请愿的工人群众开枪,当场被子弹打死、马刀砍死和军马踩死的有1000多人,受伤者在2000人以上,其中包括许多妇女和儿童。这就是世界著名的“流血的星期日”。这一血腥暴行导致俄国1905年革命爆发。而这次革命像晴天霹雳打破了资本主义世界绅士们的酣梦,宣告了帝国主义时期革命风暴的来临。  尼古拉二世对外推行扩张政策,1896年攫取了中东铁路建筑权,1898年强占旅顺、大连,1900年参加八国联军对中国的侵略,并乘机侵占中国东北。在1918年7月16日终于被人民处决。血腥的尼古拉是尼古拉二世的绰号,他胸襟狭窄,顽固不化,又极端残忍。他在1905年1月9日下令向彼得堡请愿的工人群众开枪,当场被子弹打死、马刀砍死和军马踩死的有1000多人,受伤者在2000人以上,其中包括许多妇女和儿童。这就是世界著名的“流血的星期日”。这一血腥暴行导致俄国1905年革命爆发。而这次革命像晴天霹雳打破了资本主义世界绅士们的酣梦,宣告了帝国主义时期革命风暴的来临。  尼古拉二世对外推行扩张政策,1896年攫取了中东铁路建筑权,1898年强占旅顺、大连,1900年参加八国联军对中国的侵略,并乘机侵占中国东北。在1918年7月16日终于被人民处决。 沙皇尼古拉二世和儿子阿列克谢 沙皇尼古拉二世的母亲与当时英国国王乔治五世的母亲是亲姐妹,都是丹麦公主。沙皇皇后亚力山德诺娃的母亲是英国维多利亚女王嫁到德国小公国荷塞—达姆斯特做王后的女儿,也是乔治五世的姑妈。

  7. 末代沙皇全家福

  8. 四月提纲 二月革命后的复杂形势 七月流血 十月革命胜利 1、1917年11月7日 彼得格勒武装起义 2、成立世界上第一个工农苏维埃政府 摧毁旧的国家机器,废除等级制度,各民族权利平等,取消教会特权。 3、苏维埃政府措施 银行、铁路、大工业收归国有 没收地主、皇室、寺院的土地 签定《布列斯特和约》,退出一战。 4、共产国际的成立

  9. 十月革命胜利的历史意义 对俄国: 俄国历史上最深刻的一次社会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为把俄国改造成为社会主义工业强国和实现国家现代化创造了重要前提。 打破资本主义一统天下的局面,社会主义由理想变为现实。 对世界: 鼓舞和推动国际无产阶级革命和民族解放运动。 人类历史新纪元 历史地位: 世界现代史的开端

  10. 巩固苏维埃政权的斗争 国内反苏维埃的武装叛乱 形势 外国帝国主义的武装干涉 军事上:实行征兵制,组建工农红军 措施 余粮收集制 大中企业收归国有 取消一切商品贸易 经济上: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生活必需品集中分配 强制劳动 红军击溃白军 结果 把外国军队赶出俄国 苏维埃政权得到巩固

  11. 向社会主义过渡——新经济政策的实施 战争使苏俄经济处于崩溃边缘 背景 1921年天灾造成饥荒,人民生活困苦不堪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加剧经济的恶化 农民、水兵相继暴动 时间:1921年,俄共(布)十大 农业:固定的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 工业:中小企业允许私营 内 容 商业:允许自由贸易 分配:实行工资级别制 工农业生产逐步恢复,苏维埃政权进一步巩固。 意义 探索了小农国家建设社会主义的途径和方法,为向社会主义过渡创造了条件。 为国际共运提供宝贵经验,是马克思主义的重大发展。

  12. 苏联成立 1922年12月 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苏维埃第一次代表大会 《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宣言》 《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联盟条约》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