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1

酵母菌在含油废水处理中的应用

酵母菌在含油废水处理中的应用. 内 容. 含油废水的来源、危害和性质 含油废水的常用处理方法 用酵母菌处理含油废水的优点 酵母菌处理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实例. 含油废水的来源. 含油废水的来源很广 , 其中主要有石油工业的炼 油厂含油废水、铁路机务段的洗油罐含油废水、拆 船厂的油货轮含油废水、油轮压舱水、洗舱水、机 械切削加工的乳化油废水、以及餐饮业、食品加工 业、洗车业排放的含油废水等。. 含油废水的危害. 油类物质漂浮在水面 , 形成一层薄膜 , 能阻止 空气中的氧溶解于水中 , 使水中的溶解氧减少 , 致

Download Presentation

酵母菌在含油废水处理中的应用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酵母菌在含油废水处理中的应用

  2. 内 容 • 含油废水的来源、危害和性质 • 含油废水的常用处理方法 • 用酵母菌处理含油废水的优点 • 酵母菌处理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实例

  3. 含油废水的来源 含油废水的来源很广,其中主要有石油工业的炼 油厂含油废水、铁路机务段的洗油罐含油废水、拆 船厂的油货轮含油废水、油轮压舱水、洗舱水、机 械切削加工的乳化油废水、以及餐饮业、食品加工 业、洗车业排放的含油废水等。

  4. 含油废水的危害 油类物质漂浮在水面,形成一层薄膜,能阻止 空气中的氧溶解于水中,使水中的溶解氧减少,致 使水体中浮游生物等因缺氧而死亡,也防碍水生植 物的光合作用,从而影响水体的自净作用,甚至使 水质变臭,破坏水资源的利用价值,而且在水体表 面的聚结油还有可能燃烧而产生安全问题。

  5. 另外,由于溢油的漂移和扩散,会荒废海滩和 海滨旅游区,造成极大的环境危害和社会危害。但 更主要的危害是石油中含有致癌烃,被鱼、贝富集 并通过食物链危害人体健康。因此,对石油和石化 等行业产生的含油废水进行有效处理是极其必要 的。

  6. 含油废水的性质 根据含油废水来源和油类在水中的存在形式不同,分为浮油、分散油、乳化油和溶解油四类: • 浮油,其粒经一般大于100μm,以连续相的形式漂浮于水面,形成油膜或油层; • 分散油,以微小的油滴悬浮于水中,不稳定,静置一段时间后通常变成浮油,油滴的粒经一般介于10~100μm之间;

  7. 乳化油,当废水中含有某种表面活性剂时或油水混合物经转数为3000r/min左右的离心泵高速旋转后,油滴便成为稳定的乳化液分散于水中,油滴粒经极小,一般小于10μm,多数在0.1~2μm之间,单纯用静置方法分离较困难;乳化油,当废水中含有某种表面活性剂时或油水混合物经转数为3000r/min左右的离心泵高速旋转后,油滴便成为稳定的乳化液分散于水中,油滴粒经极小,一般小于10μm,多数在0.1~2μm之间,单纯用静置方法分离较困难; • 溶解油,以一种化学方式溶解的微粒分散油,油粒直径一般小于0.1μm。

  8. 含油废水的处理方法 破乳 使油水分离,首先要破坏油珠的界膜,使油珠相互接近并聚集成大滴油珠,从而浮于水面。 破乳后再处理 乳化液经破乳除油后,一般尚需进一步处理。

  9.  由上表比较可以看出,含油废水的处理方法虽 由上表比较可以看出,含油废水的处理方法虽 然较多,但各种方法都有其局限性, 如果只使用 单一的处理方法,难以达到满意的效果,在实际应 用中通常是采用几种方法结合在一起,形成多级处 理的工艺,从而实现良好的除油效果,使出水水质 达到废水排放标准。

  10. 由上表中数据可知,这类废水的BOD5/COD较高,可生化性较好,宜采用生化法;但由于油脂含量较高,常用的活性污泥法与厌氧处理法在这类废水的处理上都有问题,因为厌氧条件下细菌不能产生脂肪酶,而用活性污泥法处理时,在曝气过程中会造成油脂的上浮,因此要增加预处理工艺进行除油,如(如酸化除油、隔油、气浮除油等)

  11. 这使得工艺更加复杂,另一方面效果也不理想(以酸化除油为例,在油几乎全部被除去的情况下,COD去除率仅为70%—80%,并且酸化后还需加碱中和才能用活性污泥法处理),而且对处理过程中排放的废油处置也是一个难题。另外,活性污泥法将BOD的40%—60%转化为剩余污泥,而厌氧处理也会导致一部分有机物转化为剩余污泥,污泥的填埋需要大量的土地,而污泥堆肥技术的推广多年来也一直未能突破,剩余污泥的处置问题也越来越显著。这使得工艺更加复杂,另一方面效果也不理想(以酸化除油为例,在油几乎全部被除去的情况下,COD去除率仅为70%—80%,并且酸化后还需加碱中和才能用活性污泥法处理),而且对处理过程中排放的废油处置也是一个难题。另外,活性污泥法将BOD的40%—60%转化为剩余污泥,而厌氧处理也会导致一部分有机物转化为剩余污泥,污泥的填埋需要大量的土地,而污泥堆肥技术的推广多年来也一直未能突破,剩余污泥的处置问题也越来越显著。

  12. 酵母菌处理技术的优点 酵母菌处理技术是近年来在日本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有机废水的生物处理技术。 酵母菌经过长期自然选择,对高糖环境、高碳环境、高渗透压环境等具有较强的适应性,而且,酵母菌为真菌类微生物,它在分解酶等方面与常规处理法中使用的细菌相比也有自身的一些特异性,同时剩余的酵母菌可以用作单细胞蛋白(SCP),不存在污泥处置的问题。这使其与其它生物处理技术相比,在处理负荷、污泥生成量、需氧量和耐渗透压等方面具有很大优势。

  13. 活性污泥法和酵母菌技术的比较 可见,酵母菌处理工艺与活性污泥工艺相比具有负荷高、污泥生成量小、需氧量小等优点。

  14. 酵母菌处理技术的发展和应用 20世纪70年代开始,日本有人开始研究用酵母菌处理发酵废水等高浓度有机废水,在80年代末,日本一家公司解决了酵母菌处理技术的实用化问题。该公司将酵母菌处理工艺用于活性污泥的前段处理,用于最大限度地降低废水的有机负荷。处理后的废水用常规活性污泥法等工艺进行进一步处理即可达标。目前日本已建成了近50套使用该工艺的处理装置,用于处理含油废水、水产品加工废水、发酵工业废水、制酱废水等。

  15. 在国内,利用酵母菌处理废水的工作仍基本停 留在生产单细胞蛋白的基础上,如有些味精厂采用 酵母菌处理味精废水,主要目的是获得单细胞蛋白, 出水仍属高浓度有机废水。中科院生态环境研究 中心从1998年开始着手进行有关酵母菌处理技术 的研究工作,目前已从色拉油加工废水、味精废 水、油田废水、染料废水等环境中筛选到一批酵 母菌,有关色拉油加工废水、味精废水的酵母菌 处理研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16. 某食品加工厂进水情况与操作条件

  17. 某食品加工厂废水处理效果

  18. 从表中可以看出,在BOD平均负荷大于 9Kg/(m3·d)的条件下,酵母菌对于BOD、 COD、油等的去除率均达到了95%以上的水 平。该废水中的油含量、水量及其它进水条件变 化幅度也较大,但实践表明这些变化并未影响处 理效果及出水水质,这表明酵母菌处理系统对进 水也同时具有较高的抗冲击能力。

  19. 当前高含油废水(如豆油加工厂的生产废 水)通常用气浮法等物化法进行前处理除去大 部分油再进行其它处理,而某制油厂利用从工 业废水中分离出来的酵母菌进行无预处理的生 物处理尝试,获得了较好的效果 。

  20. 某制油厂污水处理操作条件

  21. 酵母处理工艺各段处理效果

  22. 对于平均含油量达11900mg/L的废水,酵母 菌处理可以达到除油率99%的效果,这是一般的 生物处理法无法可比的。由此可见,采用酵母菌 作为前处理可去除绝大部分的污染物,其出水经 过常规活性污泥法处理可一次性达标。将酵母菌 处理部分与活性污泥部分相联合,可以用来直接 处理高含油废水,而无需再设单独的预处理除油 设施。

  23. 应用展望 由于酵母菌能在高糖环境种生存,因此在食品 加工废水(制油废水、制糖废水,酒精废水 等)、酿造废水的处理上都有较强的应用前景。 由于这些废水大部分为无毒、无害废水,因此处 理废水所得到的酵母细胞将考虑作为饲料。在这 些研究和应用的基础上,酵母菌处理废水技术将 在以下三方面具有很好的研究和应用前景:

  24. 厌氧环境难于处理的高蛋白废水、高硫废 水。这主要是利用酵母菌的耐高渗透压能力。 • 抗生素废水。酵母菌在大量抗生素的条件 下也能生长旺盛(如青霉素50-60单位/mL,而 时间废水中青霉素的含量通常不到该值的 1/10),采用酵母菌处理时无需预处理出去抗生 素,因此可将酵母菌应用于抗生素废水。

  25. 其它常规生物处理法难以处理的高浓度有机 废水,如有毒废水,造纸废水等,这是因为酵母 菌耐酚等有毒物质的能力较细菌强,并对细菌难 降解的木质素等有较好的利用能力,由于这些废 水的特殊性,回收单细胞蛋白将不再作为目的之 一。 • 酵母菌处理技术不能完全取代现有的工艺和 • 技术,但该技术是对已有生物技术的补充,它的 • 出现使我们又多了一种可供选择的技术。

  26. Thank you!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