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50

1. 知道常见酸碱的主要性质和用途,认识酸碱的腐蚀性。 2. 初步学会稀释常见的酸碱溶液。 3. 会用酸碱指示剂和 pH 试纸检验溶液的酸碱性。 4. 知道酸碱性对生命活动和农作物生长的影响。

第十单元 酸和碱. 1. 知道常见酸碱的主要性质和用途,认识酸碱的腐蚀性。 2. 初步学会稀释常见的酸碱溶液。 3. 会用酸碱指示剂和 pH 试纸检验溶液的酸碱性。 4. 知道酸碱性对生命活动和农作物生长的影响。 5. 知道酸碱之间的中和反应,了解中和反应在实际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 1. 从命题内容及考查角度上分析 (1) 以浓酸敞口时的变化,考查对浓盐酸、浓硫酸性质的认识,浓硫酸的稀释方法及操作正误的判断等。 (2) 以生产和生活中的具体物质酸碱性的测定或 pH 为信息,考查酸碱性溶液的区分、 pH 的测定及应用。

Download Presentation

1. 知道常见酸碱的主要性质和用途,认识酸碱的腐蚀性。 2. 初步学会稀释常见的酸碱溶液。 3. 会用酸碱指示剂和 pH 试纸检验溶液的酸碱性。 4. 知道酸碱性对生命活动和农作物生长的影响。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第十单元 酸和碱 1.知道常见酸碱的主要性质和用途,认识酸碱的腐蚀性。 2.初步学会稀释常见的酸碱溶液。 3.会用酸碱指示剂和pH试纸检验溶液的酸碱性。 4.知道酸碱性对生命活动和农作物生长的影响。 5.知道酸碱之间的中和反应,了解中和反应在实际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

  2. 1.从命题内容及考查角度上分析 (1)以浓酸敞口时的变化,考查对浓盐酸、浓硫酸性质的认识,浓硫酸的稀释方法及操作正误的判断等。 (2)以生产和生活中的具体物质酸碱性的测定或pH为信息,考查酸碱性溶液的区分、pH的测定及应用。 (3)以对具体物质之间的反应的判断为内容,考查对酸碱性质的认识,及应用酸碱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中和反应的实验探究及运用中和反应的基本原理解决实际问题。

  3. 2.从中考的题型上分析 (1)以选择题的形式考查酸、碱的性质及应用,溶液的pH及应用等。 (2)以填空题、实验探究题的形式考查酸碱之间的反应、酸碱性质的应用及中和反应的实质。 (3)以酸、碱之间的性质反应为依托,考查化学方程式的有关计算。

  4. 1.常见酸、碱的主要性质及用途 常见酸碱的性质和用途,内容较多,且相互之间的联系、相关性较多,复习时建议: (1)采用表格对比法,将常见酸碱的性质及对应的用途列表比较,在对比中强化对酸碱性质和用途的认识。 (2)结合各反应的现象,通过实验探究的形式,让学生在较高的水平上理解和应用。

  5. 2.酸碱指示剂、pH的意义和测定方法 (1)酸碱指示剂在酸性、碱性溶液中会发生不同的颜色变化,且现象易混淆,因此,复习时建议:用列表的方法表示出酸碱指示剂在酸性、碱性溶液中的颜色变化,对应pH的范围等,并结合对日常生活中常见物质酸碱性的区分,加以巩固。 (2)加强溶液pH变化的图像题的分析和练习,明确用pH试纸测定溶液的pH的方法及所测pH只能取整数的特点。 3.中和反应的实质和应用 中和反应的实质及反应的判断是中考的重点。复习时建议教师结合具体的酸碱反应,用实验探究的形式进行练习,着重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应用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

  6. 考点.知识清单

  7. 要点.聚焦突破

  8. 一、酸碱的化学性质 1.酸的通性

  9. 2.碱的通性

  10. 【典例1】(2011·杭州中考)归纳是学习的重要方法,小红在复习盐酸的性质时,归纳出盐酸的五条化学性质(如图所示,连线表示相互反应)。【典例1】(2011·杭州中考)归纳是学习的重要方法,小红在复习盐酸的性质时,归纳出盐酸的五条化学性质(如图所示,连线表示相互反应)。

  11. (1)为了验证性质①,小红将紫色石蕊试液滴加到盐酸溶液中,溶液变_______色;(1)为了验证性质①,小红将紫色石蕊试液滴加到盐酸溶液中,溶液变_______色; (2)图中A所代表的物质类别是_______; (3)盐酸的性质③决定了盐酸可用于清除铁锈(主要成分是 Fe2O3),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 (4)为了验证性质⑤,可选用的物质是______(填一种即可); (5)镁和锌可以用来验证盐酸的性质②,小红要探究镁和锌与 盐酸反应的快慢,需要控制不变(相同)的量是___(填序号)。 A.两种金属的形状 B.盐酸的质量分数 C.反应容器的大小 D.温度

  12. 【我的记录空间】本题考查酸的性质。酸具备五大通性:与酸碱指示剂反应;与活泼金属反应生成氢气和盐;与金属氧化物反应生成盐和水;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与某些盐反应生成新酸和新盐,故A所代表的物质类别是碱;(3)盐酸与氧化铁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4)根据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可知能与盐酸反应的盐主要有碳酸盐(如碳酸钠、碳酸钙等)、硝酸银等。(5)要探究镁和锌与盐酸的反应速率,需要保证影响两种金属反应快慢的量完全相同,即两种金属的形状、盐酸的质量分数、盐酸的质量(或体积)、温度等相同。【我的记录空间】本题考查酸的性质。酸具备五大通性:与酸碱指示剂反应;与活泼金属反应生成氢气和盐;与金属氧化物反应生成盐和水;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与某些盐反应生成新酸和新盐,故A所代表的物质类别是碱;(3)盐酸与氧化铁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4)根据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可知能与盐酸反应的盐主要有碳酸盐(如碳酸钠、碳酸钙等)、硝酸银等。(5)要探究镁和锌与盐酸的反应速率,需要保证影响两种金属反应快慢的量完全相同,即两种金属的形状、盐酸的质量分数、盐酸的质量(或体积)、温度等相同。 答案:(1)红 (2)碱 (3)Fe2O3+6HCl====2FeCl3+3H2O (4)Na2CO3(或AgNO3等,合理即可) (5)A、B、D

  13. 【典例2】(2010·福州中考)小政 同学在复习Ca(OH)2化学性质时, 归纳出了Ca(OH)2与其他物质间相 互反应的关系如图(图中“—”表 示相连的两种物质能发生反应)。 (1)若X是与其他两种不同类别的化合物,则X可以是_____。 (2)根据图中所示的物质间关系,写出其中两个化学方程式: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 【解析】分析Ca(OH)2的化学性质可知,它可以使酸碱指示剂变色、可以和酸以及某些盐反应,还可以和非金属氧化物反应,由题意可知X为化合物,可以确定为氧化物,所以X可以是CO2。Ca(OH)2和盐酸以及碳酸钠发生的是复分解反应,可以按照两物质相互交换成分来书写化学方程式。【解析】分析Ca(OH)2的化学性质可知,它可以使酸碱指示剂变色、可以和酸以及某些盐反应,还可以和非金属氧化物反应,由题意可知X为化合物,可以确定为氧化物,所以X可以是CO2。Ca(OH)2和盐酸以及碳酸钠发生的是复分解反应,可以按照两物质相互交换成分来书写化学方程式。 答案:(1)CO2(或其他合理答案) (2)Ca(OH)2+2HCl====CaCl2+2H2O Na2CO3+Ca(OH)2====CaCO3↓+2NaOH(答案合理即可)

  15. 二、溶液的pH与酸碱性的关系 1.pH与溶液酸碱性及指示剂的显色情况(通常)

  16. 加水稀释 加碱溶液 加水稀释 加酸溶液 2.改变溶液pH的方法 (1)酸性溶液 pH增大。(2)碱性溶液 pH减小。 3.酸溶液与酸性溶液

  17. 4.碱溶液与碱性溶液

  18. 【典例3】(2010·肇庆中考)下表列出生活中一些液体的pH:【典例3】(2010·肇庆中考)下表列出生活中一些液体的pH: (1)上述液体中,酸性最强的是___________,能使酚酞试液变红的是___________。 (2)正常雨水的pH约为5.6,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 (3)在厨房清洁剂中加入蒸馏水,厨房清洁剂的pH ________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4)厨房清洁剂与厕所清洁剂不能混合使用,其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 【我的记录空间】(1)pH小于7的溶液呈酸性,且pH越小酸性越强,比较表格中的有关溶液的pH可知,厕所清洁剂的pH最小,故其酸性最强;能使酚酞试液变红的溶液呈碱性,而碱性溶液的pH大于7,故应选厨房清洁剂;(2)因空气中含有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与水反应能生成碳酸,从而造成正常雨水呈酸性,pH小于7;(3)因厨房清洁剂呈碱性,因此加水稀释后碱性减弱,则pH变小;(4)厨房清洁剂与厕所清洁剂混用,即碱性溶液与酸性溶液混合,会发生中和反应,从而使两者的除垢作用减退或消失,故不能混用。【我的记录空间】(1)pH小于7的溶液呈酸性,且pH越小酸性越强,比较表格中的有关溶液的pH可知,厕所清洁剂的pH最小,故其酸性最强;能使酚酞试液变红的溶液呈碱性,而碱性溶液的pH大于7,故应选厨房清洁剂;(2)因空气中含有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与水反应能生成碳酸,从而造成正常雨水呈酸性,pH小于7;(3)因厨房清洁剂呈碱性,因此加水稀释后碱性减弱,则pH变小;(4)厨房清洁剂与厕所清洁剂混用,即碱性溶液与酸性溶液混合,会发生中和反应,从而使两者的除垢作用减退或消失,故不能混用。 答案:(1)厕所清洁剂 厨房清洁剂 (2)水里溶解了二氧化碳 (3)变小 (4)酸碱中和失效

  20. 实验.主题探究

  21. 中和反应的实验探究 1.原理 中和反应(如氢氧化钠溶液与盐酸的反应)中,往往无明显的实验现象,无法确定反应是否发生及反应进行的程度,因此,需要借助指示剂或其他方法来判断。 2.中和反应的本质 由图示可知,中和反应的实质是酸溶液中的氢离子和碱溶液中的氢氧根离子结合生成水。

  22. 3.判断中和反应是否发生的方法及注意事项

  23. 误区.案例剖析

  24. 【典例2】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KHSO4在水中会解离出H+,KOH在水中能解离出OH-,所以前者是酸,后者属于碱 B.Ba(OH)2、CaO溶于水均可以产生OH-,所以两者均属于碱 C.紫色石蕊溶液遇酸变红色,无色酚酞遇酸不变色 D.凡是碱都能使紫色石蕊变蓝色,使无色酚酞变红色 【易错角度】A、B、D

  25. 【错因分析】 【参考答案】C

  26. 真题.感悟中考

  27. 1.(2011·雅安中考)正常人的体液pH都在一个相对稳定的范围内,否则人会生病。下列人体体液中,酸性最强的是( ) A.唾液(pH:6.6-7.1) B.血液(pH:7.35-7.45) C.胆汁(pH:6.8-7.4) D.胃酸(pH:0.8-1.5) 【解析】选D。pH与酸碱性的对应关系为: pH<7的溶液呈酸性,pH越小,酸性越强,pH>7的溶液呈碱性,pH越大,碱性越强,pH=7的溶液呈中性;A、B、C、D四个选项中 D中pH最小,酸性最强,故选D。

  28. 2.(2011·泰安中考)下列溶液暴露在空气中,因发生化学变化而使溶液质量增大的是( ) A.浓氢氧化钠溶液 B.浓盐酸 C.浓硫酸 D.饱和食盐水 【解析】选A。浓氢氧化钠溶液会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生成碳酸钠,造成溶液质量增大,此变化也是一个化学变化。浓硫酸有吸水性, 暴露在空气中溶液质量也会增大,但该变化不是化学变化。

  29. 4.(2011·广州中考)小烧杯中盛有含石蕊的氢氧化钠溶液,逐滴加入稀盐酸至过量,烧杯中溶液颜色变化的顺序是( ) A.紫色—红色—蓝色 B.蓝色—紫色—红色 C.蓝色—红色—紫色 D.紫色—蓝色—红色 【解析】选B。石蕊加入氢氧化钠溶液中,溶液显示蓝色,当氢氧化钠与盐酸恰好完全反应时,溶液显示紫色,当盐酸过量时,溶液显示红色。

  30. 5.(2011·杭州中考)食醋中含有醋酸,食醋除作调味剂外,生活中还有些妙用,下列使用食醋肯定不能达到目的的是( ) A.除去菜刀上的铁锈 B.除去水壶壁上的水垢 C.清洗溅到皮肤上的碱液 D.鉴别黄金饰品中是否含有铜 【解析】选D。食醋具有酸性可以与铁锈、水垢、碱液发生反应,铜不活泼,不与酸发生反应。故答案选D。

  31. 8.(2011·怀化中考)“五一”劳动节,小军给妈妈帮厨,发现一瓶没有标签的无色液体,小军问妈妈这是什么物质,小军妈妈要他猜一猜,假如你是小军,你认为该无色液体会是_______________。8.(2011·怀化中考)“五一”劳动节,小军给妈妈帮厨,发现一瓶没有标签的无色液体,小军问妈妈这是什么物质,小军妈妈要他猜一猜,假如你是小军,你认为该无色液体会是_______________。 (1)小军打开瓶盖闻了闻,初步判断为白醋。请问小军是利用了白醋的_________(填“物理”或“化学”)性质作出的判断。

  32. (2)为进一步判断该液体是否为白醋,小军又进行了以下实验。(2)为进一步判断该液体是否为白醋,小军又进行了以下实验。 取少量该液体放入玻璃杯中,加入适量小苏打粉末(碳酸氢钠),观察,有气泡产生,说明该液体中含有__________(填“酸”、“碱”、“中”)性物质。 (3)请你再设计一个简单实验,说明该液体的酸碱性(参照小军的实验方案,要求有简单的实验操作过程和现象,并得出结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3. 【解析】厨房中的无色液体可能为白酒、白醋或水;(1)通过闻气味的方法鉴别该液体为白醋,这是利用了白醋的物理性质;(2)小苏打的主要成分为NaHCO3,能与酸反应放出气体,向该液体中加入小苏打粉末,有气泡产生,说明该液体是一种酸性溶液;(3)验证该液体的酸碱性,可用石蕊试液或pH试纸。【解析】厨房中的无色液体可能为白酒、白醋或水;(1)通过闻气味的方法鉴别该液体为白醋,这是利用了白醋的物理性质;(2)小苏打的主要成分为NaHCO3,能与酸反应放出气体,向该液体中加入小苏打粉末,有气泡产生,说明该液体是一种酸性溶液;(3)验证该液体的酸碱性,可用石蕊试液或pH试纸。 答案:白酒(或白醋或水) (1)物理 (2)酸 (3)取少量该液体放入烧杯中,滴入紫色石蕊试液,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说明该液体中含有酸性物质(其他合理答案也可)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