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9

美术的辉煌

美术的辉煌. 重点:19世纪以来的主要美术流派、代表人及代表作品. 马拉之死. 马拉 (Jean-Paul Marat, 1743–1793) ,雅各宾党领导人之一,法国大革命期间,他撰写过很多抨击封建专制的文章,在当时人们心目中享有很高的威望。马拉为躲避反动分子的迫害,长期在地窖里工作,因此,染上了严重的湿疹。为了减轻病痛,同时,不影响工作,他每天不得不泡在带有药液的浴缸里坚持工作。 1793 年 7 月 13 日马拉被刺身亡,终年 50 岁。

margo
Download Presentation

美术的辉煌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美术的辉煌 重点:19世纪以来的主要美术流派、代表人及代表作品

  2. 马拉之死

  3. 马拉(Jean-Paul Marat, 1743–1793),雅各宾党领导人之一,法国大革命期间,他撰写过很多抨击封建专制的文章,在当时人们心目中享有很高的威望。马拉为躲避反动分子的迫害,长期在地窖里工作,因此,染上了严重的湿疹。为了减轻病痛,同时,不影响工作,他每天不得不泡在带有药液的浴缸里坚持工作。1793年7月13日马拉被刺身亡,终年50岁。 • 法国画家大卫油画《马拉之死》即表现的是马拉刚刚被刺的惨状:被刺的伤口清晰可见,鲜血已染红了浴巾和浴缸里的药液,握着鹅毛笔的手垂落在浴缸之外,另一只手紧紧地握着凶手递给他的字条,女刺客夏绿蒂·科尔代是利用马拉对她的同情趁其不备下的毒手,我们还可以看到丢在地上的带血的凶器。在浴缸的旁边立有一个木台,看来,这就是马拉办公用的案台,“案台”之上有墨水、羽毛笔、纸币和马拉刚刚写完的一张便条:“请把这5法郎的纸币交给一个5个孩子的母亲,他的丈夫为祖国献出了生命。”

  4. 在大卫笔下,无论是手执利刃的战士,还是披布于肩的哲人,无不刚毅坚强,勇于牺牲。《马拉之死》更以严谨的写实手法表现刚刚发生的悲剧,作者对遇刺战友的崇敬通过刚劲的用笔溢于画面,表现了庄严和永生。《拿破仑加冕式》堪称巨作,画家用了两年时间(1805~1807年)才完成这幅画为了达到逼真,大卫把画中许多人请去作过模特儿,对于满是刺绣和金饰的服装,画家也作了一丝不苟的描绘。骄横一世的拿破仑,毕恭毕敬的约瑟芬,遭到胁迫而无可奈何的教皇,以及如此宏大场面中的每个角色,都鲜明生动,决无雷同。

  5. 一、新古典主义 1、背景: 18世纪末到19世纪初,法国社会动荡,资产阶级对古代希腊罗马英雄主义精神的追求,产生了新古典主义美术 2、特点: 强调理性,以历史和现实重大事件为创作题材

  6. 3、代表人物及作品 法国:大卫 《马拉之死》 《拿破仑加冕式》 安格尔 《泉》

  7. 二、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美术

  8. (一)浪漫主义美术 1、背景: 拿破仑统治结束以后,人们对启蒙运动宣扬的理性王国越来越感到失望,开始寻找新的寄托。 2、特点: 注重感情表现和画面整体的完整,统一,强调色彩的作用

  9. 3、代表人物及作品 法:德拉克洛瓦 《自由引导人民》 西班牙 :哥雅 《枪杀马德里市民》

  10. (二)现实主义美术 ⒈背景: 19世纪中期,资产阶级夺取政权后,资本主义社会的黑暗使得人民和先进的知识分子产生了不满和苦闷的情绪 ⒉特点: 注重表现社会现实,并且对现实加以暴露和批判;强调艺术的时代特点

  11. 法国米勒《拾穗者》中,所画的三个农村妇女,身穿粗布衣服和沉重的木鞋,费力地弯着腰捡拾收割后遗漏的麦穗。这使人自然联想到劳动果实不能归劳动者所有这样一个尖锐的社会问题。所以在此画第一次展出时,立刻引起强烈的社会反响,《费加罗报》惊呼:“在这三个突出于阴沉天空之前的拾穗者后面,有民众暴动的长矛和1793年的断头台!”法国米勒《拾穗者》中,所画的三个农村妇女,身穿粗布衣服和沉重的木鞋,费力地弯着腰捡拾收割后遗漏的麦穗。这使人自然联想到劳动果实不能归劳动者所有这样一个尖锐的社会问题。所以在此画第一次展出时,立刻引起强烈的社会反响,《费加罗报》惊呼:“在这三个突出于阴沉天空之前的拾穗者后面,有民众暴动的长矛和1793年的断头台!” • 俄国现实主义画家列宾所创作的《伏尔加河上的纤夫》是俄国社会现实的产物,画家描绘的纤夫们既是生活于苦难社会底层的人,更是有毅力的强者。画家通过构图,利用沙滩与河湾的转折,把11个纤夫塑造成一组雕刻群像。在宏伟深远的画面中,不仅揭示了现实的矛盾,也肯定了人民是推动社会前进的积极力量。

  12. 1872年,莫奈创作了闻名于世的 《日出·印象》。这幅油画描绘的是透过薄雾观望阿佛尔港口日出的景象。直接戳点的绘画笔触描绘出晨雾中不清晰的背景,多种色彩赋予了水面无限的光辉,并非准确地描画使那些小船依稀可见。此画于1874年4月15日第一届“独立派”画展中展出,《喧噪》杂志记者勒鲁瓦以这幅画题写一篇评论文章,“印象派”由此而得名。

  13. Ⅰ、早期印象派 • ⒈背景: 19世纪60年代,社会经济发展,光学领域出现新成就“颜色是物体反射出来的光线” ⒉特点: 探讨如何用光和色描绘外部世界,画面明亮灿烂 ⒊代表人物及作品: 法国莫奈《日出.印象》;马奈《草地上的午餐》

  14. 莫奈自画像 莫奈《干草堆》 莫奈《绿衣女子》 莫奈《沙发上的莫奈夫人》

  15. 莫奈《阿尔让特依的帆船》 莫奈《圣阿德雷斯的阳台》

  16. Ⅱ、后期印象派 ⑴时间: 19世纪末20世纪初 ⑵代表: 荷兰:梵高 《向日葵》 法:塞尚、高更 ⑶特点: 强烈主张抒发个性,并吸收了东方艺术的一些特点,形式夸张

  17. 《十四朵向日葵》 《花瓶里的十二朵向日葵》 《向日葵》系列画是在阳光明媚灿烂的法国南部所作的。画家当时像闪烁着熊熊的火焰,满怀炽热的激情令运动感的和仿佛旋转不停的笔触是那样粗厚有力,色彩的对比也是单纯强烈的。然而,在这种粗厚和单纯中却又充满了智慧和灵气。

  18. 凡·高 (1853—1890),生于荷兰乡村的一个新教牧师家庭。他早期画风写实,受到荷兰传统绘画及法国写实主义画派的影响。1886年,他来到巴黎,结识印象派和新印象派画家,并接触到日本浮世绘的作品。视野的扩展使其画风巨变,他的画,开始由早期的沉闷、昏暗,而变得简洁、明亮和色彩强烈。而当他1888年来到法国南部小镇阿尔的时候,则已经摆脱印象派及新印象派的影响,走到了与之背道而驰的境地。在阿尔,凡·高想要组织一个画家社团。此后,凡·高的疯病(有人称是“癫痫病”)时常发作,但神志清醒时他仍然坚持作画。1890年7月,他在精神错乱中开枪自杀,年仅37岁。 凡·高 (1853—1890),生于荷兰乡村的一个新教牧师家庭。他早期画风写实,受到荷兰传统绘画及法国写实主义画派的影响。1886年,他来到巴黎,结识印象派和新印象派画家,并接触到日本浮世绘的作品。视野的扩展使其画风巨变,他的画,开始由早期的沉闷、昏暗,而变得简洁、明亮和色彩强烈。而当他1888年来到法国南部小镇阿尔的时候,则已经摆脱印象派及新印象派的影响,走到了与之背道而驰的境地。在阿尔,凡·高想要组织一个画家社团。此后,凡·高的疯病(有人称是“癫痫病”)时常发作,但神志清醒时他仍然坚持作画。1890年7月,他在精神错乱中开枪自杀,年仅37岁。  凡·高

  19. 塞尚《埃斯泰克的海湾》

  20. 高更的作品

  21. 《格尔尼卡》(普拉多博物馆藏) 布面油画《格尔尼卡》,是毕加索作于1937 年的一件具有重大影响及历史意义的杰作。此画是受西班牙共和国政府的委托,为1937年在巴黎举行的国际博览会西班牙馆而创作。画中表现的是1937年德国空军疯狂轰炸西班牙小城格尔尼卡的暴行。作为一个具有强烈正义感的艺术家,毕加索对于这一野蛮行径表现出无比的愤慨。他仅用了几个星期便完成这幅巨作,作为对法西斯兽行的遣责和抗议。

  22. 毕加索(1881—1973),西班牙著名画家,现代派绘画的主要代表人物。1881年10月25日,他出生于西班牙小城马加拉。先后入巴塞罗那和马德里皇家艺术学院学习。1904年,他定居巴黎,从此在法国生活近70年。他早期的绘画受印象派的影响。1907年,毕加索代表作《阿维农的少女》问世,从此与勃拉克开创了一个新的画派——立体主义绘画,后来形成分析立体主义和综合立体主义两个阶段。毕加索创造力惊人,一生创作油画1800多幅,素描7万多件,还有版画、雕塑和陶瓷制品等。其作品对现代西方艺术有极大影响,享有根高声誉。毕加索(1881—1973),西班牙著名画家,现代派绘画的主要代表人物。1881年10月25日,他出生于西班牙小城马加拉。先后入巴塞罗那和马德里皇家艺术学院学习。1904年,他定居巴黎,从此在法国生活近70年。他早期的绘画受印象派的影响。1907年,毕加索代表作《阿维农的少女》问世,从此与勃拉克开创了一个新的画派——立体主义绘画,后来形成分析立体主义和综合立体主义两个阶段。毕加索创造力惊人,一生创作油画1800多幅,素描7万多件,还有版画、雕塑和陶瓷制品等。其作品对现代西方艺术有极大影响,享有根高声誉。

  23. 五、现代主义美术 背景 ⑴两次世界大战给人们造成巨大精神创伤 ⑵工业化带来的快节奏生活使人们不满足于传统的艺术形式 ⑶科技的发展拓宽了艺术家认识世界的视野 特征: 反对传统和理性,重视艺术家的主观感受和表现形式,艺术上更趋于极端化 代表人物及作品: 西班牙:毕加索 《格尔尼卡》

  24. 毕加索作品 《毕加索自画像》 《坐着的女人》 《镜子前的少女》 《戴帽的女人》 《三个乐师》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