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8

如何提高学生三角函数、立体几何的得分率

如何提高学生三角函数、立体几何的得分率. 一、大纲要求 大纲对高考的知识点、学生需要培养的能力,以及需要学生认识的层次都有严格的说明,所以复习时必须以大纲为准绳,紧扣大纲。. (一)三角函数 1 、了解任意角的概念,弧度的意义,能正确地进行弧度与角度的换算。 2 、理解任意角的正弦、余弦、正切的定义,了解余切正割、余割的定义,掌握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式,掌握正弦、余弦的诱导公式,了解周期函数与最小正周期。 3 、掌握两角和与差的正弦,余弦,正切公式,掌握二倍角的正弦,余弦,正切公式。

margot
Download Presentation

如何提高学生三角函数、立体几何的得分率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如何提高学生三角函数、立体几何的得分率

  2. 一、大纲要求 大纲对高考的知识点、学生需要培养的能力,以及需要学生认识的层次都有严格的说明,所以复习时必须以大纲为准绳,紧扣大纲。

  3. (一)三角函数 1、了解任意角的概念,弧度的意义,能正确地进行弧度与角度的换算。 2、理解任意角的正弦、余弦、正切的定义,了解余切正割、余割的定义,掌握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式,掌握正弦、余弦的诱导公式,了解周期函数与最小正周期。 3、掌握两角和与差的正弦,余弦,正切公式,掌握二倍角的正弦,余弦,正切公式。 4、能正确运用三角函数进行简单的三角函数式的化简,求值和恒等式的证明。

  4. 5、理解正弦函数余弦函数,正切函数的图像和性质,会用五点法画正弦函数,余弦函数和Y=Asin(ωx+φ)的简图,理解A 、ω、φ的物理意义。 6、会由已知三角函数值求角,并会用符号arcsinx、arccosx、arctanx表示。 7、掌握正弦定理,余弦定理,并能初步运用它们解三角形

  5. (二)立体几何。 • 1、理解平面的基本性质,会用斜二测画法画水平放置的平面图形的值观图,能够画出空间两条直线,直线和平面、平面和平面的各种位置关系的图形,能够根据图形想象他们的位置关系。 • 2、掌握两条直线平行和垂直的判定定理和性质定理,掌握两条直线所成角和距离的概念,对于异面直线的距离,只要求会计算已给出公垂线时的距离。 • 3、掌握直线和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的性质定理,掌握直线和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和性质定理,掌握斜线在平面上的射影,直线和平面所成角,直线和平面间的距离的概念,掌握三垂线定理及其逆定理。

  6. 4、掌握两个平面平行和垂直的判定定理和性质定理,掌握二面角、二面角的平面角,两个平行平面间的距离的概念。4、掌握两个平面平行和垂直的判定定理和性质定理,掌握二面角、二面角的平面角,两个平行平面间的距离的概念。 5、会用反证法证明简单的问题。 6、了解多面体,凸多面体的概念,了解正多面体的概念。 7、了解棱柱的概念掌握棱柱的性质,会画棱柱的直观图。 8、了解棱锥的概念,掌握正棱锥的性质,会画正棱锥的直观图。 9、了解球的概念,掌握球的概念,掌握球的表面积、体积公式。

  7. 二、命题特点 (一)三角函数 1、三角函数一直是高考重点的内容之一,全国卷及各省试卷每年都有18-30分直接或间接考查三角函数,占试卷12%-20%。 2、三角函数的图象和性质是考查重点之一,侧重考查三角函数的最值、周期性、单调性、奇偶性、对称性和图像的变换,多出现在选择、填空中。 3、对三角函数恒等变形的考查集中在对三角公式的灵活应用,充分体现等价转化的数学思想,主要是灵活应用公式进行三角函数的求值、化简的证明,难度中等,多出现在填空和解答题中。

  8. 4、辅助角公式,体现了三角公式的灵活应用,同时体现了一种转化的数学思想方法,与Y=Asin(ωx+φ) 结合常出成第一道大题,是考查重点。 5、解三角形是高考考查重点。 6、三角函数知识越来越多地与不等式、向量、导数、数列等知识相结合命题。 7、对已知三角函数值求角常与立体几何结合。

  9. (二)立体几何 1、立体几何是每年高考必考的内容之一,既有小题,也有大题,其中大题通常以多面体为载体,综合考查概念、性质、线面位置关系、角和距离的解答题。综合性强,一题多问,侧重思维。在解答中,遵循先证明后计算的原则。注重考查立体问题平面化,面面问题,线面化再线线化的化归过程。 2、考查的主要热点是: (a)线面的位置关系:小题中常以多线、多面的形式出现,大题多以多面体为载体。 (b)空间的角:空间三种角中以异面直线的夹角考的最频繁。

  10. (c)空间的距离:考的最频繁的是点面距离,而异面直线间距离只要求会计算已给公垂线的情形。(c)空间的距离:考的最频繁的是点面距离,而异面直线间距离只要求会计算已给公垂线的情形。 (d)棱柱:每年必考,一般是直棱柱,也有正棱柱。 (e)棱锥:也是高考重点,特别是空间想象能力方面显然无可替代。 (f)旋转体及多面体的切、截、最值、侧面积等问题。 (g)多面体,旋转体的体积,也是重点问题,其中三棱锥的等积换底又是求距离非常有效的方法。

  11. 三、复习安排 复习过程中,要注重基础知识、基本技巧和通式通法的掌握。还要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运算能力,空间想象能力以及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12. 一)在一轮复习中,结合知识点,概括题型,总结解题方法,通过对题型的分析,提高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加强对基本技巧的应用,加深对通式通法的掌握。一)在一轮复习中,结合知识点,概括题型,总结解题方法,通过对题型的分析,提高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加强对基本技巧的应用,加深对通式通法的掌握。

  13. (一)三角函数 1、任意角的三角函数两角和与差的三角函数。 (1)角的变换

  14. (2)幂的变换

  15. (3)名称变换

  16. (4)整体代换

  17. (5)三角函数的值常见的类型和方法 (a)给角求值 (b)给值求角 (c)给值求值

  18. 2、三角函数的性质 (1)求三角函数值或最值的常见方法

  19. (2)用周期概念理解三角函数的周期性,求解三角函数的周期。(2)用周期概念理解三角函数的周期性,求解三角函数的周期。 (3)单调性

  20. (4)用奇偶性特点求解三角函数的对称问题 • 3、三角函数的图像 • (1 )用五点法做图 • 例用五点法画出Y=sinx+cosx的图像,并指出周期和单调区间。 • (2)由图像求Y=Asin(ωx+φ)的解析式 • (3)三角函数图像变换

  21. 4、解三角形 (1)用正余弦定理解三角形 (2)结合向量解三角形 (3)判断三角形形状

  22. (二)立体几何 1、平面与空间两条直线 (1)平面的基本性质 (2)异面直线的判定与证明 例:空间四边形ABCD中,AB≠AC,AE是ΔABC的边BC上的高,DF是Δ BCD的BC边上的中线, 求证:AE和DF是异面直线。

  23. (3)异面直线所成的角 例:在四面体ABCD中E、F分别是BC、DA的中点,AC= BD=2,EF= ,求AC与BD所成的角的大小。 (4)异面直线间的距离 例:正方体ABCD-A1B1C1D1中棱长为a 求AB与B1C的夹角,AB与B1C间的距离 (5)平行公理的应用

  24. 2、线线平行与线面平行与面面平行 (1)线线平行的证明 例:正方体ABCD-A1B1C1D1中E、F分别是A1C1与A1B上点,且A1E=A1F,求证EF‖AD1 (2)线面平行的证明 例:在四棱锥P-ABCD中底面ABCD是正方形侧棱PD上底面ABCD,PD=DC,E是PC中点。 求证(1)PA‖平面EDB (2)EB与面ABCD所成角的正切值。

  25. (3)平面与平面平行的证明 例正方体ABCD-A1B1C1D1中M、N、E、F分别是AB1、A1D1、 B1C1、C1D1的中点 求证:平面AMN‖平面EFDB

  26. 3、线面垂直与面面垂直 (1)线面垂直的证明 例:直三棱柱ABC-A1B1C1中∠ACB=90º,AA1=AC=BC=2,D为AB边上一点,E为棱BB1的点,且∠A1DE=90º 求证(1)CD⊥面A1A BB1 (2)求二面角C- A1E-D的大小

  27. (2)面面垂直的证明 例已知△ABC为正三角形,EC ⊥平面ABC,DB ⊥平面ABC,且EC、DB在平面ABC的同侧,M为EA中点,CE=CA=2BD, 求证(1)DE=DA (2)平面BDM ⊥平面ECA (3)平面DEA ⊥平面ECA

  28. (4)空间角的求证 (1)线线角的求证 例:已知三棱柱ABC-A1B1C1中底面边长和侧棱长均为a,侧面A1A CC1 ⊥底面ABC,A1B= (1)求异面直线AC与BC1所成角的余弦值。 (2)求证A1B ⊥面AB1C

  29. (2)线面角求法 例:在直三棱柱ABO-A1B1O1中OC′=4,OA=4,OB=3,∠AOB=90º,D是线段A′B′的中点,P是侧棱BB ′上的一点,若OP ⊥BD求OP与底面AOB所成角的大小。

  30. (3)面面角的求法 例:三棱柱OAB-O1A1B1中平面OBB1O1 ⊥平面OAB, ∠O1 OB=60º, ∠AOB=90º,且OB= OO1 =2,OA= 求(1)二面角O1 –AB-O的大小 (2)异面直线A1B与AO,所成角的大小

  31. 5、空间距离 (1)点线、点面距离求法 例:ABCD是平面四边形,其中AB=5,BD=4,AD=3,将△BCD沿BD翻折,使C到C ′且二面角C′-BD-A为120º求 (1) C′到面ABD的距离 (2)C′到面AB的距离

  32. (2)线线距离 • 例:在正三棱锥P-ABC中,侧棱长为3cm,底面边长为2cm,E是BC的中点,EF ⊥ PA于F • (1)求证EF为平面直线PA与BC的公垂线段。 • (2)求异面直线PA与BC间距离。

  33. (3)面面距离 例:在长方体ABCD-A1B1C1D1中AB=4,BC=3,CC1=2 求证:(1)平面A1BC1∥平面ACD1 (2)求(1)中两个平面间距离 (3)求点B1到平面ABC1的距离

  34. 6、几何体 几何体除本身性质外多为以上各问题的载体,重点掌握割补法,等积法等方法。

  35. 二)在二轮复习中通过专题的形式对常见类型的题目为重点讲解,进一步提高学生对通式通法的理解,并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运算、数形结合等的能力,能在整体框架上对知识的有深刻的理解。二)在二轮复习中通过专题的形式对常见类型的题目为重点讲解,进一步提高学生对通式通法的理解,并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运算、数形结合等的能力,能在整体框架上对知识的有深刻的理解。

  36. (一)三角函数: 1、恒等证明专题 2、三角函数的性质专题、 3、三角函数的图像专题 4、解三角形专题

  37. (二)立体几何 1、平行的证明 2、垂直的证明 3、空间的角的求法、 4、空间距离的求法

  38. 三)在三轮复习中,查漏补缺,进一步整合学生的知识框架,加强知识点间的联系以及与其他章节的知识间联系。三)在三轮复习中,查漏补缺,进一步整合学生的知识框架,加强知识点间的联系以及与其他章节的知识间联系。

  39. 三、复习实施策略 学案教学 范例:步骤1:预习

  40. 内容1、(知识点填充) 写出下列公式 (1)两角和与差的正弦、余弦、正切公式 (2)二倍角的正弦余弦正切公式 (3)常见公式变形

  41. 2、看例题做练习

  42. 步骤2:许多学生对数学模型很熟悉,每一种类型单独列出来时都能进行求解,但题面一变化就不会分析了,觉得题目很陌生,不知如何解答,但一看答案就恍然大悟,之所以会出现这种现象,就是因为我们没有建立起知识点间的联系。步骤2:许多学生对数学模型很熟悉,每一种类型单独列出来时都能进行求解,但题面一变化就不会分析了,觉得题目很陌生,不知如何解答,但一看答案就恍然大悟,之所以会出现这种现象,就是因为我们没有建立起知识点间的联系。 所以,在课堂教学中,强调通式通法的同时,注重一题多变和知识点间的联系。 强调数学思想的应用,加强探究能力,拓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43. (1)这道题若与图象结合出题,条件可以换成什么方式给出。(1)这道题若与图象结合出题,条件可以换成什么方式给出。 (2)这道题与向量结合可以怎么出题。 (3)结论可以怎样变化。

  44. 步骤3:作业(量要小,因为还有一个预习。)步骤3:作业(量要小,因为还有一个预习。) 作业要紧扣所复习的内容,做到每一位学生的作业全批全改,错题必须订正。 这样将以往一天的内容分成两天完成,使学生有思考,实践总结,再思考的过程,做到通过讲前预习、学生可以针对自己的弱项有选择的听课,另外对不同起点的学生,可以分类指导。 总而言之要提高学习效率,必须以听课为重,在预习和上课阶段,提高质量,然后利用复习将要点加以整理,提高成绩。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