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6

金堂县新华小学

金堂县新华小学. 2012——2015 年学校三年发展规划. 一、发展背景分析:. (一)学校概况 学校位于金堂县竹篙镇境内,地理位置较为偏僻,是一所典型的农村小学。学校现有中心校一所,校点一个,小学班 12 个,幼儿班 2 个,在校学生 500 余人,在职在岗教职员工 38 人(含 82-85 年长期代课教师 2 人),平均年龄约为 46 岁,大专及以上学历 20 人,其余均为中专学历,各级各类骨干教师仅占教职工总数的 16% 。. (二)发展优势. 1 、具有较好的变革时机,由于前期管理松散、考核不严,大部分教师希望有规范、公平的工作环境。

marika
Download Presentation

金堂县新华小学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金堂县新华小学 2012——2015年学校三年发展规划

  2. 一、发展背景分析: (一)学校概况 学校位于金堂县竹篙镇境内,地理位置较为偏僻,是一所典型的农村小学。学校现有中心校一所,校点一个,小学班12个,幼儿班2个,在校学生500余人,在职在岗教职员工38人(含82-85年长期代课教师2人),平均年龄约为46岁,大专及以上学历20人,其余均为中专学历,各级各类骨干教师仅占教职工总数的16%。

  3. (二)发展优势 1、具有较好的变革时机,由于前期管理松散、考核不严,大部分教师希望有规范、公平的工作环境。 2、学校留守儿童教育在一定范围内有较大影响,曾受到国家、省、市、县级领导关注与肯定。

  4. (三)发展困难 1、学校教师年龄结构偏大,观念陈旧,整体教育教学质量不高。 2、学校基础条件薄弱,教学用房和运动设施及场地严重不足,影响各种活动的开展。 3、生源少且生源不佳。我校是一所以周边农村学生为主的学校,70%的学生属留守儿童。普遍学生的行为习惯较差,尤其是学习和卫生习惯。 4、家庭教育较差。由于大部分学生是隔代抚养,监护人文化素质很低,学生受到的家庭教育质量令人担忧。

  5. 二、指导思想和办学理念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建立健全现代学校管理制度,走自主发展、内涵提升之路,实现学校科学、创新、和谐、跨越式发展,依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金堂县教育局“务实创新、高位求进、特色兴教、加快发展”的工作思路,结合学校实际和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制定《金堂县新华小学2012——2015年学校三年发展规划》。 坚持“学校一切工作都是为了师生发展服务”的办学理念。坚持“质量立校、科研兴教、全面育人、创建特色”的可持续发展理念。以新教育“乐读善写”的书香校园打造为切入点,以关爱留守儿童教育为突破口,内聚合力,规范管理,促进学校持续、稳步发展,使师生的生命焕发出新的活力,使学校逐步实现现代化教育。

  6. 三、学校发展目标: (一)、总体目标: 1、办学目标: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贯彻金堂县教育工作会议精神,依法治校、依法治教,牢固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和教育质量观,全面深化素质教育,通过完善学校管理制度、探索“幼小衔接”教育、精品小班教学、留守儿童关爱教育等措施,提升学校教育内涵,塑造全面发展的学生群体,打造德高艺精的教师团队,构建现代化管理模式。力争三年内将新华小学办成一所特色鲜明的优秀农村小学。

  7. 2、具体目标 1)学校管理目标:完善学校规章制度,加强行政班子建设,形成“协作、务实、高效、创新”的一支管理团队。 2)师资建设目标:建设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乐于学习、善于研究教师队伍。 3)学生培养目标: 培养“乐读善写、文明有礼、全面发展”的 “新华少年”。 4)教学教研目标:通过常态课研究,提高教研实效,做出研究特色,普遍提高教学质量。 5)文化建设目标:以师生读书活动为载体,推进书香校园建设。形成“厚德育人,博学育才”的教风;“勤于学习,善于思考,乐于实践,勇于创新”的学风;“会读书,会做人,会做事”的校风。 6)特色兴教目标:开展“幼小衔接”教育,探索适应本地的经验方法;继续深化留守儿童关爱教育,努力形成学校特色品牌。

  8. 四、核心工作: 学校管理:建立健全现代学校管理制度 德育方面:习惯礼仪教育 教学教研:常态课研究 校园文化:乐读善写的书香校园建设 特色兴教:幼小衔接、留守儿童教育

  9. 五、分年度实施规划 特色探索年(2012、8——2013、7) 核心目标: 抓常规建设,健全规章制度。建立干部岗位责任制,理顺层级管理关系,提升干部管理水平。积极探索和尝试学校特色发展:针对习惯培养进行的特色德育(争创行为规范三星级学校),针对常态课优化进行的特色教研(教学质量达到学区中等水平),针对“幼小衔接”的特色探索,针对留守儿童进行的特色特色关爱教育,针对书香校园建设推进的师生读书活动。

  10. 具体工作: 队伍建设: 1、成立学校三年发展规划领导小组,由校长任组长,部署各项工作。进一步完善校长负责制下的分层管理制度。在现有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和制定干部岗位职责,学校领导组成员各司其职,各尽所能,既分工又合作,推行分层责任管理,做到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管。形成一个团结协作、廉洁自律、工作实效、勇于创新的领导集体。 2、完善教师培训的系列工作,加强教师教学技能的外送培训和校本培训,积极组织教师参加各类竞赛等活动,引导教师走专业化成长道路。 3、酝酿组建教师社团,丰富教师课余生活,促进教师专长发展,形成学习型组织。 4、加强校务公开,充分发扬民主监督和管理。广泛听取教职工的意见,努力为教职工办实事,提高领导班子服务意识,营造和谐校园。 5、制定年度校级先进人物评选方案,树先立典,凝心聚力,弘扬正气。

  11. 德育工作: 1、完善班主任考核聘任机制,初步打造德育骨干队伍。 2、按争创星级学校目标要求,对卫生习惯、文明礼仪等做出具体、细致的要求,形成一套系统的要求和制度。 3、深化和改进“雏鹰争章”活动。积极探索新的德育形式,充分发挥校园网、广播站、宣传栏等宣传工具的作用,宣传好人好事,进行正面引导。 4、开展学生主题月活动,为有条不紊推动学校各项工作而,学校每学期的每个月都相对固定突出抓一个主题。如习惯月、书香月、艺体月、科学月等。 5、落实关爱留守儿童“八个一”活动,营造浓郁氛围,加强家校联系,深化学校、社区、家庭教育合作。为拟定留守儿童教育校本教材准备材料。

  12. 教学教研: 1、成立常态课课改小组,在语文、数学、英语学科探索与“课改”相适应的“教改”和“学改”策略,提高教研实效。通过大量听课,找准突破口,进行常态课研究与改革。变以师定教为以生定教,变学生消极接受到主动思考,变少数发言到人人参与。做到堂堂清、日日清,减少学生课外负担。加强教师在备课、练习等环节的务实合作,切实提高课堂效率。 2、加强艺术课程的监控,发挥课堂主渠道的作用,同时开展好课外社团的活动。组建体育、英语、书法、美术、写作课外社团,既保证全校学生整体提高,又促进特长学生专长发展。特别要把书法教育作为书香校园的另一个内涵来着重开展,每学年进行艺术综合展示和评比。 3、成立“幼小衔接”教育工作领导机构,选拔优秀教师担任幼儿教育教学工作,摸索适应本地实际的幼儿教育规律。

  13. 校园文化: 1、把学校的办学理念和办学方向进一步融入全体教职工的思想,使之转化为自觉、自主的行动。 2、针对学校目前的情况,进一步完善、调整各条线的制度建设,如:《职称聘任方案》、《教师业务绩效考核方案》、《教师出勤考核制度》等,加强执行力度,调动教师工作积极性,规范教师教育教学行为。 3、进一步加强书香文化建设。完善师生读书方案,督促师生做到“晨诵、午读、暮省”。每期开展 “乐读善写”成果展示活动(含作文展览竞赛、读书笔记展、书法展)、读书评比活动(阅读之星、书香少年评比)。加强班级环境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建设。 4、加强学校绿化美化建设,进一步完善校园环境文化建设。 5、争取社会资助,改善教师办公条件。 6、加强对内对外宣传工作,提升外界对学校的满意度和知名度。

  14. 执行落实年(2013、8——2014、7) 核心目标: 紧紧围绕学校三年发展规划各项目标,继续开拓创新。优化班子结构,提高班子的执行水平和执行力度,提高教师整体素质,骨干教师梯队初步形成和发展,培养出优秀教师。德育、教学和文化特色建设形成一定的社会影响力。

  15. 具体工作: 队伍建设: 1、深化改革,向管理要质量。实施目标管理,将学校工作总目标层层分解,形成横到边、纵到底的目标实施网络,落实到各年级组、学科组和每个教职工,使每项目标都有责任人。进一步完善监督、考核、评价系统,做到目标系统化,考核定量化,使每一个责任人都接受考核,增强责任感和事业心。 2、积极实施名师培养工程,促进教师全面发展。加大学校名优教师的培养,加速青年骨干教师的成长。把素质好、潜力大、肯钻研的教师确定为名师培养对象,确定教师培养梯队。 3、教师读书活动和教师社团成为教师喜欢的活动,引导教师形成爱学习的风尚。

  16. 德育工作: 1、继续根据习惯礼仪规范要求和管理制度对学生进行系统训练,使学生成为习惯良好、言行文明的儒雅少年。争创金堂县行为规范三星级学校。 2、主题月活动有创新,效果更加明显。 3、留守儿童教育影响力进一步扩大,初步拟定留守儿童教育校本教材。

  17. 教学教研: 1、加强教研工作深度,努力转变教师的教育理念,推进教学模式、学习方式的转变,形成与“新课改”的教育理念相匹配的高效的教学模式,并在学校推广。 2、积极发掘教师的潜能和区域资源,开发适合本校发展的小课题研究,申报县级研究课题。 3、学生社团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硬笔书法和读书活动质量提高,各社团中有较大数量的学生在各级比赛中获奖。 4、强化幼小衔接教育探索,做好展示宣传,加大投入,吸引更多生源。

  18. 校园文化: 1、继续做好书香特色的打造,“晨诵、午读、暮省”蔚然成风,学校书香味更浓。 2、充分发挥有形文化的教育价值,学校精神文化更具凝聚力。 3、积极争取和配合好各类建设,提升学校硬件水平。 4、加强对外宣传,学校更有影响力。

  19. 特色固化年(2014、8——2015、7) 核心目标: 通过前两年的探索,对学校的特色和品位定位更加准确稳固。“乐读善写”成为新华小学的学生特点,常态课堂模式成为新华小学的教学特点,儒雅少年成为新华小学的社会名片,学校教育教学整体水平显著提高。

  20. 具体工作: 队伍建设: 1、坚持以人为本,构建现代学校管理体制,以“规范管理、目标管理、民主管理”为主要内容,形成科学的考核、评价体系,坚持依法治校,以情育人,构建人文校园,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提高师生校园生活质量。 2、通过教职工大会,进一步完善和细化学校各项规章制度,形成激励机制,使学校各项工作有章可循,有制度可依,营造一个积极向上的工作氛围。 3、紧紧围绕学校总体思路和目标,全力打造师德高尚、业务精湛、乐于学习、善于研究的专业型教师队伍,建立与之相关的激励发展措施。在学校形成有梯队的骨干教师队伍和名师队伍。

  21. 德育工作: 1、“注重品行培养、养成良好习惯”建构成学校的德育特色。 2、积极向上、乐读善写、文明有礼的“新华少年”成为具有社会美誉的学生整体形象。 3、学生主题教育月活动形成良性循环,教育效果显著。 4、留守儿童教育有自己的校本教材,教育经验和效果在县内有知名度,形成学校特色品牌。

  22. 教学教研: 1、常态课教学研究工作更加深化细化,教育观念进一步更新,教学过程进一步优化。加强对教师的培训,把针对常态课的研究成果在学校普及运用,教学质量显著提高。 2、师生社团活动成为全校的一道亮丽风景,师生学在其中,乐在其中,成绩突出。 3、校本小课题研究取得一定成果,学校承担有县级以上课题。

  23. 校园文化: 1、“乐读善写”书香校园特色稳定固化。 2、学校整体办学效益和特色成为学校的核心竞争力,赢得社会高度肯定。

  24. 五、实施策略 1、学校管理:抓制度的完善、执行的力度、学习的高度、管理的细节。 2、队伍建设:抓骨干,促提高;抓青年,促上进;抓典型,促竞争;抓团队,促合作。 3、德育管理:养成教育注重系统,教育形式注重创新。注重典型树立,多用表彰激励,适当使用惩戒。加强家校沟通,形成教育合力。 4、课程建设:探索建设校本课程、构建高效课堂实践、完善多元综合评价。

  25. 六、保障措施 1、坚持科学发展观,组建由教师代表、学生家长代表、社区居民代表组成的“规划实施管理评估小组”,推进规划分部门落实,各部门每学期制定与规划相适应得工作计划,并严格实施;强化规划实施文档管理。 2、建立与学校三年发展规划相适应的规章制度与实施机制,完善、推进民主化管理进程。 3、完善和健全与学校三年发展规划相符的激励性机制,注重开源节流。在确保常规工作正常开展的情况下,不断完善“教师业务绩效考核”分配方案,发挥激励机制在规划实施过程中的作用。

  26. 谢谢大家!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