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50

尊重孩子个体差异 让孩子爱学习、会学习

泡桐树心理教育中心亲子教育论坛 ——. 尊重孩子个体差异 让孩子爱学习、会学习. 泡桐树心理教育中心 主任 四川大学应用心理与心理健康教育研究所 儿童心理研究室 主任 陈 竞 ( 心理咨询师 ) 028-86632 118 http://ygxl.cdpx.net. 儿童行为发展现状. 调查工具: Conner 儿童行为问卷 ( 教师版 ) 调查对象: 泡小西子香荷校区一年级 202 名学生 调查内容: 品行问题 多动问题 注意力 — 被动 多动指数. 调查内容超标的表现. 品行问题:

marius
Download Presentation

尊重孩子个体差异 让孩子爱学习、会学习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泡桐树心理教育中心亲子教育论坛—— 尊重孩子个体差异 让孩子爱学习、会学习 泡桐树心理教育中心 主任 四川大学应用心理与心理健康教育研究所儿童心理研究室 主任 陈 竞(心理咨询师) 028-86632 118 http://ygxl.cdpx.net

  2. 儿童行为发展现状 • 调查工具:Conner儿童行为问卷(教师版) • 调查对象:泡小西子香荷校区一年级 202名学生 • 调查内容: • 品行问题 • 多动问题 • 注意力—被动 • 多动指数

  3. 调查内容超标的表现 • 品行问题: • 不够有礼貌 • 好与人争斗 • 与他人合作性差 • 对批评过分敏感 • 容易生气或发脾气 • 不容易承认错误

  4. 调查内容超标的表现 • 多动问题: • 在座位上动个不停 • 经常做些毫无意义的动作 • 容易兴奋 • 希望引起别人的注意 • 影响课堂秩序和妨碍其他同学听课

  5. 调查内容超标的表现 • 不注意-被动: • 上课注意力不集中 • 经常开小差或走神 • 行为幼稚,主动性差,缺乏主见 • 学习过程中没有毅力,学习成绩不理想。

  6. 调查内容超标的表现 • 多动指数: • 表现为兴奋话多 • 坐立不安 • 不能安静学习或单独完成一件事 • 影响别人 • 情绪变化较快,难以自控

  7. 调查结果(一) • 4项超标:28人 13.86% • 3项超标:27人 13.37% • 2项超标:19人 9.4% • 1项超标:24人 11.88% • 0项超标:104人 51.49%

  8. 调查结果(二) • 品行问题: 73人 36.1% • 多动问题: 76人 37.6% • 不注意-被动:45人 22.3% • 多动指数: 61人 30.2% • 男生(总115人):60人 57.1% • 女生(总87人): 38人 43.7%

  9. 教师、家长的追问 • 行为问题成为习惯问题;习惯问题成为学习问题。 • 是什么原因导致如此现状? • 怎么办?家长应该做些什么?

  10. 儿童为什么学业不良(一) • 孩子父母的遗传问题——天资不足 • 孩子的家庭环境问题——家境影响 • 孩子父母的教育方式——不恰当引导与奖励 • 孩子父母的期望问题——期望太高

  11. 孩子父母的遗传问题——天资不足 • 遗传性:国外一些研究比较一致地认为严重地学业不良具有遗传性(亲子之间惊人地相似) • 围产期有害因素 • 父母三代有精神障碍、癫痫阳性家庭史

  12. 孩子的家庭环境问题——家境影响 • 父母亲的教育态度、方法 • 父母关系不和睦 • 家庭经济 • 家庭的结构,如家庭的人口数量、家庭成员之间相互作用的模式、家庭所使用的语言等也影响学业。 • 父母的榜样作用,以及给孩子营造的学习环境、条件、氛围等也与学业不良相关。

  13. 孩子父母的教育方式——不恰当引导与奖励 • 孩子做任何事情都是以奖励作为条件,久而久之,会使孩子最初的“为学习而学习”的内部动机逐渐转到“为奖励而学习”的外部动机上,即学习目标发生了转移。 • 奖励水平逐步提高,学习热情逐渐降低。

  14. 忽视惩罚——儿童规则意识差 • 如果孩子看不到他的错误行为所造成的后果,他就很可能吸取不到教训——做到公平合理地处罚。 • 处罚要和他犯的错误相关联——不要“秋后总算帐”。 • 惩罚要同犯错误的程度相当——不要感情用事。

  15. 问题一:惩罚孩子的方式有哪些? • 谴责:暗示(眼神、面部表情、言辞<和风细雨,循循善诱;暴风骤雨,劈头盖脸>) • 剥夺:取消孩子最心爱的食物、玩具;剥夺孩子最喜欢的衣物、活动等。 • 取消:取消特权、活动、荣誉。 • 忽视:暂时不理孩子,冷落他。 • 隔离:隔离的本质是感觉惩罚,反思。 • 体罚:打孩子,长记性。

  16. 忽视奖励——孩子自信心不足 奖励的方式: • 语言鼓励:要具体。如:……,妈妈真为你感动!真为你骄傲。 • 动作:如,微笑、慈爱的看几眼、顺着头发摸孩子的头,拥抱。 • 活动:到爷爷家去,去少年宫、打游戏、看电视(不超过40分钟)。 • 优先权奖励:如,实现孩子的某一愿望,适当满足孩子平时不能做的事情,如喝饮料。

  17. 孩子父母的期望问题——期望太高 • 家长的“过度期望”与“重智育轻心育”是我国家庭教育的两个突出问题。家中只有一棵独苗的特殊状态强化了父母“望子成龙”的愿望。 • 大部分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在学校里成绩得第一。有的父母为了让孩子“多学点”,不让孩子到外面玩,无情地剥夺了孩子自由玩耍与情感宣泄的时间,孩子沦为学习的机器,完全丧失了学习的主体性和学习的兴趣。

  18. 儿童为什么学业不良(二) • 儿童早期发育迟缓——失之毫厘 • 孩子自身发展的不均衡——异常发展 • 孩子智力和认知技能问题——学习障碍 • 孩子的心理问题——情绪影响

  19. 儿童早期发育迟缓——失之毫厘 • 主要涉及与儿童身体和教育有关的一些历史: • 儿童患病史(如母亲怀孕时期的经历、出生时是否有一些特殊的情况、婴儿期是否有发高烧、头部撞击的历史等); • 儿童早期心理与行为发展的历史(如儿童何时会抬头、坐、行,何时会笑、说话等); • 儿童早期教育的历史(如是否上过幼儿园、家庭教育情况等)。 • 早期言语发展

  20. 孩子自身发展的不均衡——异常发展 • 听:用耳带口:“耳—口链”促进左脑发展——博闻强记——聪 • 视:用眼带手:“眼—手链”促进右脑发展——见多识广——明 • 动:牵发全身:本体+平衡,促进小脑发展——生命在于运动——灵 • 触:母乳喂养抚触:情绪、情感,促进人格健康、社会能力发展——通

  21. 孩子智力和认知技能问题——学习障碍 • 智力能力与基本学习能力: • 智力水平:注意力、观察力、想象力、记忆力、思维能力 • 基本学习能力:听、说、读、写、算、拼

  22. 孩子的心理问题——情绪影响 • 儿童心理发展带有明显弱而不稳定的特征,家庭、师生之间发生冲突,很容易引起儿童心理上的紧张和内心的反抗,并将对家长、教师的评价转移到学习态度上去而妨碍学习。 • 抑郁、焦虑情绪和社会退缩等内向性行为问题,这些问题都会造成学习动机受损和学习情境适应不良。

  23. 儿童为什么学业不良(三) • 孩子知觉能力问题——差异 • 孩子行为问题——多动 • 孩子的动机问题——为妈妈学习 • 孩子的兴趣问题——学习没劲

  24. 孩子知觉能力问题——知觉差异 • 知觉速度的差异 • 知觉正确率的差异 • 知觉持续时间的差异 • 知觉通道上的差异 • 知觉抗干扰能力的差异 • 知觉风格的差异

  25. 孩子行为问题——多动 • 行为问题特别是多动行为与注意障碍密切相关,有多动行为的儿童往往由于注意短暂和活动过渡而失去听讲、学习机会。 • 有多动行为的儿童有着不加思索按照第一个想法匆忙作出反应的特点,作业中出现遗漏、倒置或错误的情况较为严重。 • 行为问题容易导致儿童学习动机受损以及影响智力潜能的发挥。

  26. 儿童的行为表现与人格因素 • 是否坚持上学? • 是否经常跑出教室? • 是否经常离开自己的座位? • 是否经常大声说话,扰乱课堂正常教学? • 是否经常提一些不合适或不合理的问题? • 是否经常受无关刺激干扰而分心? • 是否经常必脾气? • 是否经常破坏自己的东西或公共财物?

  27. 孩子的动机问题——为妈妈学习 • 外部动机激发:奖赏、处罚、创设课堂气氛 • 内部动机激发的措施:归因训练、角色转换、获得成功体验、培养良好的学习态度。

  28. 孩子的兴趣问题——学习没劲 影响学习兴趣因素 • 教师方面:教学方法、策略、激情、教学效果、赏罚情况、对学生的注意和了解度 • 学生方面:学习目的、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对奖励的胃口、对老师的喜欢度

  29. 激发孩子学习兴趣的“十大元素” • 请问家长朋友一个问题,您想过没有,孩子为什么不喜欢学习? 学习——要求多、苦、批评…… 玩——自由、几乎没要求 • 为什么喜欢看电视、打游戏?他们在玩耍时最在乎的是什么?

  30. 孩子在乎的价值 • 孩子游戏玩耍时在乎的价值主要有: 神秘、新奇、比赛、刺激、挑战、意想不到、变化多节奏快、证明有能力、有可能得到肯定、能帮助到别人等等。 我们把这些孩子在乎的价值叫做激发孩子学习兴趣的“十大元素”,我们要了解并加以保护,有时甚至要创造条件满足孩子的这些成长“元素”,让孩子回归“快乐的童年”。

  31. 十大元素:神秘、新奇、比赛、刺激、挑战、意想不到、变化多节奏快、证明有能力、有可能得到肯定、能帮助到别人十大元素:神秘、新奇、比赛、刺激、挑战、意想不到、变化多节奏快、证明有能力、有可能得到肯定、能帮助到别人 • 寻找学科知识中的兴趣点; • 合理安排学习内容,难度符合孩子实情; • 不断总结、改进辅导孩子学习的方法; • 及时帮助孩子解决学习困难; • 多让孩子参加课外活动; • 到大自然中去学习。

  32. 儿童为什么学业不良(四) • 孩子的习惯问题——没养成良好的习惯 • 孩子的积极性问题——没意思 • 孩子的毅力问题——怕吃苦、懒 • 孩子的个性问题——同学关系影响 • 孩子的主动性问题——人事未尽

  33. 孩子的习惯问题——没养成良好的习惯 • 习惯形成的原因是由于一定的刺激情景与个体的某些动作在大脑皮层上形成了稳固的暂时神经联系——条件反射链索系统,当个体在同样的刺激情景作用下时,条件反射的链索系统就会自动地出现,人就会自然而然地或自动地进行同样的有关动作; • 良好的学习习惯是由良好的生活习惯牵移而来的。

  34. 良好的生活习惯——良好学习习惯的前提 • 规律生活 • 早睡早起 • 遵守常规 • 独立做事 • 有收拾 • 文明礼貌 • 与人分享

  35. 好习惯1——勤于思考、敢于攻关 • 家长不要代孩子解答难题,而是要用坚定的神色鼓励孩子动脑筋,用热情的语言激励孩子敢攻克困难。 • 一种亲切和信任的目光; • 一句热情而富有鼓励的话,都可以使孩子产生战胜困难的信心和力量; • 讲一些中外名人克服困难的故事,使他懂得一个人具备坚忍不拔的意志品质是很重要的。 • 在辅导孩子学习时,不能只对一题一文进行辅导,最重要地是教育孩子学会用脑,帮助孩子克服内部或外部的困难和障碍,使孩子树立坚定的信心和克服困难的毅力。

  36. 好习惯2——在规定时间内学习 • 形成一种时间定向: • 放学后应先写作业后玩; • 晚饭后稍稍休息一下,立即做功课; • 使开始投入学习的准备时间减少到最低限度,使孩子能够很快地专心学习; • 训练孩子的专注力,集中精力学习。

  37. 好习惯3——力戒拖延和磨蹭 • 在规定的时间内精神不专注; • 学习时摸摸这儿,摸摸那儿; • 迟迟进不到学习状态中; • 学习时总有许多毫无意义的停顿; • 貌似学习,学习效果极低。

  38. “名模”(名磨=著名的磨蹭)恶果: • 白白浪费了时间; • 养成做事心不在焉的坏习惯; • 会造成思维迟钝,注意紧张度降低; • 影响智力发展,使学业落后; • 形成拖沓的习惯,学习没有效率。

  39. 好习惯4——不懂就问 • 孩子有不懂的地方,家长不要埋怨孩子为什么不懂,更不能加以斥责; • 要鼓励孩子提出什么地方不懂,找出不懂的原因,然后积极启发他们,帮助他们动脑筋,切忌烦躁、死记硬背或放下不管。

  40. 好习惯5——复习旧课和预习新课 • 经常督促孩子按时复习当天课程,预习第二天要上的新课,是帮助孩子巩固当天所学知识,为第二天上好新课程打下基础的好办法; • 如果当天所学的知识不巩固,甚至没有学会,日积月累,在学校上就会产生积重难返的大困难; • 一定要培养孩子养成“预习——听讲——复习——作业——总结”的系统学习方法。

  41. 好习惯6——做完作业细心检查 • 不少孩子只顾赶进度,没有检查作业的习惯。因此,在作业中常常出现差错,不是写了错别字,就是看错运算符号或者少做了习题; • 教会孩子检查作业的方法,养成细心检查作业的习惯。

  42. 好习惯7——良好的休息 • “学生比老师还累”的说法不无道理,老师讲完课后可以回到办公室休息,一天上3-4节课,而学生必须马不停蹄地开始应付下一个老师,如此车轮阵一般忙碌一天,再加上完成每个老师布置的作业,无论是脑力还是体力都消耗很大,十分疲惫,因此休息和充足的睡眠对小学生来说则显得尤为重要。

  43. 孩子的积极性问题——没意思 • 使孩子想学:加强学习目的的教育;制定合理的、具体的学习目标;扫除心理障碍,培养孩子的自信心。 • 使孩子乐学:强调孩子的主体作用,调动其学习积极性;创造良好的学习气氛,使学习成为一种愉快的活动;课业负担要适度。 • 使孩子会学:了解孩子的学习能力,帮助孩子找到适合的学习方法。

  44. 孩子的毅力问题——怕吃苦、懒 •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 黑发不知勤学早,转眼便是白头翁 • 枯木逢春犹再发,人无两度再少年

  45. 孩子的个性问题——同学关系影响 • 由于同伴关系不良,感到在学校没意思; • 家里娇弱的性格与在外面成人化性格形成冲突,导致了部分孩子无所适从,产生逃避情绪; • 内向(孤独、胆怯)、情绪不稳定(紧张、焦虑、抑郁)、强神经质(古怪孤僻)个性的孩子易产生厌学情绪的行为。

  46. 孩子的主动性问题——人事未尽 • 主观能动性包括:主动性、上进心、成就感、荣誉感、坚持性 • 一个人的成功与失败就差一个字:主动还是被动。 • 凡事怪别人的,他就是被动的,永远成功不了;凡事找自己原因的人,他才是主动的。

  47. 对待学业不良孩子的态度(一) • 更多宽容:不少孩子学习不好不是因为态度不认真,而大多是由于学习能力的问题。 • 更多支持:提供必要的或充分的书籍、学习用具、文具以及和谐、宽松的家庭氛围。 • 更多安慰:营造良好的心理环境(别唠叨,好心变成“精神折磨”) • 更多理解:可怜今天的孩子,理解今天的孩子。

  48. 对待学业不良孩子的态度(二) • 科学认识:学业不良是正常的社会现象 • 理解孩子:他自己也希望学习成绩优秀 • 勇敢面对:接受孩子学业不良的现实 • 调整心态:学生健康活泼就知足 • 合理期望:尽力而为即可 • 多元发展:条条大路通罗马

  49. 和孩子共同成长! 陈竞老师联系方式 • 亲子教育热线:86632 118 • 手机:138 0821 7866(发短信) • QQ:121 982 765 • E_mail:abc88777@qq.com • 阳光心理工作室网址:http://ygxl.cdpx.net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