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5

关于”爱”

关于”爱”. 主讲 : 孙晓忠. 汪曾祺 《 受戒 》. 学生报告 1. 2. 3. 汪曾祺. 汪曾祺( 1920 - 1997 )江苏高邮人。我国著名小说家、散文家、戏剧家。他的小说 《 受戒 》 和 《 大淖记事 》 都曾获奖,一些作品还被翻译到国外。他还曾创作和改编了京剧 《 范进中举 》 、 《 王昭君 》 及现代京剧 《 沙家浜 》 等。. “ 一个作家读很多书,但是真正影响到他的风格的,往往只有不多的作家,不多的作品。” ------ 汪曾祺.

marja
Download Presentation

关于”爱”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关于”爱” 主讲: 孙晓忠

  2. 汪曾祺《受戒》 • 学生报告 • 1. • 2. • 3.

  3. 汪曾祺 • 汪曾祺(1920-1997)江苏高邮人。我国著名小说家、散文家、戏剧家。他的小说《受戒》和《大淖记事》都曾获奖,一些作品还被翻译到国外。他还曾创作和改编了京剧《范进中举》、《王昭君》 • 及现代京剧《沙家浜》等。

  4. “一个作家读很多书,但是真正影响到他的风格的,往往只有不多的作家,不多的作品。”“一个作家读很多书,但是真正影响到他的风格的,往往只有不多的作家,不多的作品。” • ------汪曾祺

  5. 那么,哪些作家的作品对汪曾祺产生过影响呢?他坦言,古人里是归有光,中国现代作家是鲁迅、沈从文、废名,外国作家是契诃夫和阿左林。归有光是明代吴中著名散文家,名文有《先妣事略》、《项脊轩志》、《寒花葬志》诸篇,由于归有光“无意为文”,写得像谈家常话似的,其结构“随事曲折”,叙述语言与人物语言衔接处若无痕迹,汪曾祺的小说创作从中得益匪浅。他觉得归有光是和现代创作方法最能相通,最有现代味儿的一位中国古代作家。通过比较,他还认为归有光观察生活和表现生活的方法很像契诃夫,并说:“归有光是中国的契诃夫!”

  6. 《边城》和《受戒》比较 • 师承关系 • “诗化小说”:这类小说语言舒缓、节奏慢、比较抒情、句子干净,排除了现代文学的欧化倾向

  7. 汪曾祺《受戒》 • 这一类小说在美学上还吸取了中国传统美学”哀而不伤”的风格 • 小说特点:情节散文化,不以故事情节曲折取胜 • 谱系:早期在郁达夫到萧红、废名、沈从文、汪曾祺等等,还有孙犁等

  8. 汪曾祺《受戒》 • 第三点是什么呢?更重要的,你们看是同样抒情,同样是诗化小说,汪曾祺、沈从文和孙犁有个差别,那就是文化理念上有差别,理想、文化理想不一样

  9. 汪曾祺《受戒》 • “拥抱细节” • 故事讲述的年代是一个什么年代 ?(写四十三年前的一个梦 ) • 讲述故事的年代是什么时候呢?(1980年8月12日 )

  10. 汪曾祺《受戒》 • 日常生活的发现(蔡翔教授的观点)

  11. 托尔斯泰 •  19世俄国最伟大的作家。出生于贵族家庭,1840年入喀山大学,受到卢梭、孟德斯鸠等启蒙思想家影响。1847年退学回故乡在自己领地上作改革农奴制的尝试。

  12. 托尔斯泰简介 托尔斯泰,俄国作家,1828年9月出生,早年父母双亡。童年和少年时代受过严格的贵族家庭教育。从50年代开始创作。早期作品有自传体三部曲《童年·少年·青年》等。60年代创作进入高潮,创作了史诗性的长篇巨著《战争与和平》。70年代创作了长篇小说《安娜·卡列尼娜》。80年代以后,托尔斯泰仍不断有杰作问世。1899年完成的长篇小说《复活》,可以说是作家一生思想和艺术探索的总结。晚年的托尔斯泰始终为自己的思想情绪与农民有距离而深感痛苦。1910年11月10日离家出走,途中患肺炎,20日病逝,终年82岁。

  13. 1863~1869年托尔斯泰创作了长篇历史小说《战争与和平》,这是其创作历程中的第一个里程碑。

  14. 1873~1877年他经12次修改,完成其第二部里程碑式巨著《安娜·卡列尼娜》,小说艺术已达炉火纯青。1873~1877年他经12次修改,完成其第二部里程碑式巨著《安娜·卡列尼娜》,小说艺术已达炉火纯青。

  15. 晚年力求过简的平民生活,1910年10月从家中出走,11月7日病逝于一个小站,享年82岁.晚年力求过简的平民生活,1910年10月从家中出走,11月7日病逝于一个小站,享年82岁.

  16. 埋骨于那些亲手栽种的树木之下的托尔斯泰的墓埋骨于那些亲手栽种的树木之下的托尔斯泰的墓

  17. 他的重要作品书影

  18. 《安娜·卡列尼娜》海报

  19. 1889~1899年创作的长篇小说《复活》是他长期思想、艺术探索的总结,也是对俄国社会批判最全面深刻、有力的一部著作,成为世界文学不朽名著之一。     托尔斯泰晚年力求过简朴的平民生活,1910年10月从家中出走,11月7日病逝于一个小站,享年82岁. 托尔斯泰故居 — =

  20. 《安娜·卡列尼娜》海报

  21. 《安娜·卡列尼娜》电影

  22. 写作意味着困惑,意味着心灵搏斗 • ,托尔斯泰是想解决他内心的困惑。简单的话,人应该怎样活着才有意义,用托尔斯泰自己的话说:“不知我是什么,并且为什么在这里,我怎么能活下去”。他自己说的,回答的理由是,为什么而活,为爱情而活行不行,为什么样的爱情,为婚姻活着行不行,为自己的事业活着行不行,怎么样活?

  23. 爱情的出路 • 婚姻的无奈:安娜哥哥的家庭生活 • 安娜和卡列宁:爱情不是趋利和趋同的 • 托尔斯泰通过各种人写安娜的美好是想写爱情是美好的,那么为什么这样美好的爱情托尔斯泰给它安排一个死亡的结局呢?这很奇怪,其实托尔斯泰他也有矛盾,他对爱情的追求也很矛盾,所以当时有人问托尔斯泰,托尔斯泰回答说,这个结论不是我能控制的,生活的逻辑就是这样, • 所以通过列文、吉提的选择,他认为爱情需要一些共同的东西、共同的事业。

  24. 比草原广阔的是天空,比天空广阔的是大海,比大海广阔的是人的心灵” • 爱,需要想象力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