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5

綠色建築

綠色建築. 製作人 : 方昱翔 陳為杰. 綠色建築簡介.

mark-wood
Download Presentation

綠色建築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綠色建築 製作人: 方昱翔 陳為杰

  2. 綠色建築簡介 所謂綠色建築,就是消耗最少的地球資源,製造最少廢棄物的建築環境設計」 ,也就是說「在建築生命週期 (生產、規劃設計、施工、使用管理及拆除過程)中,以最節約能源、最有效利用資源的方式,建造最低環境負荷之情況下提供最安全、健康、效率及舒適的居住空間;達到人及建築與環境共生共榮、永續發展」。  這裏所說的「地球資源」是指人造環境所賴以為生的食物、資材、能源、水、氣候等東西,「廢棄物」是指營建垃圾、棄土、污水、排熱、CO2排放量等有礙人類生存的物質。對於建築都市造環境而言,「地球資源」是INPUT,「廢棄物」是OUTPUT。所謂的「綠色建築」,當然就是最小資源INPUT及最小廢棄物OUTPUT的建築物了。當然,「綠色建築」必須以人類生活的健康、舒適為原點,是一種對於居住環境進行全面性、系統性的環保設計,是一種強調與地球環境共生共榮的環境設計觀,是一種追求永續發展的建築設計理念。

  3. 綠色建築原則-1 • 合理的選址與規劃,儘量保護原有的生態系統,減少對周邊環境的影響,並且充分考慮自然通風、日照、交通等因素。要實現資源的高效迴圈利用,儘量使用再生資源。盡可能採取太陽能、風能、地熱、生物能等自然能源。儘量減少廢水、廢氣、固體廢物的排放,採用生態技術實現廢物的無害化和資源化處理,以便回收利用。控制室內空氣中各種化學污染物質的含量,保證室內通風、日照條件良好。綠色建築的建築功能要具備靈活性、適應性和易於維護等特點。 • 台灣的建築產業耗能所排放的二氧化碳量,佔全國總排放量的27.22﹪(其中建材生產9.77﹪,營建運輸0.20﹪,住宅使用12.1﹪,商業使用4.9 ﹪。據營建署調查數據顯示,國人每年每人產生的廢棄建材平均值為0.533噸,如果不設法將這些廢棄物作有效的利用,不久的將來,國人可能面臨與廢棄物爭居住地的窘境。再者,以再生建材取代砂石,不但可以遏止砂石濫採,也同時解決了掩埋場地的問題。營建工程商必須把台灣的未來納入建築成本,而這個無形的成本,是無法有價計算的。

  4. 綠色建築原則-2 • 內政部建築研究所為鼓勵興建省能源、省資源、低污染之綠建築建立舒適、健康、環保之居住環境,發展以「舒適性」、「自然調和健康」、「環保」等三大設計理念,特委請財團法人中華建築中心於八十八年九月一日正式公告受理「綠建築標章」申請,系統基於「綠建築就是消耗最少地球資源,製造最少廢棄物的建築物」的定義制定九大指標,所發展出來的最簡要的評估體。 • 九大指標包括?1. 基地綠化指標2. 基地保水指標3. 水資源指標4. 生物多樣性指標5. 日常節能指標6. CO2減量指標7. 廢棄物減量指標8. 污水垃圾改善指標9. 室內環境改善指標

  5. 綠建築標章 • 內政部建築研究所於八十八年九月起開始受理各界申請「綠建築標章」,「綠建築」標章評鑑共分為七大項,分別為綠化指標、保水指標、水資源指標、二氧化碳減量指標、日常節能指標、廢棄物減量指標、污水及垃圾改善指標;期能有效利用水、能源、土地及材料等資源,營造健康之生活環境,減少廢棄物之產生,以及支持環境保育之推動。每一大項指標下需評鑑相關細部項目,合於標準後,始獲該項指標。七大項指標所需評鑑之相關細部項目,計達兩千項以上。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