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8

行為學派的制約學習理論與教學應用

行為學派的制約學習理論與教學應用 . 前言:你可以做什麼? 第一節 瞭解學習. 學習定義. 個體因為經驗而在知識或行為上產生永久改變的歷程 . 早期對學習的解釋. 我們能記下某些東西是由於他們具有相似性,或接近性 ---- 聯結。. Pavlov. Pavlov 的窘境和發現 — 古典制約. 古典制約的一般法則(一):. 1. 強化:指在條件作用中影響 S-R 聯結強度或增強條件反應出現頻率的一切程序。 2. 類化:制約反應形成後,與實驗中所採用條件刺激類似的刺激,也會引起相似的反應。 . 古典制約的一般法則(二):.

marli
Download Presentation

行為學派的制約學習理論與教學應用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行為學派的制約學習理論與教學應用 • 前言:你可以做什麼? • 第一節瞭解學習

  2. 學習定義 • 個體因為經驗而在知識或行為上產生永久改變的歷程

  3. 早期對學習的解釋 • 我們能記下某些東西是由於他們具有相似性,或接近性----聯結。

  4. Pavlov

  5. Pavlov的窘境和發現—古典制約

  6. 古典制約的一般法則(一): • 1.強化:指在條件作用中影響S-R聯結強度或增強條件反應出現頻率的一切程序。 • 2.類化:制約反應形成後,與實驗中所採用條件刺激類似的刺激,也會引起相似的反應。

  7. 古典制約的一般法則(二): • 1.辨別:對強化刺激反應,對未受強化的刺激不做反應。 • 2.消弱:條件反應形成後,出現條件刺激,而不予強化,原來形成的條件反應將逐漸減弱。 • 3.自然恢復:已形成之條件反應如產生了消弱現象,以後若再行提供強化刺激,條件反應自將因強化而恢復。

  8. 古典制約的一般法則(三): • 二級條件作用:經條件作用的實驗過程形成條件反應後,所採用的條件刺激(如鈴聲)即可充當無條件刺激之用,與另一條件刺激(如燈光),形成另一個刺激-反應的新聯結。像此種以原有條件作用為基礎,進而形成的新條件作用,稱為二級條件作用。

  9. 古典制約的應用: • 1.在工作或學習中聯結一些正向、愉快 的事情 • 2.幫助學生自願地、成功的克服焦慮的 情境 • 3. 幫助學生去覺察、辨認情境中的不同 和相似處,這樣他們就可以適當地辨 別和類化

  10. 用古典制約解釋情緒 • 一位年輕媽媽帶18個月大的小孩看眼科醫生,在最後看診時,小孩焦躁不安,媽媽試圖用說故事方式安慰小孩。不料,當醫生的助理(小孩不曾看過的面貌)進入診療室時,小孩立即尖叫、大哭,害怕與恐懼全寫在孩子臉上。

  11. 恐懼是一種自然反應 • 介於3~6個月小孩,這些情緒往往伴隨著人的自然反應,新的刺激衍生出新的情緒反應。而這些行為就是一種古典制約,例如:分泌唾液之反射行為可能藉由一個新刺激而引發。 • 上述狀況,小孩為何會尖叫大哭?試用古典制約來解釋

  12. 小孩的制約反應 • 白色醫生裝(中性刺激) → orientation response • 淚腺診斷治療(UCS) → 大哭 (UCR) • 白色醫師裝,診斷 → 大哭 • 白色醫師裝(CS) → 大哭(CR)

  13. 制約情緒實驗 • Watson與Rayner做了一個實驗,將一個九月大的小孩,無懼老鼠、兔子…等動物,但畏懼很大的噪音。 • 噪音(UCS) →焦慮反應(UCR) • 碰觸老鼠會出現噪音→焦慮反應 • 老鼠(CS) →焦慮反應(CR)

  14. 古典制約是既存反應與與新刺激的連結,所以與原刺激類似的刺激也會引起反應,這就是刺激的類化。因此Little Albert不僅對老鼠會怕,也會累化到兔子、短毛狗等。

  15. 斯肯納的操作制約 • 實驗者就個體在刺激情境中自發性的多個反應中,選擇其一(要他學習者)施予強化,從而建立刺激-反應聯結的歷程。後效強化是行為習得的關鍵。

  16. 結果的類型:增強和懲罰

  17. 增強程序 • 定義、舉例、反應型態、當增強消失後可能的反應

  18. 連續增強 • 每次個體出現正確反應之後,均提供強化物。

  19. 固定間距增強 • 在每次強化物被傳送後,暫時停止反應。

  20. 不固定間距增強 • 反應以相當恆定的速率發生。

  21. 固定比率增強 • 在每次強化物被傳送後,有短暫的暫停。

  22. 不固定比率增強 • 在每次強化物被傳送後,沒有暫停。

  23. 簡要說明增強程序的效果 • 消弱:如果你要消弱一個孩子的亂發脾氣,你只要不要去注意他就可以了,但通常孩子會贏,因為你無法不去注意他,而你的注意又會增強他這類的行為。

  24. 操作制約學習在教學上的應用 • 讚美原則 ◎在行為發生時獎勵他 ◎說明清楚這行為是被獎勵的 ◎是可信的,並是對被認可、好的行為真正的讚賞的

  25. 如何適當地使用讚美呢? 1.要清楚並有系統的給予讚美 2.表揚真正的成就 3.對個體的能力和限制設定讚賞的標準 4.歸因學生的成就是努力和能力,讓學生有再一次成功的信心 5. 讚美真的值的增強的,而不要僅為了影響其他人或求得平衡

  26. 普墨克原則 • 一個經常出現(或比較喜歡)的行為可以是另一個比較少出現行為的增強物,即「祖母的原則」(先去做我要你做的事,然後你就可以去做你想做的事) • 當偏好改變時 ,增強物也跟著改變。 • 那如何應用呢?

  27. Timberlake提出不平衡的假設解釋premack principle任何活動都可作為增強物,如果限制個體接近該活動,作為後效的程序

  28. 塑造 (shaping) • 許多行為透過塑造可以被增進,尤其是那些需要持續、耐久、更精準、更快或更多練習才能熟練的技能(假如很輕易用線索等方式就可以成功完成的就不用用到塑造的歷程了

  29. 如何鼓勵正向的行為呢? 1.先確定你認為的正向行為,學生也有這樣的評價 2.當學生在學新的東西或材料時,給予多一些增強 3.在一個新行為建立時,給予增強。且用不可預期的增強程序來讓他的行為能持續下去。 4.用線索去幫助建立新的行為 5.確定所有的學生(即使是那些經常出狀況的學生)都有被讚賞的機會,只要他們有表現一些好的行為就該讚賞他們 6.讓增強物有些變化用普墨克原則去確認有效的增強物

  30. 父親參與ADHD孩子的訓練 • During the first hour, fathers review how to implement • effective parenting strategies in a group setting (e.g., using • praise, using time out). Concurrently, children practice soccer • skill drills with paraprofessional counselors to increase • competencies in the sports domain (Hupp & Reitman, 1999; • Pelham, Fabiano, Gnagy, et al., 2005; Pelham et al., 1990). • Then, during the second hour, the parent and child groups • join together for a soccer game. The soccer game provides • a context for the fathers to interact with their children and • practice the parenting strategies taught in the classroom • (e.g., praise, using effective commands), and it also serves • as an opportunity for clinicians to observe the fathers’ • parenting and provide feedback as the game progresses. • Fathers are assigned weekly homework assignments to • practice the techniques with their child at home during the • week.

  31. 負增強 • 當學生行為進步了,就可以逃離或免除不愉快的情境就是一種負增強。學生不可能像動物一樣被電擊,所以像不能休息、留在教室讀書、考試…都可以被當做學生不愉快的情境。

  32. Negative Reinforcement/Negative Affect Reduction Cigarette Smoking • Outcome Expectancies: Incremental Validity for Anxiety Focused on • Bodily Sensations and Panic Attack Symptoms Among Daily Smokers

  33. 饜足 • 另一個要停止學生行為的方法是要他繼續做那件事直到他厭煩為止 但要小心使用饜足法,因為有時會有身體或情緒上的傷害,甚至有危險。假如學生的行為不會影響到班上其他的人,其實是可以允許學生一直做到他們自己停下來為止。老師要做的就是忽略他們,記住你去對該忽視的行為注意就是在增強他。

  34. 譴責 • 即使生氣都不要大吼大叫,私下告誡會比較有效。有些學生則比較喜歡公開確認什麼是錯的行為。假如不是常用責備,而且班上氣氛夠好、夠正向,有時譴責也是會收到效果的。

  35. 付出代價 • 這觀念就是學生要為他的行為付出代價,當違反規則時就會失去增強物(錢、時間、讚美、愉快…)

  36. 社會孤立(隔離) • 這是一種減少不想要行為的最具爭議的方法之一,又叫暫停法像某一學生在教室違規,影響到其他學生的學習時,老師讓他暫時離開教室以免繼續產生不良影響。

  37. 精熟學習(一) • 由美國心理學家柏隆姆(Bloom,1968)所提出,但其理論基礎是出自卡洛(Carroll,1963)的『學校學習新模式』一文,柏隆姆參照卡洛的構想,也根據斯肯納的連續漸進法原理,進一步提出其精熟學習理論,並以此發展為有效的教與學策略。

  38. 精熟學習(二) • 老師將學習的課程分成一些小單元,每個單元都有明確要精熟的目標,每次測驗都要達到80-90分的程度,這些客觀的標準老師必需要讓每個學生知道,而且那些沒通過測驗或想更進步的學生可以再練習一次,學生要學會這個部份後才進入下一個單元的學習。但老師提供的再一次學習材料內容最好有些變化,評量也要有些不同,因為通常反覆同樣的內容學習是比較無效的。

  39. 凱勒計畫(PSI) • 由美國心理學家凱勒(Keller,1968)倡議而得名。是一種個人化系統教學法,除了精熟學習的原則外,讓成績優良的學生來輔助成績落後的學生(輔助員制)。

  40. 團體結果 • 學生都很在意同伴的支持,這種團體的壓力可以約束學生的行為或激勵學生表現正向的行為,但使用時還是要很小心,因為要全體學生為少數幾個人的違規而付出代價有點不應該。支持、鼓勵的團體氣氛可以做為正向的影響,所以老師可以教導學生如何去支持和給同伴回饋。

  41. 代幣增強方案 ◎ 代幣制對學業的學習及班級行為會有正向的幫助,但因為比較複雜,所以比較適用下列三種狀況: 1. 要引起那些對他們所學全然不感興趣的學生的動機 2. 鼓勵那些在課業上失敗的學生 3. 處理失控的班級 ◎在用代幣制之前要先確定你的教學方法或教材是否適合學生,不然用了此法之後,雖然學生變得比較有動機或守秩序但仍然學不好。

  42. 後效契約法 • 老師和學生訂定個別的契約,完整清楚描述做了什麼行為後就會得到特別的獎勵。有些方案讓學生參與決定,決定什麼行為是被增強的,而且什麼是他們可以得到的。這種克服的歷程本身就具備了教育的意義,像學生會學會建立合理的目標和遵守契約中的項目。

  43. 自我管理 • 假如教育的目標是要讓人們能教育自己,那麼學生就要學會管理自己的生活、設定自己的目標和提供他們自己的增強物。 • 1.設定目標:定目標是自我管理方案中重要、決定性的因素,訂目標最好要公開而且高一點的目標通常會帶來高一點的水準表現。 • 2.記錄和評量進步狀況:可提供學生紀錄表記錄執行的情形,但評量就比較難因為牽涉到品質的判斷。 • 3.自我增強:這是最後的步驟,有些學者雖持不同看法,但增強物確實可以做為我們努力的誘因。這時老師及家長都可以配合來做,讓效果更好。

  44. 如何幫助學生做好自我管理 1.用正向、積極的方式向學生及家長介紹這種自我管理的方法 2.幫助家長或學生建立可達到的目標 3.給家長紀錄和評量他們孩子進步的方法 4. 鼓勵家長去檢核學生紀錄的正確性和幫助他們去發展自我增強的方式

  45. 下列幾個步驟中的「可對自己說的話」來增加學生在自我教導方面的學習下列幾個步驟中的「可對自己說的話」來增加學生在自我教導方面的學習 1.聽的時候:問自己「這是什麼意思?」「注意!」「在我忘記之前我要問個問題」… 2.計畫的時候:告訴自己「首先我要組織一下」「這件事我要先做什麼?」「我知道這個東西」….. 3.工作的時候:問自己「我做得夠快嗎?」「還剩多少時間?」「這對我很難,但我可以處理」… 4. 檢核的時候:問自己「每件事我都做好了嗎?」「什麼是我還要檢查一遍的」…….

  46. 行為方法的評論 • 有些心理學家害怕獎勵學生的所有行為會讓學生失去對學習的自發興趣,讓學習變得好像只是為了得到某些增強物附帶而來的東西,而失去學習的本質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