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7

如何協助子女主動學習

如何協助子女主動學習. 江耀華 香港城市大學 應用社會科學系. 缺乏學習動機之原因. 缺乏動機 學習 : 2.1 語言 2.2 課程 其他因素 3.1 個人 3.2 家庭 3.3 父母壓力 3.4 朋輩排斥 3.5 文化上的差異. 何謂動機 ?. 個人內在對於目標的所需 , 透過以不同行為作出追求 動機源於兩種因素 : 1. 對於工作上的追求 2. 朋輩以及長輩之認同. 內在及外在之動機. 內在動機 : 自我的責任對於學業上追求而產生之動力 外在動機 : 害怕失敗 父母壓力 期望讚賞 學業上的回報 朋輩的認同.

masa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如何協助子女主動學習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如何協助子女主動學習 江耀華 香港城市大學 應用社會科學系

  2. 缺乏學習動機之原因 • 缺乏動機 • 學習: 2.1 語言 2.2 課程 • 其他因素 3.1 個人 3.2 家庭 3.3 父母壓力 3.4 朋輩排斥 3.5 文化上的差異

  3. 何謂動機? • 個人內在對於目標的所需,透過以不同行為作出追求 • 動機源於兩種因素: • 1. 對於工作上的追求 • 2. 朋輩以及長輩之認同

  4. 內在及外在之動機 內在動機: • 自我的責任對於學業上追求而產生之動力 外在動機: • 害怕失敗 • 父母壓力 • 期望讚賞 • 學業上的回報 • 朋輩的認同

  5. 動機理論 行為論: • B.F. Skinner:以不同的獎賞使學生達成所需  的目標 • A. Bandura:以其他人的表現作為學生的模  範 外在動機所引起之問題: • 過於依賴 • 忿恨 • 減低內在動機

  6. 動機理論(續) 認知論: • 自我理解對於知識缺乏的醒覺,即內在之學習動機之產生 • 限制因素:覺醒需時,難以引起自我學習興趣

  7. 人類學之動機理論 • Maslow需要等級論: 1.自我實現化 2.自尊感 3.社交需要 4.安全感需要 5.生理需要

  8. Maslow需要等級論 • 動機乃由高低不同層次的需求而組成,人必需循序漸進,先滿足最初層次的需要才逐一滿足更高層次的需要 • 家長應盡量令學生視學習為他們能力範圍內之事,給予他們自我控制之感,從而令他們學懂接受及對學習建立責任感

  9. 成就動機論 歸因論: • 家長應避免過早提出幫助 • 自我勝任能力的意識能有助學生學術的表現 • 學生自我調節的學習模式能增加學習的能力 • 學生的自我觀念對其學業成績有著極大影響

  10. 成就動機論 成就理論: • 家長的認同及關注能增加學生學習興趣 • 學生抗拒尋求協助之原因: 1. 自我價值受損 2. 自以為認識能力偏低 3. 自以為尋求協助之效用不大 4. 特定領域策略較適用於接受新事物

  11. 缺乏學習動機的成因 • 父母對子女學習給予過分壓力或過於冷漠 • 學習環境不配合 • 缺乏自信 • 害怕失敗 • 自卑 • 學習內容過於理論 • 教授方式缺乏效率 • 害怕考試

  12. 如何提升學習動機 • 找尋缺乏學習動機之主因 • 激發學習動機 • 提供情緒的支持 • 建立互相信任的關係 • 提供愉快的學習環境 • 促進解決問題的自主性

  13. 如何提升學習動機(續) 7. 對個學生作出私下回應 8. 透過小組活動促進朋輩間之認同 9. 避免學生之間的過份競爭 10. 給與學習相關之活動 11. 作出適當的認同及獎賞 12. 由全班學習逐一改為個人學習

  14. 激發好奇心 • 將學習的內容變成多種類,保持其新鮮感 • 予學生思考空間並作出回應 • 給予學生懸疑感 • 給予反駁及討論空間 • 提出矛盾,令學生意識到本身對知識的缺乏

  15. 問題的技巧 • 由事實的問題變更為思考性問題 • 避免是否或引導性問題 • 給予學生足夠時間思考 • 問題必須簡潔、有意義及有層次 • 鼓勵發問

  16. 適當的問題的例子 • 人的本質應為親社會或是侵略性?還是兩者皆是? • 人類親社會之本質及侵略性之本質及源於個人因素或環境因素?兩者皆是? • 人類之親社會及侵略性的本質應為同時存在並發展?還是兩種本質乃相互影響及存在著排斥關係?

  17. 適當的問題的例子 4. 甚麼因素促使人類親社會及反社會的本質產生改變? 5. 侵略性行為一直存在於人類的文化,試以一種侵略行為解釋男或女如何將此行為內在化? 6.人類的本質如何能透過成長,教育及輔導的過程而改變?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