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9

三個觀念,讓我當上總經理!

三個觀念,讓我當上總經理!. 作者: 唐心慧  | Y!oung 觀點  – 2012 年 6 月 21 日 上午 9:56. 每年畢業季,在面試應屆畢業生時發現,台灣年輕人有個共同的問題,念完書不知道自己未來要追求甚麼,找工作時容易隨波逐流。前幾年,數位、新媒體話題火熱,所以一堆人嚮往在網路公司上班;金融海嘯還沒爆發前,大家都想去銀行捧金飯碗,這兩年大環境景氣不好,報考公務員的人數又攀新高。 這些現象顯示,大部份的年輕人其實不曉得自己要的是什麼。當你不瞭解自己的性向或優勢,甚至不知道自己是誰,喜歡什麼,能做什麼,怎麼可能找到一個會讓自己快樂又有成就感的工作?.

Download Presentation

三個觀念,讓我當上總經理!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三個觀念,讓我當上總經理! 作者: 唐心慧 | Y!oung觀點 – 2012年6月21日 上午9:56

  2. 每年畢業季,在面試應屆畢業生時發現,台灣年輕人有個共同的問題,念完書不知道自己未來要追求甚麼,找工作時容易隨波逐流。前幾年,數位、新媒體話題火熱,所以一堆人嚮往在網路公司上班;金融海嘯還沒爆發前,大家都想去銀行捧金飯碗,這兩年大環境景氣不好,報考公務員的人數又攀新高。這些現象顯示,大部份的年輕人其實不曉得自己要的是什麼。當你不瞭解自己的性向或優勢,甚至不知道自己是誰,喜歡什麼,能做什麼,怎麼可能找到一個會讓自己快樂又有成就感的工作?

  3. 當然這不完全是年輕人的責任,社會價值觀、 文化、 學校、 家庭教育都共同造就了這個結果。 看看美國可以培養出世界級的NBA籃球員,日本也有被人們推崇的工匠職人,台灣卻沒有這樣的文化,教育我們也該尊敬有一技之長的職人。台灣教育制度太重視課業成績,過度獎勵那些會唸書考試的學生,卻忽略了讓孩子持續的探索自己,發掘並發揮自己的特長創造優勢;往往成績不好,就容易變成被放棄的一群。如果我們的教育能真正的因材施教, 啟發每個孩子不同的潛能, 並肯定各種不同的專業與技能, 我相信當今的年輕人不會如此徬徨或無助。 這種情形,就如同一艘船漂流在一片黑暗的大海上,找不到方向前進,隨便一個小浪花拍打過來,船上的人就很驚恐,以為船要翻了;但如果目標清楚,就像遠方有個微微的亮光,指引著這艘小船,不論環境多麼險惡,船上的人都會想盡辦法,往那點充滿希望的亮光前進。年輕人需要的,我想就是像這樣的一點亮光吧。

  4. 在確定自己的人生目標前,要有勇氣嘗試各種可能,透過trial and error認識自己。不論是企業實習、國外自助旅行、參與社團 、志工…,重點是離開自己的comfort zone多作嘗試。人往往在犯過一些錯誤之後,便能從中學習並更了解自己的優缺點也因此能發掘出自己的興趣與優勢,但記住,整個過程需要不斷地打開自己的感官,並且有意識地隨時回饋給自己。擁有“傾聽”的能力也是認識自己很重要的一項技能。我從年輕開始,就會刻意與一些有智慧和心中有愛的前輩接近,他們常常給予我一些發自內心對我的觀察與建議,從中讓我清楚自己的強項與盲點。舉個例子來說,進入奧美後的我工作順利並得到許多機會表現,而這些良師益友就曾私下建議我:工作表現越是傑出時,就該更謙虛更能夠體貼夥伴,如此才能帶人帶心,營造出專業又向心力高的團隊。這些建議,對我的工作生涯有很大的幫助。

  5. 其實,我的第一個「生涯導師」是我的父親。在美國求完學後,是他把我喚回台灣。在踏入社會前,他告誡我三個觀念,我一直謹記在心。

  6. 第一,不管書念得多好,進入社會之後,就是不同的世界。在學校唸書,就像是學會了A到Z 26個英文字母,再怎麼滾瓜爛熟,也就只是認識了基本字母;出了社會,要學的是如何把字母拼成單字、把單字寫成詞彙、句子、最後再把句子組合起來,成為有意義有影響力的文章。學校裡學得再多,如果進入社會後不能學以致用,終究只是會幾個字母而已。因為如此,更該虛心的不斷學習,讓自己成為有價值,能對公司對社會有所貢獻的人。

  7. 第二,對於年輕人,其實唸書跟工作都是在學習,社會不過是一所更大的學校。最大不同的地方是,唸書時要自己付學費才能學習,但工作卻是you are paid to learn,公司付你薪水,還給你學習的機會和訓練,這麼划算的事,當然該更努力工作。因為如此,我年輕時還曾不太喜歡週末跟國定假日,因為少了一些時間到公司與同事或老闆學習。

  8. 第三,每個年輕人的身上都背了一個隱形的背包,裡面放的,就是你從人生中、工作中獲得的經驗與收獲,這些都是你未來打仗的武器,例如專業技能、待人處事的智慧 、謙虛、勇氣 等等。背包裡的武器越多,工作表現自然就會越好,而你能獲得多少武器,完全取決於你看待工作的態度與歷練。

  9. 這也是為什麼,我到現在仍然相信,態度決定一個人的高度。老實說,剛從大學畢業的年輕人,對公司的貢獻很有限;所以,凡事不要只從自己角度思考,帶著想學習的渴望工作,勇敢嘗試新的挑戰 ,努力認識自己, 找到目標,在職場上創造自己被需要的價值。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