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36

企業對社會新鮮人的期望

企業對社會新鮮人的期望. 聯華電子 劉偉智 副廠長 11/28 2012. 名人箴言. 君子不器 ( 孔子 ) 為生民立命,為天地立心,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 ( 北宋 張載 橫渠四句 ) 孔曰成仁,孟云取義;惟其義盡,所以仁至。讀聖賢書,所學何事 ? 而今而後,庶幾無愧 ! ( 南宋 文天祥 正氣歌 ) 生活的目的,在增進人類全體之生活;生命的意義,在創造宇宙繼起之生命。 ( 蔣中正 ) 台大五姬、台大十三妹 … 校長感嘆,台大人應該用「知識」貢獻社會,而不是只靠「外表」。 ( 台大校長 李嗣涔 )

media
Download Presentation

企業對社會新鮮人的期望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企業對社會新鮮人的期望 聯華電子 劉偉智 副廠長 11/28 2012

  2. 名人箴言 • 君子不器 (孔子) • 為生民立命,為天地立心,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 (北宋 張載 橫渠四句) • 孔曰成仁,孟云取義;惟其義盡,所以仁至。讀聖賢書,所學何事 ? 而今而後,庶幾無愧 !(南宋 文天祥 正氣歌) • 生活的目的,在增進人類全體之生活;生命的意義,在創造宇宙繼起之生命。(蔣中正) • 台大五姬、台大十三妹 … 校長感嘆,台大人應該用「知識」貢獻社會,而不是只靠「外表」。(台大校長 李嗣涔) • 大學教育,首重謀生技能。(張忠謀 輔大演講 我如何看待大學教育) • 不要唸電機系 !(林百里)

  3. 課程大綱 • 打工就業面面觀 – 諸子百家各有主張 • 企業主 vs. 新鮮人 – 相看難不怨 • 講道與論理 – 你以為你是誰呀! • 高學歷畢業生請進 – 血汗企業在等你 • 企業對社會新鮮人的期望

  4. 課程大綱 • 打工就業面面觀 – 諸子百家各有主張 • 企業主 vs. 新鮮人 – 相看難不怨 • 講道與論理 – 你以為你是誰呀! • 高學歷畢業生請進 – 血汗企業在等你 • 企業對社會新鮮人的期望

  5. 「清大屠夫」造假?今周刊:三合一報導 【聯合新聞網╱綜合報導】 2012.09.17 05:27 pm 上周《今周刊》一篇「清大畢業生為何淪為澳洲屠夫」的報導,指出台灣經濟低迷,讓一流學府人才淪落到澳洲當屠夫賺錢,引發社會震撼。不過近日有網友在PTT上踢爆該篇報導「幾乎完全瞎掰」,與事實有嚴重出入;對此,《今周刊》表示,報導並非杜撰,而是為了保護3位當事人,所採取的「三合一」報導。 據《今周刊》上周四報導,清大畢業生小麥(化名)在台工作2年,存款只有幾萬元,還背負30多萬的學貸,因此到澳洲當屠夫賺錢,甚至直言:「我們就是台勞」。但近日有一名自稱是小麥「當兵的同梯」轉PO其臉書聲明文表示,他「僅與作者通過兩次電話,僅閒聊澳洲生活經驗,從未答應接受專訪,今周刊此專題內文與事實有嚴重出入。」此外,記者也僅在最後問為何清大畢業會想到澳洲打工,但標題卻十足消費清大,讓他非常不滿。 小麥在聲明稿中表示,他只在電話中說明打工狀況,表明目的是賺錢、希望提升英文能力,其他內容全是子虛烏有,有關欠學負債、農場像猶太人集中營、種族歧視等,完全是周刊瞎掰、移花接木。他接受媒體訪問時表示:「台灣的薪水並非少到過不下去,更沒有30多萬元的學貸。」但因為他到澳洲是以賺錢存錢為目的,所以才特別選擇每天都能上班,薪資比較高的工作。

  6. 紐澳打工賺一桶金 未必皆「台勞」(1) 【聯合報╱記者鄭朝陽、劉崇如、張嘉芳/連線報導】2012.09.14 08:29 am 年輕人以「打工度假」名義申請赴澳洲、紐西蘭愈來愈多。國立大學商學院畢業的Stan五月從澳洲打工回台,他說台灣去的全職打工者日增,「兩年賺三百萬不是問題」,但體驗不同文化更有意思。 Stan在澳洲的小鎮果園採草莓,還幫忙分級包裝,一天工作八小時,時薪澳幣十九元(約台幣五百七十元),是台灣打工時薪(一○三元)的五點五倍,「月入八到十萬台幣是很平常的事」。 Stan有幾個台灣朋友在屠宰場打工,也有朋友到偏遠礦區的小鎮做礦場和餐飲業的打掃和地質測量工作,時薪更高,澳幣廿元起跳。 「他們純粹為了賺錢,希望能早點存第一桶金回台灣。」Stan說,這些朋友有的甚至一天工作十幾個小時,就為了趕快存錢回台,縮短辛苦打拚的時間。他是邊打工邊旅遊,體驗在地生活。 中興大學財務金融研究所畢業的吳羅宸四年前到澳洲打工旅遊,他說,每個人的出發點不盡相同,有些人為「賺錢」做粗活,的確是台勞;但也有人為冒險、旅遊或增長見聞,被歸類為「背包客」。

  7. 紐澳打工賺一桶金 未必皆「台勞」(2) 【聯合報╱記者鄭朝陽、劉崇如、張嘉芳/連線報導】2012.09.14 08:29 am 屠宰業薪水高,是許多人首選,吳羅宸也曾在牛肉工廠處理過三個月的牛內臟,「很辛苦,欲哭無淚」是他的感想。 他說,當地人不願意做,整個部門都是大陸人和台灣人,每個人下班第一件事就是冰敷手指,因為「每天花八小時擠腸子,擠到手指都腫起來。」 吳羅宸在葡萄園和牛肉工廠作了五個月,開始騎單車到處旅遊。他表示,打工旅遊的這一年在履歷上是「空白」,但在人生經歷上卻難能可貴。 廿六歲的Ray一退伍就去澳洲打工旅遊,待了兩年因簽證問題不得不回台。靠著在澳洲存的錢想在台灣創業,但是創業路不順遂,Ray選擇回澳洲繼續打工旅遊。 廿四歲的吳小姐,大學畢業後,申請加拿大打工度假簽證一年,在飯店擔任房務員,也幫忙宴會服務,時薪約三百一十元,但客人小費不少。儘管逛街購物、搭郵輪旅遊一個月,回台仍有超過卅萬元存款,「沒有活得很辛苦,錢就自然存下。」她說。

  8. 蔣偉寧:打工度假拓展視野 職業沒高低 (1) 【聯合報╱記者陳智華、沈育如/連線報導】2012.09.14 08:29 am 周刊報導清大畢業生到澳洲打工度假當屠夫、做台勞,教育部長蔣偉寧昨天指出,職業沒有高低,畢業生去澳洲當屠夫,不要看輕(downgrade),不同體驗都是人生的經驗。但如果打工度假只是為了賺錢,就十分可惜,希望年輕人是利用機會拓展視野。 至於清大畢業生出國當屠夫是否顯示台灣的學以致用有落差,甚至台灣工作機會少、工資太低?蔣偉寧說,如果只是個案,跟學以致用落差沒有太大關係,但大家對工資及工作機會感到焦慮,教育部會省思並檢討改進。 蔣偉寧說,教育部正進行人才培育計畫,希望縮短學校所學和企業所需的落差,但即使如此,薪資不太可能馬上就三級跳。 蔣偉寧指出,學生畢業後有任何選擇,他都尊重與祝福,台灣很多年輕人喜歡出國壯遊,若能擴展視野、增加人生經驗,這是好事。 教育部次長陳德華則認為雜誌報導的只是個案,「清大畢業生在台灣找工作並不困難。」陳德華說,年輕人去澳洲當屠夫可能是想冒險,嘗試不同的工作,外界不必解讀成「當台勞」,他說「台灣沒那麼慘」。

  9. 蔣偉寧:打工度假拓展視野 職業沒高低 (2) 【聯合報╱記者陳智華、沈育如/連線報導】2012.09.14 08:29 am 陳德華說,過去台灣經濟起飛,和人民的冒險精神有關,年輕人願意多摸索、嘗試,絕對是好事。在全球化的時代,國際移動已是趨勢,年輕人願意到澳洲,表示對自己的英語能力有一定把握,希望社會正面解讀。 清大副校長葉銘泉表示,這名學生還不能確定是否為清大生,從統計數字來看,清大學生在景氣低迷時,平均每人可有一個就業機會,景氣好時,高達三個。 葉銘泉說,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人生規畫,這位學生若是清大生,校方也會給予祝福,不過為了快速賺錢、累積人生第一桶金,放棄所學專業,他認為是浪費國家資源。

  10. 王品董座戴勝益:打工的學生 聰明死了 中國時報【陳界良╱台中報導】2011年12月23日 上午11:29 亞洲大學與中國時報昨天舉辦「台灣潛力一○○」系列校園座談會,邀王品集團董事長戴勝益以「WOW!WOW!WOW!」為題演講,他除介紹「三WOW」哲學外,認為打工的學生是「聰明死了!」建議學生列出人生必須要做的六十件事、不要用名牌,要在人生不同階段調整工作與娛樂的比例。 針對日前有官員說學生打工「是笨死了!」戴勝益有不同看法,他認為是「聰明死了!」以王品集團為例,工讀生的服務水準跟正職沒有差別,因為打工,有磨練的機會,出社會後當然勝出。找工作時也要選擇非常有發展的公司,「一個可以伸展手腳的地方」。 戴勝益也介紹「苦瓜排骨」哲學,他說,苦瓜很苦、排骨很油,但結合在一起就很好吃,工作、壓力、責任是苦瓜,聽音樂、爬山等嗜好是排骨,要用適當比例混合,人生才會有甜蜜滋味。戴勝益也建議,學生不要用名牌,名牌會排擠生活中的資源,人緣也會不好。 「找一個人作為人生目標來模仿,人生方向就不會搖擺。」戴勝益表示,他的「模仿老師」就是奇美集團董事長許文龍,他學習許文龍的工作、生活態度,人生道路就不會偏移。

  11. 大學生打工賺錢 王建煊:笨死了 〔記者游明金/宜蘭報導】2010/12/02 監察院長王建煊昨天參加「閱讀宜蘭.學習型城市」講座,談到大學生打工問題,批評打工是賤賣大學黃金時間,把黃金時間當石頭賣掉,真的是「笨死了」。 一小時 80元 賤賣黃金時間 王建煊批評大學生有夠差勁,跑去打工賺錢,一小時八十元,賤賣黃金時間多可惜!有時還蹺課,打工一天賺七、八百元,騎機車載女朋友轉來轉去,吃個牛排就沒了,大學四年是最後念書時間,不好好念書,把最寶貴的黃金時間當石頭賣掉,真的笨死了。 「金錢甜美 害死很多人」 他還提及,大學生打工普遍,主要原因是嚐到金錢甜美,被金錢迷惑,讀書時間少了,學校招生不足也不敢得罪學生,馬馬虎虎就畢業了,結果成績慘不忍睹,沒打下基礎,一輩子都後悔。 王建煊說,學生打工另一個理由是可以得到工作經驗,這是美化說詞,「少來這一套」,大學好好念書,畢業的第一年當打工年、當實習經驗年,不就可以嗎?如果家裡實在窮,不打工沒有辦法,他鼓勵清寒貸款,不要把大學黃金時間賣掉。 王建煊也感嘆,現在大學生都不買書,不買書要怎麼讀書?校門口附近影印店最多,學生的書很多是影印的,老師教到那裡才印到那裡。

  12. 哲學家皇帝(上) 作者:陳之藩 到此作工已半月,不像是作工,像是恢復了以前當兵的生活。如果我們中國還可以找出這樣緊張的工作,那只有在軍隊裡了。同事的有從韓國剛當過兵回來的,有遠從加州大學來的學生。我問他們,美國作工全這樣緊張嗎?他們異口同聲的說:「這裏可能是最輕閒的。」 中學生送牛奶、送報;大學生作苦力、作僕役,已經是太習慣了的事。這些工作已經變成了教育的一部分。這種教育,讓每一個學生自然的知道了什麼是生活,什麼是人生。所以一個個美國孩子們,永遠獨立、勇敢、自尊,像個哲學家帝王。 希臘哲人,想出一套訓練帝王的辦法,這種辦法是讓他「從生硬的現實上挫斷足脛再站起來,從高傲的眉毛下滴下汗珠來賺取自己的衣食。」這是作一個帝王必經的訓練,可惜歐洲從未實行過這種理想。沒有想到,新大陸上卻無形中在實踐這句話,每一個青年,全在無形中接受這種帝王的訓練。作卑微的工作,樹高伊之自尊,變成了風氣以後,崢嶸的現象,有時是令人難以置信的 - - - 青年們一切都以自己為出發,承受人生所應有的負擔,享受人生所應有的快樂。青年們的偶像不是叱吒風雲的流血家,而是勤苦自立的創業者。富蘭克林自傳,是每個人奉為圭臬的經典。

  13. 哲學家皇帝(下) 作者:陳之藩 我很欽佩在綠色的大地上,金色的陽光中,一個個忙碌得面頰呈現紅色的青年。然而,我在湖邊凝想了半天,還是覺得,這個美國青年畫幅裏面仍缺少一些東西。什麼東西,我不太能指出,大概是人文的素養吧。我在此三四個月的觀感,可以說:美國學生很少看報的。送報而不看報,這是件令人不可思議的事。 「哲學家帝王」,不僅要受苦,還要有一種訓練,使他具有雄偉的抱負與遠大的眼光,可惜這一點,美國教育是忽略了。忽略的程度令人可哀。 這話並不是偶然而發的,多少專家都是人事不知的狗,這種現象是會窒死一個文化的。 在哲學家帝王的訓練中,勤苦自立,堅忍不拔那一部分,美國的教育與社會所賦與青年的,足夠了。而在人文的訓練上卻差得很多。 晚風襲來,湖水清澈如鏡,青山恬淡如詩,我的思想也逐漸澄明而寧靜。天暗下來,星星,一個一個的亮了。

  14. 新鮮人嚮往企業大變化王品擊退中華電信 卡優新聞網 作者郭杏宜 2012年3月16日 上午5:47 鳳凰花開的六月,正是學生踏出校門的時刻,畢業生積極「找頭路」投身職場,而企業則是忙著「獵才」招募新血加入。根據雜誌調查發現,由於產業市場「內熱外冷」,使得「服務業」首次擊敗「電子科技業」,榮登新鮮人「最想進入的企業」榜首。 《Cheers》連續7年針對全台各大學、研究所的應屆畢業生,進行「最嚮往企業」調查,發現已掛牌上市的王品餐飲擊退去(100)年冠軍霸主中華電信,首度登上第一名寶座,其他像是威秀影城、微風廣場、劍湖山世界、新東陽…等,也同時在今(101)年新上榜,顯見服務業勢力抬頭,吸引力不輸「科技產業」。   在「新世代最嚮往企業」的第2到第10名部分,分別為統一企業、鴻海精密、中華電信、誠品、Google、宏達國際電子、台積電、中國鋼鐵、長榮航空,皆是「長期盤踞」前十大的知名公司,可看出「菜鳥們」對於「品牌企業」仍有一定程度的偏愛。 除了對名企業有憧憬,多數新鮮人十分在意「薪資待遇」(61.5%)和「工作與生活的平衡」(58.4%),而「專業能力提升」(40.9%)、「尊重員工的企業文化」(39.8%)、額外的「津貼獎金」(29.5%),同樣名列新世代選擇工作時的重要考量。   若從產業角度來看,這群「準畢業生」最想進入的產業首推「公家機關」,其次才是服務業、出版業及媒體娛樂業。調查指出,30.9%的年輕人計畫在畢業後參加國考捧「鐵飯碗」,22.7%則是打算到台糖、台電、台鐵…等「國營企業」就職。

  15. 《Cheers》新鮮人嚮往企業排名

  16. 批王品「粗俗沒品味的飲食文化」 【聯合報╱記者陳靜宜/台北報導】 2012.03.24 01:11 am 導演曹瑞原日前接受蕃薯藤網站專訪,批評日前風光上市的王品餐飲集團,提供了「粗俗而沒有品味的飲食文化」,「王品董事長戴勝益有很多很好的作為,不過沒必要讓年輕人把他當作神來崇拜。」 「如果現在不說,以後造成的傷害會更大。」曹瑞原說,「餐飲」將會如 IT(資訊科技)產業般,成為台灣下一個產業火車頭,也只有像這樣的集團,能發揮深度及廣泛的影響力。 不過,他到王品集團旗下餐廳的用餐經驗顯示,服務人員說菜如背書,像小和尚念經、有口無心,這桌說、那桌也說,整個餐廳鬧哄哄像市場,這是種粗俗而沒有品味的飲食文化。 他反觀自己在德國的經驗,服務生站得遠遠的,不會干擾客人,但如果餐點沒吃完,會悄悄輕問怎麼回事?如果客人喝完了水,馬上會過來補充,這是一種專注而專業的態度。 「服務不是只學空姐遞濕紙巾那種形式,真正好的服務,是讓用餐的人真心感到舒適,而非表面上的取悅。」他說,德國服務生對食物是帶有感情的,如果餐點沒有吃完,他們會真心難過,而非按照 SOP(標準作業流程)──「不好吃嗎?我馬上幫您換一盤新的。」

  17. 炒作年終? 戴勝益怒:王品沒那麼小人 【聯合報╱記者陳靜宜/台北報導】 2012.03.24 01:12 am 風光上市的王品集團,戴勝益個人便是最成功的品牌代言人。 導演曹瑞原指責王品制式化的服務方式,是種粗俗而沒有品味的飲食文化。 王品餐飲集團董事長戴勝益回應表示,「制式化的服務」是身為連鎖餐飲業不得不然的作法,以便將客訴降到最低。 戴勝益表示,如果只有一、兩家店,確實能夠以個人化風格來提供服務;不過王品集團的員工有上萬人,如果開放個人化風格來說菜,相信有百分之十的員工,能表達得比公司規定還要好,但是其他的百分之九十的員工,就可能做出擦槍走火的表現,與其如此,就要以減少得罪客人的頻率為最高指導原則。 「這是一種兩害相權取其輕的作法,所以要建立SOP(標準作業流程),而且要帶著感情去執行。」戴勝益補充說,他從未鬆懈對客人的服務,每一通客訴都會親自看過簽名,情節中等的就請祕書致電給店鋪,情節嚴重的就直接打給品牌總經理。 戴勝益也承認確實有些員工的服務不到位,但比例並不高,且年資越長,應越能帶有情感地介紹菜色。

  18. 當店長,學不完的管理(1) 撰文:蕭西君 在零售流通業,只要肯努力,3年當店長不是難事,是學歷不佳者出頭的捷徑。 但真正的挑戰在於,即使當上店長,你的專業知識與管理能力到位了嗎? 今年1月,宜家家居(IKEA)為了新莊店開幕,徵聘200~300名門市人員,招募當天,應徵人數卻超過1.5萬人!     宜家家居人力資源總監黃素雲卻有些感慨,「不少剛畢業的應徵者,是因為覺得自己學歷不高,或是弄不清楚人生方向,暫時先找個工作試試看,對服務業並沒有強烈的熱誠。」 震旦通訊事業部區輔導周良杰則坦白說,「很多年輕男性,根本就覺得做服務業門市人員沒出息。」     事實上,隨著製造業外移,服務業已經成為就業市場的主流,佔國內工業與服務業就業人口比重超過52%。而零售與通路,更是服務業的主角,也使門市人員出路看好,以大賣場型店長為例,年薪可達150~200萬元,完全不輸任何行業的高階經理人。   學歷門檻低,努力必有結果   不用高學歷,在服務業只要願意用心學習,好好規劃職業生涯,門市人員也可以闖出一片天。

  19. 當店長,學不完的管理(2) 撰文:蕭西君 好市多(COSTCO)內湖店店長趙建華,就是典型的例子。曾經是職籃隊員的趙建華,學歷僅有高中畢業。22歲時,嚴重的運動傷害讓他不得不退出職籃,投入另一個沒有掌聲的人生。他當過運動器材銷售員,學著卑躬屈膝面對社會,只期待以後能當上運動用品店分店長就心滿意足。   26歲那一年,好市多現任總經理張嗣漢改變了他的人生。同樣是前任籃球員的張嗣漢,邀請趙建華加入高雄好市多,給了他一幅新的職業生涯想像圖。他從開堆高機的好市多區域主任做起,凌晨3點上班,下午4、5點下班。即使下班,仍留下來觀察資深人員如何陳列賣場;別人不知道的,自己就花時間去學。「賣場電腦視板中有哪些新的選項,我都比別人早一步知道,」趙建華有些得意地說。 每天工作10多個小時的趙建華,曾經累到在堆高機上睡著;有一次,上級主管巡店時要求更換賣場布置,急性子的他,等主管繞完賣場一圈,已經改裝完成。趙建華的努力,很快就被看見。一位調派到日本的同事,在福岡成立新賣場時,特別要求趙建華去協助開店。由於成效斐然,口耳相傳下,好市多各地區開新店,都會想到趙建華這一號人物,提高了他的曝光率,也讓他在短短5年內,升任為好市多店長。

  20. 當店長,學不完的管理(3) 撰文:蕭西君   現在,趙建華統領內湖店300多名員工,雖然沒有修過人力管理課程,他在5年間讓好市多高雄店的離職率降到只有原先的1/10。他證明了在服務業,只要肯努力,不需要漂亮的學歷,仍舊有無限的發展空間。   扎好馬步,當店長不是夢   目前,在通路與零售業者積極展店的趨勢下,服務業門市人員工作個3~5年,幾乎都有機會當上店長。不過,快速升遷的結果,往往會顯露出專業知識不足、管理能力欠缺的致命傷。 賣場知識,就是服務業人員的專業所在。在門市當主管,絕不能被部屬的問題給考倒。「對賣場不熟悉,會成為升遷時最大的障礙,」黃素雲指出,沒有賣場經驗的儲備幹部,流動率往往較高,就是因為經驗不足,無法負荷心理壓力。      「賣場不是瞭解商品就夠了,」黃素雲舉例分析,光是一個廚房規劃,就需瞭解顧客的生活型態、居住空間、需求功能等細節,而賣場如何展示商品、其他部門如何調度配合、每樣商品如何獲利,在在都是學問。      宜家家居環亞店家飾部門經理施淑靜,在公司任職10年。從一個高中畢業,完全沒有賣場經驗的年輕人,到能獨當一面,擔負起環亞店全面改裝的責任,一路走來,施淑靜的心得是,「對賣場熟悉是我最大的優勢,經驗可以累積信心。有機會升遷時,要先問自己:你準備好承受這份壓力了嗎?」 「理想上,我們希望當上部門經理或門市經理的高階主管,至少都有8~10年的賣場經驗。」

  21. 當店長,學不完的管理(4) 撰文:蕭西君 黃素雲指著宜家家居的門市人員升遷途徑表說:    ‧ 基層門市人員至少有兩年的賣場經驗,才能掌握賣場專業知識。   ‧ 升任為儲備幹部後,要歷練3年,學習溝通技巧和基礎管理能力,並開始擔負訓練基層員工的責任。    ‧進一步升為單位經理後,必須花費3~5年的時間,學習如何跟員工溝通、跟不同部門合作,以及績效管理。    ‧之後升任部門經理,則要培養領導統御能力,並為擔任門市經理做準備。     「練好基本功,升遷絕非難事。」好市多人力資源部經理王友玫這麼表示。好市多採取開放式升遷管道,副店長以下的管理職位,只要能力夠,連計時人員都可以申請。豐富的專業知識和賣場經驗,才能讓門市人員脫穎而出。    從單店管理到區域管理     當店長,幾乎是所有門市人員的夢想。可別以為當上店長,職涯就走到頂了,店長之後,更是海闊天空。      比如66年次的蕭偉仁與58年次的周良杰,都已經從店長升任震旦通訊的「區輔導」,在轄區內各自管理十幾二十幾家店面。

  22. 當店長,學不完的管理(5) 撰文:蕭西君   店長最主要的職務是替一家店面做策略性規劃;區輔導則是要做區域整合,為不同店面規劃出不同的獲利模式。即使在同一轄區內,每家店面的來客特色、環境與問題也各不相同,如何協助店長經營門市,提供建議,甚至協調不同門市間的爭端,使全區一致獲利,達成營業目標,都是區輔導要面臨的挑戰。      周良杰就曾經面臨過兩家店面距離過近、客層重複的棘手問題。競爭壓力讓兩店員工彼此對立,周良杰接手後,透過門市人員輪調的方式,才逐漸消弭紛爭。「區輔導與店長熟不熟,會影響人事整合的能力。從店長時期就要學著與其他店長聯絡、合作、支援與溝通。」    能培養強將 才是好店長   區輔導更重要的功能是,「要複製人才,訓練出可以獨當一面的儲備幹部和店長,」蕭偉仁說。 每個服務業門市人員,從儲備幹部階段起,就要鍛鍊培訓人才的能力。比如趙建華,擔任高雄店店長任內,一口氣升了4位副店長,轉調到內湖店後,底下的副店長幾乎都是舊識,完全沒有重新訓練班底的問題。王友玫也承認,趙建華的升遷快速,很大一個原因,就是他能慧眼識人才,具有領導者特質。      「能幫員工做規劃,找到適當的位子,才是一個成功的高階管理者,」施淑靜說。   

  23. 當店長,學不完的管理(6) 撰文:蕭西君 店長之路無限寬廣   除了繼續往上升任更高階的經營管理職,也有不少店長因為訓練人才的成效卓著,轉任到人力資源部門,從事培訓輔導的工作。摩斯漢堡人力資源部經理楊瑞惠就是一例。      此外,門市人員也可以選擇不走管理路線,繼續往專業發展。宜家家居就為賣場人員量身打造專業認證計畫,通過內部認證後,專業人員領有聘書,位階等同高階管理者。      擔任店長的經驗,在職場上非常實用,有些人從店長卸任後,決定自行創業;有些人轉行後,運用店長時期學到的成本與鋪貨概念、人力訓練模式、店面規劃與陳設、行銷與消費者研究等知識,為自己再創事業高峰。      店長實戰經驗彌足珍貴 現任全家便利商店營運指導部FC研究課吳珍如,就是個特別的例子。她26歲時就自己開店當店長,後來因應連鎖加盟潮流,加入全家當加盟主,2000年還當選過服務業傑出店長。不幸的是,因為區域商圈變化,無利可圖,她不得不結束營業。      在同一個商圈經營12年的吳珍如,從實戰中體會到店面獲利和經營管理模式,珍貴的經驗備受全家重視。她的店面結束不到3個月,馬上就被全家聘用到其他直營店擔任店長。

  24. 當店長,學不完的管理(7) 撰文:蕭西君   歷任過獨立店面、加盟主和直營店長的身分,吳珍如在人事管理上有一套獨特的見解,她分析,每家店面至少要有6個員工,店長才可無後顧之憂地處理營運規劃工作。而她的行銷規劃長才,也充分施展,是全家第一個打節日行銷與商品包裝的店長,藉由別出心裁的包裝,情人節當天就替巧克力這項單品衝出單店3萬多元的銷售業績。      吳珍如在門市管理上的專業,讓全家決定將她調到營運指導課,以講師身分,將經驗分享給更多新進的加盟業者和新人......

  25. 六星級飯店主廚江振誠:沒經過挫折的熱情沒有價值 (1) 2007-07-04 天下雜誌 375期 作者:陳名君 江振誠只有高中畢業,但他是印度洋上六星級飯店的主廚。他沒有上過一堂法文課,但他的履歷全是用法文寫成。 料理沒有國界,只有詮釋方式的不同。江振誠如何以一個台灣人的身分,做出全世界都感動的法國料理? 印度洋上的六星級飯店Maia,是個私人小島的渡假村。客人多是歐洲皇室或富豪,到渡假村要先坐私人飛機到小島,再轉搭直昇機到渡假村。島上只有三十個房間,最多不超過六十個客人,每晚住房新台幣十五萬元起跳。 鏡頭繞到廚房裡,穿著白挺的廚師服忙來忙去的,多是金髮白膚的西方人,當中有個唯一留著黑髮小平頭的高大亞洲人,他是Maia的主廚,Andre Chiang。 Andre Chiang二十歲就是間五星級法國餐廳的主廚,曾經兩次被《時代》雜誌報導為「印度洋最偉大的料理」,Discovery頻道「二○○六亞洲十大最佳青年主廚」、頂級餐廳指南《Relais and Chateaux》「二○○六全球最佳一五○位主廚之一」。 Andre Chiang有個中文名字,叫江振誠,今年三十一歲,是在台北士林長大的台灣人。

  26. 六星級飯店主廚江振誠:沒經過挫折的熱情沒有價值 (2) 2007-07-04 天下雜誌 375期 作者:陳名君 面對理想:同學去玩,他去上班 這不是一個天才廚師的故事。 小時候,江振誠並不是生長在一個富裕的家庭。但是曾經在日本的中國餐廳工作十年的江媽媽,燒得一手好菜。 江振誠在學校裡,便當永遠是最大、最豐富的。江媽媽絕對不蒸便當,都是吃飯前三十分鐘,她在家裡馬上炒,騎摩托車送到校門口。 每天吃飯的時間,就是江振誠最滿足的時候,「料理是一個東西Complete your day,讓你覺得今天是很完整的,是一個最原始的感動,這是讓我想當廚師的原動力,」他說。 江振誠從十三歲就在各大飯店打工。高中時,江振誠念的是餐飲管理,每天下午四點下課,他跟同學坐同一輛公車到台北北門。但江振誠總是先下車,因為他是要到希爾頓上班,同學是要去西門町玩。 前後在希爾頓、亞都麗緻工作的歷練,江振誠二十歲當上西華法國餐廳的主廚,是有史以來台灣最年輕的法國餐廳主廚。 「他對自己的專業有無比的熱情,極富創意和品味,」西華飯店總經理夏基恩(Achim V. Hake)對江振誠印象深刻。

  27. 六星級飯店主廚江振誠:沒經過挫折的熱情沒有價值 (3) 2007-07-04 天下雜誌 375期 作者:陳名君 命運在他二十一歲那年來扣門。 當時,西華每年有一次到二次,會請法國有名的廚師來做示範。江振誠想盡辦法邀請當時南法最偉大的廚師Jacques & Laurent Pourcel兄弟來台灣,Pourcel兄弟過來之後,江振誠跟他們共事十天。 十天過後,Jacques & Laurent Pourcel就問江振誠,「你要到法國嗎?」江振誠也什麼都不怕地就說,「好啊!」 當時江振誠一句法文也不懂,Jacques & Laurent Pourcel一句英文也不會講,都是靠翻譯溝通。 但是江振誠覺得自己可以勝任,沒有什麼事情做不到。「在台灣人家說你很棒、你做得很好,你習慣了這種掌聲,」江振誠說。 江振誠不知道接下來還要做什麼,要往上爬到哪裡?「在台灣,如果我二十歲是這樣,那我三十歲要做什麼?接下來是很有限,沒有太多往上再突破的機會,」他思索著。 江振誠把摩托車賣掉,所有的積蓄十五萬帶在身邊,重新開始。 到了法國,江振誠每天工作十六到十八個小時,只睡三到四小時。第一年一毛錢都沒有,只有個睡覺的地方,沒有冷氣,沒有暖氣。江振誠一年三百六十五天都上班,因為一休假吃東西就要靠自己。

  28. 六星級飯店主廚江振誠:沒經過挫折的熱情沒有價值 (4) 2007-07-04 天下雜誌 375期 作者:陳名君 工作上辛苦之外,壓力最大的是在Jacques & Laurent Pourcel旁邊,有太多的精英。能進到這間米其林三顆星餐廳工作的人,都是千挑萬選精英中的精英,「我根本連洗菜都洗不過人家,」江振誠說。 江振誠是唯一的亞洲人,其它全部是法國人。所有的人都在看,為什麼這個黃皮膚的人可以在這裡工作?他有什麼能力在法國工作? 上班的時候,主廚已經罵到臉紅脖子粗,但是江振誠一句話也聽不懂,主廚已經捶桌子了,但他還是聽不懂。「你很急,你就快崩潰了,但是你還是聽不懂,他要什麼你不知道,我覺得那是最可怕的,」江振誠說。 那一年,江振誠瘦十六公斤,他吃得很多,但是精神的壓力,讓人瘦得很快。面對成就:成功很難,不斷成功更難  當所有法國人都用異樣的眼光在看江振誠時,Jacques & Laurent Pourcel的感受比江振誠更大,但他們從來沒有說過要江振誠走路。 「他都沒有放棄了,為什麼我先放棄。他都沒有說話了,我怎麼可以說,我不想做了,」江振誠說。 從法國人身上,江振誠學到一件事。Jacques & Laurent Pourcel在南法一個小鎮長大,十五歲學做菜,二十三歲開這個餐廳,十年後他們是南法最偉大的廚師,《米其林指南》有史以來最年輕的三顆星法國餐廳主廚,這是全歐洲廚師的最高榮譽。

  29. 六星級飯店主廚江振誠:沒經過挫折的熱情沒有價值 (5) 2007-07-04 天下雜誌 375期 作者:陳名君 但到現在為止,Jacques & Laurent Pourcel也是一天十六小時待在廚房中,做他們十年前在做的同一個動作,「成功很難,不斷成功更難,你可以看到他們引以為傲的堅持,」江振誠說。 五年的磨練過後,二十六歲的江振誠晉升主廚,代表Jacques & Laurent Pourcel到東京、曼谷、新加坡、上海開系列法國餐廳,負責籌備、訓練人員。 帶領一群比他年紀大、資歷比他久的世界廚師做法國菜,江振誠除了能說四國語言(中文、日文、英文、法文),更重要的是廚房沒有太多其它的情緒,只有「專業」二個字。「今天這個菜好不好吃,是騙不了人的。不管你有五年、十年、二十年經驗,東西一炒出來,馬上就知道,」江振誠說。 面對挫折:只要是對的,就跟牛一樣一直做 可以說江振誠很幸運,躍上國際舞台,似乎就是機緣巧合。二十一歲的他一句法文都不會,就被Jacques & Laurent Pourcel欽點到法國工作。 但在這之前,江振誠已經有近十年的廚房經驗,他每天打二份全職的、八小時的工。 Jacques & Laurent Pourcel來台灣時,要江振誠早上五點來,他就五點到,工作到隔天早上,沒有一句怨言。

  30. 六星級飯店主廚江振誠:沒經過挫折的熱情沒有價值 (6) 2007-07-04 天下雜誌 375期 作者:陳名君 「我一直不覺得我是個天才型的人,我很努力,非常努力,」江振誠形容自己,「我是金牛座的人,很固執,自己認為是對的,就一直做,跟牛一樣。」 機會來時,江振誠不會先想這個工作是不是很辛苦,能帶來什麼回報,只要他覺得這件事是對的,他就做。「不能通過挫折考驗的熱情,沒有價值,」這是江振誠最喜歡的一句話,「每個人都有想做的事情,都有自己的理想,但不是每個人都能通過挫折的考驗。」 現在江振誠每一、兩年才回台灣一次,每次回來只待一個禮拜。但台灣對他而言,是永遠的家,就像回到小時候,喜歡吃的東西還是蚵仔煎、甜不辣,「那些感動是不會變的,讓我充滿電,然後再出國,」江振誠說。 375期全球征戰新人才 料理沒有國界之分。料理在不同國家,是當地生活的一部份,是在地的歷史、文化、態度跟溝通語言,「好吃的料理是沒有界限的,只是用不同的語言來解釋同一個字,」江振誠認為。 下一步,江振誠希望回掌歐洲市場,在法國料理的家鄉,做出連法國人都拍手叫好的料理。 江振誠只有高中畢業,但他是印度洋上六星級飯店的主廚。他沒有上過一堂法文課,但他的履歷全是用法文寫成。料理沒有國界,只有詮釋方式的不同。江振誠如何以一個台灣人的身分,做出全世界都感動的法國料理?

  31. 課程大綱 • 打工就業面面觀 – 諸子百家各有主張 • 企業主 vs. 新鮮人 – 相看難不怨 • 講道與論理 – 你以為你是誰呀! • 高學歷畢業生請進 – 血汗企業在等你 • 企業對社會新鮮人的期望

  32. 台灣沒「錢」途 年輕人出走是警訊 【2012-09-14/聯合報/記者鄭朝陽/台北報導】2012/09/14 20:38 「離譜的房價、微薄的薪水,年輕人看不到未來。」財經專欄作家徐嶔煌日前在網路貼文,指「年輕台勞輸出是現在進行式」;年輕人出國打工賺高時薪是不得已,因為台灣的薪資讓他們看不到未來。 徐嶔煌拿出數據說,年輕人赴澳洲打工度假人數,從二○○六年的七三九人,成長至去年一萬三千人,今年上半年更逼近一萬人,這只是到澳洲打工的人數,還不包括加拿大、紐西蘭、英國、德國等地。 「還清學費貸款、貼補家用、減少在台灣奮鬥幾年,是他們不惜離鄉背井出賣血汗的主因。」徐嶔煌說,今年出國打工當「台勞」的卅一歲以下年輕人至少有兩萬人,他們無法忍受微薄起薪,更無法接受雙北市離譜的房價,才決定出走。 徐嶔煌的臉書上,有十幾位在澳洲打工的年輕網友。徐嶔煌說,他們在台灣月薪領不到三萬,在澳洲可以領到六、七萬,辛苦一點去礦區,月入至少十萬,除可還清學貸債務,也為自己多掙點本錢不當「靠爸族」。 徐嶔煌說,從教育到產業政策,政府一錯再錯,注定台灣卅歲以下的年輕人逐漸失去職場競爭力,政府無力改善也不願意承認,愈來愈多年輕人淪落成為台勞,是不爭的事實。 「換作是我,我也跟他們一樣去打工。」台北市勞工局長陳業鑫說,看到年輕人出國賣勞力雖然不忍,「但產業低薪化,年輕人會用腳投票」。他呼籲企業要注意這項警訊,政府部門也要設法改善人力結構失衡的問題。

  33. 1111:七成七企業 感受人才荒 【聯合報╱記者周小仙/台北報導】2012.09.05 02:58 am 勞委會最新人力需求調查,廠商有減少僱用人數的現象,另一方面,人力銀行業者最新調查,國內企業同時感受「人才荒」的壓力,其中又以傳產製造、民生服務,與工商業服務最嚴重。 1111人力銀行昨天表示,百分之七十七的企業已感受到勞動市場「人才荒」;高達百分之八十六的廠商更認為,現在「徵才」及「留才」已成為人才策略的兩大難題,「人才流動率高」與「薪資普遍低落」是國內就業市場兩大癥結,因此也衍生人才斷層與基層人力難求等併發症。 在徵才問題上,逾五成企業指出,應徵者不是專業不足,就是眼高手低;企業最缺乏的人才,以技術、基層人員(占受訪比率百分之五十三)、業務銷售(百分之廿八)與研發人才(百分之十二)共四大類為主;除找不到人才,企業還面臨人才流失的問題。

  34. 失業世代/勞委會:台灣青年就業意願、技能不足失業世代/勞委會:台灣青年就業意願、技能不足 2012/09/13 13:15【2012-07-11/聯合晚報/記者陳素玲/台北報導】 各國青年失業率高,就業前景堪憂,勞委會職訓局主任祕書賴樹立表示,台灣青年失業率高於一般失業率,也較韓日略高,但不同的是,歐美各國年輕人是沒有工作機會,台灣不缺就業機會,青年高失業率是因年輕人就業意願、技能不足,甚至家長過度保護。 賴樹立說,台灣青年失業率達11%、12%,的確較一般失業率4%高出許多,也較鄰近韓國、日本青年失業率10%多略高。目前各就服中心職缺仍高達19萬多,其中半數都是製造業,顯示工作機會很多,但年輕人由於對就業市場缺乏概念,因此錯誤期待;也有很多人年輕人所學與職場需求落差大;最後是很多家長若經濟能力還好,不會強求子女一定要工作,或過度保護,捨不得子女吃苦。 賴樹立說,也因為看到全球青年就業問題,職訓局今年特別鎖定青年就業,今年1月上路的「青年就業讚」,在各就服中心普設「青年就業專櫃」,19-29歲年輕人,只要符合失業滿半年或初期尋職就可登記,主導權交給當事人,青年專櫃就服員只是協助一起擬訂職訓計畫,由青年人提出自己強化技能的職訓目標,找到適合的職訓課程,最後再推介就業。 他說,今年已有1萬多人參加「青年就業讚」計畫,擬定職訓計畫3千餘人,已就業3400餘人,正在受訓者1500人。他說,相較美國等國將錢補助在企業身上,並延長失業給付,台灣選擇直接協助年輕人找方向,可更直接達到就業目的。

  35. 無人可用 上銀:來應徵學生半數不合格 【經濟日報╱記者宋健生/台中報導】2012.08.22 03:29 am 教育部長蔣偉寧昨(21)日與工具機及零組件廠商舉行產學座談,業界砲轟我國技職教育教材、設備和技能檢定與企業需求嚴重脫節,上銀抱怨前來應徵的學生,逾半數不符公司需求,健椿工業更批評大學生只把重心花在便利商店及加油站打工。 教育部昨天與台灣區工具機暨零組件公會舉行產學座談,公會理監事全數出席;大學則有台北、勤益、屏東、雲林、虎尾、南台、高雄、建國等科技大學校長。 蔣偉寧在聽取業界心聲後坦承,台灣人力培養確實出了狀況,其間落差「完全超出我的想像!」他說,教育部已計畫成立產學策略聯盟,讓企業及學校定期進行交流與互動,希望儘快找到問題的所在,把人才斷鏈接起來。 上銀科技總經理蔡惠卿指出,上銀今年預計要招募1,000多名人力,但目前進度緩慢,除了不景氣之外,她也不諱言,前來應徵的學生中,有超過半數的人不符合公司需求。 健椿工業董事長葉橫燦不客氣的說,不少機械系學生都把主要時間花在便利商店、加油站及其他場所打工,學到的只有「歡迎光臨、謝謝光臨、多少錢」,這是浪費人才資源的最大區塊。 葉橫燦建議,大學校外實習最好每年有3個月的時間,這樣才能達到效果,為了落實產學連結目的,他也希望學校能成立工具機學院。 公會理事長長卓永財及台灣引興董事長王慶華都說,產業要發展,人才及研究發展很重要。

  36. 李滿祥:大夜班月薪5萬找無人 自由時報 – 2012年10月1日 上午4:27記者陳梅英/專題報導 雖然茂林是以第一上市回台掛牌,但也是少數研發與製造都留在台灣的廠商。 茂林今年兩岸同步擴充生產線,但董事長李滿祥感歎的說,如果可以,真希望全都在台灣擴廠就好了,但台灣母廠大夜班一個月薪資5萬元、竟還聘不到人,或許多開放一點外勞,對台商返台投資是有幫助的。 茂林是專業導光板廠,採用壓鑄製程,導光板可做得更薄,在蘋果MacBook Air、Pro系列要求越來越輕薄下,茂林今年下半年出貨給蘋果該系列的發光鍵盤導光板量約800萬組、市占率約5成,與日系大廠NJK平分秋色,明年新機種增加、舊機種汰換,茂林將成為唯一供應商。 台商彈性大 滿足蘋果要求 李滿祥說,原因很簡單,就是台灣廠商調整彈性大,日系廠商無法跟上蘋果要求。

  37. (中央社記者許秩維台北7日電)更新日期:2010/10/07 14:21 企業看新鮮人 首重負責安分 根據青輔會調查顯示,公司認為負責安分、完成分內工作的員工,才能在公司長久生存。七、八年級生卻認為活潑開朗、與同事保持良好關係的特質最重要。 為了解公司和職場新鮮人對工作價值的看法,行政院青年輔導委員會透過網路,對求才廠商和求職主力的七、八年級生進行「世代大比拼,分享您的工作價值觀」問卷調查。 調查發現,公司認為「負責安分,完成分內工作」特質最重要,占20.8%;重視工作倫理和積極主動居次,分占16%、15.9%。七、八年級生則認為「活潑開朗,跟主管與同事有良好關係」的特質最重要,占18.9%;其次是認真專業,占15.3%;積極主動占13.8%。 調查指出,公司認為七、八年級生最大的優點是新資訊接受度高,占31%,其次是喜歡求新求變,占28.8%;最大的缺點則是欠缺周全的思考,占18.6%,其次是眼高手低,占16.8%。 至於七、八年級生離職的原因,根據調查,以看不到未來高居第1,占19.1%,薪水和工作付出不成正比居次,占18.5%;工作期間的夢魘,第1名是薪資不足,占16.6%,超時工作和不知工作的意義分居2、3名,各占15.1%、14.4%。 這項調查是青輔會在7月27日到8月30日所做,透過「RICH職場體驗網」網路問卷進行調查,廠商有效樣本數為216份,七、八年級生有效樣本數為2065份。

  38. 「慣寶寶」大學生 業界嘆難用 2010-05-05 中國時報 【李宗祐/新竹報導】 • 旺宏電子總經理盧志遠昨日指出,台灣現在大學生滿街跑,但都找不到合適的人才;即使勉強找到可用的人,很多都是「慣寶寶」,都想「錢多、事少、離家近」。 • 人才難覓 學校沒把學生教好 • 「現在連電機系教授都不做半導體技術研究,學生當然也不會,政府應 加強培育製造技術人才。 」 • 空有名校學歷 卻無專業能力 「我們要用的是擁有台成清交程度的人才,而不是掛著台成清交招牌的人。」 • 語文能力更是不敢苟同 「英文不懂,還好,就怕還造成誤解,把黑的講成白的! 」 • 從小被慣壞 只想「錢多事少」 「現在年輕人都想錢多、事少、離家近。」公司要派人出國都找不到人,不是說女朋友不同意,就是以家有老母當藉口。 」

  39. 旺宏總座:年輕人只喜歡待在舒適圈 (1) 【聯合晚報╱記者嚴文廷/專訪】 2012.11.12 02:55 pm 盧志遠談人才培育,企業希望找一張能夠寫很多字上去的白紙,但目前學校培養的好像是一張拒絕被寫字的白紙或殘破不堪的白紙。 記者屠惠剛/攝影 「台灣的年輕人喜歡待在自己的舒適圈,不願意把手弄黑,這樣的人才當然無法滿足企業需求!」旺宏總經理盧志遠接受本報專訪談人才培育,他指出,企業希望找一張能夠寫很多字上去的白紙,但目前學校培養的好像是一張拒絕被寫字的白紙或殘破不堪的白紙,這才是目前企業高喊找不到人才的原因。 「政府想拉平產學落差的方向有點偏」 台大理學院、北京大學物理學院與北京清華大學理學院周三(14日)將共同舉辦「2012兩岸頂尖學院人才論壇序列」,針對「選才與育才」的議題邀請專家探討,受邀擔任主持人的旺宏總經理盧志遠接受本報專訪,他說,「台灣的年輕人不差,只是手不想弄髒,這就好像一張無法書寫的白紙,達不到企業的需求。」 盧志遠說,政府想要拉平產學落差的方向有點走偏,以企業的角度來說,並不希望畢業生學到很專精的技術,這些進公司都可以慢慢學,重點是基礎能力夠不夠?肯不肯學習? 到底產學落差在哪?盧志遠直截了當地說:「學生的基礎能力不夠。」他舉例,1/2加1/3得到的答案居然是2/5,這是以前嘲笑美國人數學差的笑話,如今,卻真實的在企業新進人員中上演,這反應出「台灣校園訓練出的人才基礎能力不足」。

  40. 旺宏總座:年輕人只喜歡待在舒適圈 (2) 【聯合晚報╱記者嚴文廷/專訪】 2012.11.12 02:55 pm 盧志遠指出,一家有規模的企業,絕對願意花幾星期甚至三個月訓練人才,並希望訓練好的人才能在公司服務十年,這樣的投資很划算,但從之前台積電在中科大舉徵才卻招不滿人,就可以知道「找不到合乎標準的人才」問題有多嚴重。 「學習動力不足,不知如何自我學習」 盧志遠認為,台灣校園所培育的人才還有一個問題,學習動力不足,只想留在自己的舒適圈,他以自己為例,40年前在台大物理系所學到的知識,能在目前工作中用到的很有限,但是懂得基礎物理與化學原理,知道如何自我學習,才是能跟上時代的關鍵,可惜現在很多年輕人不這麼想。 「年輕人像白紙,不願意被書寫」 盧志遠妙喻,企業所需的人才就好像一張白紙,但白紙的質料(有基本的物理化學能力)要好,才能灌輸企業的理念與工作技術;但現在的白紙(指年輕人)好像一張不願意被書寫的紙,或殘破不堪一寫就破(指基礎能力差),這才是目前產學最大的落差。 盧志遠建議,大學要教給學生基礎能力與自我學習的概念,例如基本物理化學要札實,具備聽說讀寫的溝通能力,否則技術再好,卻無法用文字或語言表達,再好的技術都無法讓管理階層知道。 盧志遠強調,科技產業有太多商業機密,不可能傾囊相授讓大學知道,企業要的人才是基礎能力好、容易教也願意學的新進人員,至於技術層面的問題,就交給企業,只要年輕人資質夠好,企業願意多花幾個月時間來教育訓練。

  41. 網友反嗆竹科企業是政府寵壞的「慣老闆」 日前竹科高階經理人感嘆,台灣目前大學以上學歷的員工都是所謂的「慣寶寶」,一不能吃苦、二不能到外地出差。結果連日來也引發網友反嗆;網友則是以「慣老闆」來形容竹科的企業主,網友們抱怨這些企業主只希望員工「速成、事多、不支薪」,不但欺壓員工還動輒要政府減稅、優惠,指稱這些企業根本就是被政府慣壞的老闆。(彭清仁報導) 竹科高階經理人日前抱怨時下年輕人都是從小就被慣壞的「慣寶寶」。不能吃苦,也不願長駐外地出差,只希望工作「錢多、事少、離家近」,高階經理人也擔心台灣的年青人,將來很難與大陸的年青人競爭。 不過連日來也引發不少網友反嗆,從內文看來不少人都是科技廠的員工;有網友則是以「慣老闆」,來反諷台灣的資方,文中並批台灣老闆都希望員工「速成、事多、不支薪」,還要政府減稅、優惠等,欺壓勞工還動輒揚言出走到大陸,猶如被政府慣壞的老闆。也有網友指出「廿年前工作一樣辛苦,甚至更辛苦,但是至少你付出多少,可以有一定的報酬。絕不會像現在加班卻沒有加班費這種事」;有網友認為台灣平均薪資不斷降低,就是政府慣壞這些資方,網友還以前年底到去年初,竹科各廠都採取「無薪假」,但有公司明明沒受到金融風暴的衝擊,卻故意跟上風潮也放起無薪假,然後拗勞工上免錢的班,網友也諷刺不是科技廠找不到年輕人,是找不到「自願加班算無薪假的人」!看來在竹科內,表像上老闆員工一條心,共同為公司未來打拼,不過私底下老闆和員工,還是維持某種程度的對立。

  42. 「自燃型」員工 企業搶著要(上) 更新日期:2010/10/19 15:39 文/賀桂芬 金融海嘯以來,台灣的失業人口出現結構性轉變。一方面,大量高學歷者和中年人,加入長期失業行列;另方面,企業界卻大嘆人才空前難找。人才供需,顯然出了大問題。 日本經營之聖、京瓷創辦人稻盛和夫,在新書《稻盛和夫工作法》中,將人分成自燃、可燃和不可燃三種。「可燃人」靠近火就會燃燒;「不可燃人」即使靠近火也不會燃燒;「自燃人」則不需借助外力,自己就可以熊熊燃燒。 【可燃郭靖 vs.自燃黃蓉】 黃蓉和郭靖,是金庸小說裡個性最鮮明、反差最大的一對夫婦:郭靖敦厚秉直,黃蓉古靈精怪。套在郭、黃二人身上,「郭靖可燃,沒有自燃人黃蓉的引燃、助燃,襄陽城守不了30年,」最早投入台灣產學合作,專為企業進行長期策略、和人才規劃,清大化工所教授張榮語說。 反觀台灣,企業界大嘆人才難尋,失業率卻居高不下,台灣的人才供需,顯然出了問題。人資協會理事長、匯豐商銀資深副總裁陶尊芷,道出台灣企業界的共同心聲,「好的人才真的很缺很缺。」 國際機構研究台灣投資環境,不利因素的最大公約數,也都是「人才奇缺」。缺的,不是專業能力,而是國際化的經歷,全球化的思維,以及「自燃力」。

  43. 「自燃型」員工 企業搶著要(下) 更新日期:2010/10/19 15:39 文/賀桂芬 台達電集團的旺能光電總經理袁明來,指出過去企業求才,大多是有特定、明確的學經歷條件,「以前找的是專才,比方機械設計、線路設計,有點經驗,大概就可以了。現在,這些都已經變成最基本的條件,專業之外,我們希望他能夠懂外語,能積極主動、隨時調整、舉一反三、溝通協調和團隊合作。」 【不須主管交代,做事超越主管期望】 陶尊芷指出,環境變了,但很多人沒有察覺,以致於很多找工作的人找不到工作,工作中的人難以適應,失業了的人回不了職場。 「以前我的秘書,安靜得常常好多天跟我講不到一句話。有一天,為了製造機會讓她跟大家講話,我跟她說請全公司喝咖啡,結果她安安靜靜的拿單子給大家填,大家也不知道為什麼有咖啡喝。這樣的員工過去是很好的員工,但現在不是了,」一家跨國集團台灣區總經理莊玲玉說,「我現在的秘書,每次出國開會,她都會幫我把出門第一分鐘開始,到最後一分鐘所需要的資訊,包括地圖、聯絡人電話姓名、飯店附近食衣住行,全都按照時間排好、標記好。別人都很羡慕我。」 不須主管交代,做事超越主管期望,想的、做的不只是職位上的事。你是黃蓉,還是郭靖?

  44. 課程大綱 • 打工就業面面觀 – 諸子百家各有主張 • 企業主 vs. 新鮮人 – 相看難不怨 • 講道與論理 – 你以為你是誰呀! • 高學歷畢業生請進 – 血汗企業在等你 • 企業對社會新鮮人的期望

  45. 清大學生不讓座對長者揮拳 重傷教育 2010-08-30 中國時報【中廣新聞/彭清仁】 清大鄭姓學生因為不滿73歲老翁要求讓座,憤而揮拳將老翁打傷,老翁一氣之下到警局備案,並考慮對鄭姓學生提傷害告訴;而鄭姓學生的父母親,得知兒子情緒失控打傷人,昨天也趕到醫院探視受害人,並向他致歉。而網路上也引發熱烈討論,但鄭姓學生則是強調,已經知道行為錯誤,對學校和胡姓老翁提告,都坦然接受。 旅居美國的七十三歲胡姓老翁,在搭乘公車時,發現博愛座上坐了一名年輕人,於是要求這名清大二年級的鄭姓學生讓座,不料鄭姓學生不但不讓座,還比出中指,雙方因而口角,接著鄭姓學生就對胡姓老翁揮拳,也讓胡姓老翁受傷送醫。 不過鄭姓學生一到警局後,就後悔動手傷人,當場向胡姓老翁道歉並陪同就醫,對於先動手傷人,鄭姓學生也坦承錯誤,並願意接受校方或是被害人的法律控訴懲處。而清大副校長葉銘泉,也代表學校向受傷的長輩道歉,並難過指出,「這名學生要再教育,一定會處分並加強輔導」。 而這起事件也引起網路的熱烈討論,絕大多數的網友都認為鄭姓學生的行為失控,而且先動手就不對;但也有網友就博愛座的設立提出討論,認為法律並沒有規定一定要讓座,甚至連「依老賣老」的言詞都出現。從尖銳的言詞中,也不難發現時代在改變,人際關係和對弱勢的尊重觀念,也跟著時代悄悄的在改變。 少年殺手廖國豪犯錯,可說是教育失敗和被教育放棄,但就讀頂尖大學的鄭姓學生,公車上對長者揮拳,這一拳對教育的傷害其實更為嚴重。

  46. 讓座很不爽 學童朝老翁丟便當(上) 【聯合報╱記者李奕昕/台中報導】2010.09.27 03:57 pm 台中市一名國小學童搭公車時,疑不滿一名約六十歲男子要他讓位,一老一少爆發激烈口角,在公車上互罵近十分鐘。老的怒罵「沒教養」,男童回嗆「你才沒禮貌!」整個過程被乘客拍下後上傳網路,引發熱烈討論,支持與開罵都有。 這名小學生昨天一度現身,向記者承認「就是我」。小學生說:「我對不起他!」當天回家就被媽媽罵了一頓,知道錯了也很後悔,想跟老人家說聲對不起,「自己不該生氣亂講話」,得知影片被上傳,他害怕得說「慘了!」「以後不敢了、超級不敢!」 這名小學生廿四日晚上六點多,放學後搭乘七十九路客運,將便當袋放置身旁座位,一名年約六十歲男子上車後,認為小學生一人佔了兩個位子,要他讓出一個座位,兩人因此發生口角,小學生氣沖沖地提著便當袋,走到車廂前。 影片中,男子在小學生離開後,一屁股坐下,這時小學生把便當袋砸向他,大罵「凶什麼凶,欠扁喔!」男子火大說:「來呀!欠扁呀,過來啊,小孩子怎麼這麼沒教養!」學童回嗆:「誰跟你講話,安靜啦!」 「人家本來坐得好好的,硬被推下來,要不是你是老人家,我早就不體諒了!」學童說完後,男子回罵:「你這小王八蛋,我要把你送到少年法院去,沒教養!」

  47. 讓座很不爽 學童朝老翁丟便當(下) 【聯合報╱記者李奕昕/台中報導】2010.09.27 03:57 pm 一老一少一路互罵近十分鐘,乘客中有人竊竊私語,有人一旁偷笑,後來學童委屈拭淚說:「你才沒禮貌,只想到你自己!」學童在精誠七街口下車後,才結束這場火爆口角。 王姓客運司機說,當時乘客多,不知發生什麼事,他要專心開車也不便勸止,印象中載過這名小學生二、三次,「看起來乖乖的」;但是,男子後來跟他說學童態度惡劣,用便當袋霸佔兩個座位。 昨晚這段影片瀏覽人次逼近七千,有網友批教育失敗、孩子不懂禮讓,網友「sing780711」留言說,「人都會老,敬老尊賢還有那麼多藉口,誰家小孩快帶回去教」。 不過,不少網友聲援這名小學生,認為男子態度太差,網友「berthierchang」說,「明明就雙方都有錯,不要每次都老人萬歲萬萬歲的講法,聽都聽膩了!」

  48. 課程大綱 • 打工就業面面觀 – 諸子百家各有主張 • 企業主 vs. 新鮮人 – 相看難不怨 • 講道與論理 – 你以為你是誰呀! • 高學歷畢業生請進 – 血汗企業在等你 • 企業對社會新鮮人的期望

  49. 產業幸福指數/科技人「爆肝榨腦」比傳產苦 【經濟日報╱記者李淑慧/台北報導】 2012.04.11 02:59 am 外界常以「科技新貴」來稱科技業員工,但中華徵信所調查發現,科技業員工比傳統產業、服務業更不幸福,主要是因為科技業是「爆肝榨腦」產業。 依據中華徵信所的調查,科技業的幸福指數是7.21,傳產業是7.40,服務業則有7.58(上限是10)。 近來超時工作議題不斷浮上檯面的電腦周邊設備業,以及最夯的智慧型手機族群「通訊器材製造業」、遊戲軟體業、半導體、電腦及其組件業等產業從業人員,自認為幸福感低,都落入不幸福的前十大產業中。中華徵信所調查,科技業的平均薪資與福利金達6.23萬元,優於服務業的5.27萬元、傳產業的5.1萬元。不過,薪資高不代表員工感覺幸福。中華徵信所表示,社會印象中光鮮亮麗的科技業,在這次調查的整體幸福感,落在服務業和傳統產業之後,更有高達24.5%和 20.7%的科技業經理人對工作薪資、制度福利感到不幸福。 科技從業人員對「薪資和福利慾求不滿」的現象,反映出科技業面對全球競爭,造成長期過度「爆肝榨腦」的現象,而高度的競爭壓力,也讓工作成就感低落。 至於傳統產業部分,營收與獲利都處於「低而平穩」,但像台電、中油等電力燃料業及鋼鐵業,都是公司不賺錢、但員工照樣感覺好幸福的產業,主要是因為薪資收入高,甚至高於科技業。 服務業方面則出現M化的現象,包括最幸福的不動產業,以及最不幸福旅館業都屬於服務業,且在幸福產業與不幸福產業的前五名中,服務業都超過半數。

  50. 科技業之殺戮戰場---國外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