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9

Chapter 1

Chapter 1. 全球化. 學習目標. 瞭解什麼是全球化。 熟悉全球化的主要趨力。 瞭解全球經濟變動的本質。 瞭解在全球化的影響下,對於全球化的批評為何。 瞭解全球化會帶給管理者什麼樣的機會與挑戰。. 1.1 前言. 全球化 (globalization) 過程 現在的世界是一個跨國貿易和投資障礙越來越少的世界,因為運輸和通訊科技提升使縮短彼此的距離,全球物質文化開始趨於一致,各國經濟彼此相互依賴、全球性經濟制度朝向整合為一的新世界邁進。. 1.2 何謂全球化?. 1.3 全球機構的興起. 1.4 全球化的驅力.

Download Presentation

Chapter 1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Chapter 1 全球化

  2. 學習目標 • 瞭解什麼是全球化。 • 熟悉全球化的主要趨力。 • 瞭解全球經濟變動的本質。 • 瞭解在全球化的影響下,對於全球化的批評為何。 • 瞭解全球化會帶給管理者什麼樣的機會與挑戰。

  3. 1.1 前言 • 全球化(globalization)過程 現在的世界是一個跨國貿易和投資障礙越來越少的世界,因為運輸和通訊科技提升使縮短彼此的距離,全球物質文化開始趨於一致,各國經濟彼此相互依賴、全球性經濟制度朝向整合為一的新世界邁進。

  4. 1.2 何謂全球化?

  5. 1.3 全球機構的興起

  6. 1.4 全球化的驅力 • 二大因素是推動全球化趨勢的原動力。

  7. 貿易及投資障礙的減輕 • 設立關稅主要目的是要保護國內產業,讓國內產業與國外產品競爭時能具有競爭力。會讓越來越多的國家為了對抗海外投資的貿易阻礙,而採取「以鄰為壑」 (beggar thy neighbor)的報復性貿易政策。 • 從過去的經驗得到教訓,二次大戰後西方先進工業國家開始承諾消除障礙,讓商品、勞務及資本能在各國間自由移動。 • 平均關稅稅率從 1950年開始就顯著下降,至今大約維持在 4%左右的水準。

  8. 表1.1 製成品平均關稅稅率

  9. 圖1.11950~2008 年平均年度出口成長率與全世界GDP 成長率

  10. 科技的改變 • 科技變革的角色 • 微處理機與電信科技 • 網際網路與全球資訊網 • 運輸技術的進步

  11. 生產全球化的涵義 • 當生產全球化的運送成本下降,這會使得將不同的產品散佈在全球各地生產時更具經濟性。 • 網際網路也是造成國際貿易服務的重要原因。

  12. 市場全球化的涵義 • 低成本的全球溝通系統 (如 WWW)創造全球電子商務市場。 • 低成本的運輸技術已使全世界的產品運送更具經濟性。 • 使得國家之間越來越沒有文化上的距離,並使消費者的偏好及口味趨於一致。

  13. 1.5 全球經濟統計資料的改變 • 在過去 30年來,全球化的趨勢使全球經濟統計資料產生了改變。

  14. 變動中的世界產出和世界貿易版圖 • 在 1960年代早期美國企業具有很大的產業力量。 • 自 1960年代開始後,整體規模相對於過去開始有明顯的下降 。 • 這樣的衰退是相對的衰退,反映出全球有其他不同的經濟體正快速的成長,特別是亞洲。

  15. 變動中的世界產出和世界貿易版圖 • 現在一些重要的新興經濟 (emerging economies)國家,如中國、印度與巴西都持續的成長,說明了美國和其他已開發國家在世界產出和世界輸出的佔有率上更相對的衰退。 • 這並不是壞事,美國相對的衰退反映出經濟發展和世界經濟的工業化仍繼續成長。

  16. 表1.2 世界貿易及產生改變的型態

  17. 海外直接投資版圖的變動 • 在 1960年代,美國企業在全球海外直接投資流量佔全球的 66.3%,反映出美國在全球經濟的獨霸地位; • 當商品、勞務、資本自由移動的障礙減輕後,其他國家的世界產出佔有率開始增加,非美國國籍的企業開始到各個國家投資。

  18. 海外直接投資版圖的變動 • 非美國國籍企業海外直接投資的動機是想要將生產活動分散到最理想的地點,在主要海外市場建立直接據點。 • 跨國間的海外直接投資在 1990年代皆是持續的增長,而開發中國家成為海外直接投資重要的地點。

  19. 圖1.2 1980~2007年海外直接投資存量的百分比

  20. 圖1.3 1988~2008年海外直接投資的流量(單位:十億美元 )

  21. 1.6 國際企業本質的變動 • 國際企業 (multinational enterprise, MNE)是指一個企業在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國家從事生產活動而稱之。 • 國際企業有兩個值得注意的趨勢: (1)非美國籍國際企業的成長; (2)小型國際企業的成長。

  22. 非美國籍國際企業的成長 • 1960年代全球經濟活動是由美國的大型國際企業所支配。 • 在 2006年這些數目有了明顯的改變。

  23. 圖1.4 1973與2006年全球最大國際企業的國家來源

  24. 小型國際企業的成長 • 當提到國際企業時,大都會聯想到一些大型、複雜的國際企業,但是許多的中型和小型企業正逐漸影響國際間的貿易與投資,主要是因為網際網路的普及降低小型企業在海外投資時的障礙。

  25. 世界秩序的改變 • 在 1989年至 1991年間的民主革命消弭了共產世界的力量。 • 許多昔日的東歐和亞洲共產國家開始漸漸接受民主政治和自由市場經濟的思想。如果持續下去,國際企業就會有越來越多的發展機會。這些國家有一半以上本質上和西方的國際經濟是相似的,現在這些國家提供海外投資出口的地點與投資機會。 • 中國大陸、東南亞和拉丁美洲還有更多不為人知的革命正在進行。

  26. 世界秩序的改變 • 拉丁美洲民主政治和自由市場的改革也相當明顯。幾十年來,大部分的拉丁美洲國家都被獨裁者統治,且他們大都將西方國際企業視為帝國主義的工具。因此禁止外國企業的直接投資。 • 不當的經濟管理方式使得拉丁美洲的經濟狀況並不理想,經濟狀況大多都是低成長率、高負債、通貨膨脹快速等,這些條件也導致國際企業不願到當地投資。 • 如今在這 20年來情況有了改變。大部分拉丁美洲國家的負債和通貨膨漲下降,國營企業開放民營,也歡迎外國的投資,且區域經濟成長率也快速增加。

  27. 21 世紀的全球經濟 • 在過去的 25年中,全球經濟有了迅速的轉變。商品、勞務及資本流動的障礙已減弱,跨國貿易及投資總額已比全球產出的成長更為迅速,這樣的改變表示各國經濟已緊密成為一個單一、且相互依賴的全球經濟體系。 • 單純用現今趨勢就直接來預測未來是非常危險的。世界也許會轉變成更全球化的經濟體系,但全球化並不是必然發生的。 • 若從全球化得到的經驗與預期不符的話,各國可能會從所推動的自由經濟退回到過去的原點。

  28. 1.7 全球化的爭論 • 儘管理論和實證都認為全球化是重要的,但全球化仍然有許多受到質疑的地方。 • 這些批評的聲音和行動不斷增加,最後演變成反全球化的街頭示威。

  29. 反全球化的訴求 • 1999年 12月有超過 40,000名抗議者舉行反全球化的街頭示威活動,目的是要阻撓在西雅圖舉行的 WTO會議。 • 示威者抗議的課題相當的廣泛,包含因產業受到外國企業的競爭造成工作的喪失,非技術工人工資的下滑、環境污染、全球媒體和國際企業所造成的文化帝國主義等,抗議者稱這些情況是因為美式文化過度普及所造成的。示威者認為所有的問題皆是因為全球化而起。

  30. 法國的全球化聲浪

  31. 全球化、工作及所得 • 常常會聽到「降低貿易障礙對於富有的經濟大國 (例如,美國及西歐 )的工作機會實際上是有害」這樣的論點。這樣的論點主要是認為製造業會將工作移轉到工資較低的地方。 • 近年來,對於全球化的恐懼也出現於服務業上,許多企業也已經將業務外包至工資較低廉的國家。 • 這樣的趨勢讓戴爾 (Dell)、IBM或花旗集團 (Citigroup)都將服務相關活動外包給低成本的國家,結果造成自己國家高失業率和生活標準的降低。因此美國一些相關立法者也開始藉由法律來限制工作的外包。

  32. 全球化、工作及所得 • 支持全球化的人認為對於全球化的批評都遺漏了一個重要的觀念 —全球化所產生的利益多於損失。 • 他們主張自由貿易會讓一個國家專精於生產最有效率的產品與服務。 • 相同的論點也可用來支持為何要將服務外包到薪資水準較低的國家。

  33. 全球化、勞工政策與環境 • 全球化的議題是自由貿易鼓勵先進國家的企業將製造設備移至低度開發的國家,這些國家的特性是都缺乏保護勞工與維護環境的政策。 • 支持全球化的人主張勞工及環境保護政策將會提高企業的製造成本,由於在開發中國家並沒有相關規定,對投資在已開發國家的企業而言,會令他們在全球市場的競爭力處於不利的情況。 • 企業考慮到成本的問題時,會將生產設備移到沒有管制或是無法有效執行管制規定的國家。

  34. 全球化、勞工政策與環境 • 許多反對者的爭議指出美國的製造業企業為了獲取更多的利益而來到墨西哥,但他們污染了環境、僱用童工,而且忽略了工作場所的安全以及健康問題。 • 支持自由貿易及全球化的人對這種情況表示懷疑。他們認為當經濟越發展時,相關規定和勞工標準將會伴隨而來。

  35. 圖1.5 收入水準和環境的污染

  36. 全球化及國家主權 • 各個國家相互依賴所形成的經濟體力量已經完全超越過去單一國家的影響力量,變成一個超越國家性的經濟組織 (supranational organizations)。

  37. 全球化和世界的貧窮 • 反全球化的人認為儘管自由貿易和投資能帶來某些利益,但這 100年來全世界富有和貧窮國家之間的差距卻越來越大。 • 雖然經濟停滯的理由不同,但可明顯看出沒有一項與自由貿易或全球化有關。 • 許多國家會貧窮是因為極權的政府,不良的經濟政策較不可能創造出國家財富,缺乏智慧財產權的保護和戰爭將使經濟發展更糟。世界上許多的貧窮國家都背負著大量的債務。

  38. 全球化和世界的貧窮 • 1990年晚期,在較富有的國家中有關債務舒緩的運動開始運作。 • 國際貨幣基金 (IMF)賣出部分黃金儲備量來協助貧窮國家舒緩債務。 • 國際貨幣基金與世界銀行目前已經開始著手進行相關債務舒緩的計畫。

  39. 全球化和世界的貧窮 • 債務舒緩計畫雖然有一定的效果,然而這些資金必須投資在公共設施才能讓這些國家的經濟復甦 (例如教育 ),並且運用良好的經濟政策來促進投資與貿易。 • 富有國家也以降低貿易障礙的方式,從這些貧窮國家進口相關產品。

  40. 1.8 管理全球市場 • 四個理由能用來說明管理國際企業與管理國內企業為何不同: (1)各國具有差異性; (2)國際企業管理者面對的問題較廣泛,也較複雜; (3)國際企業的管理者必須尋求一套解決方法來處理各國政府對國際貿易與投資的干預問題; (4)國際交易涉及到不同貨幣的兌換問題。

  41. 奇異公司的全球化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