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87

心 胸 外 科 胸部损伤病人的护理

心 胸 外 科 胸部损伤病人的护理. 胸部创伤 chest trauma. 胸内脏器 : 肺和心脏大血管 胸内负压 : - 0.78~ - 0.98kPa( - 8~ - 10cmH 2 O) 胸部伤后易发生呼吸和循环功能障碍 平时多为交通事故伤 战时阵亡者约 25 %~ 27 %死于胸部伤 美国 : 每年 15 万人死于创伤,其中胸伤占 25% 我国 : 闭合性胸伤 : 占胸外伤 84% ,其中车祸占 58% 开放性胸伤 :94% 是刀伤,总死亡率 0.03-4.23%. 致伤原因. 钝性伤 : 暴力挤压、冲撞、钝器碰击。

melva
Download Presentation

心 胸 外 科 胸部损伤病人的护理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心 胸 外 科胸部损伤病人的护理

  2. 胸部创伤chest trauma • 胸内脏器:肺和心脏大血管 • 胸内负压:-0.78~-0.98kPa(-8~-10cmH2O) • 胸部伤后易发生呼吸和循环功能障碍 • 平时多为交通事故伤 • 战时阵亡者约25%~27%死于胸部伤 • 美国:每年15万人死于创伤,其中胸伤占25% • 我国: • 闭合性胸伤:占胸外伤84%,其中车祸占58% • 开放性胸伤:94%是刀伤,总死亡率0.03-4.23%

  3. 致伤原因 • 钝性伤: • 暴力挤压、冲撞、钝器碰击。 • 特点:平时多见,一般闭合性伤。 • 体表受伤面积大且常有合并伤。 • 损伤的深度和严重程度有很大的不同。 • 穿透性伤: • 利器、刀、锥、火器和弹片伤。 • 特点:战时多见,常多发、多部位开放伤。 • 体表伤口范围局限。

  4. 分类 • 闭合性损伤: • 软组织挫伤、单纯肋骨骨折、气胸、血胸、 • 创伤性窒息(traumatic asphyxia) • 肺爆震伤(blast ijjury of lung) • 开放性损伤: • 气胸、血胸及胸内脏器损伤 • 穿透胸膜或纵隔为穿透性开放伤,又称胸腔伤,仅伤及胸壁为非穿透性开放伤。 • 胸腹联合伤(thoraco-abdominal injury)

  5. 创伤病理生理变化 • 疼痛和胸壁稳定性破坏 • 失血 • 肺与纵隔受压 • 胸腔负压受损:纵隔摆动,胸膜肺休克。 • 肺损伤:导致ARDS。 • 气道阻塞 • 膈肌功能与膈肌破裂:形成胸腹联合伤。 • 纵隔和心脏压塞

  6. 临床表现 • 症状: • 胸痛、呼吸困难、咯血、休克 • 心包填塞 • 体征: • 压痛、反常呼吸、皮下气肿 • 叩诊鼓音或浊音、呼吸音减弱或消失

  7. 诊断 • 临床表现 • 体检 • 胸穿 • 胸片 • 胸部CT • 预防车祸等

  8. 治疗 • 对症治疗:镇痛、固定、口服中药等 • 对因治疗:手术、抗炎等 • 开胸探查 • 活动性出血 • 持续漏气 • 心脏大血管损伤 • 异物 • 胸腹联合伤

  9. 胸部伤的救治原则 • ①恢复胸壁的完整性和呼吸运动功能 • ②保持呼吸道通畅 • ③补充血容量和止血 • ④解除胸膜腔和心包腔内的压力 • ⑤适时进行开胸手术。 • VIPCO程序: V(Ventilation)指保持呼吸道通畅、通气和给氧; I(Infusion)指输血、补液扩容以防治休克; P(Pulsation)指监护心搏,维护心泵功能及心肺复苏; C(Control)指控制出血; O(Operation)指开胸手术。

  10. 肋骨骨折(rib fracture) • 病因病理: • 胸部伤中最常见。 • 直接暴力:骨折断端向内移位,可刺破肋间血管、胸膜和肺,产生血胸或(和)气胸。 • 间接暴力:如胸部前后挤压,骨折多在肋骨中段,断端向外移位,刺伤胸壁软组织,开放性骨折。 • 4~7肋容易骨折。老年人易骨折。病理性骨折。 • 单根肋骨骨折。多发性肋骨骨折。单处骨折。多处骨折。序列性多根多处肋骨骨折造成胸壁软化,称为胸壁浮动伤,又称为连枷胸(flail chest)。

  11. 胸部伤骨折类型 1.在着力点处: 2.胸前后受压; 3.受侧方力压迫; 4.受左右交错压力压迫;

  12. 肋骨骨折的病理生理 • 连枷胸(flail chest)及后果: • 缺氧、CO2潴留,呼吸循环衰竭。 • 现在认为肺挫伤是主要原因。 • 反常呼吸运动:当吸气时,胸腔负压增加,软化区胸壁向内凹陷;呼气时,胸腔压力增高,软化区胸壁向外凸出,这与其他胸壁的运动相反,称为“反常呼吸运动”。 • 反常呼吸运动可使两侧胸腔压力不平衡,纵隔随呼吸而左右来回移动,称为“纵隔摆动”,影响血液回流,造成胸膜肺休克。 • 骨折并发症: • 气胸、血胸

  13. 临床表现 • 症状: • 疼痛最主要,随深呼吸、咳嗽而加重。 • 气促、呼吸困难。 • 咯血。 • 休克、发绀。 • 体征: • 反常呼吸运动、纵隔摆动。 • 局部肿胀、压痛、挤压痛, • 可扪及骨折端或骨擦感, • 可伴有积气、积血体征、皮下气肿。

  14. 诊断 • 受伤史 • 临床表现 • X线胸片: • 能显示肋骨骨折,对于肋软骨骨折、“柳枝骨折”、骨折无错位、或肋骨中段骨折在胸片上因两侧的肋骨相重叠处,均不易发现,应结合临床。 • 显示有无气血胸。

  15. 治 疗: • 闭合性单处肋骨骨折治疗重点: • 止痛、固定和预防肺部感染。 • 口服、肌注止痛剂。 • 肋间神经阻滞:普鲁卡因5ml注射于骨折肋骨下缘,注射范围包括上、下各一根肋骨。 • 半环式胶布固定:5~7cm宽的胶布数条,在呼气末自后而前、自下而上作叠瓦式粘贴,重叠2~3cm,两端超过前后正中线5cm,范围包括骨折肋骨上、下各二根肋骨。但因止痛不理想、限制呼吸且有皮肤过敏等并发症。 • 鼓励病人咳嗽、辅助排痰,必要时气管内吸痰。适量抗菌素和祛痰剂。

  16. 闭合性多根多处骨折 • 处理原则: • 保持呼吸道通畅,必要气插气切或呼吸机 • 止痛、防治休克 • 尽快消除反常呼吸 • 防治感染。 • 消除反常呼吸: • 加压包扎固定 • 巾钳牵引外固定 (2~3公斤牵引2周) • 开胸手术内固定。

  17. 外固定肋骨牵引架 • 用特制的钩代替巾钳,用胸壁外固定牵引架代替滑车重力牵引,方法简便,病人能够起床活动且便于转送。

  18. 开放性肋骨骨折 • 清创与内固定 • 穿破胸膜行胸膜腔闭式引流 • 抗生素防治感染

  19. 气胸(Pneumothorax) • 胸膜腔内积气为气胸。 • 空气来源:胸膜、支气管或肺破裂。 • 气胸分三类。 气体进入途径

  20. 闭合性气胸(Closed Pneumothorax) • 肺组织破裂、肺压缩后,肺裂口自动封闭,胸膜腔与外界隔绝,胸腔内压≤大气压。 • 小量气胸:肺萎陷30%以下,多无明显症状。中量气胸:肺萎陷在30%~50%;大量气胸肺萎陷在50%以上,均可出现胸闷、胸痛、气促。气管向健侧偏移,伤侧叩诊呈鼓音,呼吸音减弱或消失。X线胸片诊断。 • 少量气胸:不需特别处理,密切观察 • 中-大量气胸:胸穿或胸腔闭式引流

  21. 开放性气胸(Open pneumothorax) • 胸壁穿通伤使胸膜腔与外界大气相通,空气可随呼吸自由进出胸膜腔,胸内压=大气压。 • 肺受压萎陷,使纵隔向健侧移位,使健侧肺萎陷。 • 健侧胸腔压力可随呼吸周期而增减,从而引起纵隔扑动(Mediastinal flutter)和残气对流,导致严重的缺氧、CO2潴留、循环障碍。 • 纵隔摆动使静脉血回流受阻,心排出量减少。又可刺激纵隔及肺门神经丛,引起或加重休克(称之为胸膜肺休克)。

  22. 开放性气胸临床与诊断 • 呼吸困难、烦躁、脉细快、紫绀和休克。 • 伤口有血性气泡喷出。 • 裂口大于气管内径时,空气进入量多,裂口处有“嘶嘶”声。 • 伤侧叩诊鼓音,呼吸音消失。 • 气管、纵隔向健侧移位。 • 胸片:肺压缩、纵隔移位、血气胸。

  23. 救治 • 急救: • 立即封闭伤口,变开放气胸为闭合性气胸 • 同时胸穿或引流。 • 治疗: • 首先给予输血、补液和吸氧等。 • 吸氧、抗休克、抗炎。 • 清创缝合、引流,必要时开胸手术。

  24. 张力性气胸(Tension Pneumothorax) • 肺支气管裂口呈单向活瓣,与胸膜腔相通,吸气时活瓣开放,空气进入胸膜腔,呼气时活瓣关闭,空气不能从胸膜腔排出,因此伤侧胸膜腔内压力不断增高,超过大气压,形成张力性气胸(高压性气胸High Pressure Pneumothorax)。 • 伤侧肺压缩,纵隔移位。→健侧肺受压、呼吸循环功能障碍。 • 高压气体向组织间扩散。

  25. 临床表现 • 极度呼吸困难、端坐呼吸、紫绀、大汗淋漓、烦躁不安,甚至昏迷、休克等。 • 气管显著向健侧偏移,伤侧胸壁饱满,呼吸动度明显减弱。皮下气肿、伤侧肺叩诊为高度鼓音,听诊呼吸音消失。 • 胸片、胸穿协助诊断:胸穿有高压气流冲出,抽气后,症状减轻,但短期内又复加重,是诊断的有力证据。

  26. 张力性气胸

  27. 急救与治疗 • 急救: • 迅速胸腔排气解压。 • 粗针头锁中线2肋间排气减压。 • 转送:穿刺针尾扎一橡皮指套,顶端剪口,制成活瓣排气针。 • 治疗: • 胸膜腔闭式引流。 • 疑有严重的肺裂伤或支气管断裂,或诊断出食管破裂(美兰或碘油造影),应开胸手术探查。 • VATS手术。 • 纵隔气肿和皮下气种一般不需处理。抗生素。

  28. 插针排气 张力气胸急救

  29. 血胸(hemothorax) • 胸部损伤引起胸膜腔积血为血胸。 • 血胸与气胸同时存在,称为血气胸 • 出血的来源: • 肋骨骨折、肺组织裂伤。 • 胸壁肋间或胸廓内动静脉破裂出血。 • 心脏或大血管破裂出血。 • 膈肌破裂并肝脾破裂。 • 胸椎骨折:T4~6。

  30. 血胸和心包积血的来源

  31. 病理生理变化 • 失血性休克,肺受压,纵隔推向健侧。 • 胸膜腔积血一般不凝固:去纤维蛋白作用。 • 凝固性血胸:出血较快且量多,去纤维蛋白作用不完全,积血凝固。 • 纤维胸:凝固性血胸3天后,即在胸膜表面沉积一层纤维板,限制肺膨胀。 • 机化血胸:5~6周后,有成纤维细胞和成血管细胞长入,发生机化。 • 脓胸:积血是细菌培养基,易感染而成脓肿。 • 血胸对呼吸的限制

  32. 临床表现 • 取决于出血量和速度,以及伴发损伤程度。 • 小量血胸:出血<0.5L。无明显症状和体征。X线肋膈角变浅,在膈肌顶平面以下。 • 中量血胸:出血0.5-1L。有失血、肺及纵隔受压的症状。呼吸运动减弱,下胸部叩浊,呼吸音明显减弱,X线积血上缘达肩胛角平面。 • 大量血胸:出血>1L。有较严重的呼吸与循环功能障碍和休克症状。伤侧呼吸运动明显减弱,肋间隙饱满,气管移向对侧,叩诊为实音,呼吸音明显减弱以至消失。X线胸腔积液超过肺门平面甚至全血胸。

  33. 诊断 • 受伤史 • 内出血症状 • 胸腔积液体征、X线胸片 • 胸穿抽血确诊。 • 注意合并气胸:有气胸的症状和体征以及X线胸片上积血上缘为气液平面而非弧形阴影。超声波可见到液平段。胸穿抽出不凝固血。

  34. 迟发性血胸 • 伤后48小时出现的血胸 • 出血量一般在500ml以上

  35. 进行性血胸 • P逐渐增快、BP持续下降,经输血补液不见好转。 • 闭式引流或胸穿出来的血液很快凝固。 • 胸穿抽出积血后,很快又见积血增长。 • Hb、RBC、HCT进行性下降。 • 胸穿因血凝固抽不出血,但胸片阴影进行性增大。 • 闭式引流,引流量>200ml/h。持续3小时以上。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