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9

泻下剂

泻下剂. 学习目标: 掌握:大承气汤、大黄牡丹汤、十枣汤。 熟悉:泻下剂的概念、适用范围、分类及应用注意事项。 熟悉:温脾汤、大黄附子汤、麻子仁丸、黄龙汤、济川煎。 了解:大陷胸汤。. 定义:凡以泻下药为主组成,具有通导大便,排除肠道积滞,荡涤湿热,或攻逐水饮,寒积等作用治疗里实证的方剂,通称泻下剂。 适应证:里寒证(与便秘及水邪有关者) 又分热结 寒结 燥结 水结 邪实而正虚者 五种情况。 分类:寒下 温下 润下 逐水 攻补兼施. 使用注意.

Download Presentation

泻下剂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泻下剂 学习目标: 掌握:大承气汤、大黄牡丹汤、十枣汤。 熟悉:泻下剂的概念、适用范围、分类及应用注意事项。 熟悉:温脾汤、大黄附子汤、麻子仁丸、黄龙汤、济川煎。 了解:大陷胸汤。

  2. 定义:凡以泻下药为主组成,具有通导大便,排除肠道积滞,荡涤湿热,或攻逐水饮,寒积等作用治疗里实证的方剂,通称泻下剂。定义:凡以泻下药为主组成,具有通导大便,排除肠道积滞,荡涤湿热,或攻逐水饮,寒积等作用治疗里实证的方剂,通称泻下剂。 • 适应证:里寒证(与便秘及水邪有关者) 又分热结 寒结 燥结 水结 邪实而正虚者 五种情况。 • 分类:寒下 温下 润下 逐水 攻补兼施

  3. 使用注意 1.泻下剂是为里实证而设,用于表证已解,里实已成之时,若表证未解,里实已成,应权衡表证与里施证之轻重缓急,或先解表后攻里,或表里双解。若兼血证、虫积、痰浊哦则宜配合活血、祛淤。驱虫、化痰之法。 2.对年老体弱、孕妇、产后或正值经期、病后伤津或亡血者,均应慎用或禁用,必要时宜配伍补益扶正之品。 3.泻下剂易伤胃气,使用时应得效即止,慎勿过剂。 4.服药期间应注意调理饮食,少食或忌食油腻或不易消化食物,以免重伤胃气。

  4. 大承气汤 大承气汤大黄硝 枳实厚朴先煮好 峻下热结急存阴 阴阳腑实重证疗 去硝名为小承气 轻下热结用之效 调胃承气硝黄草 缓下热结此方绕

  5. 病机分析: • 本方证乃因伤寒之邪内传阳明之腑,入里化热,或温邪入胃肠,热盛灼津,燥屎乃成。 • 实热内结,胃肠气滞,腑气不通,故大便秘结不通,频转失气,脘腹痞满胀痛(痞满)。 • 热结于里,郁蒸于外,故潮热。 • 实热之邪逼津外泄,故见汗出,热结旁流。 • 津液大伤,故舌苔黄或焦黑燥裂,甚则发为痉病(燥)。 • 腹痛拒按,按之则硬,脉沉实,乃有形之实热内结之象(实)。里热阻遏阳气不能外达,则为热厥。浊热上攻神明则谵语,甚则发狂。 • 本方证主治各症虽异,病机则同,皆因实热积滞,内结肠胃,热甚而津液大伤。

  6. 治法:峻下热结 峻下热结 釜底抽薪 阳明腑实证 正治法 急下存阴 痉病发狂 通因通用—热结旁流 寒因寒用—热厥 反治法

  7. 配伍意义: 君:大黄—苦寒通降,泻热通便,荡涤胃肠 臣:芒硝—咸寒润降,泻热通便,软坚润燥 君臣相须为用,泻下热结 佐:厚朴—下气除满 行气宽肠 枳实—破气消痞 既能消痞、除满又助君臣推荡积滞

  8. 配伍特点: • 泻下与行气并重 大黄、芒硝泻下热结 厚朴、枳实行气宽肠

  9. 辨证要点:以 痞、满、燥、实四症及舌红苔黄,脉沉实为辨证要点。 使用注意: (1)本方为泻下峻剂,凡气虚阴亏、躁结不甚者,以及年老体弱者均应慎用。 (2)孕妇禁用。 (3)中病即止,以免耗损正气。 (4)先煎枳、朴,后下大黄,再纳芒硝微煮,分温再服。 • 类方比较:与小承气汤、调胃承气汤比较。

  10. 大黄牡丹汤 金匮大黄牡丹汤 桃仁芒硝瓜子壤 泻热破瘀散结肿 肠痈初起腹痛康 • 主治:肠痈初起,湿热瘀滞证

  11. 病机分析: • 湿热与气血互结成痈(痈者壅也)不通则痛。故右少腹疼痛拒按,甚成肿痞。按之则如淋而笑腹自调,即知非湿热淋证。 • 时时发热,自汗,恶寒是肠痈,气血郁滞,营卫失和使然,舌苔黄腻,脉滑数,为湿热内蕴之象。 • 综上所述,本方证病机为湿热郁蒸,气血壅聚。

  12. 治法:泻热破瘀,散结消肿 配伍意义: 君:大黄 苦寒攻下,泻热逐瘀 泻热破瘀 荡涤肠中湿热瘀毒 丹皮—清热凉血,散瘀消肿 臣:芒硝—咸寒,泻热导滞,软坚散结 助大黄荡涤实热,使之速下 桃仁—活血破瘀,合丹皮散瘀消肿 佐:冬瓜仁—甘寒滑利,清肠利湿, 排脓消痈为治内痈要药

  13. 配伍特点: 合泻下、清利、破瘀于一方,其中以泻下作用为强,意在荡涤湿热瘀滞从大便而解。 • 辨证要点:以右下腹疼痛拒按,舌苔黄腻,脉滑数为辨证要点。 • 使用注意:凡肠痈溃后以及老人、孕妇、产后或体质过于虚弱者均应慎用或忌用。

  14. 温脾汤 温脾附子大黄硝 干姜人参当归草 攻下寒积温脾阳 阳虚寒积腹痛疗 • 主治:阳虚寒积证

  15. 病机分析: • 寒实冷积阻于肠间,腑气不通,故便秘腹痛,绕脐不止。 • 脾阳不足,四末失于温煦,则手足不温,脉沉弦而迟,是阴盛里实之证。 • 故本方证病机乃脾阳不足,阴寒内盛,寒积中阻。 • 治法:温里散寒,通便止痛

  16. 配伍意义: 君:附子(二两)—大辛大热,温壮脾阳 解散寒凝 大黄(五两)—大苦大寒,泻下积滞,荡涤邪实;与附子合用温下冷积 臣:芒硝—润肠软坚,助大黄泻下攻积 干姜—温中助阳,助附子温中散寒 佐:人参、当归 —益气养血,使下不伤正 佐使:甘草—既助人参益气,又可调和诸药

  17. 配伍特点: 寓温补于攻下之中。 温阳以祛寒,攻下不伤正。 辨证要点:腹痛便秘,手足不温,苔白,脉沉弦。 使用注意:大黄用量一般不超过附子。 类方比较:与大黄附子汤比较。

  18. 麻子仁丸 麻子仁丸脾约治 杏芍大黄枳朴蜜 润肠泻热又行气 胃热肠燥便秘施 • 主治:胃肠燥热,脾约便秘证

  19. 病机分析: 胃强(胃中燥热)脾弱,约束津液不得四布,但输膀胱,故小便数而大便硬。 本方证病机特点为胃肠燥热,脾津不足,肠失濡润。 • 治法:润肠泻热,行气通便 • 辨证要点:大便干结,小便频数,舌苔微黄少津。

  20. 配伍意义: 君:麻子仁—性味甘平,质润多脂,润肠通便 臣:杏仁—上肃肺气,下润大肠 白芍—养血敛阴,缓急和里 佐:大黄 泻下通便 枳实 行气导滞 厚朴 以除胃肠燥热 佐使:蜂蜜—甘缓,既助麻子仁润肠通便 又可缓和大黄、枳、朴攻下之力

  21. 配伍特点: 1、攻润结合——体现润下法 2、润而不腻,下不伤正——丸剂量小,意在缓下 • 使用注意:本方虽为润肠缓下之剂,但含有攻下破滞之品,故年老体虚,津亏血少者,不宜常服,孕妇慎用。 • 类方比较:与济川煎比较。

  22. 十枣汤 《伤寒论》

  23. 病 案 · 十枣汤 · 赵某,女,三十一岁,家庭主妇,十一月偶感风寒,但无表证,仅有咳嗽,初不以为意,未就医,后忽觉胸痛,以两侧胸胁痛为主,自觉是由咳嗽引起,即咳则胸痛,及至后来胸闷而喘,难以平卧。

  24. 来诊时仍见有咳嗽胸胁引痛,X片显示胸腔积液。苔白滑,脉沉弦。来诊时仍见有咳嗽胸胁引痛,X片显示胸腔积液。苔白滑,脉沉弦。

  25. 处方: 甘遂 1g 芫花1g 大戟1g 六剂,三药研末。 大枣(十枚)煎汤送服。

  26. · 十枣汤 · • 主治: • 悬饮 • 水肿

  27. 【病机与证候分析】 饮停胸胁 上扰清阳 饮停心下 饮邪犯胃 饮停脘腹 饮溢肌肤 苔白滑,脉沉弦 咳唾胸胁引痛,短气 头痛目眩 心下痞硬 干呕 腹胀 水肿 邪 正 俱 实 水饮壅盛 水饮之征 【治法】攻逐水饮。

  28. 方 解 · 十枣汤 · 君:甘遂—善逐经遂之水湿痰饮。 臣:大戟—善泻脏腑中之水湿痰饮。 芫花—善消胸胁间的伏饮痰癖。 *佐使:大枣 —益气护胃;培土制水。 —缓和诸药的峻烈、毒性 功用:·峻逐水饮 峻下 逐水

  29. 【文献选注】 柯琴:“此时表邪已罢,非汗散之法所宜,里饮实盛,又非淡渗之品所能胜,非选逐水至峻之品以折之,则中气不支,束手待毙也。然邪之所凑,其气必虚;以毒药攻邪,必伤及脾胃,使无冲和甘缓之品为主宰,则邪气尽而大命亦随之矣。“

  30. 思考题 · 十枣汤 · • 为何不用甘草? • 仲景为何以“枣”命名? • “十枣汤”的剂型是汤剂么?

  31. 《医方论》 “仲景以十枣命名,全赖大枣之甘 缓,以救脾胃,方成节制之师”

  32. 原方用法 · 十枣汤 · • 用法: • ·三味等分,各捣为散。以水一升半,先煮大枣 • 肥者十枚,取八合去滓,纳药末。 • 强人服一钱匕,赢人服半钱。 • 温服之,平旦服。 • 若下后病不除者,明日更服,加半钱。 • 得快下利后,糜粥自养。

  33. 运 用 · 十枣汤 · 1.辨证要点 ·咳唾胸胁引痛、或水肿腹胀,二便不利,脉沉弦。 2. 现代用治: ·渗出性胸膜炎、肝硬化、慢性肾炎所致之胸水、腹水或全身水肿属于邪盛而体实者。 3.使用注意: a.只可暂用,不可久服 b.若体虚邪实,本方与健脾补益剂交替使用。 c.孕妇忌用;忌与甘草配伍。

  34. 小 结 • 主治证? • 病机? • 大枣配伍意义? • 本方的用法及使用注意?

  35. 第五节 攻补兼施 黄龙汤(《伤寒六书》) 黄龙汤枳朴硝黄 参归桔甘枣生姜 攻下热结养气血 阳明腑实气血伤 主 治:阳明腑实,气血不足证。 病机分析:肠胃燥热结实,兼气血不足。 治法:攻下通便,补气养血。

  36. 配伍意义 君臣:大承气汤—攻下热结。 佐:人参、当归—益气补血,使下不伤正 桔梗—开肺气以利大肠,助大黄通腑与参、草合用使降中有升,防止气随下脱 佐使:姜、枣、甘草—补益脾胃,助参归扶正;调和诸药。

  37. 配伍特点: (1)寓补于攻,使祛邪不伤正,扶正不碍邪。 (2)寓升于降,有“欲降先升”之理。 • 辩证要点:本方为攻补兼施的代表方,又是治疗阳明腑实兼气血不足证的常用方。临床应用以大便秘结,或自利清水,脘腹胀满,身热口渴,神倦少气,舌苔焦黄或黑,脉虚为辩证要点。 • 类方比较:与润下剂诸方比较。

  38. 习题作业 • 1、试述泻下剂的含义、适应范围、分类及注意事项? • 2、简要比较三承气汤在组成、功用、主治、用法方面的区别? • 3、简述十枣汤的用法?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