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76

有机化学

有机化学. 主讲教师: 刘涛. §7.1 炔烃. 第七章 炔烃和二烯烃. 炔烃的结构 炔烃的命名 炔烃的化学性质 炔烃的制备. 二烯烃的分类和命名 二烯烃的结构 共轭二烯烃. §7.2 二烯烃. 官能团 (碳碳叁键). §7.1 炔烃. C 原子 sp 杂化. 通式:. C n H 2n-2. 一、炔烃的结构. 碳碳叁键的形成. Bond Properties vs. Hybridization. 乙炔的 键参数. 三键键能:835 kJ/mol. 原因 : 在 sp3 、 sp2 、 sp 杂化轨道中,随 s 成分增

Download Presentation

有机化学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有机化学 主讲教师: 刘涛

  2. §7.1 炔烃 第七章 炔烃和二烯烃 炔烃的结构 炔烃的命名 炔烃的化学性质 炔烃的制备 • 二烯烃的分类和命名 • 二烯烃的结构 • 共轭二烯烃 • §7.2 二烯烃

  3. 官能团(碳碳叁键) §7.1 炔烃 C原子sp杂化 通式: CnH2n-2

  4. 一、炔烃的结构

  5. 碳碳叁键的形成

  6. Bond Properties vs. Hybridization

  7. 乙炔的键参数 三键键能:835kJ/mol

  8. 原因:在sp3、sp2、sp杂化轨道中,随s成分增 加,C-C键长缩短,C原子电负性增大。 碳原子的电负性大小 乙炔C-H 乙烯C-H 乙烷C-H pKa 25 44 49 酸性 减弱

  9. 二、炔烃的命名(一) 1、选含三键的最长碳链为主链; 2、编号由近三键一端开始,遵守最低系列原则; 3、按C原子数命名为某炔。 2,2,5,5-四甲基-3-己炔

  10. 4.同时含有叁键和双键的分子称为烯炔。选同时含叁键和双键最长的碳链做母体,使双键位次尽可能最小。或使位次之和最小。4.同时含有叁键和双键的分子称为烯炔。选同时含叁键和双键最长的碳链做母体,使双键位次尽可能最小。或使位次之和最小。 二、炔烃的命名(二) 1,3-己二烯-5-炔 3-戊烯-1-炔 (not 2-戊烯-4-炔)

  11. 例1 乙炔(Ethyne) 丙炔(Propyne) 1-丁炔(1-Butyne) 2-丁炔(2-Butyne) 乙炔基(ethynyl) 2-丙炔基(2-propynyl)

  12. 例2 4-甲基-4-氯-2-戍炔 (4-Chloro-4-methyl-2-pentyne) 2-甲基-5-溴-3-庚炔 (5-Bromo-2-methyl-3-heptyne)

  13. 例3 5 3 1 7 5-乙炔基-1,3,6-庚三烯 6 4 2 4-乙烯基-1-庚烯-5-炔 6 2 4 3 5 1 7

  14. 三、炔烃的化学性质 sp sp 炔化物的生成 —C≡C—H 加成、氧化、还原、聚合

  15. 与卤素加成:光照或FeCl3或HgCl2催化下 1、亲电加成 • 与卤化氢加成 注:与卤素加成容易进行,烯烃更容易加成。

  16. 2. 水化 Kucherov Reaction 除乙炔水化生成醛外,其它炔烃水化产物均为酮。

  17. 炔烃水合反应机理

  18. 互变异构 • 互变异构 : 由分子内活泼氢引起的官能团迅速互变而达到的平衡的现象

  19. 3. 氧化 叁键比双键难于加成,也难于氧化。 1). 用KMnO4氧化 2). CrO3氧化 CrO3

  20. 3). 用臭氧氧化

  21. 4. 炔化物的生成 炔氢的酸性介于醇与氨之间。 1). 活泼金属炔化物 • NaNH2与末端炔烃,可在液氨(-33C)下反应。

  22. 鉴定末端炔烃 2). 过渡金属炔化物 干燥的炔化银和炔化亚铜 在受热或震动会发生爆炸! 可用稀硝酸处理

  23. 5. 亲核加成

  24. 乙炔比乙烯易于亲核加成?? (1) (2) 碳负离子的的稳定性:H2C=CH->CH3CH2-

  25. 1)催化氢化 6. 炔烃的还原 H2 H2 催化剂 催化剂 通常得到烷烃,使用特殊催化剂可将加氢控制在烯烃阶段。

  26. Lindlar 和P-Z催化剂催化氢化,主要生成顺式烯烃 Lindlar 催化剂 顺-1,2-二苯乙烯 (87%)

  27. 炔烃比烯烃易于加氢 只还原炔烃,不还原烯烃

  28. 2)Na/NH3(l)还原

  29. 反式还原原理

  30. 1)二卤代烷脱HX 2)炔化物与卤代烃偶联 3) 四卤代烃脱卤 四、 炔烃的制备

  31. 二元卤代烷脱卤化氢 ①邻二卤代烷的脱卤 ②偕二卤代烷脱卤化氢

  32. 由炔化物制备 注:R’必须为1。

  33. 四卤代烷的脱卤 例:

  34. 自然界中的烯烃 维生素K1 维生素K2

  35. 自然界中的烯烃 蕃茄红素 辅酶Q10

  36. §7.2 二烯烃 (Dienes) Ⅰ、 二烯烃 • 一、二烯烃的分类和命名(掌握) • 二、二烯烃的结构(掌握) 二烯烃: 含两个碳碳双键的烃 Ⅱ、 共轭二烯烃的反应 • 一、共轭效应(理解) • 二、1,2-加成与1,4-加成(掌握) • 三、速率控制与平衡控制(了解) • 四、Diels-Alder 反应(掌握)

  37. 1、二烯烃的分类 1) 聚(累)积二烯烃 最简单的累积二烯烃是:丙二烯 2) 共轭二烯烃 最简单的共轭二烯烃是:1,3-丁二烯 3) 孤立二烯烃 最简单的共轭二烯烃是:1,4-戊二烯

  38. 1)选取含两个双键的最长碳链作主链; 2、 命名 2)从离双键最近的一端开始编号; 3)顺反异构体的命名用Z、E标定。 1 2 5 4 3 4-甲基-1,3-戊二烯

  39. 6 7 5 4 2 3 1 (2Z,4E)-3,4,5-三甲基-2,4-庚二烯

  40. 构象异构的命名 s-顺-1,3-丁二烯 s-(Z)-1,3-丁二烯 s-反-1,3-丁二烯 s-(E)-1,3-丁二烯 反式结构稳定

  41. 构造异构: 顺反异构: 构象异构: 共轭二烯烃的异构 炔与共轭二烯烃 Z,E s-顺:两个双键在单键的同侧 s-反:两个双键在单键的异侧

  42. 例: 丙二烯的结构 二、二烯烃的结构 H2C=C=CH2 回 忆: 若a≠b且c≠d,则该二烯烃存在何种异构体? c a d b 两个键是相互垂直,两组氢相互垂直。

  43. 例: 1,3-丁二烯 sp2 1,3-Butadiene

  44. 定义: 三、 共轭效应 (Conjugative effect) 共轭体系中电子离域,在共轭链上正、负电荷交替出现,沿共轭链一直传递下去,称为电子共轭效应。 C = C — C = C — C = C C = C — C = C — C = O C = C — C ≡ N

  45. 共轭体系 ※-共轭: CH2=CH-CH=CH2 CH2=CH-CH=O ※p-共轭: CH2=CHCl,CH2=CHCH2+ , CH2=CHCH2·,CH2=CHCH2- ※-共轭: CH3-CH=CH2 ※-p共轭: (CH3)3C+ , (CH3)3C-, (CH3)3C·

  46. 共轭效应的分类(一) δ+ δ- δ+ δ- • 吸电子共轭效应(-C效应) • 给电子共轭效应(C效应) δ+ δ- δ+ δ- δ- δ+ δ- δ+

  47. 共轭效应的分类(二) 静态共轭效应: 动态共轭效应:

  48. 超共轭效应的强度 • -p, - 超共轭:+C • 超共轭效应的大小与参与共轭的 C-H键数目有关: -CH3>-CH2R>CHR2>CR3

  49. 共轭烯烃的结构特性 • 共轭体系中电子的离域作用 ,键长平均 化,常引起内能降低,分子更稳定。 孤立的键长 0.134 0.154 nm

  50. 稳定性比较 ? ? ? ?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