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4

山东四所学校教育考察报告

山东四所学校教育考察报告. 齐齐哈尔市民族中学 白利泉. 一、考察基本概况 1 、 2010 年 11 月 19 日 —— 11 月 29 日,由市教研院薛杰副院长带队,市教研院部分学科的教研员和市直属学校的教学副校长共 14 人参加了本次山东教育考察。此次考察重点是山东省在课改方面有突出表现的济南市的山东省实验中学、潍坊一中、昌乐县二中、青岛二中等 4 所名校。考察内容包括参观学校、听取学校情况介绍、深入课堂听课与学校领导、老师座谈研讨等 。.

mick
Download Presentation

山东四所学校教育考察报告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山东四所学校教育考察报告 齐齐哈尔市民族中学 白利泉

  2. 一、考察基本概况 1、2010年11月19日——11月29日,由市教研院薛杰副院长带队,市教研院部分学科的教研员和市直属学校的教学副校长共14人参加了本次山东教育考察。此次考察重点是山东省在课改方面有突出表现的济南市的山东省实验中学、潍坊一中、昌乐县二中、青岛二中等4所名校。考察内容包括参观学校、听取学校情况介绍、深入课堂听课与学校领导、老师座谈研讨等。

  3. 2、总体印象:参观的四所学校各具特色,从四所学校办学特色中折射出来的印记应该是山东省课程改革的推进是真实而富有成效的。表现在:现行的教育理念是全新的,对应传统的教育模式改革是大胆而创新的,高效课堂和有效教学给人的印象是深刻的。参观后,我对所参观的四所学校的概括评价是:实验中学大气醇和;潍坊一中开阔雅致;青岛二中温馨浪漫;昌乐二中生猛鲜活。

  4. 二、四所学校课程改革的主要做法和基本经验 1、敬业精神、吃苦奉献精神和创新精神是推动课程改革持续的动力山东教师的三种精神是我们此行中对山东教育同仁的共同的评价。推进并深化课程改革,先进的理念固然重要,但是缺少先进理念引领下的大胆实践,课程改革是无法取得成效的。山东省之所以在课程改革中取得了为世人瞩目的成效,除却山东省所确立的教育理念是先进的,我想敬业精神、吃苦奉献和创新精神是山东省课程改革成功的关键所在。在考察期间,这些精神真实的在观察、体验、研讨中为我们感同身受。

  5. 2、在教育教学上:这四所学校都是以新课程改革的实施为契机,以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目标,以“放开手脚、合作探究、提高效率、实现突破”为思路,以“转变课堂教学模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为路径,将素质教育落实到课堂内外,创建”教学做”合一的教学模式。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大胆改变传统课堂教学模式昌乐二中,是山东省率先在高中进行课堂改革的学校之一。他们采取和运用的是“271”课堂教学模式。主要任务是:针对高中课程难度大的问题,围绕导学案进行教学。通过课前的有效预习,保证导学案的有效实施。鼓励学生积极讨论,通过 “讨论交流”使学生在自学的基础上,讨论导学案中的有关问题,教学中的重点、难点问题;通过教师适时的进行“点拨引领”,使学生对于讨论中不能解决或存在的共性问题予以要言不繁、画龙点睛式的点拨;通过“巩固拓展”使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当堂训练,巩固拓展相关知识与能力。这种教学模式通过7年多的构建、改进和完善,已经日臻成熟,其积极的效用已通过高考和各类检测性考试所得到印证.

  6. (2)开齐课国家课程,开设地方和校本课程这四所学校都严格执行国家课程标准,将国家课程开齐开足开好,结合学校实际开设了地方和校本课程。潍坊一中等学校所开设的校本课《版画》、《形体课》、《西洋乐器》、《校园电视台》、《通用技术》、《劳动课》和《综合实践》等等,搞的有声有色、水准相当高。

  7. 3)教改在探索中深入、在总结中发展在与昌乐二中教师交流中,我们知道,这所学校实行的“271”教学模式已经有7年多的探索与实践,7年中,昌乐中学的教师不断以先进的教育理论为支撑,在实践中不断探索、不断总结,使这种教学模式不断完善。现阶段,昌乐二中在大胆实施分组合作学习经验的基础上,又有新的发展——动态分组。具体分法是:各科教师按照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进行分组。所谓“异质”分组,就是把学习成绩、能力、性别甚至性格等方面不同的6名学生按成绩划分为优、中、差三个层次,适当搭配分在一个合作小组内,并选择组织管理能力和责任心强的同学担任组长。这样,小组内的学生之间在能力、个性、性别等方面是不同且互补的,便于学生之间互相学习、互相帮助,让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的机会。 基于学生,基于课标,备课范式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每周集体备课1——2次,共同科目同一导学案,集体讨论、修改、印发给学生并在教研室备案,学生预习导学案,提前学习,根本目的为保证学生会学、学会和学好。

  8. 不用备课本,统一实行“讲学稿”,师生共用。“讲学稿”,教学思路既是统一的又是多元的,集多种功能于一身,既是课前预习的提纲又是课堂师生实施教学学习的有效载体;同时又是学生课后作业和复习资料,也是平时检测及期中、期末考试的主要内容。同时,讲学稿的编写需集合各级教师共同参与,每一次的编写过程实际上就是一次校本教研的过程,既加快新教师和年轻教师的培养,又促进中老年教师及骨干教师的成长,也将校本教研培训落到实处。(导学案)讲学稿的编写主要有四大部分组成:一是课前预习;二是课堂研讨;三是巩固练习;四是拓展延伸。讲学稿使用时,原则上不允许再布置课外作业,认真指导学生使用讲学稿,上课前可先抽批部分讲学稿做到“三精”“三必”——精选、精讲、精练;有发必收、有收必批、有批必评。

  9. 施行后的课堂,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首先,教师的教学观念从为教而教转变为教是为了“不教”。学生的自信心有了明显的加强,学生的个性得以充分张扬,表现为敢于提问、质疑,敢上讲台,敢于面对任何学习挑战,不再扭捏,不怕出错,不怵“权威”,从前不敢说话的学生现在都能在大庭广众之下侃侃而谈,促进了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和交流、合作意识的大幅提高。

  10. (4)重视文化的德育功效山东是孔夫子的故乡,孔子被后人誉为“道冠古今、德侔天地、删述六经、垂宪万世”的圣人,那么在圣人的故里,文化积淀注定是厚重的。山东人把孔子的精神挖掘、利用到了极致,各所学校都在围绕传统道德、圣人精神大做文章,形成以传承文化、发扬美德为核心,使传统美德与现代文明相结合,以校园文化为主线的学校德育体系。

  11. 考察中,作为有百年历史的实验中学其整齐肃穆又不乏生机勃勃的学府气,书卷气十足的校园给我们留下了美好的印象;昌乐二中和潍坊一中的德育工作共同的特点是根植传统,注重发展。学校庭院中的文化广场都塑有孔子的塑像,文化墙面上书写着《论语》、《大学》、《中庸》等国学典章,校园内的青砖灰瓦、镂窗水墨散发着古典韵味,一本书状的雕塑书写着:故事从这里打开。。。彰显着百年老校和本土文化历史的厚重与幽远。青岛二中则是把本校名师的雕象塑立在学校的文化广场上,让师生能真实触摸到教育先驱者严谨治学精神之光芒!

  12. 三、认识与思考 1、山东各学校抓住了课堂教学改革这一突破口,最大限度地激活了学生的课堂主动性和创造力,潍坊一中、昌乐二中和青岛二中等学校都硬性规定,每堂课教师的讲授时间最多不能超过10分钟,这样就逼着老师在“精讲多练”上下工夫。这样坚持下来,就闯出了一个具有特色的课堂教学模式。他们课堂教学模式的成功之处,根本在于在整个教学过程牢固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13. 2、他们的教学模式实质是“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量化和强化,学生成为课堂的主宰。教师大胆放手让学生去组织小组合作学习,每个学生必须动起来,每个组必须动起来,“乱而有序”、“乱中有活”,学生的手、口、脑能力得到了极大提升。把课堂还给学生,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最大程度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14. 3、让教育回归自然教育之路,就应是遵循教育规律之路。法国大启蒙思想家、教育家卢梭一直倡导:教育要回归自然!我们不得不承认:我们的教育曾走了很远的弯路,带给师生的苦涩以至于伤痛,对学生现实和终生的影响是挥之不去的,山东人以其回归教育本源的探索精神,敢为人先的改革,已经成为素质教育最雏形状态。

  15. 四、对我校课程改革的几点反思我校于2007年与全省同步进入了新一轮课程改革,对照山东省课改的成效,我们认为:我们现行的课改与山东省相比,不论从课改理念还是具体实践都有较大差距。还应该在以下几个方面下大力气,动真工夫。

  16. 四、对我校课程改革的几点反思 我校于2007年与全省同步进入了新一轮课程改革,对照山东省课改的成效,我们认为:我们现行的课改与山东省相比,不论从课改理念还是具体实践都有较大差距。还应该在以下几个方面下大力气,动真工夫。

  17. 1、进一步树立全新的教育教学观念实践表明:观念不更新,课改就不能见真效。我们要有信心、有决心实施好新课程改革,在观念上要不断更新,并把一些新的观念要带入课堂。教育教学观念的更新是适应当前课程改革、切实推进素质教育的首要条件。我们教师只有思想认识到位了,观念更新了,教育教学的行为方式才会发生变革。因此,我们的教师应持久树立和不断更新教育教学观念。

  18. 2、不断加强课程改革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要使课程改革不断推进并取得实效,就必须加强教育理论的深入研究和实践探索。没有理论的实践和没有实践的理论都是可怕的。山东的经验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但是必须要基于我们的校情、教情和学情,不能简单的复制和套用。我们应该从科学研究的角度出发去探索构建符合客观实际的教学模式。2009年我校基于本校实际,开始在历史、语文、数学三个学科进行以讲学稿(现在称为课程设计方案简称课案)为载体的课堂模式构建,经过一个学年的施行、研究、改进和不断完善,已经获得了一定的成效,现在已在全部学科推行和运用.这种教学模式的建立和推行是缘于高校长提出的”做真教育、真做教育”的理念,缘于山东模式的启发,缘于我校教学质量长期在低效中逡巡不前的局面无法突破的逼迫,于是我们在一些前卫的教育理论支撑中开始了改革和创新.对应于传统的改革,有些做法可能是具有颠覆性的,改革也许会有种种负面的影响,但是我们坚信:只要坚持以正确的理论为指导,坚持科学实践,不断总结和创新,改革终将会取得突破性的成效.

  19. 为了保证课改的稳步实施,2009年我校立了以校长为领军人物的课改科研队伍,拨付一定的经费用于科研课题研究,组织一批科研骨干去山东、江苏、北京、上海等教改先进地区学习、取经。确定了以“聚焦课堂”、“改革课堂”为课题研究的突破口——开放课堂,解放学生,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在探求真理的道路上让学生不在迷信教师、迷信教材、迷信权威。我校构建的“课案”---课堂模式是以先进的教育理论为支撑,遵循教育规律、遵循人的认知规律、遵循人的身心发展规律的一种模式,虽然目前尚在实验阶段,但其积极的效用已初露端倪,我们会进一步深入研究和探索,不断使其完善。

  20. 3、增强质量意识,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可持续发展教育的终极目标为了是发展学生。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也必然是为了学生的发展,就现行的标准来看,教学质量的核心就是学习成绩和升学率,坚持课改,并不排斥追求学习成绩和升学率的提高,要将改革和质量统一起来,把握质量的核心是最大限度地发展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身体、心理、知识、技能,充分发挥学生的才能和积极性,让他们在快乐中自觉、自主、自愿地进行学习,体验并享受学习的乐趣。

  21. 总之,这次山东之行,使我对课改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对我校课程改革有了坚定的信心,更使我明晰的认识到:教育的本质是让人的心智在愉悦中得到自由而健康的发展。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