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51

第三章 公共产品的供给 浙江大学 傅夏仙

第三章 公共产品的供给 浙江大学 傅夏仙. 公共经济学 第 3 章 公共产品的供给. 本章提要 本章涉及两个主要问题:公共产品的供给效率问题和公共产品的供给价格问题。公共产品由谁来供给效率高,反之由谁来供给会造效率或福利的损耗;公共产品的供给价格如何管理与确定,才不致损害消费者利益并使生产者在提供公共产品时富有效率。. 下一页. 公共经济学 第 3 章 公共产品的供给. [ 本章主要概念 ]. 公共经济学 第 3 章 公共产品的供给. 搭便车、庇古均衡、林达尔均衡、准公共产品均衡、 边际成本定价原则、价格听证制度、招投标制度.

Download Presentation

第三章 公共产品的供给 浙江大学 傅夏仙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第三章 公共产品的供给浙江大学 傅夏仙 公共经济学 第3章 公共产品的供给

  2. 本章提要 本章涉及两个主要问题:公共产品的供给效率问题和公共产品的供给价格问题。公共产品由谁来供给效率高,反之由谁来供给会造效率或福利的损耗;公共产品的供给价格如何管理与确定,才不致损害消费者利益并使生产者在提供公共产品时富有效率。 下一页 公共经济学 第3章 公共产品的供给

  3. [本章主要概念] 公共经济学 第3章 公共产品的供给 搭便车、庇古均衡、林达尔均衡、准公共产品均衡、 边际成本定价原则、价格听证制度、招投标制度

  4. 搭便车:是指某一消费者若他需要消费这类产品,他可不支付任何价格而消费,由此,决定了他在这种情况下是不会支付“无谓的价格”的。搭便车:是指某一消费者若他需要消费这类产品,他可不支付任何价格而消费,由此,决定了他在这种情况下是不会支付“无谓的价格”的。 庇古均衡:英国经济学家庇古在他的学说中将个人假设为理性而诚实的人,并进而研究他“应该”如何行动。他认为:对于每一个个人来说,公共产品的最优供给将发生在这样一个均衡点上,即公共产品消费的边际效用等于税收的边际负效用。 林达尔均衡:认为个人对公共产品的供给水平以及它们之间的成本分配进行讨价还价,其讨价还价的均衡若能满足边际成本等于价格的效率条件,那么这一均衡就是帕累托最优状态。 公共经济学 第3章 公共产品的供给

  5. 公共经济学 第3章 公共产品的供给 准公共产品均衡:准公共产品的均衡是指厂商生产的成本与政府和个人共同分担消费的付费相一致。 边际成本定价原则:是公共产品生产体现效率的表现。它隐含的前提是公共产品也要考虑成本与收益问题,无非这种成本的回收并不一定在产品的销售过程中直接实现,它既可以在消费者享受公共产品时收费,也可以根据边际成本支出预期及实际发生的边际成本状况收费,不管消费者是否消费了该商品。

  6. 价格听证制度:公共产品的定价引入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的竞争机制。价格听证制度在欧洲诸国早已有之,而且形成了一套较为规范的操作制度。请生产者和消费者的代表来选择,两者的价格均衡都有明确的规定。当然我国也正在制定价格决策听证法,从而规定政府在制定、调整下列部分商品和服务价格时,价格主管部门应当组织听证会进行审议,这些商品和服务包括部分公用事业价格、部分公益性服务价格、部分自然垄断经营的商品价格以及其他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商品和服务价格,也就是说以后要对像电信、自来水、医疗等商品或服务的价格,都要先举行价格听证会,然后才能决策。价格听证制度:公共产品的定价引入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的竞争机制。价格听证制度在欧洲诸国早已有之,而且形成了一套较为规范的操作制度。请生产者和消费者的代表来选择,两者的价格均衡都有明确的规定。当然我国也正在制定价格决策听证法,从而规定政府在制定、调整下列部分商品和服务价格时,价格主管部门应当组织听证会进行审议,这些商品和服务包括部分公用事业价格、部分公益性服务价格、部分自然垄断经营的商品价格以及其他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商品和服务价格,也就是说以后要对像电信、自来水、医疗等商品或服务的价格,都要先举行价格听证会,然后才能决策。 返回 公共经济学 第3章 公共产品的供给

  7. 公共经济学 第3章 公共产品的供给 价格听证会的成员组成:消费者、生产者、经营者、政府有关部门的代表以及法律、经济、技术和有关业务方面的专家。 选择标准是:与申请人无直接利益关系;具有与价格决策听证内容相关的经济、技术、财务或法律等专业知识。 听证会代表有权了解申请人的生产经营成本资料和经营管理情况及其他相关资料;有权要求申请人回答他们的质询;可以反映社会各方面对制定或调整价格的意见,同时可以提出自己对制定或调整价格的意见。如果政府价格主管部门的决定与听证会意见不一致,必须要说明理由。

  8. 公共经济学 第3章 公共产品的供给 招投标制度:公共产品生产,通过多个厂商的公开竞争,竞价与竞质等方面的较量,然后将企业的资质、信誉进行公示,接受消费者监督,而且还要防止厂商间的相互串谋,是提高承接价格的一种制度形式。

  9. 第三章 公共产品的供给 公共经济学 第3章 公共产品的供给 一、公共产品的含义 二、公共产品的特征与分类 三、公共产品的供给和效率 四、公共产品供给的定价 五、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的短缺分析 六、公共产品供给的国际比较及状况分析

  10. 一、公共产品的含义 公共经济学 第3章 公共产品的供给 公共产品的概念最初是由林达尔(E.R.Lindahl)提出的,后来在1953年和1954年萨缪尔森以两篇精湛的论文加以发挥。这被看成是现代公共品理论发展的主要突破之一。 考察公共产品理论的发展历史,有以下三种定义最具有代表性:

  11. 一、公共产品的含义 公共经济学 第3章 公共产品的供给 定义一:萨缪尔森的定义 公共产品就是所有成员集体享用的集体消费品,社会全体成员可以同时享用该产品,每个人对该产品的消费都不会减少其他社会成员对该产品的消费。

  12. 一、公共产品的含义 公共经济学 第3章 公共产品的供给 定义二:奥尔森的定义 奥尔森认为,“任何物品,如果一个集团X1,…,Xi,…,Xn中的任何个人Xi能够消费它,它就不能适当地排斥其他人对该产品的消费”,则该产品是公共产品。

  13. 一、公共产品的含义 公共经济学 第3章 公共产品的供给 定义三:布坎南的定义 布坎南(J.M.Buchanan)指出,“任何集团或社团因为任何原因通过集体组织提供的商品或服务,都将被定义为公共产品”。按照这一定义,凡是由团体提供的产品都是公共产品,团体的规模可以很大,也可以很小。

  14. 一、公共产品的含义 公共经济学 第3章 公共产品的供给 定义四:经济学的定义 所谓公共产品,就是那些在消费上同时具有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的产品。

  15. 非竞争性 一旦公共产品被提供出来,增加一个人的消费既不会减少其他任何消费者的受益;也不会增加社会成本,其新增消费者使用该产品的边际成本为零。或者说,某一个人对公共产品的消费不会妨碍他人享用,也不会减少他人的消费数量。 例如,灯塔。 公共经济学 第3章 公共产品的供给

  16. 法洛斯灯塔: 法洛斯灯塔与其余六个奇观绝对不同,因为它并不带有任何宗教色彩,纯粹为人民实际生活而建,法洛斯灯塔的灯光在晚上照耀着整个亚历山卓港,保护着海上的船只。另外,它亦是当时世上最高的建筑物。 公共经济学 第3章 公共产品的供给

  17. 纯粹公共产品在消费上的非竞争性来源于以下事实:纯粹公共产品在消费上的非竞争性来源于以下事实: 第一,公共产品一般都具有不可分割的性质; 第二,由于公共产品的不可分割性,因而在其产生拥挤之前,每增加上个消费者的边际成本等于零。这也就是说,当一种公共产品还未达到充分消费之前,每增加一个消费者不必相应增加生产的可变成本; 第三,当一种公共产品产生消费竞争时,就必须采取某种限制消费人数的措施(如收费等),那么这时这种商品也就不再是纯粹的公共产品了。 公共经济学 第3章 公共产品的供给

  18. 非排他性 非排他性指的是不可能阻止不付费者对公共产品的消费,对公共产品的供给不付任何费用的人同支付费用的人一样能够享有公共产品带来的益处,例如:国防。 非排他性的原因: 第一,纯粹公共产品大都是那种在技术上不易排斥众多受益者的产品,如国防等; 第二,某些公共产品虽然在技术上可以排他,但排他的成本十分昂贵,以致在经济上不可行排他,但排他的成本十分昂贵,以致在经济上不可行。 公共经济学 第3章 公共产品的供给

  19. 二、公共产品的特征 公共经济学 第3章 公共产品的供给 基本特征 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 其它特征 1、生产具有不可分性。国防。 2、规模效益大。灯塔。 3、初始投资大,经营资本小。光缆。 4、生产具有自然垄断性。铁路交通。 5、对消费者收费不易,或者收费本身所需成本过高。 6、其消费具有社会文化价值。例如,对于文化艺术事 业的支持。

  20. 二、公共产品的分类 公共经济学 第3章 公共产品的供给 ㈠根据产品是否具有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两种特性,大致可以分为四种(见表):

  21. 公共经济学 11 傅夏仙

  22. (1)同时具有非排他性与非竞争性的纯公共产品;(1)同时具有非排他性与非竞争性的纯公共产品; (2)同时具有排他性与竞争性的纯私人产品; (3)具有排他性与非竞争性的俱乐部产品(club goods) (4)具有非排他性与竞争性的公共资源(common resources)。后两者我们可称之为“准公共产品”。 纯公共产品具有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如公共安全服务、外交活动、法规政策、环境保护、基础研究、空间技术等都是纯公共物品。 公共经济学 第3章 公共产品的供给

  23. 准公共产品之一:俱乐部产品 具有非竞争性和排他性。例如,可以收费的公路、桥梁,以及公共游泳池等。 1.含外在性或具自然垄断性质的产品 2.私人企业生产 3.通过含补贴或矫正税收的市场分配 4.通过销售收入筹资 保证该种产品具有非竞争性和排他性的条件在于: (1)当消费成员超过一定的数目时就发生拥挤现象,从而破坏了其非竞争性特征,所以必须限制其使用者数目。 (2)由于该产品具有排他性,因此可以采取措施限制使用者数目。 公共经济学 第3章 公共产品的供给

  24. 准公共产品之二:公共资源 在消费上具有竞争性,但是却无法有效地排他。例如:公共公园,公共游泳池,海洋里的鱼,拥挤的不收费道路,地下水,森林等。 1.产品利益由集体消费但受拥挤约束 2.由私人公司或直接由公共部门生产 3.由市场分配或直接由公共部门分配 4.通过销售收入融资或通过税收筹资 公共经济学 第3章 公共产品的供给

  25. 将这些产品归入准公共产品的原因在于: (1)与纯公共产品一样,公共资源的总量既定,具有向任何人开放的非排他性。这意味着在其消费中会出现不合作问题,每个参与者个体按照自己的理性行事而导致集体的非理性。 (2)公共资源的竞争性意味着个体消费的增加会给其他人带来负的外部效应。也就是说,在对公共资源的消费超过了一定的限度之后,也会出现“拥挤”问题。“拥挤”问题和负外部性的区别在于,带来拥挤问题的使用者本身也要承担其行为的成本,而在负的外部性中,带来这种结果的使用者本身却不承担其行为的成本。 公共经济学 第3章 公共产品的供给

  26. 二、公共产品的分类 公共经济学 第3章 公共产品的供给 ㈡按其地理区域分:地方公共产品、区域公共产品和国家公共产品。 1、全国性公共产品:可以覆盖至全国的公共产品,比如全国性的制度、规则,以及国防、电视、广播频道等。 2、地方性公共产品:(local public goods)是覆盖整个地方(区域)的公共产品,根据地方的等级,又可以作进一步的细分。 ㈢按其物理形态: 有形的公共产品:道路、绿化、街心花园 无形的公共产品:制度、秩序、信息

  27. 三、公共产品的供给与效率 公共经济学 第3章 公共产品的供给 ㈠公共产品的均衡条件 ㈡一个数字例子

  28. ㈠公共产品的均衡条件 图1(a)私人产品与公共产品的最优数量 图中供给量为Q0时,边际成本为Q0H;而当价格为P0时,消费者A和B的需求量分别为C和F,再根据需求曲线DA和DB,相应的边际收益为CE和FG。显然, CE=FG=Q0H,即每个消费者的边际收益均等于边际成本。 假定社会上只有A和B两个消费者,他们对商品的需求曲线分别由DA和DB表示。商品的市场供给曲线为S,参见图1(a)。 根据私人物品的性质,将消费者A与B的需求曲线DA和DB水平相加即得到某市场需求曲线D。市场需求曲线D与供给曲线S的交点决定了该私人物品的均衡数量Q0和均衡价格P0。这个均衡数量Q0就是该私人物品的最优数量。 因为供给曲线代表了每个产量(供给量)水平上的边际成本,需求曲线代表了每个产量(需求量)水平上的边际收益。在Q0这个产量水平上,每个消费者的边际收益恰好等于商品的边际成本。 公共经济学 第3章 公共产品的供给

  29. 再来看公共产品的情况。见图1(b)。 • 假定每个消费者对公共产品的需求曲线是已知的,为DA和DB,公共产品的市场供给曲线为S。接下来我们要从个人的需求曲线推导市场的需求曲线。 • 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公共产品的市场需求曲线不是个人需求曲线的水平相加,而是它们的垂直相加。这是因为,公共产品具有消费上的非竞争性。由于消费上的非竞争性,每个消费者消费的都是同一个商品总量,因而每一消费者的消费量都与总消费量相等; 图1(b)私人产品与公共产品的最优数量 另一方面,对这个总消费量所支付的全部价格,则是所有消费者支付的价格的总和。 图1(b)中,设公共产品的数量为R,消费者A和B的消费量于是都是R。此时他们所愿意支付的价格按各自的需求曲线分别为PA和PB。因此,当消费量为R时,消费者A和B所愿意支付的价格之和就是PA+PB=PC。 公共经济学 第3章 公共产品的供给

  30. 有了公共产品的市场供求曲线,则公共产品的均衡数量即可决定,这就是市场供求曲线交点所指示的R。这个均衡数量R即代表公共产品的最优数量。有了公共产品的市场供求曲线,则公共产品的均衡数量即可决定,这就是市场供求曲线交点所指示的R。这个均衡数量R即代表公共产品的最优数量。 • 因为当公共产品数量为R时,根据供给曲线,公共产品的边际(社会)成本为PC,而根据消费者的需求曲线,A和B的边际收益分别为PA和PB,从而总的社会的边际收益为PA+PB=PC。于是,边际的社会收益等于边际成本,公共产品数量达到最优。 • 注意,公共产品的最优标准与私人产品的最优标准不完全相同:在私人产品场合,最优标准是每个消费者的边际收益与边际成本相等;而在公共产品场合,最优标准是每个消费者的边际收益之和与边际成本相等。 公共经济学 第3章 公共产品的供给

  31. ㈡一个数字例子 表2:三人社区保安的假设的 边际收益 公共经济学 第3章 公共产品的供给 假定三个消费者A、B、C生活在一起并组成一个小社区,这个社区显然需要安全保障。安全保障的数量可以通过雇用的在社区巡逻的保安人数来衡量。对这三个消费者来说,保安代表了一件纯粹公共产品。不存在一种方法可以使其中一个人为了自己的利益雇用保安人员而不使他的社区邻居受益。我们把消费者愿意支付给每个保安的最高薪水额视为保安工作的边际收益。

  32. 假定每名保安每月的成本(即雇用费用,亦即工资)为450元。如果按此价格可以雇到任何数目的保安人员,每单位保安工作的平均成本和边际成本将是常数——450元。假定每名保安每月的成本(即雇用费用,亦即工资)为450元。如果按此价格可以雇到任何数目的保安人员,每单位保安工作的平均成本和边际成本将是常数——450元。 • 假定保安工作不存在负的外部性,保安工作的边际社会成本也为常数,即450元。显然,对这三个消费者而言,有效的保安人员数为三人。在此供给水平上,边际收益之和即边际社会收益恰好等于边际社会成本。除此以外的任何雇用量,如2人或4人都是缺乏效率的,因为其社会边际收益不是大于社会边际成本,就是小于社会边际成本。 • 我们可根据上述数据作出三人社区对安全保障的需求曲线及保安服务的供应曲线(边际成本曲线),并找出两者的交点。 公共经济学 第3章 公共产品的供给

  33. 私人产品和公共产品的市场需求曲线的差别主要体现在: 私人产品的市场需求曲线是个人需求曲线的横向相加,而公共产品的市场需求曲线是个人需求曲线的纵向相加。 原因在于公共产品消费上的非竞争性特点。由于消费上的非竞争性,每个消费者消费的都是同一个商品总量,因而每一消费者的消费量都与总消费量相等;另一方面,对这个总消费量所支付的全部价格,却是所有消费者支付的价格的总和。 私人产品与公共产品的需求差异 公共经济学 第3章 公共产品的供给

  34. 私人产品与公共产品的供给 公共经济学 第3章 公共产品的供给 比较一下私人产品和公共产品最优供给数量的决定,可以看出,其基本相同点是都遵循MR=MC的原则,但是,它们还是有很大区别的。 在私人产品最优供给数量的决定上,最优标准是每个消费者的边际利益等于边际成本;在公共产品最优供给数量的决定上,最优标准则是所有消费者的边际利益之和等于边际成本。

  35. 1、纯公共产品的公共提供 公共经济学 第3章 公共产品的供给 从理论上讲,公共产品的有效提供水平由市场供求之间的均衡决定,公共产品的特征使这一分析充其量只是概念上的。一方面,非排他性特征使人们会对公共产品的需求产生隐瞒自己真实意愿的动机,即“免费搭车”现象;另一方面,非竞争性意味着新增消费的边际成本为零,而产品提供的效率原则要求按边际社会成本确定市场价格,零价格必然使公共产品供应不足,必须由政府介入。

  36. 1、纯公共产品的公共提供 公共经济学 第3章 公共产品的供给 通过政府税收取得资金补偿公共产品的生产成本,并免费向公众提供是各国政府关于公共产品有效提供的共识。 一个社会能列举的公共产品不多,但对于国民经济来说极为重要: 国防、公共行政管理、立法与司法、环境保护、城乡基础设施等 政府不会犯公共产品提供方式上的错误,但是提供数量的有效规模却难以把握。

  37. 公共经济学 12 傅夏仙

  38. 林达尔(E.Lindhal)均衡 公共经济学 第3章 公共产品的供给 “林达尔均衡” :如果每一个社会成员都按照其获得的公共产品的边际收益的大小来捐献自己应当分担的公共产品的费用,则公共产品供给量可以达到有效率的水平。

  39. 林达尔(E.Lindhal)均衡 公共经济学 第3章 公共产品的供给 提供公共产品供给的一种思路 通过捐献和成本分摊来决定最佳的公共产品供给量 均衡条件的两个假设前提: 每个社会成员都愿意准确地披露自己可以从公共产品或服务的消费中获得的边际效益,而不存在隐瞒或低估其边际效益从而逃避自己应分担的成本费用的动机; 每个社会成员都清楚地了解其他社会成员的嗜好以及收入状况,甚至清楚地掌握任何一种公共产品或服务可以给彼此带来的真实的边际效益,从而不存在隐瞒个人边际效益的可能。

  40. 模型: 纵 :A或B二人根据分摊的税收所愿意维持的公共支出规模;横 :A支付的税收占税收总额之比;AA、BB分别表示二人愿意维持的公共支出规模变化的轨迹 AA BB Lindhal Equilibrum 公 共 支 出 规 模 E O 公共经济学 第3章 公共产品的供给 Ta/T

  41. 林达尔均衡 林达尔在1919年发表的《公平的赋税》一文中,根据维克塞尔的自愿交易说,认为公共产品的生产同私人产品的生产一样,都是社会成员通过交易各自获益的行动的结果。人们通过公共产品的消费获得满足,人们缴纳的税款则是为公共产品的生产支付的成本价格。政府在一定时期提供的公共产品的数量不是任意的,而是由不同利益的社会成员进行相互交易的均衡点来决定的。 林达尔均衡是一种纳什均衡。它意味着任何个人或一组人,如果改变配置都将使处境变坏,就会阻止这种结果发生。因此,林达尔均衡实现时达到了帕累托最优。 公共经济学 第3章 公共产品的供给

  42. 自愿交易说 瑞典经济学家维克塞尔在1896年的论文《公平赋税的新原理》中认为,政治是一种个人之间进行复杂交易的结构,在这种结构里,个人追求得到他们私自限定的、不能通过简单的市场交易而有效率地获得的目标。没有个人利益就没有任何利益。人们正是基于自身利益通过自愿的交易,来形成所需要的政治过程的结构。在市场上,个人用一种物品交易另一种物品;在政治上,个人交易他们同意的公共需要的成本份额。政治市场上的交易同样是自愿的,从个人利益出发的。 维克塞尔认为,由于政治行为人是在一定的规则内做出选择的,所以规则是极其重要的。改革的方向必须集中于改变决策规则,而不是通过决策行为人施加影响来改善预期的结果。 要判断规则的改变是否有效率,就需要确定某种标准来进行检验,这种标准就是一致性原则。他认为,如同市场交易一样,要使公共部门的交易有效率,一致性原则是不可缺少的。用全体一致的原则来检验政府活动的效率是最好的检验原则。假如每一个人都赞成政府活动的现状,那就说明这样的活动肯定会提供经济效率。 公共经济学 第3章 公共产品的供给

  43. 林达尔均衡的政策意义 公共经济学 第3章 公共产品的供给 税收水平的确定与本人享受公共产品的意愿是相联系的,但是没有人愿意如实说出自己的实际受益情况和愿意分担的成本的水平。 在由千千万万个人组成的社会中,无法对每个人的偏好及其真实经济状况作出准确的判断和了解。 “搭便车”现象存在的必然性。 公共产品供给不足,即“便搭车”现象的存在使公共产品供给水平低于所需水平。 林达尔均衡模型说明:由于每一个人都有将其真正边际支付愿望低估的共同目的,这一均衡所产生的公共产品供给的均衡水平将远远低于最优水平,也就是说,将导致低效率。

  44. 纯公共产品的供给:市场提供的非效率 非排他性→免费搭车→虚假的个人需求曲线→虚假的公共产品需求曲线→无法确定公共产品的有效供给量; 非竞争性:MC=0 →效率原则要求零价格→零价格意味着公共产品提供者无法获得成本补偿→公共产品无法有效提供。 公共经济学 第3章 公共产品的供给

  45. 公共产品的搭便车问题 • “搭便车” :由于公共产品的消费不具排他性,人们完全有可能在不付任何代价的情况下,享受通过其他人的捐献而提供的公共产品的效益。 • 如果靠自愿捐赠,人们会压低显示其真实支付意愿倾向,减少出资分额; 同时,由于公共产品的消费非排他性,即使每个人出资分额减少,获得的效益也不会减少。 导致“搭便车”:有人没有付出任何代价而享受其他人提供的公共产品。 公共经济学 第3章 公共产品的供给

  46. 李家 不安装 安装 安装 (16,16) (-4,20) 张家 (20,-4) (0,0) 不安装 公共经济学 第3章 公共产品的供给 如右图。假设二楼有两户人家,在楼梯口安装一盏灯的成本为24元,每户人家从每盏灯得到的好处等价于20元。 在信息不对称情况下,两家进行博弈,博弈的占优策略是两家都不安装路灯。

  47. 公共经济学 第3章 公共产品的供给 思考:如何解决“搭便车”的问题? 需要政府提供公共物品。政府特征是具有强制性权力,因而有可能超越“搭便车”困难。 向社会有效提供公共产品是政府的一个基本职能。

  48. 纯公共产品的供给:市场提供的非效率 MC=AC=MSC D=MSB DC DB DA 公共经济学 第3章 公共产品的供给 如果只由单一的消费者通过市场购买,每个人的边际效益都低于边际成本,社会供给量将会是零。 因此,公共产品的供给往往低于使资源配置达最优的数量。

  49. 纯公共产品的供给:市场提供的非效率 公共经济学 第3章 公共产品的供给 对于公共产品,私人部分以追求利润最大化为目标,不愿意供给。比如两座农舍之间的小道。 公共部门追求社会利益,应该由其提供,这也是存在的理由。如国防、治安等。那么,公共部门的成本如何补偿?——征税

  50. 庇古及其他福利经济学家致力于揭露市场机制的缺陷。市场机制并不是一架运转良好、能够自动调节、完美无缺的机器,市场的解决办法并不总是最优的解决办法。集体(或政府)干预应该插手纠正市场机制的缺陷,这些缺陷是传统的完全竞争模型的假设和实际情况之间的差异造成的。如垄断、外部性、公共物品、信息不完全和规模经济的存在或出现,完全竞争模型并没有把这些情况纳入它的分析框架。因此,他们提出国家应当更多地担负起纠正市场机制的缺陷、使社会资源得到最优配置的责任。庇古及其他福利经济学家致力于揭露市场机制的缺陷。市场机制并不是一架运转良好、能够自动调节、完美无缺的机器,市场的解决办法并不总是最优的解决办法。集体(或政府)干预应该插手纠正市场机制的缺陷,这些缺陷是传统的完全竞争模型的假设和实际情况之间的差异造成的。如垄断、外部性、公共物品、信息不完全和规模经济的存在或出现,完全竞争模型并没有把这些情况纳入它的分析框架。因此,他们提出国家应当更多地担负起纠正市场机制的缺陷、使社会资源得到最优配置的责任。 庇古模型 公共经济学 第3章 公共产品的供给

More Related